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当群演

作品:《全网爆红!团宠小人参三岁半

    因为初砚新投那五千万,整个制作组鸟枪换炮,财大气粗许多,在重新开拍后,直接将整个桃源村的景重搭了!


    这片桃源村连接着嘉宾们原本的小屋,邀请附近真正的村民当群演,直接扩大成一座真实的小村庄。


    桃源村民也不需要做什么,人人都穿着古色古香的棉麻衣服,维持着他们原来的生活,也让村子里炊烟袅袅,鸡犬相闻,好一派静谧美好、充满烟火气的温馨景象!


    多亏如此,桃源村完全不缺房子。


    只要初砚于既明爷孙俩不计较环境简陋,想在这里住多久,就能住多久。


    简林灵机一动,干脆把闻池岁岁家附近的房子空出来,又给爷孙俩递上来两套村民穿的衣服,同样是古拙朴实的棉麻料子,难以想象穿在爷孙俩身上,会是个什么模样。


    简林面白心黑,笑呵呵地邀请他们一起加入群演队伍,这样的话,就算跟闻池岁岁正面接触,说说话,帮帮忙什么的,落在观众眼里也再正常不过,只会当成是节目组安排的NPC剧情互动。


    原本有些迟疑的初砚,这下说不出拒绝的话了。


    于既明这个老顽童,更是兴奋地嚷嚷着:


    “那不就是拍戏?真有意思!”


    一点儿抗拒的意思都没有!


    简林笑得深藏不露,适时退下。


    没等走远,她身边就有个愣头青下属问起:


    “简导,要给这两位算群演费吗?”


    把附近村民请过来当群演,都是按天算钱的,否则大家怎么会丢下手里的农活,跑来当什么群演?


    简林当场反驳:“我们堂堂的金主爸爸,哪里看得上这几个小钱!”


    一番义正言辞,直接把初砚的话堵在喉咙里。


    ……算了。


    初砚想到简林说的,就算拍摄时也能跟岁岁闻池搭话互动,而不用顾忌镜头。


    当然,前提是要维持自己的村民NPC人设。


    于是那点最后的疑虑打消,不得不跟爷爷回屋,齐齐换上了新衣服。


    别说,这爷孙俩乃至整个闻家上下的遗传基因都非常优越,个个样貌出众。


    哪怕初砚换上了一身粗布麻衣,依然难掩骨子里的清贵之气,更多出一种天然去雕饰的质朴感觉。


    于既明更是一派文雅,好像按隐居在山野里的文人居士,偶尔端起那架子,不拿出老顽童姿态的时候,当真是非常唬人!


    离开一会儿的简林,掉头回来,亲眼见到这两位大老板的扮相,顿时眼冒精光,满意得不得了!


    “二位,能者多劳!要不要再接个小小的任务啊?”


    于既明很好奇,问起是什么任务。


    但只想低调的初砚,却没等她开口,就打算拒绝。


    “不……”


    简林迫不及待道:“村里的学堂缺两个老师的角色,本来我们没找到适合形象的群演,准备拉副导演去凑数的!既然你们二位来了,那就用不上他了!哦哦,对了!这个角色会跟其他嘉宾有互动来着……你们懂的嘛,就是上课!里面也有岁岁哦!”


    原本出于礼貌等简林说完话的初砚,在听到最后那个名字时,直接将拒绝咽了回去,话锋陡转——


    “不……是不可以。”


    双重否定等于肯定!稳了!


    于既明更是拍着胸口保证:


    “这可是我的强项!我本来就是老师啊!”


    简林眼睛一亮,正要多问几句,结果就有人跑来将她叫走了。


    于既明笑眯眯的,特别开心,不断打量自己这身衣服,嘴里念叨着陶渊明。


    初砚摇摇头,对爷爷的反应有些无奈,看起来老爷子已经完全忘记探班的初衷,融入群演生活体验而不可自拔。


    罢了,他老人家开心就好。


    没过多久。


    爷孙俩接到了工作人员的通知,说是要开始拍摄了,让他们准备“就位上岗”。


    初砚本想去给岁岁闻池打个招呼,他们到现在还不知道这事儿呢。


    工作人员拦住他,笑得贼兮兮:


    “就当给他们一个惊喜嘛!”


    初砚心念一动,当真打消了原本的计划,默不作声跟在工作人员身后。


    很快他们来到村子里规划的学堂位置,按照编剧的设定,这里也是所有嘉宾们第二环任务的交汇点。


    也就是说,任何嘉宾想要完成第二环任务,拿到第三环任务的提示,全都必须经过学堂的考验。


    学堂原本设置只有一个夫子,兼任校长和老师两个角色。


    现在有初砚于既明爷孙俩,干脆就把两个角色分开——


    于既明为夫子,初砚为助教。


    有关他们需要对嘉宾进行提点和互动的剧本,则分别发放到两人手里。


    于既明大略读了一下,只一眼就扫出里面的问题:


    “这里考题的知识点写错了吧?”


    工作人员接过去,翻半天没看懂:


    “这、这……我去问问编剧!”


    剧本里写的是要嘉宾们成为夫子课堂的学生,经过学习,在考题上拿到及格分,才算过关。


    而这些考题并不简单,是根据古代科举考试来的。


    当然,不可能让嘉宾们学个一两天就考策论这么夸张,考的是相对容易的贴经墨义,也就是所谓的背诵默写。


    这个古代版的背诵默写,难就难在考校内容不是小学生都能背的“锄禾日当午”之类的,而是真正从四书五经里出的原句,还是那种比较生僻的部分。


    这年头能把四书五经通读的年轻人……少之又少。


    但是,于既明却在淡淡扫过一眼后,就看出了错误。


    工作人员感受到迎面而来的大佬之风,不敢耽搁,赶紧跑去请教了编剧。


    没想到连编剧都是一知半解,许多内容是直接摘抄的网上。


    经过查证后发现……真是他们资料出了疏漏!


    拿着重新校正版的剧本回来,工作人员满脸崇拜:


    “老爷子,您真有文化!”


    于既明笑着摆摆手:


    “这些都是我的本职工作嘛!”


    工作人员好奇:


    “哦?您是语文老师?”


    于既明正要摇头解释。


    又有人来提醒说拍摄马上开始,所有嘉宾已经在过来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