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考什么功名

作品:《大明为官那些年

    陈光没有接话。


    飞黄腾达?完了呢?


    夹着尾巴做人?还是不小心权倾朝野,最后被朱元璋砍掉脑袋?


    所以啊,你也就会经商,最多是有一点爱国情怀,对政治一窍不通。


    行了,咱还是回到现实吧。


    陈光仔细看了看舆图,道:“这定西,陇西一带,基本上南北都是山脉,天然屏障。若是将东西两头围堵起来,便可以切断疟疾的传播。”


    话音刚落,老朱三人顿时呆若木鸡。


    围堵?这疟疾就是人传人,咋围堵?难不成移山围堵?


    刘大富心中窃喜,小子,你也有栽跟头的一天。


    朱棣眼中放出了惊喜的光芒。


    这一刻他感受到了极大的认同,这就是精神上的共鸣。


    “爹,我说的是不是很有道理。找上几百人将疫区手拉手地围起来阻止疫情传播。几百人若是不够,那就找几千人也行。”


    朱棣饭也不吃,噌的一下站了起来,下巴差点扬到了天上。


    其余三人顿时用看白痴的目光看了过来。


    面对众人奇异的目光,朱棣悻悻坐下,接着喝茶。


    此刻的老朱无比失望,苦笑道:“陈县令说笑了。若是要围堵两头,不知又需要多少的人力去施工,才能修建出连疟疾也无法翻越的屏障。”


    “只怕屏障还没修好,这些工人已经全部倒下。”


    陈光喝了一口茶,也不答话,似乎在想着什么。


    前世的疫情,席卷了整个世界,持续了更是三年之久。


    防止传播的唯一途径就是减少人员流动的同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修建工程来围堵?


    这又不是截流堵水,修哪门子工程。


    围堵疫情的方法我有,治疗疟疾的汤药也有。


    当初竹田县有疟疾的时候,陈光也是着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就那么千十号的百姓,死一个可就少一个啊。


    于是没日没夜的研究汤药,用了不知道多少个土匪路霸,终于是研究出了配方。


    后来,虽然疟疾在竹田县销声匿迹,可陈光并没有掉以轻心。


    人是动物,会四处走动。


    而竹田县重商,来往的商贾不计其数。


    谁知道他们有没有携带病毒,让疟疾再一次爆发。


    于是大量地收集配方上的草药,专门组建了一个制药坊熬制。


    完了储存在一个阴凉无比的山洞里面保质。


    现在治疗疟疾的汤药储存量,三个竹田县同时爆发疟疾,都用不完。


    眼看着这些汤药就要过期,倒掉可惜。


    留着吧,最终过期还得倒掉。


    给甘肃疫区用起来正好。


    只是,这件事若是办完,自己想要继续隐姓埋名地做竹田县的土皇帝,恐怕只有做梦了。


    可这么多百姓正在面临死亡,让自己无动于衷地当做什么也不知道,陈光的心里又堵得慌。


    这是他的软肋。


    就如同前世,自己的日子已经过得是一地鸡毛了,可依旧见不得一点的人间疾苦。


    瞅着陈光思索的表情,老朱浑身一震。


    莫非他真有解决疫情的能力?


    这陈光为人虽然有点不着调,可接触两次,也不像无的放矢的人啊。


    老朱再次期待地问道:“陈县令,可有办法你?”


    “哦?。。。我再想想。”陈光随口答道。


    在救民于水火和暴露自己之间,陈光一时半会无法抉择。


    一旦出手,自己绝对暴露在朝廷的视野之中。


    自己明明有能力,而且是举手之劳,可为了保全自己而不去做,后半生,自己的良心那得有多煎熬。


    思量之间,殊不知三人已经对他投来了惊骇欲绝的目光。


    一抬头,看见对方目光灼灼地盯着自己,陈光连忙打着哈哈。


    “喝茶,喝茶。都看着我干什么。”


    “爹,要是陈县令去控制疫情,孩儿也要跟着去。”朱棣又跳了起来。


    “我一个小小的县令,哪有什么能力去控制疫情。喝茶喝茶,完了咱们一起上街溜达溜达,看一看我们竹田县的大好风光。”


    陈光一脸轻松的说着,心中却是沉重无比。


    该死的老朱,不提这事本少爷哪有这么多的烦心事。


    穿越之前本少爷就在防疫第一线,好不容易过了几年清闲的日子,又要本少爷去防疫?


    老朱扫视了陈光一眼,欲言又止,然后低头继续喝茶。


    谁都没有开口说话,饭桌上一时间陷入了沉默。


    走出酒楼之后,众人更是默契的不提甘肃灾情一事。


    见有些冷场,陈光笑道:“这是朱兄第二次光临竹田县,又恰逢贵公子也在。本官就忙里偷闲,带几位好好的瞧一瞧。”


    “若是有看上的东西尽管购买,本县主打的就是童叟无欺,不必担心上当受骗。”


    老朱也压下了心事,好奇道:“陈县令,朱某一直有件事不明,还请陈县令解惑。”


    “请讲。”


    “为何竹田县如此赚钱的机会不自己留着,却要交给朱某?”


    “还不是本官心好,有钱大家赚么。”陈光哈哈笑了起来。


    老朱一愣,竟然有些接不上话来。


    不知廉耻说的就是你这种人啊,刘大富不屑地瞥了陈光一眼。


    陈光接着说道:“其实啊,这是模式问题。”


    “我竹田县负责生产,不负责销售,也就是说,建立了一个作坊而已。我们赚取的只是劳务费用。”


    “而销售,尤其是全国销售,那得需要多少人?我竹田县目前总共人口都不超过两万。”


    两万啊?那你还上报朝廷,竹田人口不足三千?


    刘大富和老朱对视一眼。


    “这两万人,除了在作坊干活,地里的庄稼也不能荒了。毕竟,解决吃饭才是根本。”


    老朱点点头:“也是,吃饭最重要,粮食啥时候都不能缺。”


    陈光停下脚步,笑呵呵地看向老朱:“不过,有这么好的利润却只能让给您,我心里也不愿意的紧,奈何人才难求啊。”


    “我竹田县的百姓识书明理之人太少,在县里本官还能照拂一二,若是到了外面,恐怕是被吃得渣都不剩。”


    “所以呢,本官下一步的计划就是多多建立学堂,让我竹田百姓读书识字。”


    “考取功名?”老朱很是诧异。


    谁说陈光不为朝廷着想?不为朝廷着想,怎会想着为朝廷输送人才。


    “考什么功名,读书识字明辨是非,聪明一点就成。”


    似乎觉得这句话不妥,陈光赶忙又加了一句:“再说了,竹田县哪有这种,能让人考取功名实力的教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