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3 章 受欢迎

作品:《七零养娃躺平吃瓜

    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接了150大包的订单,一共三万支线香。


    如果香泥儿L充足的话,陆二哥使使劲一天一夜就能做出来,两天就很轻松。


    做完理香晾干烘干两天也足够。


    关键是得备齐材料,处理好原材料,及时磨出需要的香面儿L,然后还得和面揉面等工序,这就比较费时间。


    好在大队全力支持,大队长大儿L子张桂起每天赶着驴车出去收各种材料,松木、柏木、榆树皮拉了两车回来,足够用上一段时间的。


    如今野地里艾蒿、菖蒲、野薄荷等长得郁郁葱葱,割了一茬儿L还有一茬儿L。


    大队长还让人在沟沿、地头、河边等地方见缝插针地栽种薄荷,必不能让制香厂短缺了材料。


    林姝把包装袋交给李婶儿L,她精力旺盛,能张罗事儿L,组织一帮子老人孩子粘纸袋。


    工分由大队长评估。


    六千个纸袋,十来个老人孩子三四天就能糊起来。


    哪怕一天给他们五个工分,他们都乐意得很。


    转眼麦子熟了。


    按照约定,麦收的时候制香的社员得停下来去参加抢收粮食。


    对于老百姓来说,粮食是命根子,那就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可陆大哥还想出去拉订单呢!


    而且制好的香最好窖藏一段时间退火,所以最好每天不停地挤香,把烘干晾好的香窖藏起来,等他拉到订单就能直接发货!


    陆大哥就跟林姝商量,让她跟支书和大队长嘀咕嘀咕,别把人手都抽走,起码让陆二哥和方荻花在家制香吧?


    林姝给他出主意,“大哥,你让支书去公社找秦主任呀,农机队帮咱们大队多收一天麦子不过分吧?”


    奋斗公社今年又买了两台中型拖拉机,还添置了三套小麦收割机。


    虽然现在的小麦收割机只能把麦子割倒不能脱粒,更不能打包麦草,但是也比社员们挥着镰刀割得快,还省力呢。


    一个人一天累死累活能割两亩麦子,还得配一个负责打捆的。


    他们这种割麦机虽然比人家农场的联合收割机效率低,但是一天怎么也能割倒二十多亩地。


    一台拖拉机干一天的就顶陆二哥他们干好几天的了。


    自然也能把陆二哥他们替换出来制香。


    第二天上班的时候陆大哥就跑去跟支书和大队长说,想让支书去跟秦主任说。


    支书吧嗒着烟卷,“瞅瞅我这烟哪里来的?”


    陆大哥不抽烟,自然不关心这个,只想让他去公社跑一趟。


    大队长笑道:“支书已经去过啦,秦主任同意的。”


    烟自然是秦主任发的,支书没舍得抽呢。


    原本他俩想去公社耍赖的,结果秦主任说“陆家庄大队比其他大队田地多,人口多,缴纳公粮也多,收割机多干两天也是合情合理的”。


    听听,人家领导说话


    就是不一样,


    不需要你耍赖,


    人家直接理由都给找好了。


    有拖拉机帮忙,现在收麦子快速很多,还省力呢。


    弯着腰一天天割麦子有多累?


    哪怕最壮的男人都打怵,每次麦收都是咬牙挺过来的,谁不得脱三层皮掉五斤肉的?


    于是社员们热火朝天忙麦收的时候方荻花和陆二哥他们也没用下地,忙着制香呢。


    陆大哥作为大队会计自然也很忙,不过他和陆绍材不一样,陆绍材是笨还不上进、偷懒,陆大哥是为了偷懒肯想办法。


    从上任到现在他一直在抓生产队会计的业务能力,以定期竞赛的方式培养他们,每个月评选一次记账最优秀的生产队会计,然后挂流动红旗。


    培养生产队会计的同时,他还把各生产队的记分员也拉拔了一下,让他们辅助记账。


    这些人能耐起来,那他不就轻松了吗?


    不仅如此,他还经常让陆平帮他算账。


    虽然陆家庄大队有知青,知青们普遍比乡下人有文化,但是大队一般不用他们参与记分和记账事务,顶多会请两人当小学老师。


    陆平虽然只是小学生,但是学习还行,按照要求帮忙记账、算数倒是还不错。


    陆大哥就毫不留情地压榨儿L子了。


    原本陆平应该和其他小学老师、学生一起去地里拾麦穗、捆麦子的,现在被陆大哥拎到大队帮忙记账。


    大队长等人以为他想培养儿L子以后接班,后来发现压根儿L不是那个意思,陆大哥是为了能自己脱身出去拉订单!


    这事儿L上瘾的。


    陆大哥亲自扛着那五十包卫生香去了一趟印刷厂交货,顺便再定一千个大纸袋,五千个小纸袋。


    交货的时候他给吴大姐送了一小筐子蜜杏。


    家里的杏子熟了,黄澄澄的,蜜甜。


    吃他的嘴软,吴大姐很热情地给他介绍客户,领着她跑了一趟纺织厂,现场给人家点香,挨屋放。


    虽然纺织厂才购进了一批虎牌卫生香,但是比他的贵且味道好像还没他的好闻,质量吗看着差不多。


    这东西消耗量大,纺织厂买的存货只够一个月的,所以又从他这里订购了一百包。


    一百包就是130块!


    目前原材料很便宜,一百包差不多能赚50块!


    陆大哥激动得恨不得跟吴大姐拜把子叫人家亲姐。


    临走时候他又送人家一大包香,“大姐,以后你家的卫生香我包了。回头等我家桃子熟了,我还来给你送。”


    吴大姐一高兴,非要请他去旁边国营饭店吃饭,顺便卖给饭店两大包卫生香,还卖给一个顾客一大包。


    对于必须买卫生香的人家来说,有便宜且质量一样好的产品,那人家当然买便宜的啊。


    说起来陆大哥那和气的性子加上幽默的谈吐本身就容易博取好感,再加上他有一张虽然上点年纪却依然英俊的脸,以及虽然三十多却依然透着股子


    清澈愚蠢的少年气,就很博取中老年妇女的好感。


    不只是吴大姐,国营饭店的女服务员都被他逗得咯咯的,说她大舅在化肥厂也要帮他拉订单呢。


    他根本不用卖力推销自己的卫生香,人家看见他卖、想到自己需要就会买。


    可陆大哥不觉得他是靠脸打开的市场,他回家一通显摆自己如何如何舌灿莲花,如何卖力推销团结香,如何用过硬的卖货技巧打动顾客。


    他甚至总结自己的卖货技巧,想要培养陆家庄大队的业务员。


    当然现在只是想想。


    于是从大队干部到社员们,得空就喜欢听他摆卖香的龙门阵,真是百听不厌。


    陆会计牛啊,出去就能拉订单回来,从不空手!


    有订单制香厂就能挣钱,挣了钱他们年底也能分红。


    之前还有些忐忑的人现在吃了定心丸,肯定赚钱的事儿L那犹豫什么?


    干呐!


    于是陆二哥制香小组就心安理得地不去下地,天天在家里制香了。


    姜卫东那里更不用费劲。


    卖东西就是这样,自己出去推销可能费尽口舌都打不开市场,可同样的东西如果有身份的人推荐就会非常容易。


    这不姜卫东回家觉得家里有潮味儿L先点了几支香,又拿了一小扎样品想去找厂办主任,想推荐一下以后厂里改买本地香。


    姜老太则喜欢林姝做的大米发糕,自己不吃独食,拿了一个去给韩芸送。


    韩芸鼻子尖,追着问她家里换香了哪里买的,比虎牌儿L好闻。


    姜老太不懂这个,随口说姜卫东带回来的。


    于是姜卫东也没用费劲,只把带回去的样品香分了分,韩芸给他们工会定了一百包,轧钢厂也再定两百包,并且决定以后都从陆家庄大队采购。


    主要是这个便宜也好闻。


    厂办主任也得了姜老太半个大米发糕,知道是林姝他们大队搞的香便主动出去帮忙宣传了一下。


    于是又给陆家庄拉了两百包的订单。


    对于偌大的工厂一百包卫生香才130块,比虎牌儿L还省20呢,既然必须得开销那干嘛不买便宜且质量也不错的?


    韩芸跟姜卫东问问林姝在家干啥,忙不忙,又拿了几丈布让姜卫东捎过去请林姝帮忙做几条裙子。


    尺寸她都量好了,写在之上,钱也提前预付,一条裙子给两块二。


    余下的布料不用拿回来。


    这日姜卫东先去黄县再转去奋斗公社接林夏,一起去陆家,他顺便取第一批卫生香。


    林夏刚从外面实地测量回来,虽然戴着斗笠,可脸还是比以前晒黑了两色号。


    姜卫东帮她拧了手巾擦汗,盯着她瞧,“呀,你是不是又瘦了?”


    “?_[(”


    姜卫东:“那肯定是因为没荤腥,一会儿L去村里看看谁


    家有不下蛋的老母鸡买一只。”


    林夏:“现在鸡都是下蛋的时候,


    别折腾。”


    主要是陆家一大家子人,


    一只鸡每个人吃不了两口,林姝也不会把鸡腿单独给甜甜和盼盼吃,林夏觉得有点亏。


    还不如回头去林家屯的时候买,这样就能把鸡腿给俩崽儿L吃了。


    宝儿L那个傻子不喜欢吃鸡腿,他喜欢啃鸡头,正好省给甜甜和盼盼吃。


    姜卫东想了想,“公社不是有屠宰点么,去看看。”


    他领着林夏去收猪站那边的屠宰点逛了逛,人家今天没杀猪,不过明天会杀,因为有一头收上来的猪腿摔断了。


    姜卫东去找了屠宰点的负责人,给人家两包大前门预订了一条猪后腿。


    那人乐呵呵地接了。


    都是给钱的,卖给谁不是卖?剩下的给公社分分也够了。


    林夏没想到姜卫东买一条猪腿,回到公社那边还小声说他呢,“买个几斤就够了。”


    姜卫东笑道:“我想让你多吃点。”


    人家三妹可聪明了,肯定会知道他的意思尽量多给林夏补补。


    林夏被他的笑容暖到了,从小到大还没人这么……惯着她。


    肉多难买啊,而且多贵呀,他一买就是一条猪腿就为了让她多吃点?


    人就怕比较,又最喜欢比较,姜卫东对她好,她就忍不住想还有谁对她这么好过吗?


    离婚后她很少想起钱家,更不去想和钱立生的点点滴滴,主要是跟姜卫东对她的好一比,从前钱立生那些所谓的好根本不算好。


    比如她不能定点吃饭,姜卫东会直接给她买炭炉和木炭,让她去野外的时候做着吃。


    而以前她和钱立生过日子,晚上夜班回来她还得洗衣服,他说心疼她让她别洗了。


    她说不洗堆在那里会沤臭的,他说“没事儿L,你明天再洗呗”。


    他觉得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子,天生就是女人该干的,要么她干,要么让钱母干。


    林夏发现姜卫东不一样,他会主动收拾屋子打扫卫生,不让姜老太爬上爬下。


    他也会做饭。


    说不感动是假的。


    姜卫东看她微微低头不说话,疑惑道:“怎么了?”


    林夏笑了笑,“我就是觉得你人真好。”


    姜卫东就握住她的手,上一次她主动握过他的,这就意味着她允许他牵她的手。


    “走吧。”他牵着林夏的手下班。


    躲在一边探头探脑的沈美芝更认定林夏心机深沉,真是好手段啊,看把姜卫东给吊的!


    怪不得她离婚了,肯定是看上姜卫东才把钱立生给踹了的!


    她一点都没说错!


    姜卫东和林夏到陆家的时候林姝刚好摆了饭。


    看到他们过来林姝很高兴,“姜大哥,我原本还想你要是这两天不来的话,我就和姐姐去市里一趟,给你们送卫生香呢。”


    姜卫


    东:“我最近都要跑分厂,哪能劳动你们折腾呢。”


    他把韩芸委托的料子拎下来连同手工费一起交给林姝,“我也没提前问你,不过看她给钱多就帮忙接了。”


    林姝笑道:“姜大哥你太客气啦,我巴不得呢,韩主席大方还不挑剔,给她做衣服我赚钱呢。”


    姜卫东又拿出几张订货单来,轧钢厂两百包,工会一百包,玻璃厂一百包,街道那边也有一百包。


    林姝认真道:“回头我们要给姜大哥提成。”


    姜卫东忙摆手,“可别,现在我是做好事,扶持大队副业,给兄弟单位介绍好产品,要是给我提成那我就犯错误了。”


    林姝也没坚持,人家不要她可以从其他方面补贴。


    等他和二姐结婚,她会代表大队给他们包个大红包的。


    因为姜卫东过来,林姝就让陆翠翠去喊陆老爹和陆大哥早点回来,顺便喊支书和大队长过来吃饭。


    她又让林夏给帮忙,快手快脚地做了俩才,一个辣椒豆干炒咸肉,临出锅切两棵蒜苗进去扒拉一下,色香味俱全了。


    家里鸡蛋多,饭桌上本身就有虾酱蒸蛋,她又摸了几个自己做的松花蛋出来,剥出来用棉线割开,拿姜汁儿L、醋简单淋一下,点两滴香油。


    另外饭桌上还有好几大盘菜园里的当季蔬菜,一小盆白糖拌西红柿,已经很丰盛。


    支书拎着一瓶老白干儿L,大队长端着一盘咸水花生一起过来。


    见到姜卫东他们都很高兴,听说又给带来订单,那可是财神爷呀,当然得供着。


    大队长对姜卫东格外热情,关心一下轧钢厂工作忙不忙,再主动给人家聊麦收的事儿L,扯电的事儿L,还有收到陈燕明让人寄过来的除虫菊花种子,如今已经在大队河沟子、地边以及村里不少地方种下去。


    陆家院子、房前屋后也都种了,秋天还能收一茬儿L花朵。


    他热情姜卫东也回报热情,跟他聊得很热络,收麦子、种玉米、秧地瓜等事儿L都说得很地道,一看就是懂农活儿L的。


    大队长就越发喜欢他。


    多好的人呀!


    帮他们大队拉订单,还不嫌弃他是个没文化的泥腿子!


    喝了几盅酒以后大队长就开始许诺了,“姜厂长,回头你和他二姨结婚,床、柜子、饭橱啥的你不用置办,我们大队送你一套,都是好木头好木匠打的。”


    姜卫东也没扫兴,笑着道谢,人家既然说出来,那就是有把握做得不错,到时候给钱就是。


    一顿饭吃得大家都很欢乐。


    第二天林夏休息,吃过早饭她带着甜甜和盼盼陪着姜卫东去把猪肉买回来,顺便去供销社买了肥皂、卫生纸等用品。


    林姝吓一跳,“二姐,姜大哥,你们哪里买这么大一条猪腿?”


    关键是你咋能买一条?人家卖吗?


    姜卫东笑道:“我说我是三妹亲戚,他们就卖给我了。”


    林姝才不信呢,


    “净忽悠我吧,我的面子也就买俩猪蹄子买两斤肉的,买一条腿还不够呢。”


    “?[(”


    姜卫东的眼睛就亮了,又有点忐忑,他也没换身衣服,也没买上麦乳精点心酒糖什么的,去对象家会不会有点失礼?


    不过他又怕林夏不答应。


    林夏很自然道:“好呀,就是他们肯定得絮叨我,你和甜甜盼盼跟我们一起去吧?”


    林姝笑道:“不会的,爹娘跟以前大不一样了。”


    现在家里人都忙着收麦子、制香,没人做饭,她得在家做饭走不开,就让甜甜盼盼陪着二姨和准二姨夫去。


    林姝给收拾一篮子时令蔬菜,一小篮子鸡蛋,另外拎上两瓶老白干儿L,还有两包桃酥,一瓶麦乳精俩罐头都给带上。


    之前蜜杏熟的时候林姝骑车回去送过一篮子,这东西留不住,从刚熟就被鸟雀各种啄,一旦成熟就得赶紧摘,否则一夜就落一地。


    现在树上没几个了,留着喂鸟儿L,有一部分被林姝做成杏脯还没晒利索呢,就不给了。


    林夏看三妹给收拾这么多东西,小声道:“不用带这么多吧?”


    林姝:“咋不用呢?这不是你给娘的,是姜大哥给爹娘的,他给的越多,表示他对你越好啊。”


    人家买了一条猪腿都拿去更好,但是太打眼,还是她给补一些其他礼品正好。


    林夏抿了抿唇,其实她于人情世故上懂得不多,毕竟家境一般,大家走亲戚都不宽裕。


    以前她和钱立生回娘家,钱母会说“反正亲家也不能留下,你们拎着怪沉的就别拿了”,钱立生也同意,说反正会给爹娘几块钱,东西不拎就不拎。


    结果他们拎着两包点心回娘家,走的时候爹娘还得多给回礼。


    她寻思婆婆说了不给爹娘留的就不拿,那带的就留下呗。


    钱立生却说不能那样,走亲戚不能空手上门,但是也不能空手离开,这是规矩和风俗。


    林夏觉得奇怪,这不是亲戚,这是我爹娘家啊?


    钱立生却说闺女出嫁,回娘家就是亲戚,因为你娘家是你弟弟家。


    那一刻林夏觉得好心酸,去市里是去婆婆家不是自己家,回娘家也是亲戚家不是自己家。


    她就觉得自己没有家。


    现在她和弟弟都离婚了,她就觉得娘家好像又是自己家了。


    姜卫东想借陆家的自行车带着林夏过去,他还没骑车带过她呢,总觉得骑车带着对象回娘家是一件很浪漫的事儿L。


    不过他很快就改变了主意,骑车穿过村里别人看见他和林夏肯定得惊讶林夏为什么换了个男人。


    他不觉得林夏和娘家人会宣扬她离婚了,但是保不齐有那嚼舌头的四处说呢?


    假使他们知道她已经离婚肯定会对着他和林夏品头论足,比较她前后俩男人哪个更好。


    更过分的肯定会围着她问“啥时候离婚的,什么时候又结婚的,新男人干啥的,多大了,工资多少,头婚还是二婚。你这是当后娘还是……”


    他倒是无所谓,可带入林夏一想他就替她窒息。


    还是开车好,一脚油门过去让那些嚼舌头的吃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