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先生必有深意

作品:《大唐国枭

    张知易带着几百人公然出现,肯定被很多人看到了。


    这些人里,有很多探子,其实在这里也分不出谁是探子谁是良民,反正鱼龙混杂,这些公开的消息,肯定会被他们看见。


    于是,消息快马加鞭,就送到了盖苏文前线。


    盖苏文才刚刚对大唐获得了战略胜利,没错,他死的人更多,反而是他获得了战略胜利,因为唐军内部矛盾更深,已经不可能全面开战。


    此时忽然带来了消息,着实把他吓了跳。


    “什么,数百唐军进了金城?”


    他手也跟着抖了起来,恐怖的回忆开始浮现,当年正是唐军登陆,沉重地打击了高句丽,不过唐军在那边实际也没得到什么好处就是了。


    势大的一方,肯定希望全面展开攻击,战场越多越好。


    “父亲,此时的大唐,还能这样打吗,李世民都没了。”


    “不可大意,那数百人,跟着的那个方士,你忘了?”


    就是这个人可怕,数百唐军虽然麻烦,但也不是不能应付的。


    而张知易给过他们巨大的心里震慑,在高句丽军队里,都传出了唐军请下神仙的说法……也不能怪他们,本就是临时征召起来的青壮。


    训练不仅是增强个人战斗力,还是增强纪律的手段。


    纪律甚至比个人战斗力更为重要,你集中了一群壮士,但他们每人心态各异,就不可能是一支强大的军队。


    这一点上,高句丽民风彪悍,其实还行。


    但流言是无法阻止的,有纪律的军队里传不出的消息,他们就能传。


    所以烧死那几万人的惨状,在这些流言里又变了个样。


    变得更恐怖了……


    但他们远远没有意识到,真正的恐怖是什么,张知易还没有展示。


    “那如何是好,父亲,若是大唐正面已经无力征伐,我们主力可以掉头打他们。”


    “不可!”


    盖苏文叹息,这些儿子功力还不够,“唐军内部虽是有矛盾,此时也不可能再打了,但如果我们主力一旦离开,他们又会重新起势!”


    这叫失去了正面威慑,让别人觉得有机会了。


    大唐内部之所以有分歧,不是主和的人不想打,而是觉得会有损失。


    你主力调开,他们忽然觉得好像也没多大损失了,可能就转变。


    所以,有实力才能不打仗。


    这么点基础的东西,他几个儿子都不会,所以他十分沮丧,怕是他死以后,高句丽再也撑不住了,此时如果归顺大唐还管用吗?


    恐怕没用了,大唐会铁了心灭国的。


    毕竟积怨已深,从隋朝过来的恩怨了,打了整个贞观朝。


    这不是你说和就能和的,李世民出手的架势就已经是灭国,俘虏人口往中原内迁,这是要动摇你的根基,全部吃干抹净。


    所以,渊盖苏文没有退路可言。


    “那我们就任由他们为所欲为?”


    “那也不行,你再去,募集十几万人。”


    泉男生愣住:“父亲,如何还能募集十几万人,青壮大部分已经在前线,若是再行招募,顶多还能有个几万,若是募集十几万,那今年我们如何过下去?”


    十几万还是有的,但不用劳作了吗?


    光打仗不吃饭行不通,所以,不能所有壮劳力都去打仗。


    再募集几万人都见底了,到时候都是老弱妇孺,被说打仗了,种地渔猎都成问题。


    “对,就是招募老弱妇孺,不能务农放牧的,都带来。”


    “啊?”


    连种地放牧都不行,来前线干什么?


    盖苏文道:“他们来了,我们的主力才能离开!而此时大唐战意并不坚决,只有我们有足够人数在正面,就可以镇住他们不使其进犯!”


    “父亲高明!”


    ……


    张知易是不知道这件事的,盖苏文居然调动了主力过来。


    就只为了对付他这几百人,居然正面的主力全都换了,这少说也十几万精锐,那是盖苏文太看得起张知易了。


    很难不严肃对待,因为那一场火,盖苏文也吓到了。


    而此时,薛仁贵的第二批物资送到,他也开始准备了。


    “将军,先生已经到了金城。”


    “金城?他去那里做什么……”


    “先生让人传话回来说,要先定住新罗,否则我们两面被夹击。”


    “好,那我该如何,他说了没有?”


    那人就拿出一封信来,薛仁贵拆开一看,皱起眉头。


    登陆到现在,一仗没打,到是建营地花费了不少时间。


    而张知易在信中说,还是让薛仁贵去抢一座小城,然后加固城防,以此为根基与敌作战。


    薛仁贵就不明白了,他的机动部队三千人,加上投石机部队和运输部队,总兵力都不过万。


    这点人,难道不该强调机动性吗?


    你人少还跟人打阵地战,岂不是放弃自己的优势,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这是兵家大忌啊,先生他……莫不是有他的道理?


    张知易在信中说了,前面就有不少空城,那是被海生抢过的……


    让薛仁贵按照他的计划,抢占一座距离平壤近的城池作为后援根基,若是敌人多了,可以退守。


    “若是敌人多了……”


    这句话有深意,他们在这里登陆少有人知道,为什么不打个突然袭击?


    薛仁贵琢磨了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张知易这是越权了,但他的身份薛仁贵知道,不敢不从。


    而这个部署是反常识的,你人少打阵地战,如果对付把你包围起来,又该如何应付?


    如果按照薛仁贵的意思,早就利用机动性四处出击,到处点火了。


    可张知易的真正意图,是一战烧出个地狱来。


    这一战,让东北方向至少在唐朝,没人敢再出手!


    打仗,要看收获多少,这一战必须打出个样板来,所以张知易是悄悄来的,此时突然暴露,肯定会吓得盖苏文调动不少兵力吧?


    打一仗,得让他伤筋动骨,否则跑了又有什么意思呢。


    而且张知易还搞了“微操”,让薛仁贵选择地方狭窄之处防御,如此一来,纵然敌方多少人,也能轻易守住。


    反正半岛地形山多,这样的地方很好找,就不是个适合种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