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陈平笙的为人

作品:《七品县令,开局我成女匪的肉票

    “你们说这是不是陈平笙的阴谋。”


    “万一到深山老林,忽然对我们动手可怎么办?”


    “我相信陈大人。”


    一个年轻的士子分析道:“咱们到樊城也有些日子了。”


    “在衙门口堵了几天,陈大人不仅没派兵驱赶。”


    “每日还以礼相待,这份心胸李某佩服。”


    另一个人接腔道:“是呀!”


    “我走访了一些当地的百姓,可以说陈大人有口皆碑。”


    “百姓没有不夸的,我原还以为这是陈大人特意安排的人。”


    “可总不能买通所有人吧!”


    “肤浅。”


    “大奸似忠。”


    “他陈平笙是好是坏,不是听几个贱民吹嘘一下就行。”


    ……


    陈平笙一身便装和李铃铛混迹于士子队伍中。


    这些士子之间并非都相熟。


    所以,也没人关注他们的存在。


    在赶往灵泉峡的路上,士子们都没停止议论。


    有冥顽不灵,继续持有怀疑态度的。


    也有思想转变,开始变相为他说好话的。


    整个队伍中大致分为三类人。


    一类是极端反对派,大概率是煽动闹事的头目。


    还有一类是他派进去的暗桩,刻意在引导舆论风向。


    另一类则是羊群,他们只是盲目跟风者。


    经过几天暗查,他已经大致掌握了煽动闹事的名单。


    只差最后命令老侯抓人。


    经过一个多小时奔波,终于来到矿场纪念馆。


    在纪念馆门口,早就站满了灵泉峡附近的乡民。


    他们个个手中拿着农具,脸上满是愤慨。


    看样子要动手暴揍这群士子的架势。


    看到士子们走来,滚出樊城的叫嚷声顿时连成一片。


    那些士子何曾见过如此大场面,又是一群乡野村夫。


    谁也不晓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这时刘村长高举左手,人群顿时安静下来。


    “后生们!你们是不是吃饱撑的。”


    “专门来我们樊城捣乱。”


    “我们陈大人那可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好官呀!”


    “想当初樊城老百姓,一年能吃上饱饭的时间不足十天。”


    “为了活命卖儿卖女的事随处可见。”


    “如今你们再看看我们樊城过的什么生活。”


    “要不是陈大人来了樊城,今年还不知道有多少人饿死在荒野。”


    “你们倒好,读了那么多书。”


    “不了解事情真相,便把脏水泼到我们大人身上。”


    “老汉就问你们一个问题。”


    “你们如果是樊城县令,能不能做得比陈大人更好。”


    刘老汉刚说完,便有一个领头的士子走了出来。


    “学生宁传,想问老丈一个问题。”


    “听说你们所吃的粮食,都是王员外家的。”


    “王员外以前是不是也经常接济樊城百姓。”


    “他儿子因为要护粮,失手射杀了一个南越乱民。”


    “难道就该被陈平笙私自处斩吗?”


    “就算王公子犯了罪,那也该交由青州官府审理。”


    “更不该株连王员外一家。”


    “陈平笙不遵朝廷规制行事,这算不算知法犯法。”


    高手呀!


    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


    如果按照正常朝廷制度,在处置王小郎一事上他确实有违规之处。


    “此言差矣!”


    萧玉若知道刘老汉应对不了这种问题。


    “我想问宁公子,你如何证明王小郎射杀之人是南越乱民。”


    “又如何证明他们在抢粮食。”


    “即便他们是南越人又如何,南越是不是我大衡的属地。”


    “王小郎当街杀人是毋庸置疑的铁案,你想了解实际情况。”


    “可以回去后查阅卷宗。”


    “至于你说陈大人不按朝廷规制行事。”


    “你说的朝廷是青州府衙,还是当今陛下。”


    宁传拱手向萧玉若行了一礼,继续诡辩道:“当然是当今陛下。”


    “但按朝廷法令,地方事应有地方官府处置。”


    “王小郎一事肯定是要交由青州王太守审议的。”


    萧玉若冷哼一声。


    “原来在宁公子心里,青州地方要大于当今圣上。”


    “那我问你肆意污蔑官员,非议官府是什么罪名,你可知道。”


    下面那些士子听到这两句话纷纷色变。


    他们大多人都学过衡律,自然清楚深究起来要受到的处罚是什么。


    作为士子可以向地方官府提出抗议。


    前提有充分的证据,还要先递交文书。


    像这种非法聚众围堵衙门的行为,二十大板是跑不了。


    “侯大人,你来告诉宁公子该受何种惩罚。”


    老侯原本对这些刑法也不算了解。


    不过这条他还真听荀国提起过。


    “重责二十板子。”


    “来人,把无礼狂生宁传拿下。”


    “给我狠狠地打。”


    衙役们早憋了一肚子邪火。


    如今终于有机会狠狠招呼这些酸儒。


    他们哪里还会斯文客气。


    不由分说便把宁传按在地上,抡起棍子一通好打。


    “你们都看到了吧!”


    “樊城官府限制言论自由,乱用私刑。”


    “我要去告你们。”


    草!


    老侯狠狠骂道:“你们都没有吃饭吗?还是大人没发饷银。”


    那两名衙役使用吃奶的劲,几下就把手中的木棍打断。


    宁传也算彻底安静下来。


    萧玉若不屑的撇撇嘴,她也终于体验到打板子的乐趣。


    难怪当初陈平笙刚上任时,动不动就拿板子吓唬人。


    “宁传,那我便告诉你。”


    “知道樊城官员为何是朝廷任命,而非青州举荐。”


    “那是因为樊城县令,直接受陛下管制。”


    “只要陛下没有发明昭,陈大人所做之事便不算违规。”


    萧玉若这番话信息量巨大。


    那些士子们从没考虑过青州官场的特殊性。


    他们只知道樊城又小又穷,还匪患猖獗。


    近些年连续死了几任县令。


    县令官职虽小,假如真是朝廷任命。


    那么,樊城县令的地位和身份便非常特殊。


    “诸位,我惩罚宁传完全是依据大衡律法。”


    “绝没有动私刑的意思。”


    “你们都是聪明人,现在应该心里清楚。”


    “如果陈大人跟你们一般见识。”


    “此时你们恐怕都要乖乖躺在床上养伤。”


    “他只要把你们的名单抄录,上书到朝廷。”


    “你们以后也别想再考取功名了。”


    “这便是陈大人对你们的宽仁。”


    陈平笙站在人群后面嘴角轻扬。


    自己这步棋还真是下对了。


    要说以官方的态度去应付这群书生。


    在他身边这些人中,萧玉若是最合适的。


    换做任何人可能都不会起到此时的效果。


    “她对你倒是真挺袒护的。”


    “是不是心里有点感动?”


    陈平笙紧紧握住李铃铛的小手,“没什么感动的。”


    “她说这些话也不完全因为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