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辽东的变化 朱元璋心中的彷徨

作品:《大明:让你戍边你开疆扩土?

    不多时,三人便来到了一处社区门口。


    高大的围墙,依稀可以看到里面林立的三层建筑。


    “父皇,你向来关注民生,那我便先带你到这辽东人民居住的地方看看。”


    朱元璋霎时间睁大了眼睛。


    这是民众住的地方?


    里面尽是三层的小楼,而看外部的建筑材料与那马路材料一致想来也是极为珍贵的。


    这种材料,皇宫中是未曾见过。


    就在此时,朱林开口。


    “父皇,儿臣说的话没有说服力,你可自行进去查看。到时候你便全明白了。”


    “哼!咱道是要看看你说的是否属实。你就不用跟进去了,咱带着蓝玉去。”


    说罢,带着蓝玉便从小区门口进去。


    进入其中,朱元璋就如那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也不怪他,虽然皇宫比这里奢华的多,可是,那是皇宫不是民居。放眼整个大明朝,也没有比这更好的民居啊。


    在里面逛了一会,朱元璋看到一个坐在房子前喝着茶的老人,便上前搭话。


    “老人家,你是住在这里吗?”


    那老人独自一人坐着,自然乐得有人聊天。


    赶紧招呼老朱和蓝玉坐下,话匣子就打开了。


    “我老汉自然是住在这的。不止我,我三个儿子都住在这里。”


    “这不是秋收了吗,三个儿子忙着在地里干活呢。”


    老朱一听继续问道。


    “老人家,你这能住这么好的房子想来也算是大户人家了,怎么儿子还亲自下地收庄稼?”


    “大户人家?”


    老人笑着问。


    “去年之前,那时候家里穷啊,我们这又是边境,家里的粮食,大多数都被征收去做军粮了。”


    “到了冬天,连温饱都不能保证,全家人勉强能熬过一冬。”


    “老汉从前也是从军的,理解这军队是为了保护百姓的,可当时粮食产量就那些啊。军队吃饱了我们就吃不饱了。”


    “我那可怜的大孙子,才2岁,就在前年的冬天因为吃不饱,房子四面漏风冻饿而死了。”


    说到伤心处,老人家重重的叹了口气。


    老朱也明白这老汉说的都是实话,这边军要么军队受饿要么百姓受苦。


    悲伤过后,老人家接着说。


    “这不是去年,朝廷派来了一位辽王嘛,这辽王可了不得。”


    朱元璋听到这里不由的提起了精神。


    老人家接着说道。


    “这辽王,上任没两天,就让我们把稻苗全拔了,可咱们怎么舍得啊,那是辛苦种下的啊,后来迫于无奈,全拔了。”


    “我们当时,那个气啊。后来辽王给了我们新的稻苗让我们种那个,当时我们心想这辽王定然是在应天府便残暴不仁,这时在寻我们开心。”


    “可是不种总不能饿着吧。谁曾想,到秋收的时候那稻米收成比往年的6倍都要多啊。”


    “这下我们能吃的饱了不说军队也能吃饱了,还有存粮。”


    “第二年,辽王就命人把我们房子都拆了,说用以前的房子,换更大更好的房子。”


    “前阵子完工了,我们这也是刚住下。”


    听到这里,老朱震惊不已,而蓝玉更是惊讶的合不拢嘴。


    这朱林好大的手笔,给百姓的房子都拆了,然后给更好的。


    老朱自忖爱民如子,也做不到这种地步。


    震惊,后悔等不同的情绪充斥在他的心中。


    就在这些消息将老朱震撼的说不出话来的时候。


    老人家再次开口。


    “现在不只是我们,全辽东的人都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面,就连我那去以前女真部开荒的儿子,也都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面。”


    老朱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接着问。


    “那建州女真的土地,辽王收多少租子?”


    老人家鄙夷的看一眼老朱。


    “租子?辽王殿下把那些地分出来别说租子,连税负都减免了十年。”


    听后,老朱向老人家告了别便朝外走。


    而这一路,老朱听了这话彻底怀疑人生了,这还是应天府中不学无术的老六吗?


    莫非这老六被人夺舍了?


    而更加怀疑的是,自己的决定。


    让朱标当太子,真的比朱林好吗?


    如果让朱标来治理辽东,他会有这样的成绩吗?


    显然不可能。此时老朱心中那杆秤开始不停的摇摆。


    良久,老朱长叹一口气,罢了,他知道自己的老六对那皇位一点兴趣都没有。


    以后就让他辅佐朱标治理天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