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蠢蠢欲动

作品:《穿越明朝假太监

    还好,还好!


    朱由检长舒了一口气!


    奏书上,王二狗细述毛文龙十大罪状,这是西厂提督的本职工作;


    他建议惩办袁崇焕,说明他没有结党营私!


    由此可见,王二狗这人,确实值得信任!


    将大任托付于他,朕没有看错人!


    既然如此,袁崇焕还能用!


    若是杀了他,还有谁可以镇守辽东?


    还有谁可以“五年平辽”?


    “万岁爷,杨御使再递奏书,以不懂军事、不解民情为由,拒绝去陕西上任!”


    朱由检眉头一紧,嘴角动了动,强忍着没有开骂,接过了奏书。


    自从朱由检登基以来,他削去了司礼监太监“批红”的权利,却没有削去太监查看奏折的权利。


    毕竟,有了太监帮忙整理,朱由检想要的奏书,可以第一时间拿到。


    正是有了王承恩的帮忙,才能在在成百上千的奏书中,第一时间得到陕西、山西的奏书,得到王二狗与袁崇焕的奏书。


    当然,王承恩也没辜负朱由检的信任。


    几百封谩骂的奏书,被他移到了最后面!


    等朱由检看到这些奏书,可能在几个月之后了!


    也可能,朱由检永远都看不到!


    “王二狗!又是王二狗!”


    朱由检气得咬牙切齿,狠狠拍着桌子:“这个杨鹤,没了王二狗,他就不能办事了?”


    愤怒中,朱由检很是后悔!


    那天在大殿上,为了安抚杨鹤之心,朱由检确实做了承诺,调王二狗相助于他。


    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


    哪知道,皮岛出了这档子事!


    王二狗只能去往皮岛和锦州,详查此事的前因后果。


    罢了!


    木已成舟,查出来又咋样?


    可以肯定的是,袁崇焕不会私通建奴!


    更不会像某些大臣说的那样,他不可能投靠皇太极!


    身为大明的一品督师,他没那么傻!


    既然袁崇焕已经上书请罪,暂时就不要追究了!


    既然袁崇焕说,皮岛只有四万七千人,实际兵力只有两万八千人,不再另设总兵,那就不设吧;


    既然袁崇焕建议,收回毛文龙的敕印和尚方宝剑,那就收回吧;


    他建议将两万八千士兵分为四协,建议任用毛文龙的儿子毛承祚、副将陈继盛、参将徐敷奏、游击刘光祚为首领,也依他的意思办吧;


    我连魏忠贤都能忍,还忍不下一个袁崇焕?


    只要他能“五年平辽”,我忍了便是!


    大臣的意见,我不必理会!


    这些人,只知道弹劾别人!


    没一个能干事的!


    “传旨:袁崇焕肃奸有功,赏银五千两;


    公开毛文龙十大罪行;


    搜捕毛文龙伏于京师之爪牙;


    此事,由曹化淳亲自去办,不得有误!”


    音落,杜勋赶紧拟旨。


    朱由检揉揉太阳穴,过了许久,深吸口气:“三边总督既已册封,就当尽快上任!


    给杨鹤传旨:令他即刻上任,不得拖延!


    再给王二狗传旨:袁崇焕与毛文龙之事,不必再查,也不必上书;令他速速返回京师,听候调遣!”


    “那……万岁爷,礼部侍郎温体仁和周延儒、户部尚书毕自严、御史侯恂等人,弹劾辽东总兵吴襄丢失西平堡……”


    “罢了!”


    提起这事,朱由检又是一肚子怒火!


    好不容易,收复了西平堡周边三百里土地!


    没想到,王二狗前脚刚走,马上就被吴襄丢了!


    判他个凌迟处死,还算轻的!


    但,他是袁崇焕的心腹,祖大寿的头号干将!


    而且,袁崇焕的奏书中,他“出城血战”、“力斩六百敌兵”、“被奸细打开了城门”,这才让西平堡失守!


    朕远在京师,难道是那么好胡弄的?


    罢了,罢了!


    此时,此刻,追究这些,只会让袁崇焕生疑!


    所以,先稳住袁崇焕!


    他跟吴襄的事,留待秋后算账吧!


    ……


    因为八旗军占领了西平堡,并有大批骑兵巡逻在大凌河与西平堡一线,王立的返回速度慢了许多。


    足足用了十天时间,才从“没沟营”悄悄绕至大凌河。


    此地,距离锦州只剩几十里。


    即将回到明军的大本营,但王立却警觉起来!


    “仅仅是今天,建奴就出动了八百多骑?”


    “对,是八百三十骑!其中二百骑还越过了大凌河,一度杀到锦州城下!


    城上的守军,还放了一通大炮!


    估计,皇太极要大举进攻关锦防线!


    厂公,咱们不能再拖延,赶紧撤回锦州,赶紧回京才是!”


    “是么?皇太极想打关锦?”王立摇了摇头,未置可否:“是否发现建奴的运粮队?”


    “额……暂时没有……”


    没有?


    这就不正常了!


    自己摆了皇太极一道,他的报复,不过是早晚的事!


    不对,即使没有自己,他还是会打关锦防线!


    他想入主中原,必须拿下关锦防线!


    从沈阳到京师,这是最近的路线!


    皇太极想打锦州,事先探听虚实,探明道路,这很正常!


    但是,探听虚实,探明道路,不应该悄然而行么?


    需要派遣八百多骑的“侦察队”?


    生怕明军不能发现?


    这不是向明军报信,不是让明军准备好大炮么?


    皇太极有这么傻?


    再说了,皇太极想打锦州,不应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么?


    他屯在西平堡的粮草军械,已经被袁崇焕搬回了锦州!


    只是侦察,又没运来粮草军械,他打个屁的锦州?


    确实可疑!


    既然已经靠近明军的控制范围,王立的胆子大了许多!


    只用一天时间,就匆匆回到锦州。


    什么?


    吴襄出城与八旗军血战,斩敌六百多骑?


    这个吴襄,何时这么能打?


    什么?


    有人趁着两军血战,打开了西平堡的城门?


    我去!


    还有证人?


    丢了西平堡,反而得到朱由检的嘉奖?


    尼玛!


    这家伙,不是普通的莽夫!


    事情做得滴水不漏!


    原计划奏他一本,栽他个满门抄斩!


    竟被他抢先一步,抢先向朱由检上了奏书!


    弃城而走,竟被他说成“血战不敌,被奸细所害,被迫撤回锦州”!


    靠!


    老子竟然无从下手了!


    看来,古人也挺聪明嘛!


    罢了,罢了!


    来日方长,有的是机会!


    朱由检圣旨,早就送到了锦州;


    只因王立正在撤回的路上,无法确定具体位置,所以留在这里。


    细看之后,王立冷冷一笑。


    “速速返京,听候调遣”,这不明摆着嘛!


    去陕西送死的,有个杨鹤还不够?


    还想拉我去送死?


    你想得美!


    嗯,得想个万全之法,继续留在锦州!


    等到风头过了,再回京师!


    否则,脑袋都没了,捞再多的钱有个屁用?


    “袁督师,建奴近日的举动,好像不太正常吧?”


    “哦?”


    袁崇焕抬起头,上下打量着王立,实在难以相信!


    这个毫不起眼的太监,也有些本事嘛!


    也对,能做到西厂提督,没点本事能行么?


    再说了,明军不久前攻下西平堡与辽阳,全都是西厂的功劳!


    于是,袁崇焕没动声色,装作一无所知:“王公公,你认为,哪里不正常了?”


    王立确信袁崇焕在装傻,懒得废话太多:“皇太极……会不会来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话说到这份上,袁崇焕不再装傻,面露忧虑之色:“实不相瞒,就在昨日,我向皇上上了一封奏书:


    臣在宁远,敌必不得越关而西;蓟门单弱,宜宿重兵。”


    袁崇焕奏书中的“蓟门”,并不是某一座城池,而是泛指北京以北的蓟州一带。


    听闻袁崇焕上了奏书,王立稍稍松了口气。


    也对,自己对军事一无所知,都能猜到皇太极可能绕道蒙古,身为蓟辽督师的袁崇焕,又怎会不察呢?


    “既然袁督师已有准备,我就不再妄言军机;不过,你斩杀毛文龙之事,必会惹怒万岁爷!


    此次,万岁爷没有怪罪,不代表他会忘记!


    往后行事,还需三思而后行啊!”


    王立说得很是郑重,袁崇焕沉默不语。


    其实,斩杀毛文龙的次日,袁崇焕已经后悔了!


    为了稳定皮岛的局势,他第一时间向朱由检上书,做了一定的善后工作,也获得了朱由检的批准。


    这事,暂时算过去了!


    为了留在锦州,王立也向朱由检呈上封奏书,详细分析了辽东的局势;


    并称,皇太极正在调兵遣将,很可能避开城池坚固的关锦防线,转而绕道蒙古南下,建议加强蓟北长城方向的兵力。


    然而,王立并非戍边的将军!


    他的监军身份,也是为议和而掩人耳目!


    所以,奏书送到后,朱由检仍旧态度坚决,连下三道圣旨,催促王立即刻返京!


    唉!


    想继续留在关锦,想拖延回京的时间,没什么指望了!


    回到京师,必被调往陕西!


    若是去了,要么被乱民打死,要么与杨鹤一起背黑锅,被革职或处死!


    钱都没捞够,还没等到“奏淮八绝”和长平公主长大成人,怎能就这样挂掉?


    苦思一整夜,王立终于有了计策!


    于是,不再迟疑!


    引着锦衣卫星夜疾驰,只用六天时间,就从锦州回到了京师!


    “王公公!此次出使辽东,旅途劳顿,本该让你休整几日;


    但,陕西的民变越来越烈!


    只有王公公亲自前往,朕才能放心啊!”


    “能为万岁爷分忧,是小奴毕生的福份!但,还有一件事,比陕西的民变更加严重!


    若不尽快解决,恐动摇大明之根基啊!”


    “哦?”朱由检眉头一紧,直直瞪着王立:“究竟是什么事,能比辽东的敌情更重要?能比陕西的民变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