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三喜临门

作品:《穿越明朝假太监

    王立酒后的胡言乱语,故意说出不愿去陕西的话,其实是“自黑”,只为转移朱由检的注意力。


    因为,温体仁、周延儒和毕自严的奏书,朱由检早晚会看到;


    如果朱由检不同意“庆功宴会”,这几个家伙还会不停地上书,弹劾自己的“以权谋私”。


    如果,事先让朱由检知道一百二十名妓女的去向,让他先入为主,就可能驳回那些奏书。


    所以,他的目的达到了——朱由检并未深究此事!


    另外,祖大寿率军返回后,第一时间上书请罪,并且浴血奋战,朱由检并未怪罪;


    几场大战之后,损兵折将的皇太极,自知无法攻占京师,终于撤兵了!


    然而,京师之围一解,对王立来说不是好事!


    他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朱由检,必会调自己去陕西!


    那鬼地方,横竖都是死,王立自然不愿去。


    只不过……


    大明这个花花世界,银子确实好赚!


    本想赚几百千把万就跑路,谁知,一个不小心,就从官员身上掏了九百多万两!


    此时的王立,有了一千四百万的身家,竟然舍不得跑路了!


    如果再想想办法,拖延去陕西的时间,或者想个去了也不死的办法,还能再捞十几年!


    “万岁爷,皇太极虽然撤离了京师,但他在遵化、滦城、永平和迁安留驻兵马,由二贝勒阿敏镇守;


    皇太极的意图很明确:如果守住这四城,东可威胁山海关,南可继续劫掠,西可威胁京师,不可大意啊!


    依小奴之见,西厂锦衣卫还是应该留驻京师!若皇太极引兵杀来,誓死力保万岁爷周全!”


    王立的话慷慨激昂,朱由检却不吃这一套:“有孙阁老与祖大寿,这四城很快就能攻克,很快就能把建奴赶至关外!


    而且,各路勤王的部队,以及各路边军,明日的大宴后皆会撤出京师;


    东、西二厂,也有更要紧的事情待办!


    所以……”


    朱由检的话在情在理,王立实在推脱不过,只好点头。


    ……


    不得不说,朱由检为了省银子,为了内库的增收,也真的是拼了!


    王立“挪用”一百二十名妓女,为了破财免灾,上缴三万两银子之后,这事圆满解决。


    没想到,朱由检也盯上了教坊司!


    今日的庆功宴上,仍有教坊司的妓女乐舞助兴,但是,她们已经不属于教坊司!


    因为,朱由检把她们“租借”给了京师的青楼!


    每接收一名教坊司的妓女,青楼每月向朱由检上缴二十两银子!


    对朱由检来说,这笔收入非常可观:“借出”四百多个妓女,每月就能入账八千多两银子!


    当然,这笔费用由几十个青楼分摊,对青楼来说毫无压力,还能省下一大笔银子!


    所以,各取所需,两全其美!


    今日的朱由检,红光满面,神采奕奕!


    各路边军和勤王私军的赏赐结束,朱由检仍然兴致不减,诗兴大发。


    “


    蜀锦征袍自翦成,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


    诗文一出,众文武的溜须拍马之声,不绝于耳。


    朱由检哈哈一笑,举起酒樽:“大明有秦将军这样的女中豪杰,朕甚是欣慰!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


    大明再有几个秦将军,朕可以高枕无忧啦!


    这樽酒,朕就赐给秦良玉将军!


    还望秦将军再接再历,为大明再立新功!”


    言罢,侍女托着木碟,将酒樽送到秦良玉跟前。


    举起酒樽,说了些豪言壮语和感激圣恩的话,秦良玉一饮而尽,引得众文武阵阵喝彩。


    “


    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


    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


    又一首赞美秦良玉诗,朱由检脱口而出。


    众文武纷纷举起酒樽祝贺,秦良玉来者不拒,众文武无不赞赏。


    就在这时,朱由检轻咳几声,喊出一个陌生的名字:“卢象升”!


    众臣微微一愣。


    角落处,一个身形瘦弱,皮肤白皙的年轻男子站起身,拱手行礼。


    “微臣……微臣在……”


    朱由检满意地点点头,命人送上一樽酒:“你身为小小的大名县知府,竟能募得一万兵马进京御敌,朕甚喜!


    因为路途遥远,你未能参加任何战斗,但还是功不可没!


    众臣,皆应效仿!”


    “微臣……能为皇上分忧,乃微臣之本分,职责所在,职责所在……”


    “嗯!”


    朱由检满意地点点头,眼中满是赞许:“让你做个小小的知府,实在太屈才了!


    朕,升你为右参政,兼右副都使,再拨你两万两银子,到河北练兵去吧!”


    越级的提拔,惊得卢象升瞠目结舌,过了许久才回过神,赶紧叩头谢恩。


    此时的王立,非常低调!


    躲在不起眼的角落里,暗暗筹划着退路!


    没办法!


    这场宴会之后,就得去陕西了!


    那里的贼寇,绝不是山西可比!


    西厂锦衣卫虽有七千多人,却以侦察情报为主,而且分散在全国各地!


    能带去陕西的,最多不过两千余人,哪能跟贼寇抗衡?


    锦衣卫个人战斗力优于士卒,却不懂战阵!


    不适合战场杀敌,很难形成应有的战斗力!


    如果,悄悄地招募一些私兵,会不会好些?


    现在的大明,除了京师不允许私兵,其他地方都能组建私兵嘛!


    就比如秦良玉,比如卢象升,他们的私军规模都有一万多人,也没人说他们谋反嘛!


    又如抗倭名将戚继光,他的“戚家军”不也是私兵嘛!


    又如关宁军的祖大寿!


    这家伙的关宁铁骑和轻骑,本质上也是私兵!


    只不过,这支私兵在表面上已经“转正”了!


    因为,他们在吃朝廷的军饷!


    所以说嘛,只要“主将”效忠于朝廷,只要经过朝廷的允许,他拥有私兵就不算谋反!


    按现在的俸禄标准,私军的月俸,一般是二两至十两银子!


    组建一支万把人的私军,一年下来,最多也就百来万两!


    没什么大不了的!


    咱养得起!


    要不,招两万?


    嗯,还是养得起!


    尼玛!


    如果拿出全部的家底,招个几十万的私军,我也可以杀进皇宫,自己当皇帝了!


    呃……


    想到这里,王立打了个哆嗦。


    这个想法,着实把他吓了一跳!


    切!


    皇帝有什么好玩的?


    也不看看朱由检那胎唇样!


    做他那样的皇帝,还不如做个王爷,风流快活!


    再说了,宁做盛世狗,不做乱世人!


    这年头,谁做皇帝谁倒霉!


    所以嘛,乱世的皇帝,老子不稀罕!


    王立正在傻笑,一阵突如其来的喝彩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抬起头……


    我去!


    张皇后?


    张皇后怎么来了?


    一年多没见,她还是那般迷人!


    我去!


    还有周皇后,袁贵妃?


    这个……朱由检到底闹的哪样?


    让后宫的嫔妃抛头露面,到底几个意思?


    哦,对了,这里是皇宫!


    皇嫂与后宫嫔妃出席庆功宴会,在朱由检身边陪饮,也算不上抛头露面。


    “那个宫女,怀中抱的小娃是谁啊?”


    “厂公,那是万岁爷的次女朱媺娖,恰逢今日满月;


    万岁爷为了省银子,庆功宴和满月宴一并办了;


    刚才,万岁爷下了旨,册封朱媺娖为坤兴公主,众臣正在祝贺呢!”


    宋哲的解释清楚明白,王立却懵了圈!


    朱媺娖?


    这小娃……真的是朱媺娖?


    她终于出生了?


    呃,不对,她终于满月了?


    历史上的朱媺娖,不是封的长平公主么?


    怎又成了坤兴公主?


    唉,管他呢!


    只要是朱媺娖就行!


    自己心仪的“秦淮八绝”,已经挂了一个柳如是!


    锦衣卫找遍了教坊司和各地青楼,也没找到其他几人的踪影!


    想不到,秦淮八绝没有出现,朱媺娖却首先出现了!


    这个……计划中未来的小妾,长得好看么?


    真想抱她一抱!


    若是长得太丑,就不必苦等十几年!


    也不必做掉周世显!


    不过嘛……


    朱由检砍断你的手,用的是哪把剑?


    他用的是哪只手?


    你告诉我,我先把他的手砍掉!


    “厂公,厂公!”


    经过锦衣卫的提醒,王立的目光,转向朱由检。


    此时的大殿内,寂静无声!


    刚刚还在哭闹的朱媺娖,此刻也没了声音!


    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凝视着自己的父皇,咯咯傻笑!


    朱由检捧着奏书的手,抖个不停!


    嘴角抽搐不止!


    脸红得像猪肝!


    我去!


    这是谁上的奏书?


    到底写了些什么?


    为何把朱由检吓成这样?


    这可是庆功宴!


    是自己未来小妾的满月宴!


    谁特么没长眼睛,在这会儿找麻烦?


    “咳……咳……”


    朱由检清清嗓子,面色凝重:“这,是陕西三边总督杨大人的奏书!


    据言:


    陕北民变之头目,王嘉胤、过天星、神一魁、王左桂、小红狼、点灯子、独头虎……”


    这些名字,听得王立哆嗦不已!


    已经念了一分多钟,朱由检还在念!


    尼玛!


    陕西的民变,到底有多严重?


    我去,他还在念!


    “白九儿、一阵风、杨七郎、大夭王,九条龙、四天王、上天猴、丫头子、齐天王、映山红、催山虎、冲天柱、油里滑、屹烈眼等等,


    七十五个民变头目,皆被招抚……


    陕西民变,即将平息;


    特上奏书,为皇上贺喜……”


    “啪!”


    耳光声传来,众臣全都张大了嘴!


    刹那间,大殿上自扇耳光的声音,此起彼伏!


    没人敢相信!


    杨鹤这家伙,竟然没死?


    那么多的乱民,全被他抬抚了?


    这个满脑子都是浆糊的家伙,真的平息了陕北民变?


    靠!


    真的见鬼了?


    他不是在陕西混日子吗?


    他是如何办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