第106章 是什么来头

作品:《抄家前,她搬空首富库房去流放

    云皎月成功混进铺子,映入眼帘的是五六个身着绸布袈裟的和尚,正用着梵语和店小二说话。


    店小二的血统,看样子是混血。


    虽说梵语用得磕磕绊绊,带着泽州边陲特有的口音,但和天竺人交流还是不在话下。


    “夫人?您这是需要什么?”


    看云皎月穿着不凡,掌柜的率先朝她走来。


    云皎月扫视着铺面周遭,这里主营各式各样的铜钵。


    五间铺面里,三间铺面大小,都卖着款式各异的铜钵,铜钵外侧铸有许多繁复的花纹样式和梵文。


    另外两间铺面,还售卖着许多材质不同的袈裟,另外还有木鱼、木棒之类的东西。


    “掌柜的,我家经营朱砂颜料,需要买一些铜钵。”


    “这次我想买一批厚度适宜的铜钵,不要太厚,省得撞碎辰砂碎时平白耗费人力。也不要太薄,否则撞击碎石没多久,铜钵就被砸穿。”


    云皎月提出自己的要求。


    这家铺面的铜钵,既然主要用于出口,生意又做得这么大,想来质量定属于水龙县铜钵中的上乘之物。


    提取朱砂粉工序虽然不多,但是却耗时。


    一般情况,人工捣碎辰砂石,一天时间最多只能提取出四两朱砂粉。


    沙橘村里头的那些村民,不是没有想转去做提取朱砂粉和做颜料的人,就是这类人占据少数。


    大多村民,还是想要先观望。


    想着先专注采石,期间看看其他人能不能快速上手做朱砂粉和做颜料。


    所以,目前她不需要太多的铜钵。


    但是考虑到以后要售卖大量朱砂粉和颜料,铜钵用量只会多不会少。


    云皎月还是决定往多了买铜钵。


    大约估算着用量,“这次我想先买五百个铜钵和五百支铜磬。”


    “过阵子,我再继续在你这里买。”


    一听各要五百个,铺面掌柜有些意外地看了眼云皎月。


    其实这个数量的铜钵和铜磬,在他这里根本算不上是什么排得上眼的大单。


    毕竟天竺寺庙众多,和尚也众多。过了国境线,每百里,就有个大寺庙和十几个小寺庙。


    这些寺庙里无一例外,人人都拿铜钵诵经。


    外加天竺向佛之人也很多,也有不少天竺行商来他这里批量购买铜钵。


    他根本就不缺云皎月的生意!


    但还是头一次,有做朱砂生意的来他这里进货。


    能在边陲之地号召数百人做朱砂,一次就买五百个铜钵!


    这夫人是什么来头?


    察觉到掌柜目光中的打量神色,云皎月半真半假道,“我是京都来的商户,家里也经营些药材生意。”


    “你们水龙县陶家的独女,大荒县的县令夫人和我也素有交集。我会先付一半货款当作定金给你,等你什么时候将铜钵送到隔壁县城衙门,我再命人来取。”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定然不会差你剩下的一半货款。”


    听到和县城里的陶家有关系,还是京都来的商户!


    掌柜眼睛顿时间瓦亮。


    也不再看不起各五百件的单子,肉眼可见更加上心起来。


    他点头哈腰道,“既然夫人您是陶家的贵客,我此次必定会给夫人一个公道的价钱。”


    大齐国流通货币主要还是铜钱。


    铜材质价格低廉,因此铜钵售价也并不高。


    谈好需要五十两售价,云皎月直接用从空间里拿出两个重约十两的中锭银锭和三个小锭。


    云皎月前脚刚拿了盖有铺面掌柜私印的售单,后脚天竺和尚就已经走到铺面门口。


    “等等!”


    云皎月嘴里蹦出一口流利的梵语。


    她早年在组织,出任务前特地学过几个月的梵语小语种。


    这口流利梵语给店小二和掌柜纷纷吓一跳!


    店小二目光扫向云皎月,确认对方身价不菲后,彻底安心下来。


    他这门差事,目前还是没有合适的人可以替代。


    掌柜看向云皎月的眼神,则是越发恭敬。


    真不愧是京都来的商户……


    远在千里之外,竟然还能精通边境线以外的语言!


    看来这夫人家中和天竺人也有来往。


    掌柜脑补出云皎月身份尊贵,一咬牙多送了女人二十个铜钵和铜磬。


    打算要在云皎月面前刷眼缘和好感。


    掌柜听不太懂梵语,再加之云皎月说话语速极快,以至于店小二也没听清后来她说了什么。


    云皎月将这些天竺和尚请到茶馆喝茶。


    用毕生耐力,和人家故作淡然地谈佛法谈佛经。


    言语间,云皎月一口一句佛经经典名言。


    不过一刻钟的时间,彻底让这些天竺和尚们产生如遇知音的错觉。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诸位身在红尘,却心有行有脱离红尘之势,如此高瞻远瞩清明神智,实在是让我佩服。”


    云皎月又炫了一句《佛说四十二章经》的内容。


    饶是修了多年佛法,早已精心的天竺和尚弥乐,也掩饰不住眼眸中的激动雀跃之情。


    弥乐双手合十,“阿弥陀佛。”


    真心实意感慨夸赞,“夫人蕙质兰心,对佛理的领悟力实在是高深。”


    “贫僧这等在法净寺修习二十余年的和尚,对佛理的领悟竟然也不及夫人一半!实在是惭愧惭愧!”


    法净寺?


    云皎月睁大眼睛,眼底忍不住浮起一抹走运的喜悦。


    在原身记忆里,她虽然不知道天竺在何处,却知道法净寺这个名寺。


    法净寺是大齐国内的叫法,是梵语翻译过来的名字。


    这个法净寺在天竺名声颇大,也大齐国各州也有本土化的寺庙。像青州,就有法净寺。


    并且天竺和大齐国的法净寺和尚,每三年都会定期在两国间选出寺庙,进行你来我往的交流探讨佛法。


    云皎月眼波流转,可惜前年两国已经在天竺探讨过佛法。


    再次探讨怕是得等到明年。听说明年两国寺庙佛法会在京都。


    云皎月有些惆怅,可惜错过了能让这些和尚用沙橘村生产的朱砂颜料,再打开知名度的机会。


    寒暄过后,见时机成熟。


    云皎月自然而然进入主题,“我家上下都信奉佛法,极其喜好吃斋念佛。”


    “因此我看到你们这些高僧,一时间也忍不住多说了几句,还希望你们能够不要嫌弃我唐突搭话。”


    “能遇到弥乐高僧你们,也是大千世界冥冥中难得的机缘。”


    云皎月眼底满是潋滟光华,得体道,“我想向你们法净寺捐赠五罐朱膘,以表我对上苍感谢今日的相遇机缘。”


    话音落下,即使是茶楼不远处坐着的,一直在听云皎月谈论佛法的青年男子,也不免挑眉诧异。


    那男子一身华贵锦袍,腰间系着通体晶莹的白玉坠,浑身气质矜贵。他的锦袍衣襟处绣着精致沧浪暗纹,玉质发冠衬得墨发显得更加泛着光泽。


    一看就不是水龙县本地人。


    他身旁的小厮看了云皎月好几眼,“主子……这夫人是什么来头?”


    那男子缓缓摇头,递了个眼神,示意不要出声。


    人家和高僧谈笑往来,佛法又说得自然精炼。


    要是突然出声打断别人的雅兴,还真是有失母族对他培养的风度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