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求订阅)

作品:《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

    司马迁的故事一出,整个会议室都是无比的凝重。


    “太史公,司马迁。”


    众人嘴里念哪着司马迁的名字。


    他们在司马迁的身上,看到了一种用生命与尊严捍卫历史的态度。


    他们也从司马迁身上,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史官。


    “陈凡老师,这位司马迁先生我好像此前在哪个史料当中看到过。不过,记录的并不详细,只是有一个名字,说他是史官罢了。但他的生平,还有其他,也没有怎么介绍。”


    “所以,这才是为什么我们要修史的原因。”


    “陈凡老师,您是组长,后面怎么安排,您说吧。”


    一方面是被陈凡的才学所折服,另一方面也是被司马迁这位史官而深深的感到震撼。


    在陈凡讲完司马迁之后,众人都是内心只感觉一把火要出来。


    他们在心里对自己说。


    未来他们就要以一生之志,效仿司马迁编撰《史记》。


    “大家都是我的前辈,今天只是碰头会,大家有什么也可以畅所欲言。不过,就是目前有一个问题。修史的话,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


    陈凡补充的说道:“大家也知道,我们中华有几千年历史,暂时先不说黄帝时期那些历史了。各个很多朝代的历史都不是特别详细,最多,就是明朝之后的史书稍微详细一些。而我们面对着这几十个朝代,我们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将所有朝代全部修完。我的意思是,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往下修。”


    “陈凡老师,您说的对,几千年历史不可能一下子修完,确实应该从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开始。”


    “那么,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应该从哪个朝代开始修最好?”


    这一说。


    一时,碰头会上一众教授,学者,都是畅所欲言。


    “我觉得应该从汉朝开始,毕竟,我们是汉人。”


    “我觉得应该从唐朝开始,我们不仅是汉人,还是唐人。”


    “我倒觉得,我们应该从宋朝开始修起,宋朝的文献比较多,修起来也方便。但唐朝,汉朝,传下来的文献则较少。”


    一时之间。


    大家都没有说服谁。


    最后。


    周教授则看向了陈凡:“陈凡老师,还是您来说吧。”


    “我觉得,先从春秋战国开始修比较好。”


    陈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陈凡老师,为什么先从春秋战国?您也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流传下来是最少的。”


    “正因为少,我们才更应该修。”


    陈凡说道:“至于汉朝,唐朝,宋朝……这几个朝代大家其实有一个大致的印像。可是对于春秋战国,不少人就没有太多印像了。大家也知道,我们修史不仅仅是修史,更为主要的还是为了下一辈,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够知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该往何处去。汉朝不是我们历史的,当然,春秋战国也不是。不过,春秋战国时期恰恰是形成我们中华文华思想,形成我们中华文明格局的时期。而且我们在一边修的同时,我们还可以一边向观众讲解,甚至是科谱,让更多的民众,读者,历史爱好者……以及所有人,都参与到我们的修史当中来。”


    至于为什么让大家参与进来。


    这也简单。


    修史太过于枯燥,真要是让所有人埋头苦干几十年,是人都会疯掉。


    以前没办法的时候只能这样,但现在……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一方面是科谱,另一方面也能带动无数民众对于历史的兴趣。


    “我赞同陈凡老师的说法。”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哈哈哈,陈凡老师之前开的百家讲坛好啊,我也非常期待这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能够让大家熟知。”


    “行,那就从源头处开始修吧。”


    陈凡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


    当然。


    他们也知道。


    陈凡一方面说的确实有道理。


    另一方面,就算是没有道理,做为组长的建议,众人也得好好考虑考虑。


    ……


    “陈凡老师,这个是国家图书馆的钥匙,以后您可以随时借读在您权限范围内的所有书籍。”


    “另外,陈凡老师如果您有什么需要,也随时可以找我。”


    一个星期之后。


    陈凡带队,春秋战国史便正式开始编撰。


    不过这个编撰第一步,并不是直接写,而是先找史料。


    虽然陈凡对于春秋战国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能够找到更多的史料,那自然是最好的。


    还好的是。


    这个世界的春秋战国虽然缺失了很多的史料,但也不是什么都没有。


    在一些古籍,在一些古书上面,还是不时能够发现的。


    只不过比较残缺罢了。


    当然。


    有的一些古籍并不是史书,有的只是其他书籍里面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但这也是相当有价值的。


    这其实就是佐证。


    另外还有一些虽然没有具体的文字记载,但却出土了不少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文物。


    比如在武省博物馆里面,他就藏着一把越王勾践剑。


    出土的地点也很奇怪,并不是在越国,而是在楚国。


    但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了。


    为什么越王勾践剑会出现在楚国的地盘上?


    这不是越王自己的佩剑吗?


    当然。


    陈凡也不能完整的对其解释。


    哪怕就是前世,在这里面都有好几个说法。


    一个说法是越王曾把女儿嫁给了楚昭王,因为这把剑就被认为是嫁妆,跟随来到楚国。


    另一个则是说,这是楚国的战利品。


    虽然春秋末期勾践比较厉害,但进入到战国之后,楚国却是将越国给灭掉了。


    于是越王勾践剑也就被楚军缴获,并带回到了楚国,最终成为了陪葬品。


    当然。


    陈凡现在也不是想完整的追寻这把剑到底是怎么回事。


    关于这一些细节,对于陈凡现在的修史任务来说,这不是最为重要的。


    这一些细节,以后可以慢慢修。


    或者留给其他人去考察。


    重要的是。


    陈凡知道。


    通过这一些文物,他有很大的概率,能够还原春秋战国时的历史。


    ……


    修史不知时日。


    能被上头挑中参与这项修史工作的,又岂是等贤之辈。


    在陈凡下了任务之后,一众人等都是各自分工,查找起一系列的史料。


    而就在这时,等了陈凡好些天的许量终于忍不住了,给陈凡来了一个电话:“陈凡老师,您在哪?”


    “我在国家图书馆,许主任,什么事啊。”


    “陈凡老师,您就饶了我吧,还说什么事,我们的节目还等您呢。”


    “不是说一个月一期吗?”


    “您看看,现在过了多长时间了?”


    “哟……”


    一看时间。


    得。


    至陈凡组建修史工作以来,已经过去了20多天。


    还有5天,那就是一个月。


    “这个,许主任,别慌,不是还有5天嘛。”


    虽然有些尴尬,但陈凡还是让许量稳住:“其实呢,最近我就一直在考虑我们第二期典籍里的中国讲什么。”


    “讲什么?”


    “讲司马迁,讲史记。”


    “司马迁,史记?”


    要说此前的李时珍,许量多少还有一些了解。


    可陈凡说的司马迁又是谁?


    还有史记是什么东西?


    “你看,孤陋寡闻了吧,不过,也没事。等我们这一期节目做出来后,你就知道司马迁到底是谁了。”


    “陈凡老师,我是相信您的,但您还是来我们央视吧。”


    说完,许量又接着说道:“别别别,陈凡老师,您就在国家图书馆那里等着,我来接你。您别走,我马上就来,马上就来。”


    “哈哈,慢点,我又不会跑掉。”


    陈凡笑了笑,坐在国家图书馆,安心的等着许量的到来。


    ……


    “对了,许量,杨老爷子还在吗?”


    “他回去了。”


    “啊,杨老爷子怎么回去了?”


    “陈凡老师,您都差不多消失一个月了。再说杨老爷子多大岁数,不能一直天天呆在我们央视吧。”


    “说是这么说,但我还想请杨老爷子出演话剧呢。”


    “陈凡老师,您别乱来,杨老爷子早就不演话剧了。而且,您也知道杨老爷子这岁数,万一表演的时候有个闪失,你我都担当不起。”


    “那……好吧。不过,第二期的这位主演,必需是一位实力派,我得亲自把关。”


    “OK,都听你的。”


    只是可惜。


    在陈凡回到央视之后,整个排练与安排都是没什么问题。


    但对于司马迁这位人选,陈凡还真没有找到一位合适的演员。


    正在陈凡头痛之时,杨君儒突然出现。


    “杨老,您怎么来了?”


    看到杨君儒,陈凡连忙请杨君儒入坐。


    “哈哈哈,我本来是不想来的,不过,听说你想找我演话剧,我就来了。”


    杨君儒哈哈大笑。


    一边的许量却是担心的说道:“杨老,您不是金盆洗手了吗?”


    “洗个手而已,不要当真。”


    “我……”


    许量哭笑不得。


    杨君儒也不在意,说道:“再说,当年我还与陈凡老弟有过约定呢。”


    这一说。


    陈凡还真想起了当时与杨君儒的一翻话。


    那个时候,还是在杭州之时。


    陈凡推出了《梁祝》的话剧,当时杨君儒就无比的感慨,说什么时候能与陈凡一起表演。


    不过几年过去,陈凡差不多也忘了。


    之前虽然也想到杨君儒,但许量一说杨君儒的年龄,陈凡也就没有再做打算。


    可没想,杨君儒对于这个约定竟然还一直记得。


    看陈凡有一些发愣,杨君儒说道:“陈凡,你不会忘记了吧。”


    “呃……”


    陈凡摇摇头:“怎么可能,杨老,我怎么可能忘啊。可是,您看您都80多……”


    “80多怎么了,80多又没有死。再说,你讲三国的时候还说,黄忠70多还带兵打仗呢。还有那位汉朝的赵国充将军,80多岁还征讨羌人。我80多岁不说带兵打仗,演演话剧怎么就不行?”


    “那……”


    陈凡看了看许量。


    又回头仔细看着杨君儒老爷子的身体情况。


    “杨老,您说话声音宏亮,气血虽然不比我们,但仍然生机勃勃。既然如此,我同意杨老出演我们第二期的表演。”


    此前学了不少中医。


    虽然没有给杨老爷子切脉,但这点看病的本事还是有的。


    按现在老老爷子的情况,只要不激烈的运动,应该没问题。


    恰好杨老爷子可以饰演老年版的司马迁,年轻时候的司马迁倒是可以让别人来演。


    “哈哈哈,太好了。陈凡,到时候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的水平高。”


    “杨老,您都多大岁数了,还与我这个小年青比?”


    “你还是小年青?你可是有着无数的粉丝啊,每次看你视频的时候,都有一大堆支持者。我虽然老了,也是不服,说什么也要跟你比一比。”


    “哈哈哈,好,杨老,到时候我们就比一比。”


    杨老这一说,陈凡也变得豪气万千,一时有些激动。


    “对了,陈凡,我演哪个角色?”


    “太史公,司马迁。”


    “司马迁是谁?”


    “要讲司马迁是谁,也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得完的。这是剧本,杨老,您先看看。”


    陈凡将剧本递给了杨君儒。


    杨君儒虽然已经金盆洗手多年,但对于艺术却是无比的执着。


    他起身前往了洗手间,将手清洗干净。


    然后,杨君儒带上他的老花镜,无比认真的起《典籍里的中国》第二期剧本。


    而当杨君儒将剧本全部看完。


    杨君儒双手激动的颤抖起来:“能饰演司马迁先生,我毕生无憾了。”


    ……


    “兄弟们,凡哥最近好久没冒泡了。”


    “听说去修史了。”


    “我草,真去修史了啊。”


    “你说呢。”


    陈凡快抖粉丝群,不少人念叨起了陈凡。


    “不过我怎么听说央视的《典籍里的中国》又有新的消息了。”


    “什么新的消息?”


    “说是《典籍里的中国》要出第二期了。”


    “意思是说,凡哥要出现了?”


    这一说,众人又是纷纷@起了陈凡。


    只是可惜。


    一众粉丝发了不少信息,陈凡并没有上线。


    “算了,大家别给凡哥私发信息了,估计在忙节目呢。”


    “主要是,我想让凡哥向我们透露透露一些第二期的情况。”


    “央视好像打广告了,你没看到吗,第二期讲司马迁。”


    “司马迁是谁?”


    “我也不知道。不过,好像之前凡哥提到过这个人,不过我不太记得了。”


    “好像是在班固那期,班固修的汉书,其实就是续写司马迁的《史记》。”


    “明白了。”


    不少人开始回忆起来。


    “而且此前凡哥也提到过几次司马迁,他称司马迁是太史公,感觉对司马迁非常的尊敬。”


    “这么来说,司马迁也是一位史官了。”


    “是的,据说凡哥祖上也是史官,也不知道与司马迁有什么关系。”


    这一说,众人对于司马迁的身份变得无比的好奇起来。


    只是关于司马迁的资料太少。


    众人猜来猜去,也不是特别了解司马迁。


    不过。


    就在大家准备着到时候看节目的时候,当天晚上的12点,陈凡突然上线。


    “我去,凡哥,炸魂啊,12点上线?”


    “你们不是给我发了这么多私信嘛,也不知道你们发生了什么事,就来看看你们。”


    “凡哥,我们错了,我们啥事也没发生,就是想你了”


    看到陈凡对于他们这么关心,一众粉丝有些不好意思。


    想想人家这么忙,还总是想着陈凡上线给他们开小灶,不少粉丝多少有些过意不去。


    于是八卦也不问了,不少粉丝倒是变得正经了起来。


    这让陈凡有些奇怪:“就只看看我,没有别的了?”


    “没有别的。”


    “那我下了。”


    陈凡装着要下。


    这时,频道里一众粉丝终于急了,问道:“凡哥,凡哥,先别下,问几个八卦再走。”


    “哈哈哈,就知道你们有事,说吧,啥八卦?”


    “听说您修史去了?”


    “嗯。”


    “真去修史了啊?”


    “之前不是说了吗?”


    “我去……啊啊啊,之前以为你只是说说,没想到您真修了。”


    众人一片沸腾。


    “凡哥,凡哥,现在应该叫您大史了吗?”


    “也可以这样称呼,不过,就是感觉有些怪怪的。”


    “不怪,不怪,听多了就顺耳了。”


    “那啥,修史有工资吗?”


    “有。”


    “修史这活儿好像能名垂青史呢,凡哥,以后你可得千年留名了。”


    “也没有这么夸张,我主要还是整理一众先贤写出来的史书。要说贡献,啥贡献也没有。”


    “凡哥,又谦虚了。”


    这般修史的工作,对于众人来说,那简直是光宗耀祖,祖坟上冒青烟的大事。


    众人无比的敬佩。


    接着,一众粉丝又问道:“凡哥,过几天《典籍里的中国》要播放第二期。”


    “是的,目前彩排的差不多了。”


    “讲司马迁吗?”


    “对。”


    “这位司马迁就是您之前所说的太史公先生?”


    “是的。”


    “也是一位史官吗?”


    “嗯。”


    “能不能跟我们说说司马迁?”


    “这个啊,其实没有什么大事,太史公先生是一位史官,写了一部史书,名字叫史记。”


    “这是不是太简单了?”


    “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陈凡点头。


    一众粉丝有些抓狂:“凡哥,别逗我们了,再透露一点。”


    “不行,透露的已经够多了。”


    “凡哥,就再透露一点,一句话也成啊,要不然,我们会睡不着觉的。”


    “那……行吧。”


    实在是拿他们没办法。


    想了想,陈凡便拿出笔,写下了一句话:“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