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品牌的价值
作品:《七品县令,开局我成女匪的肉票》 简单地吃了一个早餐。
陈平笙开始着手处理粮食售卖点的事宜。
他知道这对于樊城百姓是件天大的好事。
但天上掉馅饼的事,正常人都会心存疑虑。
刘青山经过几日奔走,确定了前期要投入150个粮点。
并且按照他所画的图样,找来当地的工匠着手制作板房。
他的意思前期售卖点,只要使用统一的颜色,统一的装修风格,统一的招牌即可。
不需要建的太过于复杂。
因为随着樊城经济发展,这些售卖点还需要不断升级改造。
承担起更多的功能性。
所以,拼接式板房能够大幅度降低投入成本。
避免后期拆迁时造成浪费。
“陈大人,你画这个图案有什么含义?”
萧玉若虽贵为公主,却从未真正接触过地方政务。
对于这些琐事,她连想都没有想过。
这几天跟着刘青山在忙活粮食售卖点的工作。
对陈平笙的规划存在诸多疑惑。
“你看它像什么?”
“花?还是草?”
萧玉若怯怯说道。
她生在皇宫内院,除了比较有名的几种花卉药草外。
哪里能认识那么多植物。
陈平笙忍住想笑的冲动,轻叹一口气。
可怜的孩子。
世上还真有五谷不分的人。
“你平时的主食吃什么?”
“废话,当然是大米和面食。”
萧玉若是个聪明人,很快就想通了陈平笙为何有此一问。
“你是说这是稻谷?”
“聪明。”
“萧公子的脑子果然灵光。”
“呸!”
萧玉若轻啐一口。
陈平笙显然有取笑自己的意思。
但这种基本常识,宫廷老师又没教授过。
“我看你就是故弄玄虚。”
“直接写清楚粮食点多好。”
“非要使用这种让人摸不清头脑的图案。”
“非也!”
徐渭沉思了一会儿,看出了门道,“陈大人高明呀!”
“我敢说放眼整个大衡王朝,也只有你的脑子能有如此奇思妙想。”
马屁精!
萧玉若白了徐渭一眼,淡淡问道:“妙在何处,徐老倒是说说看。”
“也好让我涨涨见识。”
好奇的何止萧玉若,一直忙碌此事的刘青山同样不解。
只是他现在不敢多嘴询问,只能一心埋头苦干。
徐渭看陈平笙没有开口解释的意思,只得自己推测道:“公子看不懂这个图案,不代表樊城百姓也看不懂。”
“老夫敢打包票,随便找一个普通百姓都能认出来。”
“可若按照小姐的意思,用文字标注的话。”
“反倒让多数百姓困惑。”
“没错。”
刘青山醍醐灌顶,恍然道:“我们樊城读书认字的人不多。”
“倘若用文字标示,反而会变成麻烦。”
“大人确实比下官想得周到。”
“可为何非要使用黄颜色的房子?”
徐渭对这个问题同样不解,只得也看向陈平笙。
他越来越喜欢这位年轻的县令。
既有强硬的手段,还不失一颗爱民如子的心。
跟朝堂那些夸夸而谈的书呆子相比,不知要强多少倍。
任谁能想到那位曾被山贼劫走的县令,有可能改变樊城这方天地。
“陈大人就别卖关子了。”
“老夫再胡思乱想下去,非得急白了头发。”
他起初的想法也并不复杂。
就两个字“醒目。”
在大学时他学过一点广告知识。
除了醒目的标志外,颜色也是传播的主要媒介。
在未来可能会有外区域的人短暂居住。
他们需要购买生活日用品时,只要看到特殊标志和颜色的房子便能一目了然。
“诸位应该都经常在外面馆子吃饭。”
“我问你们一个问题,如果你们想去找一家专门擅长做鱼的馆子。”
“怎么才能最快找到?”
老侯抢先回道:“这还不简单,只要打听一下就知道了。”
“要不就选家熟悉的馆子。”
“可如果你是在外地,眼前是几十家馆子又当如何?”
“总不能挨家去问吧!”
这个……
老侯挠了挠头,他这脑子是想不出答案。
“其实也不难,聪明的商家只需要把外墙涂抹成水蓝色的。”
“再挂上一面鱼旗,当你路过这家店时你就会很容易被吸引。”
“即使不开口问,也清楚他们最擅长做什么。”
萧玉若听后两眼放光,脑补了一下陈平笙所描绘的画面。
确实如此。
只看这种特殊的颜色和标志。
很多事便一目了然。
这家伙的脑子里有点东西。
“陈大人的构思很妙。”
“只是这几天下来公告也贴了,却迟迟没人上门参与。”
“此等难题你准备如何解决。”
听萧玉若提出这个问题,刘青山心中万分感激。
因为筹备粮食点的公差是他分内之事。
在这个特殊时期,不说能做出多大贡献。
至于自己保证不会犯错,免得触怒陈平笙。
以后找各种理由给他穿小鞋。
“萧公子这么聪明,不如你帮刘县丞做个参谋如何。”
“两天时间,我希望这150个粮食点认领完。”
萧玉若也是个要强个性。
她可不愿意在陈平笙面前低头。
两天就两天。
如此利民政策,又做好了前期准备。
无非是宣传问题。
陈平笙能做到,她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到。
“没问题。”
“陈大人就等着拨银两吧!”
提到银两,陈平笙忽然想起另一桩事。
他曾经跟萧玉若打过一个赌。
处斩王小郎一事,青州衙门必会出面干涉。
那位赵管家就是最好的人证。
如今粮食危机是暂时解决了,可樊城发展修路是首要大事。
他手里的银两如果自己使用,足够潇洒一辈子。
可要填到樊城建设中去,那无疑是杯水车薪。
“萧公子,可还记得我们之间的赌约。”
“如今王家一事尘埃落定,你总不会赖账吧!”
贪财鬼。
萧玉若嘟囔了一句。
此事她一直记挂在心上,也早给父皇送去了消息。
为樊城调拨银两一事应该很快就有回复。
“放心。”
“我从没有赖账的习惯。”
“不就是修路,你尽管去修。”
“有本事把樊城所有路都修整一遍。”
阔气!
他看得出来萧玉若不是开玩笑。
但这可不是几万两银子的事。
就算只修樊城内的道路,以及沿途官道没个十万两白银都下不来。
“姑爷,我要找我们家姑爷。”
外面忽然传来熙攘的吵闹声。
陈平笙猛然站了起来,大步朝门外走去。
他想到凤儿昨晚的话,有个妇人曾私下找过李铃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