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人人都有当匪的潜质

作品:《七品县令,开局我成女匪的肉票

    舒服!


    陈平笙眯起眼,享受着李铃铛用滑嫩的小手帮他做脚底按摩。


    看来好奇心还真是人之天性。


    连李铃铛这么彪悍的女匪首都不能免俗。


    李铃铛也并不只是为了好奇那个答案。


    她也清楚今晚看似很顺利就解决了麻烦。


    实则陈平笙耗费心力。


    “你轻点,想把我脚捏断呀!”


    李铃铛狡黠一笑,手上的力道又加重几分。


    疼得陈平笙大声嚎叫。


    “你说不说。”


    “再敢刁难人,小心我让你走不了路。”


    “此事说起来也不复杂。”


    他想起那群县令的表情,忍不住叹道:“这些人别看平时一副同仇敌忾的样子。”


    “实则他们之间不过是互为利用的关系。”


    “那些县令想通过巴结吴琼,跟王太守搞好关系。”


    “吴琼也需要借助他们,继续巩固自己在青州的地位。”


    “要不然他一个退休的官员,谁会给他面子。”


    “说白了不过是扯虎皮拉大旗的老套路。”


    李铃铛心道这家伙看得还挺通透。


    不了解陈平笙的人,都会把他当成官场小白。


    “那跟礼品有什么关系?”


    “夫人知道我为何会对那个于县令动手。”


    答案本来很简单。


    那名殴打周民的人,正是于县令的手下。


    陈平笙只是为了手下兄弟出口恶气。


    转念一想又不对。


    “少卖关子,你就是想动手打人出气。”


    “其实你骨子里,跟我没什么区别。”


    陈平笙没否定这个说法。


    人人都有当匪的潜质。


    只看身处于怎样的环境。


    如果他穿越到马放身上,连浇地用水都被人欺负。


    或许真会带人杀到吴家庄。


    “我确实想打他,但打他也并非只是为了周民。”


    “他们是一块铁板,我是要踢开铁板的人。”


    “总要先找个软柿子捏吧!”


    “恰巧于县令活该倒霉,我打他就是要看吴琼的反应。”


    “那些县令也在看吴琼的反应,这是咱们今晚能不能顺利办成事的关键。”


    李铃铛想了一下,就明白这番话的意思。


    那些县令和吴家实则是一体。


    吴琼倘若能强硬起来,袒护于县令。


    其他人也就有了底气。


    陈平笙的处境则会变得艰难。


    可惜吴琼关键时刻怂了。


    这才给了陈平笙肢解他们联盟的机会。


    “如果吴琼当时为于县令主持公道。”


    “直接命令手下围攻我们又如何。”


    “不会。”


    陈平笙斩钉截铁道:“你还是不了解这些人。”


    “他们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吴琼狡猾的很,他要是动手那就不田产的问题。”


    “谋害朝廷命官,犯得是死罪。”


    “你觉得为了于常发,他敢赌吗?”


    “我料定他不敢。”


    “所以,那帮县令看吴琼不甘于常法,他们有什么想法。”


    李铃铛脱口而出道:“自保。”


    论狡猾,吴琼怎么能比过陈平笙。


    这家伙对人性的了解实在可怕。


    只要拆了于县令这枚关键的棋子。


    剩余的人就不攻自破。


    这种套路,她在二龙寨也使用过。


    以前二龙山的强敌有很多。


    那些小山寨也有联盟,试图通过联盟吞并他们的寨子。


    她只要带人灭了最先出头的,实力又最弱的寨子。


    其他寨子就会变成观望。


    可还是有所不同。


    那些山贼的脑子本来就不聪明。


    略施手段便可打破他们的联盟。


    “夫人果真冰雪聪明。”


    “他们每个人都想自保,所以,当我调转枪头对付吴家。”


    “你看那些县令都变成了哑巴,没一人替吴家说话。”


    “所以,我提出取走礼品,吴琼自然明白我要做什么。”


    “他也想借用我的手,狠狠教训这帮狼心狗肺的玩意。”


    心眼子真多!


    陈平笙不点明其中的关窍,她恐怕想破头皮也想不通。


    这些当官的真累。


    有这么多心眼不用在正道上。


    偏偏用在邪门歪道。


    还好陈平笙目前做的事看得过眼。


    要不然这种祸害,官职越多危害越大。


    第二天吃过早餐。


    他便把刘青山等人召集在一起。


    吴家的田产解决了。


    如果继续推行政策,可以说大部分田产都能回到农户手中。


    但杨盼儿说得对。


    目前的大好局势,只是暂时的。


    用不了多久,这些士绅还会变着法让农户低价卖田。


    最终事情照样会回到。


    “盼儿,你觉得田产改革算不算深入彻底?”


    杨盼儿既紧张又兴奋。


    能参与这次会议,足以说明陈大人言而有信。


    “目前看来还算顺利。”


    “以官府收归的田产数量,登城县农户基本都能分到田产。”


    “可这也并非长久之计。”


    “哦”


    徐渭对这个小姑娘唱反调很感兴趣。


    从他的角度讲,陈平笙的田产改革远超过朝廷目前的制度。


    “如何不长久?”


    “难道那些士绅还敢变卦不成。”


    杨盼儿摇头道:“他们当然不敢变卦,可徐老觉得农户以前为何会丢了土地。”


    “他们应该更清楚土地的重要吧!”


    “士绅们目前损失的是田产,并非所有产业。”


    “只要他们手里掌握着财富,就有很多办法让土地重新流转回来。”


    “大人总不能一直盯着他们。”


    “是呀!”


    这正是刘青山担忧的事。


    现在看来当然是皆大欢喜。


    前提是陈大人坐镇登城。


    他们只是惧怕大人的手段。


    倘若以后发生了变化,土地再从自己手里丢失。


    这个罪责他如何能够承担。


    “盼儿姑娘可有好的应对之策?”


    杨盼儿把目光投向陈平笙,她其实也没想到良策。


    只能看到问题的隐患。


    “目前我还想不到更好的主意。”


    “但大人应该胸中已有韬略,不如说出来让我们都听一下。”


    陈平笙淡淡道:“户籍改革。”


    这个……


    刘青山心跳加速。


    这次田产改革都折腾得够呛。


    户籍是万万动不得的。


    那可是牵涉到朝廷方方面面的大事。


    “天尊,土地和户籍有什么关系?”


    “刘县令,你家有多少田产?”


    听陈平笙问得如此直白,徐渭和杨盼儿忍不住偷笑。


    查账查到了自己人头上。


    刘青山为官多年,肯定也有不少田产。


    “下官家中有三四十亩祖产。”


    “那你可会种地?”


    陈平笙又抛出一个奇怪的问题。


    刘青山直挠头。


    他不知道陈大人会不会盯上自己家的薄田。


    “大人若需要的话,下官愿意归还祖产。”


    “别紧张。”


    “我只是跟你探讨一下。”


    “通过探讨说不定可以找到根本的方案。”


    探讨?


    刘青山也算士族子弟,当然没有种过地。


    甚至都不晓得自己的田产在哪里。


    这些年都是家中的老仆在管理。


    他有些吃不透陈大人话里的玄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