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坑爹的玩意,就你聪明

作品:《七品县令,开局我成女匪的肉票

    窝囊!


    李清乐实在太窝囊了。


    他怎么能被樊城县令搞到如此地步。


    登城再不济,这些年老李开矿也搞了不少金子吧!


    “于兄还是不知道内情呀!”


    “樊城早不是过去的樊城了。”


    “那位新上任的陈县令可是个硬茬。”


    “听说连太守的面子都不给。”


    “你也清楚王霸天也好,那座金矿也好。”


    “不都是太守的钱袋子。”


    “但那又怎样,陈平笙照样敢动他们。”


    平云县县令于常发倒吸一口凉气。


    这才多长时间呀!


    陈平笙不仅在青州站稳了脚跟,还闹出这么大动静。


    以前提到樊城,都知道那是个不养人的地方。


    基本没有哪一任县令可以善始善终。


    这位陈县令到底有什么后台。


    屡次驳太守的面子,还能安然无恙。


    换成他的话,就算吃了雄心豹子胆也不敢。


    “孙大人,今日到平云县应该不是说闲话吧!”


    “咱们兄弟多年,两县之间又守望相助。”


    “有什么话不妨直言。”


    孙冒长叹一口气,然后慢悠悠说道:“我此次前来主要为了两件事。”


    “第一件要事自然是关于樊城的。”


    “咱们和李县令是故交,如今他栽在陈平笙手里。”


    “其他县令都前往青州求情。”


    “我一时拿不定主意,所以,特来跟于兄商议一番。”


    “不知道对于此事,于兄有何打算。”


    于常发本来就要动身去青州。


    但听孙冒分析后,他打消了这个主意。


    反正自己平时跟李清乐走得也不算近。


    再加上平云和樊城紧挨着,最好不去招惹陈平笙这尊瘟神为妙。


    免得祸及自己。


    “孙老弟开什么玩笑。”


    “在整个青州,谁不知道你是最精明的。”


    “既然你能过来找我,自然心里有主意。”


    “说吧!我于某人一切都听你的。”


    “自然不去凑热闹。”


    孙冒心里早打定主意。


    他又想找一个同伴。


    因为这种事就像赌博有输有赢。


    “李清乐做了一个最蠢的事。”


    “他特么竟然找天理教的人帮忙。”


    “你也清楚,咱们陛下向来最忌讳天理教。”


    “这么一弄跟谋反没什么区别。”


    “我认为太守也不可能出面庇护。”


    “谁去谁倒霉。”


    “对,对。”


    于常发是个没主见的货。


    他从樊城早报也看到了消息。


    经孙冒提醒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


    “还是孙老弟考虑周全。”


    孙冒继续分析道:“不过对于陈平笙,咱也得防着点。”


    “我们沙县还好,跟樊城还有一段距离。”


    “平云可不一样,也就隔着一座山。”


    “我只怕陈平笙以后会打于兄的主意。”


    “他敢。”


    于常发用手掌重重拍击着桌面,震怒道:“我平云县向来跟樊城井水不犯河水。”


    “再者说平云县有数千衙役,还怕他陈平笙。”


    不怕才特么见鬼。


    孙冒从于常发涨红的老脸就看到了恐惧。


    真不怕又何必愤怒。


    再者说凭区区数千衙役顶个鸟用。


    陈平笙能一举拿下金矿,又全歼两三千天理教徒。


    实力可想而知有多雄厚。


    “于兄稍安勿躁,且听我说完第二件事。”


    “如今登城县令空缺,必定需要补缺一个官员。”


    “这才是保平云县长治久安的根本办法。”


    “如果于兄手下有合适人选,可推荐给太守。”


    “只要能占住登城县令这个空缺,还怕陈平笙作妖。”


    好主意!


    于常发有点心动。


    他跟李清乐以前虽无太多瓜葛。


    但有太守在中间周旋。


    以两地之势夹着樊城,无论朝廷派谁为县令。


    他们都可平安无事,稳稳压樊城一头。


    如今这个平衡被打破了。


    唯有重新安插一个自己人去登城补缺,才可保万无一失。


    可这么好的事孙冒怎会想到自己。


    “孙老弟说得在理。”


    “我手下还真没合适的人选。”


    “要不从沙县找个人?”


    孙冒正是等这句话。


    他可没功夫关注平云县的破事。


    登城是块肥肉。


    特别李清乐这些年置办的产业。


    不管谁能坐到县令的位置,都可据为己有。


    “也行。”


    “其实于兄真推荐平云县的官员,反而会惹来争议。”


    “甚至惹恼陈平笙。”


    “我手下倒有个合适的人选,主薄刘欣你见过的。”


    “论关系他是我内弟,论能力也还说得过去。”


    “最主要他是咱们自己人。”


    “只要他做了登城县令,以后定然不忘于兄的恩情。”


    尼玛!


    狡猾的狐狸。


    绕了半天,还是想让自己小舅子拿下登城这块肥肉。


    于常发虽心有不甘,但想想这是最好的选择。


    也只得咬牙作罢!


    陈平笙同样为登城这块肥肉发愁。


    他下面这么多兄弟,升职机会只有一个。


    给谁都是得罪人的事。


    按说他跟老侯关系最亲近。


    从他上任以后,老侯立下的功劳最大。


    这个职位理应给老侯。


    但老侯不是个当县令的料。


    真去管理一个县城,老侯也未必愿意。


    他心中最合适的人选当属荀国。


    无论学识,还是忠心都是不二人选。


    问题就在于荀国到樊城的时间太短。


    再加上他没有正式官职。


    就算他不顾其他人的反对,硬把荀国放在那个位置。


    难保不会徒增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把几个候选人喊到一起。


    先听听他们的意见再说。


    老侯和荀国对见陈平笙早就习以为常。


    倒是刘青山紧张得要命。


    他是樊城衙门老人,却又不是心腹。


    再加上自己这些日子做的都是琐事。


    并没有突出的功绩。


    如今樊城正处于变革之中,县令又唤来了这两人。


    谁知道会有什么倒霉事降临到自己身上。


    陈平笙关上门后,也没做寒暄,“诸位都是樊城衙门的重要成员。”


    “这段时间咱们樊城发生了不少大事,也多亏你们帮忙。”


    “我才算有惊无险渡过难关。”


    “如今有件好事,我想提前告诉你们。”


    “大人说的好事,恐怕又是麻烦事吧!”


    老侯是经验之谈。


    从他跟随陈大人,好事确实不少。


    但都伴随着凶险万分的坏事。


    “马特!”


    “你的意思,老子就是扫把星呗!”


    “只能有倒霉事,不能有好事发生。”


    “不爱听滚蛋。”


    老侯嘿嘿一笑,“大人别卖关子了。”


    “中午我还得给雪娘去送饭。”


    “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


    “大人指哪,属下就打哪。”


    这特娘还像句人话。


    陈平笙看了看荀国和刘青山。


    吓得刘青山连忙垂下头,不敢正视那双锐利的眼睛。


    他不知怎么了,反正就是怕。


    “登城县令一职空缺。”


    “我要在咱们县选个人去顶上。”


    “你们觉得谁去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