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徐达的担忧 朱林回应天府

作品:《大明:让你戍边你开疆扩土?

    马云一时惊愕,怎么回事?突然就扯到自己身上了让自己当大明首富。


    且先不说如何成为大明首富。


    就是真成了,按当今圣上的脾气,自己这全家老小算是保不住了。


    有口难辩解释不清啊,一下变得那么有钱,你说你不是贪污而来?皇帝会信?


    马云一时无语。


    朱林见马云不答,也并没有深入说,毕竟只是自己一时兴起的恶趣味,钱包嘛。可以找别人,毕竟自己手下还有那么多亲信。


    掂着手中的琉璃骏马,问道。


    “这个,可以让那些富商赴宴吗?”


    马云回过神来,回道。


    “这自然可以,如此精美的琉璃器具,放眼大明,也找不出第二件。更何况那些外邦人。”


    “找不出第二件?”


    朱林轻笑,随手将手中琉璃骏马高高抛弃,并没伸手去接。任由那琉璃骏马摔在地上,碎的四分五裂。


    徐达看的那是决眦欲裂啊,败家子!妥妥的败家子啊。这稀世珍宝换来的钱,够买多少粮食?够救济多少灾民?够装备多少士卒?你说摔就摔了?


    不过因为这小子总给自己意外徐达并没有直接发脾气,而是冷这张脸等着朱林给自己解释。


    朱林也是无奈啊这徐达在虽可以震慑周边其他势力,但也有个坏处,自己什么事都要和他解释。


    “徐叔叔莫急,你且看那边。”


    说着指着仓库内的一堵墙,命人将盖着的布拉开。


    只见墙上依靠着一个个货架,而货架上密密麻麻排列着各式各样的琉璃器,没有一件比刚刚摔碎的那件品相差。


    几人本来就破碎的三观,瞬间化为齑粉。


    这么多琉璃器,怕是给当朝勋贵们的小金库掏空,也不在话下。


    “这些东西,制作并不复杂,只是无人知道方法,恰好我阴差阳错之间搞了出来。”


    “马云,你的另一个任务,就是将琉璃器卖给外邦贵族。以至于皇室。”


    “他们喜欢什么我们做什么,用烟草掏空他们民众的钱包,用琉璃器掏空他们贵族的钱包。”


    “双管齐下,等他们国库空虚,我便公布这琉璃器的配方,让他们手中的琉璃器一文不值变成沙子。”


    好毒的计谋,看着眼前笑眯眯的少年,几人心中不禁一片恶寒。


    虽说外邦并不是傻子,不会清空国库来买琉璃器,但是喜欢什么就造什么,投其所好。那一些外邦贵族必定会趋之若鹜,即使不清空内库,也足以伤筋动骨了。


    而徐达此时,却有另一层的担心。


    此时辽地虽还没发展起来,只是粮食产量有所提高。


    真如朱林的计划进行下去,那辽东之地必然要钱有钱要粮有粮。


    而且朱林还私自铸造铠甲。这本就是重罪。


    如此大的手笔,莫非朱林是想…………


    他不敢再想下去,如若朱林真的如他所想,那自己这监督也属失职。


    甚至会被怀疑自己同朱林共同谋划,届时自己百口莫辩。


    正在徐达准备回去便将这件事上书朱元璋的时候,朱林开口。


    “徐叔叔,你莫不是在担心我会谋反?”


    谋反二字出口,马云叶旺二人皆从刚刚的震惊中醒转过来。


    这藩王谋反可是大事,二人不是蠢笨之人,只是因震惊暂时失了神。


    仔细一想今天事情的经过,冷汗从额头就冒了出来。


    大肆敛财、企图吞并邻国、私自铸造铠甲、增加粮食产量。


    这一步步环环相扣。


    这不是像,这根本就是为谋反做准备啊!


    再加上,朱林对马云说让他成为大明首富,这是利诱。


    今天又带他们看了这么多,让他们卷入其中,而现在又在朱林的地盘,朱林一千亲信可都在呢这是威逼。


    正当几人盘算该如何脱身之际。朱林再次开口。


    “徐叔叔,你当我傻啊?”


    “先不说那皇帝的位置是不是人人都想坐。”


    “就说现在的皇帝,我父皇,那是轻易被反的人吗?”


    “你认识他的时间可比我这个做儿子的都长,他干什么出身的你又不是不知道。”


    “造反他是专业的。”


    “再说,你看看我父皇和皇兄每日操劳国事,每年能休息几天?”


    “我那皇兄年纪轻轻的就开始脱发了,身子都虚了。”


    “徐叔叔啊,你放心,今天这些事。我父皇比你先知道的,做之前我已经上奏了。以辽王的身份上奏的。”


    “只不过细节我并没有说,书信中有些话多有不便。”


    “父皇命我回应天府详谈,那铠甲带一副回去给他瞧瞧。”


    一番话出口,三人顿时松了一口气,不是谋反就好。


    一旦真的是谋反,今日要么变成反贼,要么就会被留在这。


    …………………………………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一个月过去。


    自那天告从自己的桃花源出来后,朱林便与徐达乔装成客商一路赶往应天府。


    路上闲庭信步,足足走了月余。


    望着应天府高大的城门,朱林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洪武十年的应天府,还没有那么重的血腥气。


    再过三年,胡惟庸案发。那这应天府将掀起腥风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