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作品:《大明:我有无数生活技能

    “写戏?”


    “这是什么意思?”


    张胜文解释道:


    “乐律先生以前朝名著为彩头。”


    “写戏的内容不限。”


    “被选上了,可以给你直接演出来。”


    “乐律先生后面还要去广东。”


    “这戏要是被选上了。”


    “是要被传遍各省的。”


    “只恨对我对乐律戏曲一窍不通。”


    “不然我都写上一首了。”


    张洛听得越来越觉的奇怪。


    这和二十一世纪的文章选拔很像。


    明朝的文人都玩的这么花哨啊。


    不过明代中后期。


    各种文化一起发展。


    一些出名的戏班子。


    一演就观者如堵。


    演戏到妙处时。


    会有富商扔钱上来捧赏。


    狂热的人还会采取追星式的看戏。


    把戏子当成明显一般。


    尽情让他们发挥商业价值。


    张洛又问道:


    “但是我记得大明朝开国时。”


    “不是不让公场演戏吗?”


    “为何还会有征收戏曲的事情?”


    张胜文看着张洛的样子。


    微笑着说道:


    “这问题不大。”


    “只要不在戏曲里侮辱先圣。”


    “没人会来管你的。”


    “当今阁老,各部尚书,侍郎。”


    “家里都有戏园子。”


    果然规矩是死的。


    人是活的。


    张洛低着头想着。


    唱戏这玩意,张洛没怎么接触过。


    两院的学子们靠写戏出名。


    张洛还真没有插一脚的意思。


    毕竟自己已经出了好几次风头了。


    年轻人还是不要风头过甚的好。


    张胜文看了眼张洛。


    又到张洛身边小声道:


    “张洛兄,你听说了吗?”


    “徐家遭难了!”


    “是泉州卫徐家?”


    “对的,泉州卫徐家以前的一场案子。”


    “给御史下属给找了出来。”


    “徐家为这事快花了上百万两银子。”


    “但是鄢御史看徐家就是不顺眼。”


    “这回徐家就算能挺过去。”


    “也没有以前那般威风了。”


    张洛不解的问道:


    “这徐家不是追随永乐爷。”


    “完成清君侧的功臣之后吗?”


    “他们家能犯什么案子?”


    朝廷的御史下省清军。


    表面上也是给军中来给洗牌。


    像徐家这种靖难功臣之后。


    御史为什么和他过不去?


    张胜文说道:


    “那案子不是发生在永乐一朝的。”


    “也不是嘉靖朝。”


    “而是在成化年间徐家一次事故。”


    成化年间?


    那不是已经过去快百年了?


    听到是好几代前的事情。


    张洛坐直身子问道:


    “徐家在成化年间犯了大罪?”


    张胜文点头道:


    “这事在当时在泉州可是世人皆知的。”


    “真没想到这都被御史翻了出来。”


    “当时是福巡抚亲自判定的。”


    “徐家这次是在劫难逃了。”


    张胜文也不再调人胃口。


    直接说道:


    “张洛兄也是军卫出来的。”


    “应该清楚指挥使,千户,百户。”


    “这些位子只有一个儿子能继承。”


    “其他的儿子基本上是什么都得不到的。”


    这个张洛清楚。


    明朝的军官世袭制度一向如此。


    附和传统文化。


    由家中嫡长子继承位子。


    徐守业在天阳楼的时候。


    和他抱怨了不只一次了。


    等到徐指挥使哪天去世了。


    徐守业的大哥就会继续泉州卫指挥使的位子。


    徐守业除了一些银钱之外。


    别的什么都不会得到。


    张胜文说道:


    “大概是成化初年的时候吧。”


    “那任泉州卫指挥使有四个儿子。”


    “后来小儿子徐复杀了自己的四个兄长。”


    张洛听得眼神直放大。


    杀人本来就是重罪。


    他还一口气杀了自己四个哥哥。


    “原来这么大案子,情况已经明了了。”


    “那徐复在上被刑前的半个时辰。”


    “被衙门下旨先缓刑了。”


    张洛这就不懂了。


    已经传到这代世人皆知的事情。


    怎么还能让他活的?


    张胜文说道:


    “当时的泉州卫指挥使,虽然气愤。”


    “但他的四个儿子都没了。”


    “唯有独子徐复,想保住他的命。”


    张洛一下懂了。


    当年的指挥使八成是开始运作起来了。


    可是这么大的事。


    四条人命。


    而且还发生在指挥使家里。


    真的能保的住?


    “这徐复的母亲想了个法子。”


    “说是徐府家中的一个下人。”


    “冒充徐复的样子。”


    “杀了徐家四兄弟,案子和徐复无关。”


    “请求推官重审案件。”


    “这推官厉害。”


    “审查之中让徐家下人最后开口。”


    “说出了徐母买通下人替死的实情。”


    “推官保持原案,再要将徐复处斩。”


    张洛听的起劲。


    这徐母花招还真多啊。


    但买通下人顶罪显然不是个好办法。


    “徐复还是要被死刑。”


    “徐指挥使可急死了。”


    “关系都拉到当时刑部侍郎身上了。”


    “让侍郎下场保徐复一命。”


    堂堂一个三品指挥使。


    为了保住一个孽障儿子的命。


    还真是把手伸到京师去了。


    成化年间时。


    朝政还算可以。


    尚还有一些可以信赖的推官。


    维护现实中的正义。


    要是在嘉靖朝。


    这个徐复怕是已经放出来了。


    张胜文接着说道:


    “最后兜兜转转。”


    “这个案子就告到朝廷里了。”


    “成化爷命令福建巡抚亲自彻查此案。”


    “结果就是徐复还是被巡抚下令斩了。”


    “事情闹那么大。”


    “当时的徐指挥使也被革职了。”


    “那按当时的结果,案子已经结束了。”


    “怎么会扯到现在的徐家呢?”


    张胜文说道:


    “当时是被撤职了。”


    “可没过几年徐指挥使花了好多银子。”


    “又让自己官复原职,东山再起了。”


    “因为自己的儿子死光了。”


    “他死前把位子传给一个亲近的侄子。”


    “就是当今指挥使的祖父。”


    张洛这回全理解了。


    其实徐指挥使会不会被以前的案子牵连。


    全看御史是怎么定的了。


    当今徐家虽然不是成化朝那位直系后代。


    但位子是完全继承下来的。


    要是御史抓着不放。


    泉州卫指挥使。


    还真得被革职。


    以前的俸禄得再吐出来。


    当年的案子。


    由福建巡抚亲自审查。


    在福州应该都有详细的记录。


    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也挂不得鄢御史不来难为镇海卫呢。


    像徐家这种大鱼。


    只要抓住了。


    能定上多少个百户卫所都不知道。


    有这么个前科。


    徐家真是倒了大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