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笑话!他会是栋梁之才

作品:《七品县令,开局我成女匪的肉票

    “所有听好,陈县令已经调拨粮食到西城门。”


    “谁先去可以先分到粮食。”


    人群后面传来女子的吆喝。


    只见一身青衣的李铃铛,骑着黑马奔驰而来。


    随着她不断吆喝,那些躁动恐慌的百姓纷纷议论起来。


    不知谁喊了一声“走,咱们去西城领粮。”


    接着如潮水的人群蜂拥般转身向后散开。


    片刻功夫,广场上只剩余几十人未动。


    这些人都是王家雇佣来的,也包括管家王奎。


    眼看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却忽然再遭变故。


    王奎脸色苍白,知道自己今天已经无法顺利脱身。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樊城周边怎么会有如此大量的存粮。


    姓陈的一定在撒谎。


    “你怎么来了?”


    李铃铛勒紧缰绳,戏谑道:“我要是不及时赶来,陈大人如何收拾烂摊子。”


    “这个……”


    不可否认李铃铛说的是实话。


    纵然他的智谋再高明,前提也要手中有兵。


    但衙门的官差全部算下来,也就那几十人。


    这些官差应对一些小打小闹的治安事件或许还行。


    面对人数如此众多的暴动。


    他们恐怕比自己这个县令跑得还快。


    “西门没事吧!”


    李铃铛翻身跳下马背,点头道:“放心吧!我早做了安排。”


    “正在有序地发放粮食。”


    “三炮负责外围的治安,就算王家人想捣乱也没那个本事。”


    “这些人如何处置。”


    陈平笙和慌乱中的王奎对视一眼。


    事到如今王家的事可以动手了。


    有了这些人的口供,抄了王霸天的家足够。


    “先拿下他们,待我斩了王小郎再审问。”


    “你会砍头?”


    “得了吧!还是由我动手吧!”


    老侯很知趣地把鬼头刀恭敬递了过去。


    他知道这位夫人身手了得。


    由夫人行刑要比陈大人靠谱多了。


    免得一下砍不掉王小郎的脑袋闹笑话。


    陈平笙也没继续矫情。


    论杀人,他肯定跟李铃铛这个女匪首没办法比。


    谁让人家是专业的。


    香炉中的香终于燃尽,王小郎受了严重的刺激。


    变得痴痴傻傻。


    好不容易快熬到被营救了,结果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谁敢杀我,我乃是上界雷尊天师下凡。”


    “爹爹,我要吃奶!”


    “嘻嘻,小娘子你长得真好看。”


    …………


    “时辰到。”


    “验明正身,准备行刑。”


    噌!


    李铃铛手起刀落,如同砍瓜切菜。


    麻利的一刀挥下,王小郎的脑袋便滚落在地上。


    “夫人威武!”


    老侯满脸堆笑地拍了一句马屁。


    这手法干净麻利,别说樊城的屠户。


    就算青州衙门最好的刽子手,恐怕也不及十分之一。


    局面稳定后,萧玉若便在护卫下离开。


    她要到西城去看看陈平笙是不是真调来了粮食。


    周边县城粮食同样紧缺,也只能勉强维持不动乱的程度。


    如果想调拨粮食,除非走青州粮库这条路。


    可陈平笙毫无根基,也没那么大的面子。


    太守王平绝不会把粮食运到樊城。


    那这位陈县令未免太神通广大了。


    或者还有一个可能。


    陈平笙故意撒的谎,其实根本没有粮食。


    只为把聚集的民众调开。


    当马车行至西门附近,萧玉若看到了一派和谐的景象。


    官差们在有条不紊进行登记备案,给排队的百姓发放粮食。


    那些领到粮食的百姓神情激动,对陈平笙纷纷交口称赞。


    陈大人好官呀!


    咱们樊城人有福气了。


    是呀!


    可恶的王家父子这些年控制着粮行,看他们以后还如何嚣张。


    萧玉若下了马车,跟领过粮食的百姓攀谈了几句。


    听这些人讲陈平笙今日是免费发放粮食。


    每家每户能领一天的量,可持续领三天。


    第四天会按照往年最低价格开仓售粮,保证所有人都能正常买到粮食。


    “公主,陈县令真了不起。”


    “连徐老都头疼的事,他却能解决这个大难题。”


    “而且还是免费救济百姓。”


    “如果大衡官员都跟陈大人一样,那老百姓可真是有福气哩!”


    萧玉若百思不得其解。


    她看老徐正伏案帮忙记录。


    这只老狐狸真狡猾。


    难怪会称病不肯陪自己到刑场。


    原来早料到刑场会有暴动。


    “徐老还真是消息灵通。”


    “陈大人是不是早提前告诉你运粮一事。”


    老徐起身跟萧玉若来到一处僻静地,“公主可冤枉老臣了。”


    “我也是听衙役私下谈论,才跟过来凑份热闹。”


    “看到了吧!这些粮食足够维持几天时间。”


    “我猜想陈县令肯定还留有后手,有把握解决樊城的粮食之困。”


    “这小子真是个栋梁之才。”


    栋梁之才?


    “徐老的赞誉未免太高了点吧!”


    “我承认陈平笙在处斩王小郎一事上做得确实不错。”


    “可这也是他本该尽的职责。”


    徐渭摇摇头,笑道:“公主对陈平笙带有偏见。”


    “以老臣看来处决王小郎本就是法理之中的事,算不上突出的政绩。”


    “可公主要知道处决王小郎,对于樊城今后意味着什么。”


    “朝廷对樊城的态度,看似毫不关注。”


    “可为何整个青州地界的官员都是王平举荐。”


    “唯独樊城是朝廷任命呢?”


    “樊城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它既是大衡最南边的城池。”


    “又接壤着南越境内。”


    “南越部落向来野蛮难驯,陛下既舍不得放弃这块肥肉。”


    “又鞭长莫及,不愿意派重兵驻守,免得进一步激化和南越的矛盾。”


    “所以,就屡次派一些不太有用的官员到樊城就职。”


    “弱化南越的戒备心,也寻找真正征服他们的契机。”


    “可惜青州政局比想象的复杂。”


    “这些年匪患是一部分原因,更为重要的是士绅当道。”


    “这些士绅跟青州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区区一个王霸天都能长期控制樊城的粮食,煽动百姓暴动。”


    “其他士绅的势力更不可小觑。”


    “所以,在老臣看来王小郎这根钉子甚妙?”


    萧玉若细细琢磨这番话。


    如果真如徐老所言,那这个陈平笙未免太神了吧!


    他还没到樊城前,就关注到王家父子。


    后面发生的事早有预谋。


    难不成陈平笙还有未卜先知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