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通讯带来的机会!

作品:《我的亮剑后勤生涯李云龙莫凡

    “这就走了?”


    马村,三八六旅57团团部。


    团长吴凯舔了舔嘴唇。


    “走了。”


    警卫员看了看自己团长一眼,似乎在确认团长此时有没有其他问题,随后擦了擦额头。


    中央军218团来搞事,自家团把一营摆出去之后,对方主动退回去了,没有发生任何事情,这已经是最好的情况了。


    但他听团长的语气,怎么感觉有点不满意?


    “这么老实的么?”


    一旁的政委也有些啧吧啧吧了嘴。


    “?”


    警卫员瞪大了眼睛看向自家政委,再看了看同样表情的自家团长,再次擦了擦额头。


    你们这意犹未尽的语气是怎么回事?


    你们到底希望人家干什么?


    “报告。”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团部参谋跑了过来:


    “旅部命令。”


    57团驻扎马村有一段时间了,是后方根据地,周围比较稳定,加上上個月缴获了不少鬼子电线,所以和旅部拉上了电话。


    “旅部命令?”


    吴凯眼睛一亮:


    “什么事!”


    “旅部让我们派组织六个小炮炮组,每个炮组三人,去旅部参加培训。”


    “六个小炮炮组?!”


    吴凯顿时瞪大了眼睛。


    他一开始以为,是有什么任务了,但没想到,居然是更好的事情。


    一个小炮炮组装备一挺60迫。


    六个那就是六门60迫。


    也就是说,他57团要装备六门60小炮了?


    “李云龙又搞来好东西了?!”


    吴凯眨了眨眼睛。


    能给57团装备六门小炮,说明部队获得了很多迫击炮,能搞来这个好东西,也只有李云龙了!


    ···


    另一边。


    被14团狠狠揍了一顿的鬼子和甸大队正在舔舐伤口。


    作为老牌主力团,14团部队骨干都是从草地中走出来的,绝大部分战士也都是入伍一年甚至两年以上的精锐老兵。


    作战经验丰富,人均身经百战。


    信仰坚定,士气如虹。


    这些老兵,能很快熟悉装备的新武器,迅速发挥出来。


    面对这样一支部队,哪怕是短暂交手,和甸大队这个虽然兵力有千人,但实际上只是一个二线大队,自然吃了不小的亏。


    如果不是担心后面的其他两个鬼子大队包围上来,急于撤回根据地,14团估计能和甸大队拉开架势狠狠的啃一口鬼子和甸大队。


    而在距离和甸大队三公里外的,五个身穿八路军军装的战士正远远看着和甸大队。


    五人分工明确,两各战士左右间隔一百米左右距离警戒四周,中间三各战士负责观察目标,也就是和甸大队。


    最中间的一人手持一个长长的观察镜,嘴里说着着:


    “大约一千各鬼子。”


    “整个和甸大队鬼子都在。”


    “骑兵中队也在。”


    “九二式步兵炮是组装状态。”


    “鬼子在生火造饭,救治伤兵,没有扎营。”


    “····”


    “位置。”


    随后,他放下观察镜,看向一旁拿着地图的战士。


    “鬼子在狗耳岭以东一里,一处山谷出口。”


    “地图坐标:(019、023)”


    手持地图的战士迅速汇报出具体位置。


    “电台。”


    手持观察镜的战士收起了观察镜,看向身下一个战士。


    这个背着一个电台专用背包,普通书包大小,长长的天线从背包后伸出的战士,立刻转身,背对负责侦察小组的组长。


    组长拿起话筒和耳机,打开电台,出发前就已经调试好频率,所以他直接对着话筒说道:


    “营部,营部,这里是侦察二组。”


    “营部,营部,这里是侦察二组。”


    “听到请回答。”


    “这里是营部!请讲!”


    听筒内立刻传来回答声音。


    出自系统大爷的单兵背负式步话机和美国佬的scr—300很类似。


    同样使用甚高频fm,同样的营连一级单兵背负式步话机,基础造型也几乎相同,大小也差不多,中学生书包的大小。


    但系统大爷的显然更先进一点。


    重量更轻,续航更久,通讯距离更远,抗干扰能力更强,故障率更小。


    根据携带部件不同,美国佬的scr—300重15到17公斤,标准工况续航18小时,最大通讯距离12到三36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