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史上最大的地主

作品:《穿越明朝假太监

    让人意外的是,王立的信中既有威胁,也有“租种土地”意愿!


    而且,一租就是十二年!


    只是,他给的租金,也太低了吧?


    前四年,每亩土地,每年只给五十钱!


    后四年,每亩土地,每年只给七十五钱!


    最末的四年,每亩土地,每年只给一百钱!


    这个价格,平均起来,只有原租金的三十分之一!


    可是,租金虽低,又有谁敢不同意?


    如果不租给他,撂荒土地的罚金,足以让人倾家荡产!


    搞不好,还要赔上全家性命!


    租给他,既不会撂荒,还能有点收入!


    不至于饿死!


    不,饿不死!


    每人府里的存粮,足够吃上十几年了!


    就算没有存粮,每人的府里,还有堆积如山的金银珍宝,能买到足够的粮食!


    真的饿不死!


    还是可以花天酒地,就跟以前一样!


    唉!


    形势不如人,只能暂时妥协了!


    先保住性命,再慢慢地跟他算账!


    ……


    崇祯五年(1632年)十一月,下旬。


    四川十二府一百二十八县,隶属于皇室宗亲和富户乡绅的一千八百万亩土地,全都与王立签署了租种协议。


    三百多万百姓,一窝蜂地扑向田间地头。


    两季田,抢种小麦;


    山地上,新种的桑树之间,种满了红薯或土豆。


    七八岁的小孩,六七旬的老人,摇摇晃晃的小脚女子,只要还能走路的,全都出动了!


    没办法!


    每人每月一两银子的酬劳,诱惑着实不小!


    然而,仅仅过了一个月,所有土地种满农作物之后,百姓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只有部分青壮男子的徭役,还在继续!


    而且,每月只给二百钱!


    各家各户的收入,瞬间跌去八九成!


    尽管如此,还是比以前划算多了!


    因为,这会儿的徭役非常轻松!


    一般就是捉捉虫,锄锄草,浇浇水什么的,一个月只需出工三五日!


    就在这时,各州各府的县衙门口,又张贴了新的律法:


    凡是服过本次徭役的百姓,在十二年之后,每人能分到五亩土地;


    届时,这批土地每年的赋税“一刀切”——所有赋税不超过二百钱,永不加赋;


    自今日起,村民自主开荒的新土地,所有赋税加在一起,每年不超五百钱;十二年后,每亩的赋税不超二百钱;同样是永不加赋!


    律法一出,百姓们无不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因为,刚刚过去的那场徭役,每户百姓获得的酬劳,相当于以前两年多的收入!


    这笔酬劳,西厂没有克扣一个铜板!


    所以,只要是西厂所出的律法,必会兑现!


    没人会怀疑!


    于是,在这农闲时分,百姓们全都扛着铁锹锄头,浩浩荡荡地开荒去了!


    那些因高额赋税而荒废的土地,那些山坡上的零星散地,皆被百姓们开垦出来!


    短短两个月间,四川全境的新增土地,竟然多达七百万亩!


    百姓们乐得合不拢嘴,王立也乐得合不拢嘴!


    四川,山好,水好!


    百姓们,一个比一个淳朴!


    嘿嘿!


    十二年后的那些承诺,不过是空头支票罢了!


    因为,承诺分给百姓的土地,并不在我的名下!


    本来就是嘛!


    我也是租来的呢!


    我拿什么分给你们?


    十二年后,李自成正好打进北京!


    那时候,大明都没了,我也逃到海外去了!


    做出的承诺没法兑现,你们不能怪我啊!


    啊……啊切……


    我的手里,有一千八百万亩土地了!


    每一亩,每一年,平均能收个五石粮食!


    折算成银子,就是二两五百钱!


    这就是四千五百万两!


    除掉每年九十万的租金,还剩四千四百多万!


    然后,我只雇佣青壮百姓!


    每年的“工资”支出,不会超过五百万!


    还剩下三千九百多万!


    三年试点,妥妥的一个亿!


    嘿嘿!


    想不到,如此容易就成了“地主”!


    我这个地主,应该是历史上最大的地主吧!


    我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嘿嘿!


    当“地主”的日子啊,简直不要太舒爽!


    真的是躺着数钱!


    这,还只是粮食作物的收入,没包括棉花和蚕桑!


    我去!


    桑叶都在绿油油了,我的蚕宝宝,怎么还没到?


    “厂公,属下用大船运了一批,可惜全都饿死了!


    新的一批,属下选用快马送来!


    估计,就这几天了吧!”


    “很好!运个三五船桑叶,赶紧去奉节那边接应一下!


    对了,我需要的五万名蚕妇,准备好了么?”


    “厂公,这你就甭担心了!


    别说是每月一两银子,就算是每月三百钱,也有人抢着干呢!”


    “非常好!


    对了,我让购买的脚踏缫车、整经车、纺轮、纺锤什么的,还有纺织蚕丝和棉花的工匠,必须提前准备好!”


    “厂公放心,绝不会出岔子!”


    宋哲拍着胸脯保证,却又有着其他忧虑:“厂公,四川的百姓……不太喜欢红薯和土豆!


    咱们种了那么多,恐怕不太好出手吧?”


    闻言,王立一脸黑线!


    这些东西,产量实在太高!


    一亩地,轻轻松松就能收几千斤!


    四川的百姓就算天天吃,顿顿吃,也吃不了那么多!


    江南的百姓,更不喜欢这些粗粮!


    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的饥民虽多,但要运过去赈灾,还得自己搭上运输费!


    吃力不讨好的事,我可不干!


    对了,猪肉不是挺值钱嘛!


    富户乡绅和普通的官员,也要三五日才能吃上一次!


    对!


    把红薯用来养猪!


    少说,也能养个几千万把头吧!


    “马上去往各州各府,只要是一百斤以下的小猪,见猪就买!


    赶紧招募一批擅长繁育生猪的百姓,再在各州各府寻找合适的场所,搭建大型的养猪场!


    这些也算作徭役!


    工钱嘛,还是每月一两银子!”


    “呃……好,好,好……但是,厂公啊,红薯用来养猪,那土豆咋办?”


    “土豆?这个……难道,猪仔不吃土豆?”


    “这个……我也不知道啊……”


    “它要吃就吃,不吃就先放着!


    对了,玉米种子买回来没有?


    好像,种玉米和棉花的季节快要到了!


    所有的田地,千万不能荒着,给我有啥种啥!


    另外,还有什么可以种的,多问问当地的百姓!”


    “厂公放心,只要有人手,土地绝不会撂荒!”


    呵!


    这个时代的百姓,真的太纯朴了!


    只要有一口吃的,再随便给点工钱,他们啥都肯干!


    就像四川肥沃的土地的一样,这三百多万的廉价劳动力,千万不能空着!


    “厂公,四川的百姓不是三百万!


    就在这个月,登入黄册的四川百姓,已有六百万多之!”


    呃……


    好吧,六百万就六百万!


    劳动力嘛,越多越好!


    对了,我记得,四川的汉源县,好像有煤!


    还有,攀枝花那边,还有大型的铁矿!


    汉源,汉源!汉源?


    攀枝花,攀枝花!攀枝花?


    尼玛!


    寻遍了四川的各州各府地图,为何找不到这俩地方?


    哦,对啊,这是几百年后的名字!


    那么,此时此刻,汉源和攀枝花又在哪里?


    唉!


    早知道要穿越,就该多学点历史,多学点地理!


    ……


    “厂公,你想找的汉源……在隋朝的仁寿四年(公元604年),九襄镇那边有个汉源县!


    这个名字,一直延用到宋朝末年!


    蒙古鞑子在关内定都之后,汉源那一代被划归“黎州安抚司”,一直沿用至今!”


    “好,好,好!张巡抚果然是博古通今啊!


    那个谁,赶紧带上人马,去“黎州安抚司”找一找!只要找到煤矿和铁矿,我重重有赏!”


    目送锦衣卫离开,张汉儒赶紧举起酒碗,满脸堆笑:“厂公啊,我上次跟你提的那事……”


    “靠!”


    王立扔下酒碗,蹭地弹起身:“张大人,我也说过好几次了:四川各州各府的“地方税”,你找蜀王去要啊!


    怎么又提起这事儿?


    为了这点破事儿,你每个月都要烦我好几天!


    简直比女人来红还烦!


    咱俩,还能不能愉快地做朋友了?”


    劈头盖脸的骂声,张汉儒脸色铁青。


    不敢生气,更不敢得罪王立。


    只能咬咬牙,耐着性子叫苦。


    “厂公啊,我奉皇上之命,对你的变法已经非常支持了!


    嘉定王朱平榉、宁州王朱至渌的死,我也是按你的意思上奏的!


    可是,皇上说的缓缴三年赋税,并不包括地方上征缴的赋税啊!


    厂公,我为了帮你,已经惹得蜀王很不高兴了!


    我这是……真的很为难啊……”


    “巡抚大人,你这话就不对了!


    按照大明的律法,田税的征收对象是土地的拥有者,而非租种者!


    我的名下没有一亩土地,你却让我缴税?


    这不是逼着公鸡下蛋嘛!


    所以说嘛,不论你征多少税,你的征税对象应该是蜀王才对!


    你老是缠着我,不仅于情于理不合适,而且无法可依啊!”


    说罢,王立两手一摊,又要往外走。


    张汉儒哪肯放弃,赶紧起身挡在前面。


    “厂公啊,你没到四川的时候,我帮你照看了好几个月的香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


    而且,你给蜀王的租金才五十钱!


    真要让蜀王帮你缴税,实在是说不过去啊!


    再说了,地方上疏通河道,修渠引水,最终的受益者也是你嘛!


    厂公啊,咱们都是做官的,那就明人不说暗话了!


    各州各府的官员,确实是朝廷在发俸禄!


    但是,那点俸禄,除了勉强填饱肚子,还能做点啥啊?


    厂公,你只需稍稍地抬一抬手,大家都有好日子过嘛!


    每次上奏书时,各州各府的官员帮你说说话,皇上高兴了,咱们大伙都高兴,你说是吧?”


    “好说,好说,这个税银嘛……”


    王立的脸上露出笑容,张汉儒总算松了口气!


    嘿!有戏了!


    这家伙吃软不吃硬,果然没错!


    “厂公,你只需抬一抬手……”


    “好说,好说!我每年给你三十万两,应该……够了吧?”


    “够了!够了!多谢厂公,多谢厂公!”


    张汉儒做梦也没想到,王立出手如此大方!


    这个数额,刚好是去年的地方税总额!


    正在欣喜,王立的脸色突然一沉:“张大人,我听说,井研县那边的盐井非常不错!


    盐课司的徐大人虽在组织开采,但每年的产量并不大!


    实在可惜了!


    如果……能转交给西厂开采……那么……每年三十万的税银,就没什么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