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灭国也要加快了

作品:《大唐国枭

    张知易看出他的心思,却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转而问道:“薛将军,应该是在征高句丽之战中,立了不少战功吧?”


    “是,先生知道我?”


    “知道,你的名声那可大了。”


    当然,张知易说的是后世,而不是现在的薛仁贵,纵然他立了不少战功,但此时他在唐初璀璨的将星堆里还不算什么,事实上在后世,他也只在民间比较火。


    官方记载的功劳里,薛仁贵容易被淹没……


    大唐能人可多了,看看去年李世民派人出征追杀突厥,就没他薛仁贵的份。


    “哪里哪里,先生过誉了,我只是负责看守玄武门,不过除夕之夜比较重要,陛下让我今夜巡视长安,不得出什么乱子。”


    “原来如此,将军辛苦了。”


    张知易又跟薛仁贵客气了一番,然后问:“将军是否还愿意建功立业?”


    薛仁贵一愣,马上道:“那是自然,这是我从军的心愿。”


    也不装,我就是为了功劳才来投军的,干嘛不想建功立业?


    薛仁贵入伍是很晚的,三十岁了还在家务农呢,最后还是他老婆劝他参军。


    不过有天赋的人终究不会被埋没,班超四十从军,也照样做出了名垂千古的事迹。


    但此时的大唐,拔剑四顾心茫然,能建功立业的只有高句丽了吧。


    “那将军莫急,建功立业有的是机会,能赶上。”


    “啊……多谢先生之言!”


    薛仁贵此时也不知道张知易是谁,但李治这么吩咐不了,他就不能问,军队里规矩不算多,但执行起来很严格,所以必须遵守。


    他能预知到张知易身份不一般,这么问对自己的前途一定有好处。


    接下来,张知易又跟他聊了高句丽的战事。


    就是李世民亲征的时候,薛仁贵跟着去了,战功是那时候立下的。


    这个时代,还是得依靠骑兵作战,还得持续一千多年呢,高句丽是要打的,迟早的事,不打就不会出现大唐盛世,这国必须灭。


    但等到李治出手,那得几年后。


    薛仁贵对高句丽之战颇有心得,他今后还有无数的战斗,张知易知道,心里盘算着能不能快一点。


    因为高句丽存在,就会影响到大唐迈向巅峰。


    首先这个朝贡体系就会被高句丽影响了,反正在大唐看来是相当可恶。


    两人聊了一阵,也就散了。


    唐灭高句丽,不是一战之功,而是持续了许多年。


    说隋朝是被高句丽拖垮有些言过其实,但确实也受了很大影响,而对高句丽而言影响就不大吗?其实他们受的影响比中原更大,那都是用惨来形容。


    否则也不至于灭国,大唐就是用国力,以及连年的战争,把一个区域霸王活生生给打没了,人口也尽数内迁,充实到大唐的百姓之中。


    所以这个时代的高句丽人,在后世都基本分散在中原。


    “先生,您对那位将军似乎特别重视。”


    “嗯,你也看出来了?”


    “他有什么本事吗?”


    “他……射箭特别准,武功高强,不过这都是传闻了,咱们回去,明天准备入宫吧。”


    对于薛仁贵的认知,基本都是民间话本,传成了神仙。


    薛仁贵也确实厉害,但如果身后是一个强大的帝国,那基本上派一个靠谱的人,就可以做到无敌了,灭高句丽不是哪位将军多么神勇,而是大唐的国力。


    ……


    除夕之后第二天,张知易就带着三娘进宫了。


    不够他并不跟群臣打照面,而是单独在宫里等待,李治十分重视张知易,他所在的地方不允许太多宫女太监靠近,过来的都是心腹之人。


    甚至在盛典之前,李治还过来先见了张知易。


    “老师,您还是看一看大典吧,可找一偏僻之处,别人不会注意的。”


    “不必了,反正也就那样,不新鲜。”


    张知易没有必要去看,这个皇后,反正李治也存了废后的想法,甚至在此时就有了,着实悲惨。


    此时李治才注意到三娘,大惊:“老师,这是……”


    “她是三娘,原先也是卫国公府里的人。”


    “哦,怪不得老师不要我指婚呢,竟有如此好看的女子。”


    “你那点心思,弄好自己的事就行了,别琢磨到我身上来。”


    让李治来定,那就乱了,他连自己的家事也没折腾清楚。


    最夸张的就是武媚娘的事,这事情本身,如果不带人他们的身份,那无论谁听这个故事都觉得离谱,所以废后把武媚娘扶正是承受很大压力的。


    现在他居然还敢乱点鸳鸯谱,居然打自己妹妹新城公主的主意。


    想让张知易做驸马?


    张知易可是知道,如果李世民不死,新城公主今年就要嫁给长孙诠了,因为丧期的缘故拖延到两年后吧,婚事都是说定的,不知为什么李治从未把这些当回事。


    就像是武媚娘,他觉得好就收了,不想想人家是什么身份吗?


    “老师既然有了人,我自然也不必着急了。”


    “用不着你操心,对了,昨夜里巡城的怎么是薛仁贵?”


    “呃……他是谁?”


    李治居然没记住,也难怪,大唐立功的将军太多了。


    张知易道:“他对高句丽之战颇有经验,可以提拔一用。”


    “哦,是当年随先帝征讨过吧,老师也看好他?”


    “嗯,他应该就是最后葬送高句丽之人。”


    “可先生不是说,目前大唐还尚未稳固,不适合出战吗?”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而且李世民丧期没过,此时兴兵必然会招致朝野激烈反对,李治也不能做这个决定的,长孙无忌也不会同意。


    张知易笑了笑:“如果真要打,也并非没有办法,如果找到一种方式可以极大消耗敌人,而对我军无损,那就应该时时打,加速灭国!”


    这才叫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灭国这样的字眼,轻松就说出来了。


    三娘那么高的武功,在一旁都不敢作声。


    “先生有办法?”


    “当然有,就是开战的借口,其实也容易,高句丽不是时常犯边嘛。”


    这句话应该很容易听懂吧,李治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他也急于向天下证明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