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老朱激动了

作品:《大明为官那些年

    几人相互客气逢迎着,小吏红着脸站在原地,很是尴尬。


    刚才的话,李善长却是听在耳里。


    伸手在怀里摸了摸,摸出来一张小面额银票,朝着小吏笑呵呵地道:“你一个月才有多少俸银,跑腿就行,哪能让你垫付银子。这刚好是五十两,拿去吧。”


    胡惟庸一拍脑门:“看我这一时高兴,竟然忘记这镜子是加价买回来的。说好的孝敬您,怎能让您出银子。”


    说着,挡着李善长,将对方的银票使劲地往回推。


    “好啦好啦,胡大人的心意我明白,我刚好带了五十两,你就别来回谦让了。”


    说着,硬是将银票塞给了小吏。


    见银子回来了,小吏脸上一片笑容,欢天喜地地从怀里摸出来几块丝帕。


    “这些人真够小气的,从外面买的镜子,包装都被他们克扣了。小人怕几位大人拿回家不方便,特地从旁边的店铺里面买了几张丝帕。这样包起来又好看又安全。”


    “你小子,有眼力劲。”


    胡惟庸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毫不客气地接过了丝帕。


    等小吏走出了公房,李善长再次看向桌上的几面镜子:“这里面应该有男人用的正面镜吧。”


    “有,有。我专门吩咐了小吏,给李公您买一块正面镜。”


    “是哪一块呢?”


    胡惟庸用手在桌面上巴拉了几下,拿出稍稍大了一圈的一块镜子:“应该是这块吧,李公,您瞧。”


    “那刘大富在百官跟前将此镜子吹得神乎其神,咱今个好好看看,这镜子到底有没有他说的那么厉害。”


    李善长接过镜子,脸庞就凑了上去。


    镜子里面突然出现的一双大眼睛,登时将他吓得后退一步,手中的镜子也差点摔在了地上。


    “这是什么玩意,怎么里面有两只牛眼?”


    “不是吧?”胡惟庸将信将疑地又接过镜子,对准了自己。


    镜子里面,是几根花白的头发,隐隐可以看见根部的毛囊。


    再往下看,是一个斗大的额头,上面皱皱巴巴的褶子里面,似乎还有着一些京城特有的灰尘。


    胡惟庸屏住呼吸,将镜子缓缓向上移动。


    一双牛眼,果真出现了一双牛眼。


    只是这一双牛眼,怎么看起来有点熟悉。


    胡惟庸又左右轻轻地摆动了几下镜子,这一下,一张清晰的脸庞出现在了镜子中。


    这不就是自己么,不过是放大了好几倍而已。


    “李公,镜子里面的不是牛眼,是您自己的眼睛。我听那刘大富和官员们说,在这镜子里面可以看见天下。您再瞧瞧,是不是这样。”


    似乎是怕李善长逃脱一样,胡惟庸一手抓着对方的胳膊,一手将镜子照了上去。


    刚才那突然出现的大眼睛,着实是将李善长吓了个半死。


    可是,自己乃是中书省的宰相,正儿八经的百官之首,若是传出去被镜子吓到,以后还如何挺直腰杆做人。


    克服着心中的恐惧,强装镇静地又朝着镜子瞅去。


    镜子里面的牛眼,再次出现。


    “李公,这不就是您的双眼么?眉心中间的那颗定国痣,除了您,满朝文武找不出来第二人啊。”


    胡惟庸笑呵呵地及时拍了一道马屁。


    “对,是我的眼睛。真是年龄大了老眼昏花,刚才居然没认出来。”


    “您看,这双眼睛里面,充满着焦虑,忧郁。这分明是一种时刻想着报效朝廷,忧国忧民的眼神。”


    “唉,我大明虽然已经定国好几年,可百姓正常生产恢复得还不尽人意,日子过得还很苦。我作为中书省的左丞相,百官之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您瞧,您大半的头发都已经白了。”


    “为朝廷操劳了大半辈子,你当之无愧是百官学习和敬仰的楷模。”


    “老了,老了哇。”


    李善长心中泛起一股沉沉的失落感。


    纵观整个朝堂,自己确实已经是达到了权力巅峰,无可争议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可是,自己老了。


    这个位置,还能维持几年?


    论察言观色,胡惟庸丝毫不逊色于李善长。


    “李公,您今个是不是忘记了剃胡须?”


    “哦?今个走得急,还真忘记了。”


    “您这胡须要是剃了,是不是看起来会年轻好几岁?您瞅我。”


    说着,胡惟庸松开抓着李善长胳膊的左手,摸了摸自己的光秃秃的下颚。


    “你是比我小,可看起来精神了许多。以后,有了这镜子,每天上朝前照一照,也不至于像今天这么邋遢。”


    谁不想年轻?


    既然剃了胡子可以显得年轻,那还要这胡须有何用。


    “杨大人,汪大人,你们也过来瞧瞧。”


    公房里,几人对着镜子又讨论起来。


    说完了个人形象,又开始议论眼神,最后又绕到了形象上来。


    “这镜子,还真是个好东西。自己的优点,缺点全部都放大了。”


    “可不是,更让人容易发觉,并及时纠正。”


    “杨大人,你牙缝里面有个韭菜叶子,快去挖出来。”


    “汪大人,你的鼻毛都快赶上胡须的长度了,是不是应该去处理一下?”


    “呀,咱们的头冠好像都有点不正,赶快正一正,这可是官员最应该注意的。”


    。。。。。。


    御书房里,老朱端着茶碗,轻抿了一口。


    砸吧了几下嘴,心中暗道:“当时,陈光说这茶叶配着中药炒制之后,便会有一种淡淡的药香,其原料并不是多么上好的东西。咱这茶,喝了之后就是满嘴的药味,会不会也不过是一般的茶叶呢?”


    门外响起了轻微的脚步声。


    “刘大富。”


    “奴才在。”刘大富满面笑容地走了进来。


    “瞧你这样子,今个的镜子又销售一空?咱的内库又进账三千七百两?”


    “皇上,您这次可没猜对。”刘大富故作神秘地嘿嘿一笑。


    “哦?多了,还是少了?”


    “今个,店铺里面的镜子一块都没销售。”


    “一块都没销售?那你还笑嘻嘻的?”


    “奴才找了十多个黄牛,将镜子在外面按照一块三百两的价格销售。后来看实在抢得厉害,又追加了一百两。”


    “那一共赚了多少银子?”老朱身子前倾,呼吸有点急促起来。


    “除去运作成本,今个一天的利润,是一万一千两。”


    说着,刘大富从怀里掏出了厚厚的一沓银票,毕恭毕敬地放在的老朱面前。


    “一万一千两,这,这陈光真是咱的财神啊。”老朱手抖着,摸向了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