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归隐仙人!百姓的感激!

作品:《大明:悟性逆天!开局推演长生法

    一片羊驼疾驰而过。


    汤和嘴角剧烈抽动,甚至怀疑是自己的耳朵出问题了。


    身为无辜者莫名挨顿揍,却在以下犯上者面前装孙子。


    这是您爹吗?


    他心里苦,可无处说!


    看他态度还是端正,朱元璋也不与他多加计较,“没事的话,陛下就先回去吧,忙着呢。”


    看着那些人风风火火的熬药,可见他们对老百姓用心至极。


    即使只有微薄之力,却也丝毫没有懈怠之意,天底下若人人都如此,哪怕都是个怪脾气又如何?


    朱棣还是赖着不走,便率先说明缘由:“老爷子,其实朕这次来,主要是为了表彰研制出药方之人。”


    “毕竟这是数万条性命,如此功德难以估计,于情于理,这都得有所表示!”


    朱棣笑得有些殷勤,“所以,就问问老爷子这药方可是你做出来的?”


    态度不错,可在朱元璋的眼里,却多少显得有些虚伪。


    只见他冷哼一声,意味深长的打量起朱棣,“陛下之前还想着要火烧集中营,如今有这般面孔,着实叫人难以琢磨。”


    此言一出,朱棣脸色瞬间僵硬。


    这是在嘲讽自己的表里不一?


    他居然敢嘲讽自己!


    那边看热闹的百姓,倒也听不清两人的对话,只是看朱棣一再变换神情,卑微的样子,怎么感觉两人的态度是反着来的?


    如果是别人,朱棣甚至都不屑于解释。


    可他是朱允熙的人,朱棣不想被那样一位神人误会,索性坦言道:


    “那是形势所逼,朕从未想过要那般做,否则也不会亲自前往。”


    如果自己不来,那些人早就行动了。


    只有自己在这里坐镇,一言一行才能压得住他们的行为,才能为大夫们拖延时间,为老百姓争取一线生机。


    “也不知为何,朕突然就想跟你说些心里话。”


    朱棣双手负背,一股没来由的感慨在心头涌动。


    “朕不觉得自己是个好皇帝,但有一点无可否认,那就是朕想要做个好皇帝!”


    “昌盛大明,为百姓谋福,护天下太平。”


    “世人不理解又如何,朕求的只是自己无愧于心。”


    朱元璋略微诧异,想不到这小子居然会对他敞开心扉。


    如果他知道自己的身份,老朱或许觉得他是在逢场作戏。


    好小子,这一步走的真是隐秘,居然连他都没看出来。


    朱元璋灿然一笑,“好啊,陛下是仁义者,咱也不多说。”


    “至于药方子出自谁之手?这件事,还是您自己慢慢挖掘吧。”


    “老夫忙完了,还要急着回瓯宁王府呢。”


    老朱一转头,看着瞧热闹的神龙威,低声吼道:“看什么看?干活最要紧,是不是不想回去了!”


    他知道,朱允熙之所以偷偷找自己而不露面,就是不希望暴露身份。


    既然如此,老朱又何必讨人嫌,非要将他牵扯进来?


    当然,老朱脸皮也没那么厚,将如此大的功劳盖在自己身上。


    周围人纷纷散去,朱棣一人仍在原地,心思百转。


    让他慢慢挖掘?


    这还用多想吗?肯定是朱允熙送的方子!


    老爷子是朱允熙的人,普天之下,除了那样一位神人,还有何人有此等待本领?


    “果然啊,我那乖侄,就是喜欢做好事不留名!”


    不过只是关乎整个兖州百姓的恩情,他凛然的铭记心中,有朝一日,总归是要还的!


    “走,咱们回去吧。”


    朱元璋转身,旁人有些迷茫,“陛下,不是说要赏赐吗?”


    “那位恩人,未必就看得上咱们的赏赐。或许对他来说,最好的便是不多打扰。”


    如果不是这件事,朱棣肯定要觉得自己在朱允熙眼里,那是个极度讨人嫌的皇叔。


    可就算如此,他还不是舍不得见死不救?


    转眼三天过去,事情的进展要比他想象中的顺利许多。


    所有人都服过药,整个眼中一改死气沉沉的状态。


    脱离了瘟疫,老百姓生龙活虎,百般感恩戴德。


    不过,大部分都不是冲着自己来的,而是……


    “多谢这位老爷研制药方,救了咱们一命,大恩大德无以为报!”


    “老爷,小女便意跟随在您身边伺候,以报答您对家人的救命之恩!”


    “我这里还有些钱财,您务必要收着,以后一定能派上大用!”


    朱元璋被包围的水泄不通,神龙卫费尽力气抵抗,但也敌不过老百姓的热情似火。


    他简直是一个头两个大。


    送钱的也就罢了,怎么还有送女人的?


    他都一把年纪了,要是死后面见马皇后,又得说他没脸没皮!


    早知道这样,昨晚就应该偷偷跑路。


    就怪老四那个混小子,当时排场搞那么大,消息一传出去,闹的所有人都知道是他将救命的药方散出去。


    如今老百姓感激涕零,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看到老百姓如此热情似火,朱元璋心里又多了些许欣慰感。


    这大概就是老朱想要看到的场面。


    “各位,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老爷子我不缺这些,行路也不太方便,就不收了。你们留着自己做些好吃的,就当庆祝灾难去除。”


    “老先生可否透露一下姓名,咱们以后提及恩人时,也好有个称谓。”


    只怕不给他们留个心理期许,这些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思索片刻,朱元璋笑道:“我乃是修道之人,你们便叫我法号归隐,若当真要谢,便谢如今的瓯宁王殿下。”


    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朱重八,也没有朱元璋,从此以后就只有归隐这个人。


    而这般出风头的事,老朱又怎能把自己的好乖孙忘了?


    朱元璋驾着车,在神龙卫的护送下,幽幽的离开了兖州地界。


    朱棣则站在人群的不远处,听老百姓嘴里念叨着归隐……归隐仙人大德,瓯宁王殿下大福。


    “归隐……到时和朕那个乖侄挺像的。”


    “真没想到,这老爷子平日里脾气那般暴躁,连朕都不放在眼里,在老百姓面前,却如此的和善慈爱……”


    可以说,朱元璋不畏权贵,做到了那种极致真诚。


    比起那些真正两面三刀之人,坦率的性格固然遭人嫌,可纯粹的本心永远令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