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曹叡:孙刘二人必将因为南郡而互咬!

作品:《三国:大魏圣孙,纳郭女王治司马

    不过。


    在一众文武看来,曹叡应当是赶过来给曹丕解围的。


    毕竟。


    曹丕是曹叡的父亲,按照伦理纲常的认知来看,曹叡肯定是站在父亲曹丕一旁的。


    殊不知。


    曹叡却是自成派系。


    望着眼前可爱乖巧的曹叡,曹操计上心来,不由开口考校道:


    “叡儿,平日里阿翁看你时不时的就会观阅我大汉的地形图。”


    “今日,阿翁有个问题想要向你询问。”


    听到这话,一众文武尽皆哑口失声,不知用啥来形容心中的震惊才好。


    正常孩童,七岁的年纪,一般只会要求背诵一些简单的经史典籍。


    当然,神童也并不是没有。


    比如曹冲和他的伴读周不疑,这俩都是当之无愧的神童。


    但广为流传的曹冲称象之事,也是发生在曹冲十岁那年。


    七岁的曹冲,尽管也已经显露出聪慧,但归根究底还是个小屁孩。


    哪像曹叡这样,既乖巧懂事,又时不时的翻阅汉域地图?


    感受到一众文武充满羡慕的眼神,曹操冷冷的哼了声。


    “我家叡儿,又岂是凡人?”


    曹操心中如此想道。


    不过,众文武虽然心有羡慕,但还是感到有些怀疑。


    七岁的小孩,曹操又能考校出个什么东西呢?


    莫不是老曹为了面子,自吹自擂吧?!


    曹丕、曹植、司马懿、杨修四人,脸上神色也显得相当怪异。


    曹叡受到曹操宠爱,这件事情他们几人自然知晓。


    尤其是曹丕这个名义上的父亲。


    曾经有段时间,还曾在曹植面前嘚瑟自己拥有曹叡这个好儿子。


    但现在,曹丕和曹植二人,心里都有些泛嘀咕,不知老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曹叡心里则是有了大致的猜测。


    刚才来往这里的途中,他已经旁敲侧击,从亲卫兵的口中得知,紧急军报是来自南郡方面的。


    因而。


    这个时候老曹的考校,大概率也是与之有关。


    至于老曹会不会因为曹叡是小孩子而看轻他?


    这点无法否认,肯定会有。


    毕竟,说一千道一万,曹叡的年纪摆在这儿。


    老曹虽然宠爱他。


    但继承人这件事,老曹目前为止,还是想在曹丕和曹植二人之间作选择。


    曹叡,顶多算是老曹最宠爱的孙子罢了。


    对于他的考校,与其说是考校。


    倒不如说更多的是见猎心喜。


    想要在众文武面前让自己的好大孙露一手,助他老曹装个比。


    目光扫视众文武,老曹缓缓开口道:


    “叡儿,孙刘两家逼近南郡,阿翁手中没有足够的兵力前往支援你子孝叔公。”


    “但阿翁又不想将南郡就这样平白无故的让给孙刘二獠。”


    “面对这种情况,你认为,阿翁应当如之奈何?”


    话音落下。


    众文武包括曹丕和曹植在内,皆是投来不可思议的眼神。


    虽说,曹叡一直被老曹宣扬为“天资聪颖”。


    但即便天资再怎么聪颖。


    面对这么复杂的军事方面问题,曹叡真的能想出应对之策吗?


    不,这话不准确。


    准确来说,应当叫作,曹叡真的能听得懂吗?


    心中略微思索一二。


    曹叡迅速根据所得信息,推断出事情的大致来龙去脉。


    原先历史上,曹仁从南郡退回樊城,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被甘宁率领锦帆贼袭了夷陵,失去了这座和江陵互为掎角之势的要塞。


    至于第二个原因,自然是因为曹军士气倾颓,难以继续驻守。


    借用狗卡三国杀界曹仁的台词来说,叫作:


    “长江以南,再无王土矣。”


    南郡,算是卡在长江中游的重镇。


    但自从曹操赤壁兵败之后。


    南郡这片土地,在曹营的布防大业之中,成了凸出去的一块。


    这就导致,留给曹仁手中可打的牌,并不多。


    在这样的劣势情况下,曹仁能够坚守到现在,已经是一件相当不易之事。


    但俗话说得好。


    坚持了这么久,猛然抽身而去。


    无论是曹仁还是老曹本人,心中皆是百般不愿。


    理清楚这些,在一众文武的瞩目下,曹叡缓缓开口道:


    “孙刘二人之所以同仇敌忾,皆是因为阿翁强盛。”


    “南郡之地,是他们二人无论如何也要拿下的重镇。”


    “但拿下了南郡之后,攻守交换。”


    “孙刘二人虽然仗着赤壁之胜,气势旺盛。”


    “但他们的军势和阿翁比起来,依旧有所不如。”


    “攻打南郡,周瑜尚且需要耗费一年半时间。”


    “这已经充分暴露了江东军的攻城能力不足。”


    “南郡尚且如此,又何况汉江以北的襄阳和樊城呢?”


    “因而,一旦得到南郡,孙刘两方必将心思各异。”


    “南郡究竟该交给谁?”


    “孙刘两方将会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无休止的争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