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不配

作品:《亲如逆子

    0184、寻访芦笙制作(2)


    夕阳下的白竹山,确实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景。


    这里,相对于仰亚他们家来说,要平坦一些。可是,所有山上长的,全都是一整片一整片的白竹,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白竹,才叫这一片山为白竹山,四面环抱的山下,就只有一个寨子,叫白竹庄。


    这个寨子,现仰亚他们的寨子又略有不同。


    仰亚他们的寨子,大多建在山上,或者半山腰上,一栋栋高低起伏的都是青一色的吊脚木楼。就算是有一两栋房子的地基很宽敞,也会建成‘吊脚’的形式。也许,这就是一种‘风格’吧。


    而白竹庄却恰恰相反,他们建立房子的地方相对平坦。那些房子,都是立在一个个‘平面’上的,也就是所有的房屋柱子,下面都会放在同一个地坪上。没有‘吊脚’的形式。


    而最大的区别还在于,这里的房子装修,用的大多不是木板。而是用石头或者砖块垒成的。有些更特别的,就是用白竹山上的白竹先在房子的周围夹起来,然后用本地特有的土黄泥加水搅拌再糊成两三厘米长的稻草相搅拌成泥浆,然后一层一层地糊在墙上。


    这种,如果没有再进一步‘加工’,就是黄色的‘土墙’,而有一部分房子,又在黄色的墙上用石灰浆再涂上一层白色。这种房子当然就更漂亮多了。


    整个一个寨子,竹篱笆、竹墙、竹桥,竹房子、竹门、竹窗,仿佛所有的一切都跟竹子有关。


    而房子的周围,也都是长得郁郁葱葱的竹子。


    远远看去,这里,就只有竹子和房子。好像也没看到什么梯田。


    在夕阳下,青青的竹子,灰色的瓦,还有黄白相间的土墙,静静的炊烟,这不就是一幅静态的山水画吗?


    仰亚两人走近一户人家。竹门虚掩,炊烟升起。屋里已经有微微的亮光。


    “喂,你好,有人在家吗?”


    竹门,其实不用敲,就能够看到里面。仰亚出于礼貌,还是先打个招呼。


    里面,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慢慢地转过身来。朝着门外看了看。


    “奶奶,你好,就你一个人在家吗?”


    “啊,你们这是——”


    “奶奶,我们是从县城那边过来的,来这里想找一个人。”


    “你们,要找谁呀?”


    “我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年纪可以跟你差不多吧,就是原来在县城老街做芦笙的师傅。”


    “什么


    ?芦笙?做芦笙?”


    老奶奶说着,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慢慢地转过身去,继续朝着她的炉灶里加着柴禾。


    炉内的火红红地亮着,照在了她满是皱纹的侧脸上。她是那么的专注着,就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过了好久,老奶奶才又慢慢地转过头来。


    “你们,进来坐吧。”


    仰亚两人,还等着老人给他们指路呢,看看这天就要黑下来了,哪里还有心思再坐。


    再加上一天走了几十里的山路,说不累,那都是假的。现在,只想早一些找到制作芦笙的老人的家。


    “啊,不啦,老奶奶。”


    也许是老人没听懂仰亚的话吧,也许是她不太知道仰亚他们要问的人,所以,才没有给仰亚答复。这也不能怪老奶奶,老人记忆力不好,记不住村子里的人也很正常。那就再找一个人问问。


    仰亚两人转身正要走时,奶奶才又转过头来。


    “你们不是要找在街上做芦笙的人吗,这,就是他家。”


    “啊?!”这下,仰亚两人才明白老奶奶叫他俩进屋‘坐’的意思。


    白泥浆糊成的房子本就有些矮小,而做成厨房的这一间,又更加的小了一些。看到仰亚两个走了进来,老奶奶递给了两人各一个小凳子(小马扎),示意他们到另一间去坐。那是正堂,紧连着厨房。


    正堂比厨房要宽阔得多,正堂的墙,已经不再是泥糊墙了。而是和仰亚他们家一样,装饰很好的木板墙。


    随着两人的进入,老奶奶跟在后面,伸出手在门边,打开了门边的电灯开关。


    电灯虽然不是很亮,但足以让整个正堂里看得清楚。


    仰亚在灯光下,慢慢地环视着四周。就在他们的对面,摆放着一套做工讲究的竹椅,竹椅全身黄金,表面发亮。


    目光转到正堂的正面,那小小的神龛上,还有两柱香在燃烧着。是否是有人刚刚才烧上的。两行青烟,徐徐地向上升着。


    仰亚一眼瞟在旁边的一个批着黑纱的镜框里放着一张相片——


    那不就是他要找的制作芦笙的老人吗?


    原来,这就是芦笙制作老人的家啊!


    怎么?老人过世了?


    这时,老奶奶给两人端过来两杯茶。放在了长竹椅前面的小竹桌上。


    “你们是来找他的吧?可是,你们来晚了,前几天他才刚刚走。”


    看到相片,又听到老奶奶的话,仰亚不


    知怎么的,自己的鼻子也开始发酸起来。他真的想不到,事情竟然真的有那么凑巧。


    “奶奶,你是——”


    “这是我家老头,前几天刚走。唉,这死老头,说走就走了,本来说是回来多陪我住几年,可是——”


    说着老奶奶的声音有些颤抖。


    这就是芦笙制作老人的老伴。其实,以前,她也有到过县城里,那是芦笙制作老人刚刚分到了地主的房子,就把她也带了过去。可是,她总觉得城里她住不习惯,一住下来,不是这里生病,就是那里不舒服。


    而每当她一回到乡下,不吃药不打针,这些病又很自然地就好了。老头没办法,只好把自己的老伴重新送回了老家。好在,家里还有自己的儿子媳妇,还有孙子。这样她在乡下住着还是很放心的。这样,老人在有空的时候也会经常回来看看。所以,仰亚一直没有发现老人还是一个‘走读生’而已。


    直到前几年,城里的芦笙制作已经没什么生意了。在老伴和孩子们的要求下,老人才又重新回到了这个白竹山下的白竹庄。


    农村的老夫妻,没有太多的甜言蜜语,他们最好的方式就是静静的相守。


    本来想着,不再在县城里做‘生意’了,人也老了,回到家里,两老人能好好地相守着多过上几年。却不想,回来得没几年,老人就走了。留下了他孤独的老伴。


    也是在前几年,这家人已经建好了自己的新房子,新房子就在这栋旧房子的下面,隔着一条路,隔着一片白竹林。所以,仰亚他们来到的时候,天快黑了,他们没有看见而已。


    起好了新房,这家的孩子就到新房子里面住去了。本来是一家人都要搬下去的,可是,老两口还是离不开老屋,坚持要在老屋里住,说是两老人喜欢清静。


    没办法,孩子们也只好答应两老人。好在老房子新房子相隔不到五十米,老人单独在一边住着清静也是好事。有什么事情,相互照顾着就行了。


    就这样住了几年。现在,老头走了,孩子想叫着自己的老母亲下新房子去跟自己一起住。可是老奶奶说,还要坚持几天,她怕刚刚走的老伴一个人在老房子里面孤独。所以,也才有仰亚两人来,只看到一个老人在烧火。


    “你们俩还没吃饭吧?你俩坐着,我去把饭整好,就在家一起吃吧。”


    还没等仰亚两说话,老奶奶转身走了出去。


    仰亚赶紧打开自己的包,从里面取出今天中午从街上买来的一点肉菜。


    这也是一


    种下乡走亲戚的习惯。一般乡下的亲戚,家里不一定都留有什么好菜,除了稻田里的鱼,和家里养着的鸡等。如果你突然地就出现在亲戚家。而亲戚家家里又没有准备什么菜的话,他们会觉得非常的惭愧和内疚。主人家也会觉得非常的对不起亲戚。


    所以,为了避免这些,一般走亲戚时,如果方便的话,也会随手带上一两斤肉呀什么的。这样,主人虽然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可是,总比家里什么也拿不出来,要好得多。


    仰亚打开了自己的包,取出有两三斤肉来,跟着老奶奶来到厨房。


    “奶奶,我们刚从街上过来,顺便买了点菜,我们一起来做饭吧。”


    “你们——”


    仰亚能带有菜来,老奶奶真的很感动。因为,这不是真正的亲戚。


    另一个芦笙手也跟了出来。仰亚把手中有肉菜交给了他。仰亚转身又回到正堂。包里,还有两包买好


    <b>【当前章节不完整】</b>


    <b>【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b>


    <b>aishu55.cc</b>


    <b>【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