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好人做到底

作品:《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李成擅画远峰,多作平远寒山,画法简炼,笔势锋利,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看镇纸上面:烟林清旷,气象萧疏,山林的颜色比云还要淡。


    范宽师自李成,风格却截然相反:擅用重墨,画风深暗势沉,晦暝浩莽,这镇纸上面的近景全是这种,不仔细点,连哪里是土哪里是石都分不清。


    迥然不同的两种画法,却应用在同一幅画中,难得的是没有割裂感,对比异常显明。


    肯定不是这两位画的,因为时间不对:这方镇纸虽然不是老板说的“清早”那么晚,但也没到宋朝那么早,至多在明代早中时期。


    字也写的不错,有赵体之风,却更加清丽瘦硬,字势劲挺,力度十足,如银钩铁划。都说见字如见人,看这书法风格,就能猜出书写者的几分性格:刚直坦荡,铿锵有力!


    再看内容:


    所宝者名节,所重者君亲。


    居弗求安逸,衣弗择故新。


    不清不浊,无屈无伸。


    就只有三句,像是赞语,又像是座右铭。意思不难理解,与书法风格如出一辄:坦荡、爽直!


    这么一想,倒有点像是自评。


    想了想,感觉对这几句诗没什么印像,李定安继续往下看。


    先看胎,确实是白瓷,但胎色白中带灰,胎体厚重,器形粗状,说明制胎工艺和设计水平都不怎么样。


    再看釉,典型的明代“釉上五彩”瓷,既高温烧成素胎,出炉后再在胎上面做画,然后二次入炉低温固化。


    烧制水平同样一般,釉层太厚,透明度不是很高,带有明显的龙泉窑晚期的特点,又借鉴了一些磁州窑“白地黑花器”的烧制工艺,风格有点杂。


    再结合时代背景,恰好符合元末明初时期龙泉窑的风格:创新能力日渐不足,就只能借鉴。但借的越多越是四不像,做工也越来越粗糙,销量自然就越来越差。


    真就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明早中时还偶尔开几炉,到明中后期,龙泉窑就彻底绝了迹。


    以此推断,这一件就是明早中时出自明代浙江一带的民窑镇纸,品质只能说一般。惟一可称道的也就是画色比较鲜明,画工也挺不错,嗯……字也不错!


    不过标签是没提画,也没提字,只介绍是明代龙泉窑的釉上五彩瓷,估价十二万。再看鉴定人,确实是文博会的专家,但不姓杜……


    正看的仔细,身后突然传来“吼喽、吼喽”的怪响,扭头一看:周教授面皮发紫,双手拄膝,大口大口的喘着气,跟刚跑完马拉松似的。


    不远处,周庆两条腿迈的飞快,“嗖”一下就到了跟前,额头上闪闪发光,细一瞅,满满一脑门的汗。


    不应该啊,也就二三十米……嗯,这眼神?


    死死的盯着镇纸,恨不得吞了。


    好家伙,原来你们找的是这东西?


    原本没怎么在意,只是觉得这上面的画风有点怪,都还没看完,父子俩就像恶疯的狗见了肉,傻子也知道怎么回事?


    今于就是拼着耗一点积分,也要把这玩意给研究明白了……


    顿然间,李定安打起了一百二十分的精神。


    嗯,这画?


    唏,这字?


    咦,这诗?


    每多看一点,李定安的眼睛就亮一分,渐渐的,跟通了电的千瓦灯似的。


    他看的越认真,周教授就越紧张:十有**就是这一件。


    釉上彩白瓷,釉面不净,胎体发黄,器形粗壮……典型的元明时期的龙泉窑瓷。


    画风仿的是北派山水的画法……嗯,好像还有点“卷云派”的风格。


    还有那几句诗,字有些小,当时没怎么看清楚,就听老杜念叨了一句:不清不浊,无屈无伸。


    这不就对上了?


    刹那,周教授就咬住了牙,恨不得照儿子脸糊上几巴掌:让你仔细点,仔细点,结果呢?


    甚至人家都坐到了这里,东西都上了手,你都没发现……


    周庆脑门上的汗渗的更急了:费尽心机,绞尽脑汁的设了这么一出局,眼看东西就要到手,却从半路杀出了个程咬精?


    从哪冒出来的你……嗯,怎么这么年轻?


    周教授也有点奇怪:就这年岁,怎么也不该是行家,但看他这鉴定的手法,绝非三年两载就能历练出来的。


    正诧异着,那年轻人“哈”的一声。


    仿佛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脸上尽是恍然大悟:“就说怎么这么古怪?”


    父子俩心里“咯噔”的一下,周庆没忍住,硬是挤到了跟前:“哪古怪了?”


    想知道?


    偏不告诉你……


    李定安呵呵一笑,镇纸往摊上一搁:“老板,便宜点!”


    “真买?”


    “废话不是?”


    卖家精神一振,“唰”一下比了个剪刀手,气势极足:“二十万!”


    “成


    交!”


    “嗯?哈哈……眼拙了!”


    “等会?”


    “哈哈”的是卖家,“等会”的是周庆。


    李定安置若罔闻,不紧不慢的拿出手机:“老板,来,结账!”


    “你先等会……”


    卖家不乐意了:“你干嘛的你?”


    “我不是说你,我说他……”


    “你说谁也不行……嗯,你们认识?”


    “不认识!”


    “那就是你也要买?”


    刚要说买,周教授捅了他一下,周庆恍然大悟:他但凡点一下头,今天就算是杠上了,最后就只有一个结局:谁也买不走。


    “我不买……”


    “不买说你个锤子,丫找抽是吧?小兄弟别理他,来,扫码……”


    速度挺快,几乎是秒到账,确定没少一个零,卖家乐得呲出了后槽牙。


    “小兄弟你扶着点,我给你装箱……海绵多塞点儿,保险……扣在这……”


    “吧嗒”一声,箱子扣好,递了过来,卖家还坐了揖,“您走好!”


    看这热乎劲就知道,既便卖二十万,他也绝对没少赚。


    李定安提起箱子,父子俩一左一右,紧紧的跟在后面。


    “两位有事?”


    “哦没事……我们就是看那块镇纸眼熟,像是一位故人的遗物,所以他才有点急!”


    不愧是专家,张口就来。是不是过一会儿,就成你家祖先的遗物了?


    “你看错了!”


    “肯定没看错……你让我看一眼就知道了!”


    “没空!”


    “小兄弟不认识我是谁?”


    我认识你个嘚儿……


    ……


    “要不你开个价?”


    ……


    “小兄弟贵姓?”


    ……


    “在哪里高就?”


    ……


    “家境肯定不错,上百万的东西说买就买!”


    ……


    父子俩紧紧跟在后面,周劲松还不停的套着话,李定安烦不胜烦。


    也就是在交流区,估计卖家还没走,不然他非让这爷俩知道:什么叫做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一直忍着,过了闸机进了会场,李定安又上了二楼。


    ……


    “唉,周专家?”


    “你好!”


    “周教授,今天没坐场?”


    “轮休!”


    “周老师,逛着呢?”


    “对,转转!”


    一进会场,打招呼的人更多了,眼看李定安越走越快,周劲松急的要命,还不得不勉力维持着专家的形象。


    到了二楼字画区,李定安停了下来,父子俩终于松了一口气:这小子简直不是人,四口箱子提他手里就跟手糊的一样,依旧跑的飞快……跟的腿都打颤了。


    雷明真和段牧已到了好一回,看他又拎着一堆东西,两人连忙迎了上来。


    “你这是又捡了多少……四件,花了多少钱?”


    “一百万出头!”


    “拆开看看?”


    “别急!”李定安有条不紊的放下箱子,“等等后面那两位!”


    “这俩谁啊?”


    “就我之前说过的那位专家!”


    “还敢追上来?”


    “他们没认出我……”


    “啥意思?”


    “你等会就知道了!”


    “装神弄鬼……”


    “阿珍你这样……算了,你目标太大……段总,麻烦你帮个忙!”


    “李老师你说……”


    ……


    三人窃窃私语,爷俩却有点懵:这黑大个,怎么这么眼熟?


    想起来了:那把紫砂壶,就是这人买走的。


    嗯,还摆着一件,看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