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定了

作品:《大明:我有无数生活技能

    听到张洛答应下来。


    康教谕点头说道:


    “如今县学衰微。”


    “肯读书的人都没有几个。”


    “与其让那些人占了位置。”


    “不如多帮助些肯读书的平常人家。”


    “你到县学里来读书只管放宽心。”


    “五天的吃住都有县学负责。”


    “你只管放心读书即可。”


    张洛心里有些感动。


    康教谕不光是个正直的官员。


    更是是个接地气,懂得民间需求的好官。


    平常人家读书。


    比较怕光读书吃不饱饭。


    也怕县里开销太大。


    吃住都消费不起。


    康教谕考虑的周全。


    还给想读书的人准备了宿舍和伙食。


    说好了到县里读书的事情。


    张洛心里对下派御史的事放心不下。


    试探着向康教谕问道:


    “康教谕,此次朝廷下派御史清军的事。”


    “能否和学生详细说说?”


    康教谕看着张洛说道:


    “我忘了,你也是卫所出来的。”


    “担心这事也是正常。”


    “不过我也只是在京报上大致看了几眼。”


    “待我下回去县衙给你记下来。”


    “下次你来县学读书就能看了。”


    张洛没料到康教谕这么痛快。


    但他也担忧的说道:


    “京报里的东西抄送给我合适吗?”


    康教谕立马坐正身子说道:


    “太祖皇帝有言,官与百姓需知法而。”


    “朝廷的法令,百姓们需要了解。”


    “大明才能繁荣昌盛啊。”


    “朝廷的法令既然出了。”


    “就要人天下人都知道。”


    “现今这些欺上瞒下的官吏。”


    “要是在国朝之初早就被满门抄斩了。”


    说的好!


    康教谕说的越多。


    张洛就对他更加佩服。


    当然康教谕愿意抄送京报里的公文。


    张洛是非常感谢的。


    这事关系到镇海卫的存亡。


    张洛得详细了解才行。


    接着康教谕又考了会张洛的功课。


    发现张洛对于四书基本上都能记得。


    朱子的一些注释也能略知一二。


    康教谕对张洛更加欣赏了。


    觉着张洛实在是个有天赋的人。


    看着张洛身穿一身白衣布衫。


    康教谕沉气说道:


    “我家虽在大明旧都。”


    “但也是寒门出生。”


    “平苦人家读书是何等的困难。”


    “县里的学官都忙于自身官事。”


    “对于县学更是少加管理。”


    “以此让县学落魄了。”


    “也怪不得大多人都愿意去泉州学堂。”


    “本官做为一县教谕。”


    “誓要复兴县学。”


    “你这些日子静下心来好好读书。”


    “明年考过县试,要是能把书读好。”


    “二,三年里说不准就能过了童试。”


    这不是康教谕看不上张洛。


    以张洛目前的读书进度。


    将全部朱子注释读通。


    起码需要一年多的时间。


    还有再读一本五经。


    这些加起来,三年都算快的了。


    像吴秀才那般苦读熬成半白才是常态。


    康教谕接着从边上拿来一本笔记。


    交到张洛手里说道:


    “这是我这些年读书作的一些四书注记。”


    “你带回去好生解读。”


    “等到下回来县学上课。”


    “我会再考考你。”


    张洛赶忙战起身子。


    这算的上老师对亲传弟子的待遇了。


    他连忙对康教谕行礼道:


    “多谢老师……”


    康教谕雀一把扶住张洛说道:


    “我是一县教谕。”


    “若是收你为徒。”


    “今后你若过了童试成为生员。”


    “别人岂不是可以告我包庇之责?”


    “教谕本就承担一县教化。”


    “帮助你读好书,是本官分内之事。”


    “切莫把我当做你的师傅。”


    “你要真感谢我,可还记得别的名文?”


    “可以再背给我听听。”


    张洛想了一会。


    自己穿越前都快大学毕业了。


    中学学一些诗词都忘的差不多了。


    只能生硬的背了些李杜的古诗给康教谕。


    没想到康教谕也听的入神。


    让张洛连背了好几遍。


    才让张洛停下喘了口气。


    【书房地点已发现,文考技能已解锁,是否接收知识?】


    当然接收了。


    【文考技能解释,根据大脑书据,显示LV4,经验20/40】


    可惜张洛已经过了学习巅峰的时候了。


    要是在高中的时候穿越了。


    怎么着初始都能有个七八级。


    这一次新技能新计算的方式。


    让张洛看到了系统更加智能的一面。


    能根据主人的现状计算初始等级。


    如果能再解锁些张洛穿越前学过的技能。


    那么就会有更多的高等级技能了。


    像是数学啊,物理化啊。


    哪些需要什么地点才能解锁呢?


    明代应该没有科研所吧。


    文考技能几乎包括了整个文学大类。


    像是诗词,歌剧,还有古文都在里面。


    明朝的文学和政事已经分的很细致了。


    在唐宋时有时会出现政文双通的大才。


    像杜甫那些的大诗人也做过官。


    文政两不分离的。


    自元朝时,文学整体出现了衰退的现实。


    开始逐渐平民化。


    一些基于世俗的文人开始出现。


    慢慢的开始越来越多的文人。


    不再关注朝局政治。


    成为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家。


    像是江南四大才子里,最出名的唐寅唐伯虎就没做过官。


    但在民间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在二十一世纪唐伯虎的画都能卖上天文数字。


    在明朝百姓们对于有名的文人。


    似乎有着一种热捧的态度。


    百姓,士绅乃至皇亲国戚。


    都愿意为他们出银买单。


    文考技能要是等级高了。


    不管是赚银子还是走科举。


    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不行的话大不了自己也卖画去。


    张洛收起了杂乱的心思。


    刷等级不能急于一时。


    要慢慢来,眼下最重要的。


    还是那件御史下放之事。


    现在朝堂已经把御史派下来了。


    人已经上路了。


    这是皇帝下的旨意。


    不是张洛一个军户能左右的。


    接着就是族谱上写着一个姓柳的书吏。


    虽然五世祖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但张洛还是向康教谕打听起县衙里的书吏来。


    康教谕眯着眼想了一阵说道:


    “县衙里姓柳的书吏只有一位。”


    “今年七十好几了在户房当书吏。”


    “老师真的听过?”


    虽然张洛没有成为康教谕的弟子。


    但张洛还是以老师的称呼叫道。


    康教谕说道:


    “这人县衙里的人都知道。”


    “和东山村胡氏交情匪浅。”


    “县里负责收私斗罚银的刘书吏是他的义子。”


    “前些个月你们镇海卫是不是在械斗中打赢了东山村?”


    “他们父子两性格毒辣。”


    “你们得当心些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