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出来十几万人

作品:《大唐国枭

    “先生,我不会走!”


    昔永智马上给出了自己的选择,“无论如何,我都会陪在您的身边。”


    张知易似乎知道她会这么选,问:“这是你选的,还是昔氏选的。”


    “皆可。”


    “好,那你就留下吧,只不过,若是我们逃不出去,你也要葬送于此。”


    “那也是我的选择。”


    “很好,昔氏的态度我看到了。”


    张知易笑了笑,看向真德,她也毫不犹豫地说:“若先生不骑,我愿永世追随,此非我金家的决定,是我一人的决定。”


    看看,人家这立场就高了很多,她心甘情愿,不是为了什么家族利益,听起来让人舒服许多,但张知易知道,也是一个意思……


    “那你们的态度我都看到了,就留下吧。”


    张知易无所谓,“这是你们自己选的,若是身死,只能说你们不走运。”


    “先生,怎能说不走运,能跟着先生已经是大幸!”


    还是真德会舔,看得旁边昔永智牙痒痒,但她没办法。


    张知易大笑:“那你们看着吧,很快,你们就知道厉害了。”


    光图嘴痛快说狠话,那谁都可以,她们是还没看见吓人的场面呢。


    张知易很快,让薛仁贵来到跟前:“薛将军,你的部队,前出攻击平壤,不要攻城,袭击他们周边的军队活动。”


    “是,先生!”


    “若是他们追出来,看看有多少人,打得过就打,打不过,你就带队收缩回城,我们在这里死守。”


    张知易可以给薛仁贵下很明确的命令,薛仁贵领命而去。


    他确实不熟悉打仗,但他可以拟定战略。


    因为这个战术就是张知易制定的,所以他才知道达成一种什么态势才更好执行,而这其中的细节,张知易并不熟悉,恰好薛仁贵就很懂。


    张知易只下粗略的任务,至于怎么做到,那是薛仁贵的事。


    做不到,薛仁贵也会提前说,让张知易有所准备。


    他们之间形成了很好的互补,而且薛仁贵对张知易也深信不疑。


    ……


    三千唐军出击,直奔平壤而去。


    但唐军在平壤地区遇到了极大的抵抗,这些都是小意思,薛仁贵的部队锋锐无比,哪怕有高句丽的正规军出战,他也是一冲即溃。


    因为,如果实力不行,多少人都起不到作用。


    这就好比豆腐去撞钢铁,钢铁只要一点点,豆腐再多都碰不过。


    但人和人的差距,比较不是豆腐与钢铁的差距,或许其他人的差距有那么大,但盖苏文的精锐,也不至于人多都碰不过唐军。


    所以,当平壤出来的军队达到数以万计的时候,薛仁贵就退了。


    三千人有条不紊地退回城,而此次是盖苏文亲率大军追击而出。


    “怎么,没有包围住他们吗?”


    “莫离支,唐军很小心,我们才出去三万人,就已经退却,来不及包围!”


    盖苏文感叹:“薛仁贵果真不好对付,竟如此谨慎!”


    “莫离支,我们当如何?”


    “既然他们退了,我们自当追击,传我号令,全军尽出!”


    十几万人,只留下原来驻守的部队,全数出击!


    他们就是要追到薛仁贵至少退出半岛,但唐军的威武,从盖苏文这句话中可见一斑,他十倍的兵力出来,薛仁贵退了,他居然说薛仁贵谨慎!


    这就透露出一个惯例,就是唐军随便打十倍于己的敌人。


    才十倍兵力,你就怕了……


    你还是唐军吗,唐军往往是不管敌人多少,只要是番邦蛮族,他们就一点都不怕,勇往直前,这也是为什么唐军总能以少胜多的原因。


    大兵团作战,就是一个勇字。


    因为,敌人究竟多少兵力,你看都看不过来。


    只需要看前面的部队反应,他们逃跑了,后面的也跟着跑……


    敌军多少人,起码战阵中的士兵是不知道的,如果前军都跑了,那敌人还少得了?


    当然,对唐军的理解,他们其实也清楚。


    但唐军杀过来,如果自己顶在前面,死的就是自己了。


    所以只能跑,如果谁都不愿意顶在前面的话,就大家一起跑。


    所以我们能看到唐军很多时候都能以少胜多,兵员素质是一方面,唐军确实厉害许多,但勇气才是真正起作用的,基本上决定胜负。


    听故事里唐军数百骑大破敌军,往往觉得是吹牛。


    但现实就是如此,数百骑的胜负决定了全军的胜负。


    如果数百骑也无法取得成功,那你几千几万过去都一样。


    战场是很微妙的,正如现在,唐军一退,高句丽军就士气大振。


    仿佛曾经令人闻风丧胆的唐军也不值一提了,他们重拾曾经的勇猛。


    但薛仁贵是有秩序地退,这一点盖苏文也察觉到了。


    其子渊男建道:“父亲,为何不放任士兵们追击,唐军溃退,若是我们还维持军阵,怕是速度会慢很多,不如让他们自由追击!”


    “不,唐军并非溃退。”


    盖苏文还是很稳健的,“唐军虽退,却不失法度,恐有埋伏!”


    他还是怕的,但不得不说,他这个判断非常正确。


    只错了一点,唐军并没有什么埋伏,登陆半岛能战之兵,也就薛仁贵这三千人。


    与此同时,金春秋的斥候也看到了这一幕。


    消息传到金春秋这里,他疑惑:“唐军竟没有厮杀就退却,这似乎有埋伏,否则唐军怎能如此胆小,这根本不像是唐军……盖苏文有多少人?”


    “将军,我们无法估计,从平壤城出来,看不到头。”


    “那究竟多少,总得有个估算吧?”


    “等到他们军队全都开出来,才能有估算……”


    斥候的消息都很难有谱,因为这回盖苏文带来的兵力实在是太多了。


    直到傍晚,金春秋才收到斥候估算的消息。


    “什么,他们能有十七万人出战?”


    “将军,我们估算就是这么多。”


    “这怎么可能,他们哪来的那么多兵力?”


    金春秋急了,不是跟唐朝在西面决战吗,为何这里还能有十几万?


    这对他是真难顶,不是金春秋有多聪明,而是这十几万人,他本能地感觉到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