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老子,清闲个屁
作品:《七品县令,开局我成女匪的肉票》 倾盆大雨下了一整夜。
直到清晨雨势才渐缓。
陈平笙醒来后,发现旁边早已无人。
那只小野猫还真够顽强。
换成是他的话,怎样都要休息一日。
自从跟李铃铛谈过以后,这丫头积极在做调整改进。
每天早上会带着队员跑步运动。
帮助那些女孩提升身体素质。
再做一些团队默契练习。
这套流程下来少说要三个小时。
三个小时对李铃铛不算什么。
像凤儿,雪娘那样的体质就难说了。
他躺在床上又眯了一会儿。
脑海中想着杨双和王氏的事。
良村和余家都不是省油的灯。
按说这两个女子到樊城也有七八天时间了。
他们怎样都该有点反应才对。
孙清才的古板和霸道,他是见识过的。
要是没自己参与,王氏被休。
或许以后还能跟良村再无瓜葛。
他参与进去了,无异挑战了孙族长的权威。
破坏了整个良村数百年延续的规矩。
跟刨了他们祖坟没什么区别。
“大人,起床吃饭了。”
杨盼儿一如既往负责所有人的饮食。
这份工作一点都不比李铃铛轻松。
既要照顾他和徐老头的吃饭问题。
还要专门负责给球队的女子做营养餐。
杨盼儿也乐在其中。
她一向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从小没什么运动细胞。
跟着李铃铛去踢球,只会拖大家的后腿。
至于说才学,她上过私塾。
读书写字没有问题,但并不喜欢诗词歌赋。
跟那些只能抒发情绪,陶冶情操的事相比。
她更喜欢处理公务,帮助百姓解决实际的问题。
套用陈大人经常说的话,一个妥妥的女强人。
李铃铛不在,他也懒得一个人吃饭。
索性就去了西院跟老徐一起搭伴。
“你怎么没去训练?”
萧玉若正在埋头吃饭,她像听到一句无聊的废话。
外面下着雨,自己又不是专业球队的。
才不会跟李铃铛一样拿命拼。
“我们小姐体质弱,不能跟陈夫人比。”
徐渭帮他盛了一碗粥,笑道:”陈大人,不也一样睡到现在。“
“我看你比其他人更清闲。”
清闲个屁!
为了这次改革,他可是每天都在熬夜工作。
再这么熬下去,早早的就变成了秃顶。
只是自己的辛苦没人知道罢了。
“吃过饭别乱跑,一会儿比赛的题就会送来。”
“你帮忙参考一下。”
陈平笙不情愿道:“徐老出的题,我参考什么。”
“要有难度,但也别太高了。”
徐渭是饱学之士,出的对联和谜题肯定不会简单。
对于这点他完全没必要担心。
题目太难,固然可以让那些男子参与者望而止步。
对于女子更容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最近城中已经来了不少士子。
听萧云睿所讲,都是为了要替天下男人争光。
暗地里把他编排的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但这次他不能对士子动手。
作为一城县令,也是此次活动的主办人。
他需要保持绝对的公平公正。
至于最后是哪一方能够获胜,那只能八仙过海各凭本事。
饭还没吃完,荀国就送来一封公函。
老徐拿到公函后,急忙拆封查看。
当看到上面的内容,脸色显得有些阴晴不定。
“哎!”
“怎么搞的。”
“明明让她出的题难度一般就行。”
“顺带再写上答案。”
“真是个麻烦精。”
他明白了萧玉若刚才的话。
敢情比赛的题目并非出自老徐的脑子。
而是请了外援。
只看老徐那一脸惆怅,想必对方是个高手。
“小姐,你看一下。”
萧玉若匆匆瞥了第一张的内容。
难度确实有点太高。
以她的水平,也只能解决一小部分。
“徐老,要不还是麻烦你吧!”
“你也清楚咱们找的那些女子们水平没那么高。”
“倘若连我都应付不来,她们更没戏。”
难得一见!
萧玉若也有低头服输的时候。
这更引起他的兴趣,两口就把碗里的粥喝了个精光。
“陈大人,你参详一下。”
“最好能把答案写出来。”
“别到时候咱们自己都对不上来,岂不闹了笑话。”
陈平笙看了一眼萧玉若,“我参详没问题。”
“萧姑娘总要避嫌吧!”
“倘若我现在就把答案写出来,你看过后岂不变成了官府作弊。”
萧玉若一脸不爽。
输赢又不关自己什么事。
她是很想知道那些谜题的答案。
但仅仅是好奇。
再者说陈平笙也未必能解出来,现在就开始端臭架子了。
“不稀罕。”
“我现在就去找铃铛,只怕你自己解决不了闹笑话。”
萧玉若出门以后,他才拿过纸张。
只看了第一道对联,脑仁有点发疼。
马特!
这是哪个变态出的题。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看着跟绕口令差不多。
这种对联难度就是南北二字的变化,让一句话里包含了几层意思。
徐渭不怀好意的笑了起来。
遇到难题最大的乐趣,未必是解决了难题。
而是大家共同被题难住。
特别陈平笙这个一向自命不凡的臭小子。
看的他心里畅快了许多。
“陈大人,可想出下联?”
荀国跃跃欲试道:“徐老,要不我写个下联您老看看如何?”
“好呀!”
“老夫帮你研磨。”
徐渭早就看出荀县丞肚子有货。
就是没有机会和后台,所以,怀才不遇。
倘若他们早就相识,说不定现在荀国早在京都当官。
官位也只会高过陈平笙。
荀国一脸惶恐,连声道谢后才提笔写了下联。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妙哉!”
虽然有点商人的铜臭气,但对得也算非常工整。
能解出此联已经算是非常厉害。
徐渭再次把目光朝他投来。
他倒觉得荀国的下联已经算非常完美。
对联就是文人之间的游戏。
不存在行业高低之分。
“我就不动笔写了,免得写出的字再遭你们嘲笑。”
陈平笙想了一下,念道:“春读史,秋读史,春秋读史读春秋。”
徐渭听着愣了一下神,手中的毛笔都滑落下来。
同样的下联,再对比荀国又不知道要高出多少。
就连上联都有点相形见绌。
厉害呀!
这小子肚子里还真有点东西。
回想那次在玄天楼,拆解字谜。
已经表现的让人瞠目结舌。
“大人,还好不是你出题目。”
“倘若换成你出题的话,我看又是和局。”
荀国由衷的佩服,大人平时太过于谦虚低调。
明明满腹经纶,才高八斗。
非要装出对诗词歌赋不感兴趣的样子。
他才是抛的一块砖,引来了大人的玉。
“你少拍马屁。”
“这才是其中一个对联。”
“我觉得还是你的更合适。”
荀国不解道:“为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