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古代女子的地位

作品:《七品县令,开局我成女匪的肉票

    陈平笙直挺挺躺在床上发呆。


    原本只是一桩家长里短的小事。


    在众人口中却变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


    他对这个时代还是了解得不够充分。


    按照雪娘所讲,女子在婆家遭受不公对待属于很正常现象。


    正妻还好一些。


    像青楼出身去大户人家当妾的女子。


    身份还没有正妻身边的婢女高。


    稍有不慎挨顿打是轻的。


    哪个大户人家的井里没有几个冤死的鬼。


    更别提跨县的案件纠纷,官府更是没办法处理。


    马特!


    大衡皇帝也太操蛋了。


    作为开国之君,不能真正体察民间疾苦。


    给这些女子提高一些社会地位。


    也好让她们能享受正常的自由和人权。


    难怪李铃铛热衷当山贼。


    如果是李铃铛遇到这样的渣男。


    对方全家都要被乱刀砍死。


    “怎么还不睡!”


    李铃铛步履不稳地走进房间,满嘴的酒气。


    应该是三个女人对饮了几杯。


    “脑子在想你那些发展大计吧!”


    “陈平笙,我问你。”


    “你觉得女子是不是天生就该当牛做马。”


    “哪怕在婆家受到百般凌辱,也得咬紧牙受着。”


    “你这个臭男人要有这种想法,趁早打消掉。”


    “姑奶奶可不是杨双,你们家人敢嫌弃我。“


    “我一刀斩了他们。”


    我靠!


    陈平笙说不出的无奈。


    这种事绝不会发生在他身上。


    因为自己家人是什么样,他到现在也不清楚。


    再者说他没有那种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


    “你想让我如何做?”


    “杀了余进,或者像你说的那样阉割了他。”


    “这是不太可能的。”


    “我是朝廷官员,又不是山贼。”


    “杨双的遭遇,我也很同情。”


    “可我总不能把杨双留在樊城。”


    “只要一纸婚约在,余家便不会善罢甘休。”


    李铃铛醉醺醺地靠着他躺下。


    情绪显得有点低落。


    对一个古道热肠的侠女,遇到另一个遭受迫害的弱者。


    肯定会义愤填膺。


    “我听萧姐姐说了。”


    “你们这些官员真没用。”


    “眼睁睁看一个弱女子遭受那么大伤害。”


    “竟然连一点办法都没有。”


    “你是没亲眼看到杨双的伤疤。”


    “整个身体基本一处好的地方。”


    “她才二十四岁,却活成四十二岁的样子。”


    “陈平笙,倘若你是杨双的兄长。”


    “看到自己妹子遭这么大的罪,你能无动于衷吗?”


    他又不是铁石心肠,自然做不到无动于衷。


    只是很多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比较困难。


    还好李铃铛困意十足,自己嘟囔了几句就呼呼睡熟了。


    天亮后,他让荀国把樊城类似的卷宗全部找来。


    经过一上午仔细检查,陈平笙看得触目惊心。


    前面他总以为只要发展好经济,把基础建设都搞起来。


    至少樊城的百姓就有好日子过。


    然而那些卷宗让他看到了另一处暗角。


    自他上任以来,樊城不少偏僻的地方因为男女关系。


    死于沉塘的女子就有四十多人。


    这里面还不计算城中那些大户人家的情况。


    他们做事更为隐秘,就算弄死自己的妻妾。


    官府也很难查证。


    “大人是不是也觉得此等陋习危害甚大。”


    “其实很早以前我就想跟你谈这件事。”


    “官府记录的卷宗,不过是冰山一角。”


    “从大人上任以来,普及基础教育改革。”


    “情况好转了很多。”


    “前面那几位县令在任时,可以说女子跟普通商品没什么区别。”


    “丈夫可以随意处置。”


    “哪怕是闹出人命,官府也只是随便开个死亡证明入库。”


    陈平笙有些意外道:“荀夫子跟其他人的想法还真是不同。”


    “按说你也是读书人,接受的教育应该更传统一些。”


    “为何能替女子说话。”


    荀国嘿嘿笑道:“我其实以前也有类似想法。”


    “好像女子伺候男人本就是天经地义之事。”


    “后来到樊城进了衙门,又在灵泉峡跟那些女子一起工作。”


    “发现她们都很聪明勤奋,见解一点都输给男子。”


    “我的思想也就慢慢在熏陶下发生转变。”


    “不过此事看起来不算什么。”


    “但那是朝廷认可的铁律。”


    “只看那一座座立起的贞洁牌坊,想要推倒它们便不容易。”


    “昨晚的事我听说了。”


    “大人不用考虑盼儿的想法,只遵从自己的内心行事。”


    “您觉得要不要改革这些陋习。”


    读书人说话就是有水平。


    明明是受凤丫头的熏陶,非要说其他女子。


    所谓遵从内心,还是想提议割除这种弊端。


    就像解决土地问题一样,从根本解决一些陋习。


    “别绕圈子,说说你的想法。”


    荀国大胆提议道:“改革男女婚配制度。”


    “让女子也能获得相同的婚姻自由权利。”


    “而不是作为附属品嫁给男人。”


    陈平笙笑了笑。


    这种话在现代社会说出来不算什么。


    可放在古代,那可是大逆不道的言论。


    天下士子一人一口吐沫。就能把荀国淹死。


    这个老小子不可能不清楚改革的难度。


    “那我便把此事全权交由你办如何?”


    荀国为难道:“属下办不成。”


    “倒不是因为怕得罪天下士子。”


    “我连商人都做过,所谓读书人的脸面早就丢了。”


    “但我人微言轻,见识远不及大人。”


    “所以,还要由大人思考良策才行。”


    良策?


    在他看来事情解决很容易。


    无非是重新改革婚配制度,以法度从根本消除陋习。


    容易的只是结果。


    想真正普及那可就是一次西天取经。


    需要从思想上改变大多人的固有观念。


    这期间便会碰触到不少人的利益。


    “这样吧!你可以在咱们报纸上做期征稿。”


    “就以谁说女子不如男为题目。”


    “让天下才学的男女都能各抒己见。”


    “改革总要先听听广大群众的声音。”


    为了能抛砖引玉,他率先写了一篇木兰代父从军的小故事。


    这则故事对女子的思想影响会很深远。


    毕竟女子从军,听起来是一件闻所未闻的奇事。


    当晚上荀国拿到稿件后,忍不住连声称赞。


    “世间还有此等奇女子,了不起。”


    “大人这篇木兰从军记,定然会影响巨大反响。”


    “让更多女子能独立站起来。”


    陈平笙小声交代道:“发表可以,但最好匿名。”


    “老子可不想成为众矢之的。”


    “你也别哄我,这件事做起来可比对付李清乐的风险要大。”


    前面他就被士子堵过衙门。


    但那次是吴琼背后唆使,产生的影响没那么大。


    他现在捅了男女关系的马蜂窝,搞一次翻天覆地的婚姻改命。


    不用人唆使,很快就有士子再次临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