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一个个的,全都冒出来了!

作品:《穿越明朝假太监

    近百艘大船,自大运河入江之后,立刻转头往西。


    再过一两日,就能抵达南都。


    刚刚送来的资料,让王立触目惊心!


    自朱元璋立国至今,大明一共分封“亲王”六十五位,追封亲王二十二位;


    其中,有十七位亲王因为各种原因被撤藩,十五位亲王因绝嗣而撤藩;


    直到现在,就藩时间十年以上的亲王,只有二十八位;


    按照“亲王”的俸禄和供养标准,每年的花费只有二十八万石,这不算什么!


    但,这只是“亲王”!


    按大明的分封制度,亲王的嫡长子世袭亲王,其余儿子都封为郡王;


    郡王的嫡长子世袭郡王,其余儿子全部封为镇国将军;


    镇国将军的所有儿子,降一等,全部封为辅国将军;


    辅国将军的所有儿子,降一等,全部封为奉国将军;


    奉国将军的所有儿子,降一等,全部封为镇国中尉;


    镇国中尉的所有儿子,降一等,全部封辅国中尉;


    辅国中尉的所有儿子,全部封为奉国中尉;


    到了奉国中尉之后,不再递降;


    奉国中尉的儿孙,世世代代都封为奉国中尉;


    除此之外,皇帝的姐妹封为长公主,皇帝的女儿封为公主,女婿封为驸马都尉;


    亲王的女儿封为郡主;


    郡王的女儿封为县主;


    再往后,郡王的孙女封为郡君;


    曾孙女封为县君;


    玄孙女封为乡君;


    并且,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的夫婿,全都封为仪宾;


    具体的俸禄,亲王每年一万石,郡王每年二千石,镇国将军每年一千石;


    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逐级递减二百石;


    辅国中尉、奉国中尉逐级递减一百石;


    公主及驸马每年二千石,郡主及其仪宾每年八百石;


    县主、郡君及其仪宾逐级递减二百石;


    县君、乡君及其仪宾逐级递减一百石;


    看到这些,王立彻底无语了!


    从朱元璋分封亲王至今,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到底有多少的宗室成员不劳而获?


    在这个没有计划生育的时代,在这个早婚早育的时代,朱家宗室成员的数量,绝不是以“二次冥”的方式增长,而是以“八次冥”、“九次冥”甚至“十几次冥”的方式增长!


    二百多年来,如此几何级的增长,其最终的数量实在难以想象!


    这,还只是正常的“俸禄”供养!


    不包括宗室成员的横征暴敛,巧取豪夺!


    要维持如此庞大的供养支出,地方上的税收,不加十倍才怪!


    后世的人,都说明朝是“天下养猪”,这话果然没错!


    相比起来,朝中众臣、各级官员、门阀乡绅的巧取豪夺,还搞不垮大明的财政!


    真正搞垮大明的人,应该是大明自己的宗室!


    西北的流贼,山东的叛乱,辽东的皇太极,包括生死存亡的京师保卫战,,


    没见宗室成员出动一兵一卒!


    没见宗室成员捐出一个铜板!


    特玛的!


    真的是一群猪!


    只知道吃!


    不必说,四川一省的土地,至少有四五成在宗室成员的手中!


    另外的四五成,很可能在乡绅富户的手中!


    哼!


    想让我租种你们的土地,还要给你们上税?


    做梦去吧!


    ……


    傍晚。


    一条小船靠了过来。


    宋義跳上大船,匆匆来到王立身旁,递上一封信函。


    阅后,犹如晴天霹雳!


    轰得王立云里雾里!


    过了许久,仍旧呆若木鸡!


    “此事……确定?没有搞错?”


    王立的声音颤抖不止,脸上充满了恐惧。


    宋哲跟随王立四年多,就算面对千军万马,也没见他如此恐惧!


    不知信中写的是什么,宋哲有些底气不足,目光转向宋義,郑重地说道:


    “弟弟,厂公对咱们不薄!


    若是没有确认的消息,绝不能轻易上报!”


    “厂公,兄长,此事绝对属实!”


    得到肯定的回答,王立再也不能淡定了!


    西厂!


    西厂!


    一万多人的西厂,到底干什么吃的?


    查了四年多,你们现在才告诉我,李自成就是李鸿基?


    他就是“三十六营”中的“闯将”?


    尼玛!


    贼寇作乱四年多,你们现在才告诉我,“三十六营”中的“八大王”,真名叫张献忠?


    怎么会这样?


    这个大明,难道,就是历史上那个大明?


    让我如何能相信?


    接过信函,宋哲眉头紧锁!


    他清楚地记得,四年多以前,厂公就在找“李自成”和“张献忠”了!


    难道,厂公真的会占卜?


    难道,李自成和张献忠,会干出什么大事?


    我去!


    聚从造反,还不算大事儿?


    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以西厂的侦察能力,为何现在才找到这俩人?


    “厂公,其实……不能怪下面的兄弟!


    李自成在米脂县登记的名字,真的是李鸿基!


    如果……如果……你让查的人是李鸿基,四年前就找到他了!”


    宋義的解释,真让人欲哭无泪!


    王立真想拿刀砍人!


    怎么会这样?


    我学过的历史上,李自成就叫李自成啊!


    我的历史老师,没说他有个“李鸿基”的名字啊!


    无语!


    彻底无语!


    好吧,四年前没找到人,是我的错!


    我认了!


    但是,张献忠那厮,应该没改过名字吧?


    为何查了四年多,现在才查到?


    “厂公,张献忠的祖上是军户,不是民户!


    就算……再次翻遍全国的黄册,还是无法找到他的名字!


    只有在延绥阳定卫的军籍册上,才能查到!”


    宋義的解释,气得王立直跺脚!


    再次无语!


    好吧,又是我的错!


    只怪我历史学得差,不怪你们!


    四年前,只让你们翻遍全国的“黄册”,没让你们查军籍册!


    唉!


    当初学历史的时候,不该睡大觉!


    可是,这不是上课睡觉的问题!


    历史书上,张献忠的出身,压根儿就没写啊!


    那厮不是出自“乱民”,而是出自阳定卫欠饷的“边军”,我真的不知道!


    我也是不久前才知道,大明的户籍分为“民籍”、“匠籍”、“军籍”、“乐籍”什么的,好几种!


    乱得很!


    全都是分开的!


    在“民籍”中,肯定找不到“军籍”中的人!


    可是,还是不对啊!


    四年来,我让你们翻遍了全国的“乐籍”,找遍了京师和南都的教坊司,也找遍了全国的青楼!


    为何,没找到“秦淮八绝”的名字?


    为何一个也找不到?


    已经死掉的“柳如是”,逸香楼中假冒的“柳如是”,还是柳如嫣找到的!


    西厂,到底干什么吃的?


    “报……厂公:这是魏公公给你的信!”


    “魏忠贤?”


    王立接过信,注意到刚刚靠上来的小船,是自西向东而来!


    也就是说,魏忠贤早自己一步,提前到了南都!


    不必说,这家伙的信,必是要钱!


    王立郁闷地拆开,阅后,急得快要吐血!


    你个好死不死的魏忠贤!


    铁了心跟我对着干?


    我好不容易找个机会,灭了吴襄的九族!


    你个家伙,竟然把吴三桂藏起来了?


    你藏谁不好,为何单单藏着吴三桂?


    你藏就藏嘛,还给我写信邀功?


    我去!


    那个好死不死的吴三桂,靠着祖大寿这个舅舅,又成了“游击将军”?


    还是朱由检下旨亲封?


    尼玛!


    你个该死的魏忠贤!


    东厂提督是吧,北镇抚司是吧!


    你有种!


    诛连九族的人,你也敢捞!


    还把他给洗白白了!


    这会儿,你分我五十万的好处费,有个屁用?


    我差你那点钱?


    尼玛!


    我今天是怎么了?


    难道踩狗屎了?


    到底招谁惹谁了?


    真特么祸不单行,福不双降啊!


    我去!


    记得,处斩吴襄全族的时候,我好像去了山西吧?


    可是,西厂那么多人,到底干什么吃的?


    京师的西市刑场,魏忠贤把人调了包,你们就没发现?


    天啦!


    这个大明,难道,就是历史上的大明?


    李自成,张献忠,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这些一个个的家伙,全都冒出来了!


    李自成和张献忠,算我的过失,没有提前找到人!


    但是,被我“弄死了”的吴三桂,为何能活过来?


    难道,历史真的不能改变?


    那么,被除掉的钱谦益和朱国弼,是否也会活过来?


    朱国弼,是魏忠贤动的手!


    这可不好说!


    钱谦益,是我亲手把他阉掉的!


    失血过多而死,我是亲眼所见!


    靠!


    我就不信了!


    这家伙要是活过来,那才是见了鬼!


    要是他还能长出丁丁,我就相信世上有鬼!


    气人!


    真是气死我了!


    唉!


    罢了,罢了!


    这就是天意,想开些吧!


    历史,真的不能改变!


    细细想来,找到了张献忠和李自成,好像也没什么嘛!


    就算吴三桂活了过来,也没什么嘛!


    有没有这几个家伙,无所谓!


    自始至终,我从没想过改变历史!


    我没那个能力!


    后世的专家都说了,朱由检接手的大明,千疮百孔,积重难返,神仙也难救!


    专家嘛,肯定是权威!


    说的话不会有错!


    我不是神仙!


    我那点知识储备,我那点可怜的历史知识,还是不要挑战权威了!


    所以,别被这些细节带偏了!


    赶紧捞钱,筑好老巢,备好退路,才是当务之急!


    “报……厂公:这是赵姑姑托属下送来的信!


    她特别交代,要亲手送到厂公手中!”


    闻言,王立的心咚咚直跳!


    今天,没遇到一件好事!


    接过信封的手,颤抖不止!


    阅后,更是一脸懵逼!


    我去!


    杨爱用“柳如是”作艺名,是她自己想出来的?


    在这之前,她从不知道“柳如是”?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如是,如是……”


    辛弃疾的诗,真是她改名的由来?


    难道,这个杨爱,真是历史上的柳如是?


    才色俱佳,出身勾栏,名震秦淮,八绝之首,全都对得上!


    她的年纪,也基本对得上!


    我去!


    今天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


    头晕!


    真的头晕!


    你们不要打扰我!


    我想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