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朝堂捐款

作品:《大明为官那些年

    对于疟疾,老朱明白有多厉害。


    一旦开始蔓延,想要控制住,可不是简单的事情。


    而旱灾的出现,也是因为靠天吃饭的原因。


    疟疾是厉害,灾情却是导致疟疾的罪魁祸首。


    两者都要处理,不能分开对待。


    首当其冲的是集合郎中,前往灾区控制疟疾蔓延。而在此同时,兴修水利,让百姓有饭可吃,减少因饥饿而死无人收尸,堵住疟疾源头,也是控制疟疾的重中之重。


    “一万两银子,户部就剩一万两银子了么?”老朱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回皇上,今年的税收还没有收缴上来,目前只能拿出一万两。”


    “微臣的意思,要不先控制疟疾,兴修水利的事情,等税收收缴上来,再做打算?”


    老朱扫了一眼面前的百官:“你们以为如何?”


    “臣附议。”


    “臣附议。”


    老朱的目光锁定李善长:“韩国公,你认为呢?”


    “老臣以为,杨尚书说得在理。我大明立国不久,国力还不是十分雄厚。皇上您宅心仁厚,爱民如子。理应先控制疟疾蔓延,拯救百姓性命。而兴修水利,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长计议更为妥善一点。”


    “况且,甘肃距离京城路途遥远,我们现在得知的,已经是十几天前的情况了。”


    “以臣对疟疾的了解,现在的甘肃,染病的百姓数量,恐怕已经扩大了好几倍。控制疟疾刻不容缓,兴修水利的事情,放放也可。”


    老朱沉默了一下看向众臣:“那就先拨一万两银子,调配京城四周的郎中,即刻前往甘肃控制疟疾。等今年的税收全部收缴上来,即刻开始兴修水利。”


    “吾皇圣明!”百官齐呼。


    老朱的心中很是不爽。


    今年的疟疾可以控制,那明年呢?兴修水利是解决旱灾的唯一途径,若是不能引渠灌溉,明年依旧会发生旱情。


    这种治标不治本的事情,有什么圣明可言。


    哎,如何快速地让百姓恢复生产,提升国力,真是头疼死咱了。


    “还有事情上奏没有,没有的话那就退朝。”老朱沉着脸道。


    “皇上,臣还有事启奏。”


    “嗯,说吧。”


    “臣愚钝,刚才只是按照地方上报的情况奏明皇上。韩国公的一番话,臣方知考虑欠佳。甘肃目前的实际灾情,应该比半月前扩大两倍不止。若要全面控制疟疾,至少需要两万两银子。为了稳妥起见,减少准备不足而导致疟疾进一步扩大,最好拨款三万两,即刻集合郎中,调配草药,前往赈灾。”


    户部尚书杨思义面带愧疚地说道。


    “户部只能拿出来一万两,你现在说拨款三万两,你告诉咱,如何拨?”


    老朱低着头揉了揉眉心。


    果然,一回来就是这些破事。国库空虚,天灾人祸不断,赈灾力不从心。


    户部没钱,就盯着自己的内库。


    这些钱非出不可,出了又心疼。


    “捐款赈灾。”


    杨思义朝着老朱深深一躬,又对着百官行了个大礼。


    “甘肃灾情,百姓受苦。户部正处于收缴税收之际,现银只有一万两。我等身为朝廷命官,理应急百姓之所急,为皇上分忧。”


    “臣带头捐款一百两。”


    一个例行早朝,生生被搞成了捐款大会,众臣在心中将户部尚书的亲戚祖宗问候了个遍。


    户部有多少钱,你拨多少钱便是。


    不是正在收缴税收么,收缴上来再补拨银子不成?


    心中虽然十分的抵触,可忠君爱民的形象必须维持。


    “臣捐款八十两。”


    “臣六十两。”


    “臣五十两。”


    胡惟庸看了一眼李善长,向前一步:“臣捐款一百五十两。”


    等所有人都捐款完毕,李善长才走出了人群。


    “臣个人捐款二百两。下朝之后动员家中其他人员,再变卖一些首饰,估计可以凑够一百两。臣一共捐款三百两吧。”


    “韩国公真是大义,居然要求家眷变卖首饰。臣也追加五十两,一共二百两。”


    胡惟庸不失时机地拍了一道马屁,顺便提升了一下自己的觉悟。


    “刘大富,将大家的捐款数量统计一下。”老朱面无表情地挥了挥手。


    对于当朝捐款,老朱谈不上满意,也谈不上不满意。


    百姓受灾,官员伸手相助,这一点值得肯定。


    捐款多少,没有硬性要求,多少量力而行。


    可这种又当又立的做法,老朱实在是有点看不下去。


    就像某些人,拿着朝廷一年四千石的俸禄,捐款二百两哭穷。


    哭穷你就哭穷吧,咱又没说你啥,你却非要大声地告诉大家,回头让家眷变卖首饰,再凑一百两?


    老朱将脸扭向一边,这一刻,看都不想看李善长一眼。


    不一会,刘大富已经统计完毕。


    “启禀皇上,一共捐款六千三百八十两。”


    “皇上,若是动员京城所有官员都捐款,凑够三万两应该不成问题。”


    “赈灾刻不容缓,整个京城官员捐款,还不得三四天时间。多耽误时间,不知道又有多少百姓命丧疟疾。”


    “好了,剩下的缺口,咱用内库的银子补上便是。”


    老朱挥挥手,示意刘大富退下。


    “若没其他事,退朝吧。”


    众臣顿时松了一口气。


    户部尚书杨思义更是一颗大石头落了地。


    户部主管钱粮,作为尚书,遇见这种拿不出来钱的事情,他最头疼。


    现在户部没钱,就只能找皇上做手脚。本以为还要磨蹭几天,没想到皇上今个这么爽快。


    看来,出去一趟变化大啊。


    “皇上圣明!”百官再次齐声高呼。


    老朱心中一声冷笑。


    自己省吃俭用好几年才攒的三万两银子,这一次便出去一大半。


    你们都是象征性的出一点,还落得个大义的名分。


    剩下将近一万五的缺口,让咱来堵。


    咱当然圣明了。


    刚刚转身,突然停顿了一下。


    转过身,看向惊诧的众臣:“兵马指挥司指挥使张孝何在?”


    一名身着铠甲的中年军官越众而出,面带忐忑:“臣在。”


    “你可知罪?”老朱冷哼一声。


    “啊?。。。”


    张孝有点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