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1 章 真敢吹

作品:《七零养娃躺平吃瓜

    饭后家里人该下地的下地,该制香的制香。


    林姝问姜卫东:“姜大哥,你急着回去吗?要是不着急不如住一宿,我想给大娘做点发糕。”


    很多老人都受过饿,营养不好,牙齿脱落得早,尤其姜老太这个年纪喜欢吃点软烂甜的东西。


    大米直接蒸煮着吃太浪费,她决定泡泡磨浆子然后发酵一下,直接做红枣大米糕吃。


    姜卫东就扭头看林夏,她要在三妹家住一宿,那他也可以住一宿的。


    他很珍惜能和她见面相处的时间,哪怕一群人在一起也无所谓,不是非得两人独处。


    现在独处还不如一家人一起呢,因为独处的时候她会紧张,他也有点紧张,虽然不会对她做什么,但是吧,又有点忍不住想,说起来还是很考验他的定力。


    到现在他还没牵过她的手呐。


    他很想牵牵她的手。


    看他有事儿就看二姐,林姝挺高兴的,就道:“那行,就住一宿吧,正好帮我们家把线路规划一下,回头我们就按照这个来。”


    闻言姜卫东就拿了纸笔,帮林夏一起给家里丈量一下尺寸,估计一下到时候要几米电线,几个插座,电闸安装在哪里更合适。


    陈燕明也带着俩崽儿过去围观,打打下手。


    在屋里规划的时候听林姝要那么多插座,林夏和姜卫东都挺惊讶的。


    林夏:“三妹,你要那么多插座干嘛?”


    林姝:“回头要是买了大收录机、电视机、电风扇、电冰箱、洗衣机什么的,那不得多一点插座?”


    几人:“…………”


    妈呀,真敢想!


    城里人也没这么敢想。


    陈燕明:不愧是老陆媳妇儿!这见多识广的样子,想都比别人敢想!


    他们正忙着,果然有人开车来接陈燕明。


    陆绍棠没回来,他派了两个队员来的。


    陈燕明见陆绍棠没回来,感觉事态有点严重,跟队员交谈两句,得知陆绍棠亲自带人去了邻省。


    陈燕明也不再耽搁,跟林姝和孩子们道别,他怕林姝担心,还小声告诉她没事儿的,很简单的任务。


    林姝感激他宽慰自己,她知道他们执行的绝对不是简单任务,但是既然她丈夫是干这一行的,她就要举重若轻,不管他们执行什么任务,在她这里都是去上班。


    盼着他下一次回家团聚。


    盼盼和甜甜还挺遗憾的呢,“干爸,你都捞不着吃大米糕了。”


    陈燕明坐上车,笑道:“等我下一次过来,我也带一些大米过来,咱们一起做大米糕。”


    路上,陈燕明听完通讯兵的汇报面上的笑容渐渐敛去。


    周巧凤突然咬舌自尽,邻省他们监视的化工厂就发生爆炸,看似不相干的两件事,在他们这些人眼里那是有必然联系的。


    他们要尽快抓到其中的联系。


    陆绍棠已经赶过去处理,这边需


    要他负责。


    他突然有点烦躁,


    这些钉子丛出不穷,


    拔出一颗下面就有一大串,就跟蟑螂一样,你看见一个,周围就可能有一窝。


    钉子也是,拔除一颗,周围就有一片,因为没有一个钉子是孤立的,钉子行动都需要其他钉子配合。


    很快他就平复了心境。


    这就是他们的工作,任何年代都不能放松敌人的渗透。


    过了一会儿,他对通讯兵道:“回头帮我给后勤发电,以后我的工资给爹娘每月汇十块,兄弟姐妹不再给,剩下的全都汇给陆队媳妇儿。”


    他要帮老陆媳妇儿买各种电器儿,那可不是说说就拉倒的。


    通讯兵虽然疑惑,却一个字不多问,只遵守命令。


    他算了算,之前陈队一个月是69块钱,给父母汇三十块,兄弟姊妹也都有,每个月自己剩不下十块钱。


    去年陆队回来大家都涨了工资,陈队也涨到92。


    因为陈队没特意说把所有工资都汇给老家,也许他默认这个意思但是只要没明确下令他就当没有命令还是按照以前数目汇款呢。


    所以这段时间他给陈队攒了一笔钱。


    那以后是按照92块算,给老家汇十块,剩下的都给陆队媳妇儿?


    为什么给陆队媳妇儿,通讯兵不多想,毕竟陆队和陈队关系好,命都可以给,钱也不算啥吧。


    林姝可不知道这事儿,她正在家里试试姜卫东带来的新工具呢。


    为了省钱,用的铝合金材质,但是质量相当过硬,感觉能用几十年都不待坏的。


    这几天陆二哥用针筒挤线香挤得越发气定神闲手稳当,现在用这个模具就越发顺手。


    他们挤在为了制香腾出来的南屋里,姜卫东和林夏也轮流试试挤香。


    林姝教二姐做盘香。


    于是姜卫东帮忙往外挤香泥儿,姐妹俩就一圈圈盘。


    盘也不是胡乱盘的,林姝早就画好了尺寸图形,陆二哥钉上钉子,顺着轨道盘成香蛇。


    有了现成模具帮忙,他们挤香速度快很多倍。


    林姝把前些天窖藏的卫生香拿出来一把,放到房间里点燃,让大家感受品评一下。


    “提提意见,看看哪里还需要改进。”


    卫生香用料有柏木、野菊花、薄荷、菖蒲等,有提神醒脑、除霉去味儿的功效,制作得很成熟,不管品相还是味道、质量都不比外面的差。


    蚊香主要是艾蒿、除虫菊等材料,还在试验阶段,并不能拿来出售。


    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蚊香主要还是靠合成除虫菊酯杀蚊,除虫菊酯对人类的伤害比较小,比有些人家用农药喷洒杀蚊不知道安全多少倍。


    蚊香单纯靠除虫菊驱蚊效果可能不够理想,但是也能在除味儿的基础上附加一定驱蚊的效果,空间越小效果越好。


    他们小本经营,是不可能自己萃取除虫菊酯的,只能去生产除虫菊酯的化工厂购买药剂。


    这个


    等卫生香赚钱了再说也不晚。


    大家分别闻了闻,


    “”


    ?_[(,


    “确实如此。”


    厂里发给普通职工的卫生香就是最便宜的那种,用料一般,做工也略粗糙,更高级的比较贵,厂里只会发给招待所、办公室、会议室使用。


    姜卫东又提议应该设计一款包装纸袋,印刷上醒目的图案、宣传语、品牌名称等。


    林姝:“我已经构思得差不多了,姜大哥和二姐一起看看。”


    盼盼和甜甜已经跑去房间把林姝的手订图画本拿出来了,里面有服装图样,还有花样儿,夹着一个卫生香包装袋的纸样。


    纸袋宽差不多五公分,长三十三公分左右。


    正面印上品牌、图案以及厂名、地址,反面就是宣传语,诸如:提神醒脑祛味除霉卫生健康等宣传词。


    其实她也是照着世面上的卫生香包装袋改的。


    姜卫东点点头:“挺好,没有什么需要改动的,加个名字就可以了。”


    至于叫什么名字,那得去和大队干部商量。


    原本林姝想让陆大哥带着样品去大队找干部们商量,既然姜卫东和二姐在这里,就让许二柱去大队把书记和大队长以及陆大哥和生产队长请来一起商量。


    很快书记等人一起过来,生产队长没来,他没什么文化,不怎么识字。


    春种已经结束,支书和大队长也比较轻松,最近忙着去公社扯皮通电各村集资的事儿。


    他们可为钱犯愁呢。


    支书寄希望于林姝带着家人制香卖钱。


    之前陆大哥的意思是当队办厂,制香队员拿工分和工资补贴,赚的钱都归大队或者生产队。


    后来支书琢磨了一下,如果是纯粹给大队干活儿拿工分,那……不能很好的调动积极性。


    就好比赤脚大夫,纯粹拿工分,他给社员看病就糊弄,如果允许他分诊费,他就会更用心给社员看病,想着多赚点钱。


    陆老爹可能不会差别对待,但是张佩金就很明显。


    支书觉得制香队也这样,还有一个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是:人家林姝凭啥无偿给大队贡献啊?


    大队咋不得给人家点好处?不得表示表示?


    要是单纯给工分,那以后林姝可能也不会上心给想新配方。


    要是给陆家分红,那以后林姝肯定会更上心的,毕竟卖得好她也赚钱不是?


    支书想好了就给大队长提前透一下,免得到时候自己提出来,他跟个傻子一样阻挠。


    大队长文化水平差一些,眼光也浅,不太看得到以后长远的事儿。


    支书说给陆家分红以后,大队长懵了一下,就试探道:“支书,那你说咱俩能不能也入个股?就算不分那么多……”


    支书瞪了他一眼,“你想啥呢?配方技术是人家


    林姝出的,


    ?_[(,


    咱俩啥也没干,擎等着分功劳呢,还分红?”


    大队长被他一说就不好意思再提了。


    支书:“制香真要是赚钱,这钱起码一半是集体的,到时候不管给社员们分红也好,改善大队条件也罢,那咱们不是都跟着受益?”


    社员工分值提起来,那别说公社,就是全县都露面,脸上有光。


    改善大队条件,那扯电的时候咱们有钱都比别的大队宽裕不是?


    大队长听完以后就懂了,赞同支书的意思。


    两人跟着陆大哥来到陆家。


    一进门他们就发现很大的变化。


    天气热起来,蚊虫本应该变多,但是陆家因为制香飘荡着除虫菊的气息反而没多少蚊子。


    支书对赚钱的信心又提高了两成。


    大队长却一个劲地嗅鼻子,“嗯,这个香味儿怪好闻的呢!”


    他们先和姜卫东一通寒暄。


    这要不是林姝的关系,他们要想见轧钢厂的厂长?那可难。


    不是一个体系的,也没有什么交情,还真不容易见面。


    知道姜卫东帮忙做了模具,两人都很感激,一叠声地道谢,要请他喝两杯。


    姜卫东对林夏的姐妹亲戚很和气,半点都不摆架子,在大队干部面前却很自然地就有一种单位领导的气势,断然不会让人觉得他太好说话可以得寸进尺。


    还给人一种能和他交际是自己荣幸的感觉。


    支书和大队长检查了样品香,当场就夸个不停。


    “这比外头买的一点都不差,我闻着咱这个还更好呢。”


    而且看着陆家这个香更平整细腻,一看做工就精细,是陆二哥的活儿。


    大队长就觉得这满工分给得一点不冤枉。


    春种结束麦收之前,社员活儿不多,哪怕壮劳力一天也就七八个工分,但是陆二哥三人是满工分的。


    这属于副业成本投资,必须的。


    现在看到成品,大队长就觉得这投资很值当!


    支书也很满意。


    原本林姝给的提议是给制香社员满工分加工资补贴,类似会计那样,盈利就算大队的。


    现在大队长直接把支书的意思说出来,“我们考虑了一下,这个香是你们起的头儿,以后改配方啥的还得你们来,大队就等于跟着沾光。”


    要不是政策限制,人家完全可以撇开大队自己干。


    所以他们要投桃报李,不能过于僵化,执着所谓的政策。


    大队副业就是非常灵活的,大队干部说了算。


    制香队员照旧满工分,不给补贴,但是呢刨除成本以后所得利润对半分。


    一半归陆家,一半给生产队。


    生产队这一半又一分为三,一份放入生产队总收入里参与社员分红,一份留在生产队存着置办化肥等,一份给大队存着。


    大队负责给各种政策倾斜。


    林


    姝可没想到大队会这么大方。


    很多大队恨不得将某个社员挑头的副业全部攒在手里,一点都不分给人家,陆家庄大队可真不一样。


    林姝心道:怪不得我总是心甘情愿为大队考虑事儿,为他们出谋划策呢,这是因为他们人好,我忍不住投桃报李更多啊。


    既然大队如此决定,林姝也没再说什么我们少要点之类的话。


    她道:“那以后制香队员的工资补贴,我们给。”


    不给也行,毕竟满工分就比其他社员好很多,而且制香的活儿咋也比下地出大力轻松。


    但是为了激励员工,奖金还是要给的。


    支书和大队长听她这样说也很高兴,人家林姝见识就是不一样,都不用他们说人家就知道。


    商量妥了分红,林姝又给他们看包装袋,让支书和大队长商量起个工厂和香的名字。


    厂子和香的名字?


    支书说“茉莉香”


    ,大队长说“红灯牌”,陆大哥提议叫丰收牌。


    说来说去都是其他产品的品牌名字,甚至香烟和化肥的名字都出来了。


    大队长笑道:“行啦,咱文化不够,要不还是请姜厂长帮忙起?”


    姜卫东笑道:“我也没有这方面经验,实在不行就叫奋斗牌儿卫生香、团结牌卫生香。”


    支书大手一拍,“团结牌好!”


    他们开办副业就是为了赚大团结啊!


    寓意好,隐藏意义也好,这个名字好!


    林姝和陆大哥几个也回过神来,纷纷说好。


    定下品牌名字,再起工厂名字。


    大队长和支书还有点不好意思呢,毕竟就是一个大队办厂,还……只有三四个社员工人的厂,起啥工厂名字啊,不好意思。


    陆大哥:“那我抛砖引玉啊,咱就叫陆家庄第一制香厂,回头咱说不定还第二第三厂呢。”


    姜卫东:“制香内容太单一,可以起大点。”


    方荻花:“那就叫陆家庄第一化工厂。全名xx省xx市xx县陆家庄第一化工厂。”


    陆老爹去市里参加劳模大会可长见识了,不管领导还是大厂代表人家说的话听着就气派,张口就是第一厂,总厂分厂啥的。


    晚上睡不着的时候他没少跟方荻花聊,听多了方荻花也记住老头子念叨的那些了。


    陆大哥愕然地看着自己老娘,好家伙,你可真敢吹!


    化工厂!


    姜卫东道:“可以叫化学厂。”


    化学对于这个年代的乡下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高大上而神秘的词汇,不明觉厉那种。


    支书还有点心虚,但是看姜卫东那么理所当然的神情他又觉得自己小家子气。


    怕啥!


    轧钢厂厂长说他们可以叫化学厂,那就叫化学厂!


    也许今儿制香,明儿他们还做肥皂呢?


    做肥皂是化学厂吗?


    还是得做化肥农药才是化学厂?


    哎呀,


    不管了,


    就叫化学厂!


    大家纷纷觉得不错,于是就叫陆家庄第一化学厂。


    陆大哥打趣道:“这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陆家庄是和石家庄一样大的地方呢。”


    大队长却很高兴,“就得大,这样吹出去才响亮,人家听着才信服,愿意买咱的。你要是跟人家说咱是生产队三五个人的小厂子,人家一听就不想买!”


    商量完这个,大家都挺兴奋的,感觉下一步就要赚大钱了。


    姜卫东看气氛正好,笑道:“这香我亲自试制的,清楚这个质量和效果,现在就预定100大包。”


    各单位根据自己的效益有给员工不同的福利。


    轧钢厂是国营大厂,福利就更多。


    每年他们会给职工发定量的肥皂、草纸、手巾、卫生香等物品,对卫生香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尤其招待所、办公室、厕所、食堂、厨房等地方,卫生香的消耗尤其大。


    当然这第一次姜卫东决定自己出钱买,回去给书记厂长等人分分,再给关系好的兄弟单位送点样品试试,对方喜欢的话就可以持续下订单。


    要是很受欢迎的话,说不定陆家庄大队还得扩大经营规模呢。


    本市没有制香厂,各单位和供销社进的卫生香都是外地来的。


    供销社的虎牌卫生香1.5元一盒,一盒十包,零售一包0.17。


    自己是大队手工作坊,和人家正规工厂不一样,图的就是一个物美价廉,价格当然得便宜才好卖。


    林姝根据核算过的成本,决定先不做精美包装盒,直接用纸袋。


    小纸袋装二十支,大纸袋装十包。


    一小包零售0.15元,一大包就1.3元。


    别小看便宜的那两分钱,那就是一盒火柴。


    一大包能便宜两毛,那就又将近两小袋呢。


    这便宜额度还是不错的。


    虽然对轧钢厂来说蚊子腿都不算,但是积少成多,一年下来也不少钱呢。


    其他单位自然也会有同样的想法。


    支书和大队长没想到姜卫东这么爽快,不管是不是人情儿,却让他们坚信制香厂能赚钱!


    林姝笑道:“第一次哪里用姜厂长买啊,到时候我们送过去两百包,请姜厂长和李书记他们代为宣传一下。”


    姜卫东却体谅他们是小本生意,刚起步只怕连五百块钱都拿不出,哪里会让他们白送?


    “生意是生意,一码归一码,就这么说定了。”


    林姝就当着大队支书和大队长的面把订制挤香工具的发票给了陆大哥,让他把工具款子给姜厂长结一下。


    这个姜卫东没拒绝,毕竟是公对公的,不是他帮林姝个人做的,如果是个人他肯定不要钱。


    陆大哥夹着他的公文包呢,一手收发票一手付钱。


    大队长见还没正式生产就先开张,心里美滋滋的,瞅瞅南屋觉得有点低矮逼仄,“要不


    要大队划两间屋子给你们用?”


    支书却道:“会计家院子宽敞得很,还是在这里吧。”


    制香也是有配方的,在自家制作不容易被人偷学去,在大队可不好说。


    支书想得还是深远的,既然给陆家方便,那不如好人做到底。


    他对林姝道:“之前听陆大夫说还想盖两间屋子来着?”


    林姝点头:“是呢,到时候预备给陆平娶媳妇的。”


    支书道:“要是宽裕的话等收完麦子就可以盖,这段时间先准备一下材料。”他对大队长道:“大队还有一些青砖和土坯,到时候拉过来盖制香屋子,就算咱出租金了。”


    大队长同意,“收完麦子空了,让许老蔫儿和邱进田领着,几天就给盖起来。”


    他俩是泥瓦匠。


    这样不需要陆家欠人情,也不需要陆家管饭。


    盖起房子来先当几年制香室,等于大队沾光,那给点青砖和土坯,出点劳力是该当的。


    他负责跟社员们宣讲这事儿,让他们知道制香队赚钱会放在生产队分红里。


    有钱分,社员们就会拥护。


    定好了章程,支书让陆大哥带上介绍信和钱,拿着林姝绘制的包装袋样版去县里印刷厂印刷一批包装袋。


    第一批起码要五千个吧,等后续赚到钱再多做一些,还能学人家正规厂做点纸盒。


    香的质量、味道、林姝和陆大哥方荻花等人的态度,以及姜卫东的支持和认可都给了支书很大的信心。


    肯定会赚钱!


    为了赶时间,支书让陆大哥下午就出发去县里,晚上借住县革委会宿舍不需要花钱,明天直接去印刷厂。


    印刷厂也不大,工作效率有限,让他去拉拉关系早点做出来。


    支书相信陆大哥是这块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