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意识形态的流氓!(第三更)

作品:《大明:怒怼腐儒,我成批判型文豪

    东宫。


    一座偏殿里面,宁启文坐在软塌上。


    他刚刚将推荐信交给东宫侍读学士,随后一个小黄门便将他安顿在了这里。


    皇孙之师啊!!


    饶是宁启文当了几年的户部侍郎,见过不少大场面,可依旧感觉到坐立不安。


    嘎吱!


    门再次响起,一人走了进来,他面孔英武,身着青衣,那衣服似乎经过多次漂洗,衣角袖袋已经有些发白!


    他脚步铿锵,面对迎来送往的小黄门竟不发一词,显然是不太喜欢!


    愚蠢!!


    宁启文在心中暗骂一声。


    陈洪是太子爷的奴婢,不过是正五品的官,可整个天下谁敢无视他!


    这些小黄门也是一样,虽然位卑,但在关键时刻阴你一下,任谁都受不了!


    诸葛亮出师表中单有一句中外痞隔,便是讲的这个!


    看着那花白的衣服,宁启文在心中懊恼的直拍大腿,哎呀!


    自己也有这么一身衣服,怎么就忘穿了呢!


    如果穿上,定能给太子爷一个最佳映像。


    让此人捷足先登了一步啊!


    俗话好的好,心黑的人看什么都觉得心黑,宁启文便是如此。


    他打算试探试探口风,故而走到那人面前,恭恭敬敬行了书生之礼:“兄台,在下户部侍郎宁启文!”


    “哦~侍郎大人!在下周观政,乃是御史台监察御史!”


    七品官啊!


    宁启文的心中顿时闪过一阵优越,随后问道:“但不知所治何经?”


    明朝的科举第一场是考经义,诗书礼易和春秋这五本,但除了王阳明外没有哪个高手能将这五本书全部融会贯通!


    故而在上京科举之前会先填写礼部的应试单,上面写明自己治哪一门!


    周观政:“春秋!”


    “哦?哈哈哈!”宁启文大笑几声:“在下治的是周易。”


    “久仰久仰!”


    “不敢不敢!”


    周观政目不斜视坐在那里,宁启文继续问道:“但不知周大人打算如何教导皇孙?”


    “侍郎大人,微臣在被国子监推举过来的前一个晚上,苦思良久。”


    “觉得当以经义为辅,在其外加上农事,水利,造船以及战略四事,如此方为治学之道!”


    宁启文道:“周大人,这可不符合圣人的言论吧!”


    “你难道不知,当初宋濂教导太子爷和诸位王爷之时,每次上学八个时辰,讲的都是圣人大道!”


    “你现在要加上水利等四事,这不是舍本逐末吗?”


    周观政直言说道:“微臣以为,天下无圣人帝王,帝王也不必循规蹈矩的以至圣为目标!”


    “他所懂的,更应该是农事之流。”


    “知晓农事,明白天下百姓的苦楚,便不会随意增加赋税。”


    “知晓水利,便可精通天下江河之力,可让农民所纳赋税以最少的损失送到京城,如此可减轻百姓负担。”


    “造船同样如此,船只越稳固,百姓负担便越小。”


    “至于战争,北元经过皇上两次打击,虽然溃不成军,可依旧苟延残喘,不可小觑!”


    宁启文说道:“我看啊~”


    “你不会是有些偏向聊斋那文妖吧!”


    “这些言论,皆是他范进中举书中的!”


    周观政性格直率,有什么就说什么:“范进中举一书我也看了!”


    “大人,老实说,我觉得写的挺好。”


    “聊斋先生名为讽刺,其中未尝没有不甘,未尝没有揭开伤疤逼人上进的用意。”


    “经世致用,实事求是,更是晴天霹雳之语,值得我等深思!”


    “哼!”一听到聊斋,宁启文便想到自己在布告栏外被怼的面红耳赤的尴尬局面,不在搭理他,拂袖坐在一旁。


    此时,陈洪走了进来:“二位大人!”


    “公公!”宁启文忙的起来问好,周观政却只是微微拱手。


    陈洪并不在意:“太子爷让我将你们引到主殿,几位皇孙殿下皆在那里,选谁用谁,就看你们的本事了!”


    “多谢公公引路!”宁启文道。


    周观政也是微微拱手:“多谢!”


    两人来到大殿门口,陈洪先让宁启文进去,周观政在外等候。


    踏入大殿,宁启文忽有一种近乡情更怯的感觉,朱标坐在小一号的龙椅上,旁边有着三个孩童。


    朱雄英,朱允炆,朱允熥!


    朱标问道:“若是你当了皇孙之师,会教导他们什么?”


    这个问题宁启文早有准备,刚要将自己经义那一套全都说出来,可临了到口突然咽了下去。


    听胡惟庸说太子爷和聊斋那厮相交不错,太子爷定然是喜欢聊斋那一套关于实学的言论!


    自己若是只讲空泛的经义,很有可能没法通过!


    不如投其所好~


    他眼珠子一转,突然改口说道:“若微臣教导的话,会以经义为主,但在其中加上战略,水利,农田和造船四事。”


    “哦?不知为何要加上那四件事呢!”


    “回殿下的话!”


    这孙子在偏殿里面和周观政辩论一番,对聊斋的实学思想没有一点喜欢!


    可临了上殿,竟然对周观政所说的话来了一出卷包会,全然都当成自己说的了!


    朱标听完后果然面露欢喜之色,不住点头:“好!好!”


    宁启文说的口若悬河:“太子爷。”


    “当今的不少书生承前宋道学之后,守章句,以时文应比,高者谈性天,纂语录。”


    “卑者疲敝与圣贤经书,整日皓首穷经,不惟圣道之礼乐兵农不务,即当世刑名钱谷,懵然罔识,而溺管沉吟,遂曰有学,实在是不成体统!”


    “微臣,定然不会将皇孙教导成此般人物!!”


    “嗯!”朱标摸着颌下的胡须,微微颔首:“你先出去,让周观政进来。”


    “是!”


    宁启文推出门外,周观政昂首挺胸的走了进来,当朱标问及他会教导什么时,说的和刚刚的宁启文一般无二。


    虽然不分高下,可先入为主,朱标明显对宁启文映像更深。


    他看向三个孩子:“你们觉得呢?”


    “更看好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