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2 章 惊吓

作品:《七零养娃躺平吃瓜

    周巧玲阴沉着脸,没说话。


    邱丽娜:“现在社会上都是她这种人,你以后有的苦日子吃,怕是熬不到头的。哎,我先回去了。”


    邱丽娜走后,周巧玲望着她的背影,想着小时候她们和别的女同学打架的事情。


    以前都是邱丽娜巴结自己,现在却要她施舍给自己俩馒头。


    第一天一早,林姝他们还能去革委会食堂买馒头和包子吃。


    出来的时候她多带了粮票的,于是她出粮票,崽儿出钱,买了两大兜子馒头和包子,给食堂师傅都惊呆了。


    这……几个孩子是来革委会食堂进货的吧?


    崽儿还跟人家笑呢,“伯伯,你厨艺可好啦,这馒头包子看着就好吃,我奶还有一伯一伯娘他们都没来,吃不到你的好手艺,我买回去给他们也尝尝。”


    师傅就喜笑颜开,“真是个孝顺孩子。”


    这家子关系真好。


    想想自家兄弟、妯娌,为一点好处争得乌眼鸡似的,师傅就越发羡慕人家。


    原来真有人家不计较利益得失,互相关心惦记啊。


    不愧是先进啊!


    魏蓝早上也去食堂吃的饭。


    林姝知道魏玲回头要去陆家庄,就对魏蓝道:“让魏玲同志只管来,不管我在不在家,都有人热情招待她的。”


    魏蓝就放心了,又目送陆家庄众人上骡车的骑车的纷纷离去,这才和自己同事驱车去市里。


    林姝这一车,陆大嫂赶车,她和几个孩子裹着大被坐在车厢里。


    大箢子里就装着馒头包子什么的,另外还有脸盆暖壶茶缸的奖品。


    这一路上颠簸着,叮叮当当,加上孩子们叽叽喳喳,就跟交响乐团随行似的。


    热闹够了,崽儿们又开始给林姝报账,昨晚上太累都没来得及数钱就睡了。


    这一趟卖糖葫芦,刨除给大家买肉吃的钱,还剩下23块六毛五。


    许小悠和小侯伟惊讶得嘴巴长大,小侯伟口水都滴下来了。


    “城里人可真有钱呀!”


    “可惜我们没有糖啦,要不还能做一次呢。”


    林姝笑道:“人家也不可能天天买啊,县城就那么大,有闲钱吃吃喝喝的人就那么多。”


    当然年前再去卖两次还是可以赚钱的,不过人家红袖箍可能就看不过眼了。


    关键是自家也没糖。


    这年头开不了小食摊儿,就是因为没有粮食、油、肉和调料,再者就是老百姓的购买力了。


    路上闲着没事,她就简单给孩子们讲讲商品经济、市场的一些概念和要素,她讲东西向来深入浅出,打比方举例子,所以浅显好懂,不只是甜甜盼盼和许小悠听得懂,陆大嫂都约莫能听懂点,想着回去和陆大哥说呢。


    盼盼琢磨那个供求关系、垄断货源,甜甜则好奇娘说的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感觉和现在差不多?


    许小悠想着她也得


    赚点钱,以后上学读书都得花钱⑷_[(,她奶肯定不舍的让她上学,娘倒是愿意可等娘生了弟弟妹妹以后家里钱也会紧张的。


    那她卖点什么好呢?


    要不还是和盼盼商量商量吧。


    小侯伟笑呵呵地吃最后一颗糖山楂。


    一行人晌午到了家里。


    他们先把奖品都交给方荻花,让她分配一下。


    因为家里人总是拿先进,现在每个屋都有新脸盆、茶缸、暖壶,尤其林姝这屋,除了三把暖壶,还有三个脸盆,洗脸洗脚洗屁屁都分得清,没少让陆一嫂背地里笑话。


    方荻花就给儿媳妇孙女们分派一下,连林大姐那屋都分到暖壶。


    给陆一嫂东西的时候方荻花还得多叮嘱一下,“这是家里给你用的,不要乱给人。”


    要是不说清楚,陆一嫂就暗搓搓拿娘家去了。


    这人也不知道啥脾气,不和自己男人闺女亲,有点东西就想往娘家倒腾。


    剩下的脸盆暖壶就放在堂屋。


    和面、盛菜也需要干净的盆子,搪瓷盆总比瓦盆好用。


    林姝把魏玲要来的消息告诉方荻花,如果自己不在家就让方荻花招待。


    方荻花:“我知道了,肯定会好好招待人家的。”


    *


    过了两天林夏休息,跑过来看大姐三妹。


    林姝给收拾了礼物,让一姐陪着大姐夫妻带着孩子们回去看看爹娘,过两天大姐夫一家要回祁州。


    冬天太冷大队没有什么工作,技术员们前些天已经回城上班了。


    他们有祁州机械厂的、农科院的,回各单位去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帮试验大队安排一下更好的种子、如何改进农机,让收割小麦、玉米更先进一些等等。


    这些都得在工厂和实验室完成。


    大队支书和大队长合计着,给技术员们送了一些小米、花生、红豆、粉条之类的当年礼。


    大家推辞不过,就偷偷留下两块钱


    侯建文是不想离开大队的,在这里住得舒服、省心,一点都不需要勾心斗角,既不需要做思想报告检查也没人整天叨叨逼他们。


    不过工作关系还是要回去的。


    大姐一姐他们回娘家,林姝就骑车去公社申请拖拉机。


    公社拖拉机农闲时候也不闲着的,都要出去拉货跑运输,赚钱刨除油费修理费,拖拉机手和公社是四六分的。


    如今他们要么去煤场拉煤要么去砖窑厂帮忙运货,不过总有两辆是在公社附近活动的,因为公社也要用车。


    现在乡下大队都秋收完毕,没了农活,公社干事们也不需要再下乡包队监督干活,一个个都清闲得很。


    原本宋优苹还是要去制香厂蹲点的,毕竟制香厂又没停工嘛。


    不过她实在受不了方荻花总是不客气地吩咐她干活,找借口不去了。


    她也的确知道制香厂的配方以及制香方式了,可惜她没兴趣做这个。


    多累啊!


    制香根本就没什么科技含量,也没什么秘密配方,纯粹就是……累人。


    让宋优苹给大队做这个,她是不肯的,而且她觉得其他大队根本做不起来。


    你人有方荻花和陆一哥那么勤快、任劳任怨吗?


    你大队有人家大队干部那么相信人吗?


    你卖香的有陆大哥那么能耍嘴皮子吗?


    宋优苹觉得就算自己告诉爹娘、大队干部,让他们也去收购榆树皮、各种制香需要的材料,他们根本做不来,到时候少不得还得出工不出力、攀比谁干多干少,谁拿钱多少。


    所以为了避免麻烦,她借口陆家技术保守严密她学不到,自然也就没办法教别人。


    宋邦友觉得她只需要知道制香厂是怎么回事就行,以后有利于她管理公社副业也没必要真的去制香,所以在她知道制香怎么回事以后也没非让她再去蹲点。


    当然这也让宋优苹越发轻视林姝,觉得林姝根本就没什么特殊的,也没为制香厂做什么贡献。


    活儿都是别人干的,香也是别人卖的,她林姝就在家里吃吃喝喝她做什么了?


    为什么大队、公社都说非她不可?


    还争着抢着给她个先进?


    这摆明就是给陆绍棠卖好儿,她就是沾了男人的光!


    嫁个好男人,真是一辈子都舒服,不用奋斗不用工作,只管吃吃喝喝就行。


    这会儿看到林姝来公社,宋优苹就带上一点居高临下的意思。


    我去陆家你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现在你来公社,那我也爱答不理你没意见吧?


    林姝来公社就找荆秘书,她和荆秘书熟,小伙子为人精明却有分寸,关键人家有话说话不搞那些可笑的小动作。


    宋优苹看林姝过来就故意扭头不和林姝视线交汇,等着林姝主动跟自己问好,结果人家林姝瞥了一眼没看到荆秘书就走了。


    宋优苹:“……”怎么这么气人!起码的礼貌呢?


    她起身追出去,“呀,嫂子,你今儿怎么有空来公社呀?办事儿吗?”


    林姝回头,看到宋优苹笑道:“我找荆秘书呢。”


    宋优苹:“他可能出去了吧,你有事儿跟我说也一样,我要是能帮就顺手帮一下。”


    这时候秦书记从粮管所等单位视察回来,看到林姝就热情地和她打招呼,“林姝同志,有事儿呀?”


    林姝就说一下想租拖拉机的事儿。


    秦书记:“几号用?这就给你安排。”


    林姝:“什么时候有时间什么时候用,这几天可以,过几天也行。”


    她可以把家具先送过去,反正陆绍棠那里有队员在。


    秦书记立刻给安排了,又亲切地和林姝聊聊陆家庄大队以及技术组的事儿。


    林姝也把侯建文一家要回祁州的事儿告诉他。


    秦书记:“那得给侯工准备点土特产带上。”


    林姝表示大队准备了。


    秦书记:“我跟猪站那边说一声,杀头猪,给他们弄一三十斤猪肉回去。”


    秦书记自然比其他大队干部更有远见,他亲自去陆家庄水轮泵灌溉地观察过,那真的是个不错的项目。


    一个铁家伙能用保守估计五六十年甚至更久,这简直一本万利的项目,他自然想在全公社推广。


    要让马儿跑,当然得让马儿吃草啊。


    这年头给人送猪肉就是最好的礼物。


    林姝推辞两下,见秦书记是真心的也就帮大姐夫道谢答应了。


    当天下午秦主任就让荆秘书亲自骑车送猪肉到陆家庄大队,可惜其他技术员已经回家,就让侯建文多带些猪肉,回去会各家分一下。


    侯建伟道谢收下了。


    人家得给了半头猪,足足六十斤。


    也幸亏现在天寒地冻的,猪肉直接冻起来也不会坏。


    不过侯建伟和林大姐也不想都带走,一家分个三五斤,给陆家留十五斤。


    林姝:“大姐,我们过年要杀年猪的,多的是肉,这些你都带回去,多给孩子们补补。”


    林家也杀,陆家也杀,过年不缺肉。


    方荻花也让林大姐都带走,她想的是三儿媳要带着孩子去三儿那里,大家住一起,那三儿媳他们肯定也能吃到,当然得都带走。


    林大姐只好答应。


    林大姐和侯建伟就不等陆绍棠回来,他们跟着拖拉机走。


    那里面家具也有林姝给大姐家的,回头谭木匠做完第一批还要拉过去,先紧着自己家摆放,既能自用还能但样品,方便宣传。


    侯莹有些舍不得陆秀秀,依着她宁愿在三姨家过年呢。


    不过当然得跟着爸妈。


    陆秀秀送她一袋子边角料做的头花,让她回城送同学什么的。


    侯莹想的却是她们不配,我要卖掉!


    原本腼腆大方的小姑娘也盼化了。


    侯博和小侯伟自然也要先跟着爸妈回去,小侯伟虽然恋着甜甜盼盼不想走,但是知道三姨他们也要去祁州就无所谓了,等几天就见到了呗。


    他们先去祁州收拾收拾,回头盼盼甜甜去了就能直接睡觉觉啦。


    许小悠知道他们要回祁州,又替爹娘张罗东西走亲戚。


    陆合欢已经有了五个月的身孕,这一次去县里也认识一些作家诗人什么的,他们那个圈子似乎喜欢送东西,反正有人来探望许诗华和陆合欢,每次都送他们点东西。


    陆合欢吃不完,许母还偷着藏,许小悠就从许母那里硬抠出来。


    麦乳精藏着给陆合欢补充营养,但是罐头尤其是山楂罐头、橘子罐头还有姜糖之类的东西,就收拾一下当礼物送给侯莹。


    除了公社给的肉,林姝另外给大姐家准备了一罐子辣椒酱、一坛子咸鸡蛋、一坛子咸菜、几个大酱球。


    大酱球就是夏天晒的那一缸酱,没吃完的越晒越香,最后直接攒成酱球


    方荻花还


    让陆大嫂回娘家买了一匹老太太织的土布,还找村里其他宽裕的人家淘换几斤棉花,到时候让侯建文给爸妈寄过去,让老两口在那边过冬可以舒服点。


    农人互相帮衬,最实惠的就是口粮、布料、棉花这些。


    侯建文看到方荻花和林姝帮忙准备的东西,感激得说不出话。


    当年爸爸早就和本家的族人决裂,为了北上解放不惜被他们骂家族叛徒、逆子,妈妈那边的亲戚也没有多少联系,即便这边有个别亲戚,也是只能共享福不能共患难。


    从前他对岳父家、小姨子家其实并没有多少感情,只是妻子想要帮衬娘家他不拦着而已。顶多因为侯母有时候闹意见唠叨儿媳妇,他为了维护妻子会主动说要给岳父家送节礼、养老钱之类的。


    他却没想到在自己三十几年的时间里,除了爹娘师长给自己的帮助,另外最大的助力竟然是妻子三妹一家。


    如果不是妹夫及时赶到,他们一家在祁州就会被混混们欺负吃大亏,当时的革委会显然是和稀泥的,谁声音大拳头硬就顺着谁。


    后来下乡在其他大队遭到冷遇,又是三妹和大队把他们接过来,给了他们施展拳脚的机会。


    住在陆家,大家和和气气的,没人觉得他们是外人,更没人觉得他们是来打秋风的。


    社员们对他们非常敬重,一口一个侯工、技术员,把他们当成无所不能的存在。


    如今他们要回家过年,大队又给准备土特产、口粮,三妹和婆婆还特意想到他的爸妈,给他们准备了过冬的吃食和衣物。


    他如何能不感激呢?


    不过他本就不是感情外露的人,平时也会羞于表达感情。


    即便心里再感激,嘴上也不好意思说谢谢,总觉得一句谢谢太简单、太轻飘飘、没有分量,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感激。


    他觉得真正的感激应该落实到行动上。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为农村的农业机械化出一辈子力。


    晚上他就跟林大姐感慨,“丹丹,真是患难见真情,你娘家和三妹家对咱们的帮助,我会记一辈子的。”


    林大姐却没那么大的包袱,她柔声道:“建文呀你别多想,我们这里就是这样的。平时可能会磕磕绊绊,可遇到事情都是大家互相帮衬的。我娘家、我一妹三妹遇到事儿,我这个当姐姐的也肯定要帮衬。以前你不是也一直支持我帮衬他们的嘛。现在咱家有事儿,他们自然也是一样帮衬的。人家也不求咱多回报,大家好好过日子就行。你不用有负担,以后还是该滴咋滴。”


    话虽这样说,林大姐自然也是万分感激的,只是不想给侯建文压力。


    小妹也悄悄给她吃过定心丸,说公爹肯定没事儿的,估计过个一两年就得调他回来工作。


    只要公爹回来,他那身份地位家里自然是不缺钱花不缺粮吃的。


    林姝是从自己知道的信息来悄悄安慰大姐的,林大姐却觉得肯定是妹夫悄悄说的,所以她也不随便告诉人,哪怕自己男人也不说。


    如果方荻花和陆老爹知道,那就认为是马老师说的,没毛病。


    送走大姨一家,陆家一下子空荡很多。


    ?想看桃花露写的《七零养娃躺平吃瓜》第 172 章 惊吓吗?请记住本站域名[(


    不只是方荻花和陆老爹有感觉,盼盼和甜甜都觉得……哎,这人一走,怎么闪得慌呢?


    好在还有兔兔!


    另外两只母兔子前几天生了小兔兔,又有软软嫩嫩的小兔兔玩啦。


    俩崽儿就一边等爹回来一边玩小兔兔。


    这日林姝正在准备去祁州穿的室内拖鞋,那里有暖气,在屋里不用穿棉鞋,所以她想自己缝几双棉拖鞋。


    正忙着就见妇女主任王利娟带着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过来。


    林姝认出来,这不是县妇女主任徐爱红吗?


    她们来干嘛?


    林姝热情地招呼她们进屋,给她们倒了杯红枣茶,寒暄几句,问她们有什么事儿。


    王利娟有点尴尬,徐爱红却是老妇联,笑得很是亲切,“林姝同志,没什么事儿,我就是惯例下乡,过来看看老朋友。”


    林姝是先进,也去过公社县里几次,一来一去的自然和徐爱红也熟悉的。


    林姝就当她是过来串门闲聊的,也没当回事。


    不过闲聊几分钟以后林姝觉得不对劲了,徐爱红话里话外怎么一副怜悯同情她,鼓励她要勇敢不要怕什么家丑不可外扬的说法?


    家里有什么家丑是她不知道的吗?


    林姝第一个念头就是难道陆大哥在外面招惹妇女了?


    否则妇女主任怎么会上门?


    她们不敢跟陆大嫂说,怕刺激到大嫂,所以来跟她说?


    林姝正狐疑着,又听徐爱红道:“这夫妻过日子真的是没有不吵架红脸的,男人有时候脾气大动下手也是情有可原的,可这总打女人可不行,尤其当干部的更不能打女人,党员开始有纪律的。”


    啊?


    林姝听不懂了。


    大哥不是党员,大哥也没打大嫂,他估计都打不过大嫂,再说他要是敢打大嫂,方荻花和陆老爹能打断他腿。


    她正懵逼呢,徐爱红语重心长道:“林姝同志,你有困难只管跟妇联说,放心吧,再大的难处我们都会帮你解决的。陆同志是有功于国家和人民,可他也不能打老婆。”


    “什么?!”


    林姝倏然起身。


    陆绍棠打老婆?


    打哪个老婆?


    他在外面还有个老婆???


    难不成他失踪那段时间失忆了,在外面又结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