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黑夜流萤(下)

作品:《素手洗冤录

    这一会儿的功夫,沈清云的情绪也调整过来了。


    她精神抖擞,就仿佛,先前李瑭看到的那个坐在台阶上发呆的人,是幻觉一样。


    沈清云拍了拍自己的脸,扭头朝屋内喊了一声。


    “白玉,你先别收拾东西了,我们可能要多待两天。”


    屋内传出白玉隐隐约约的一声应和。


    沈清云转回头,朝李瑭笑眯眯地一伸手。


    “李兄,请吧!我们去找朱大人说道说道。”


    李瑭点了点头,于是,两人相携回到了前院。


    谁知,刚到前院,却看到朱毕在和一个老和尚说话。


    那老和尚满面忧色,不住地问着什么,直到看到沈清云从后头走出来,他才松了口气。


    “沈姑娘,你和白姑娘都没事吧?贫僧听闻慈静庵出了命案,很是担心。”


    这正是慧悟大师。


    “慧悟大师,劳您担心了,是我的不是。”


    沈清云看到他的时候才想起来,昨天和慧悟约好了今日一早去云和禅院的,结果,这都下午了。


    她给忘了。


    慧悟大师左等人不来,右等人不来,这才主动过来。谁知,还没进门呢,就看到一群官差,打听了一句,才知道庵堂里死了两个人。


    这可把慧悟大师吓得,还以为是沈清云和白玉遭遇不测。


    他没想过会是庵堂里的其他人,毕竟这慈静庵几十年来从来没发生过命案。


    沈清云向慧悟大师解释了空敏和空方的事,慧悟大师不住地摇头叹息,眼底的悲悯更浓了。


    朱毕听说慧悟大师是云和禅院的老住持,神情一下子变得恭敬起来。


    沈清云看了看他,忽然脑海中闪过一道电光。


    一个计策,在她脑中逐渐成型。


    眼珠微微一转,沈清云忽地说道。


    “朱大人和李兄要留宿,这庵堂不太方便,倒不如跟大师回云和禅院暂住吧?禅院那边虽不似这边方便,但幽静清冷,别有一番风味呢!”


    她笑晏晏的样子,眼睛微微眯起,李瑭不用问也能猜出她此刻定是在打什么主意。


    于是,李瑭配合着劝朱毕。


    “是啊!庵堂都是女尼,男女有别,确实不便。”


    被两个一劝,朱毕没怎么多想,就答应了下来。


    慧悟都没搞清楚怎么回事,突然就多了两位贵客,很是纳闷。


    沈清云朝他使了个眼色,慧悟秒懂,立即笑呵呵地说道。


    “鄙寺简陋,粗茶淡饭,恐委屈了两位大人。”


    不等李瑭和朱毕开口,沈清云就抢着说:“不妨事不妨事,反正朱大人家也不愿,若缺什么,叫大人的随从小厮下山去取就是了。”


    她都这么说了,朱毕总不好拒绝,还真叫来了小厮,让他下山去准备东西,顺便通知家里。


    小厮听完话,正要转身离开,却又被沈清云叫住。


    “对了,记得带一套茶具来。慧悟大师那儿,有一种很不错的茶,清香甘冽,很是不凡,两位大人都是爱茶之人,可不能随意打发了。话说回来,大师,您说过,禅院山下有一处清泉?用来煮茶如何?”


    慧悟大师点了点头。


    “那就有劳大人带上白玉,先回禅院准备准备吧!”


    沈清云几句话,就把事情定了。


    说完,沈清云兴冲冲地跑回去叫白玉。


    白玉正在休息,突然被沈清云拉了起来,一脸的懵。


    “又出什么事了?你这表情,看着不太对劲啊!又要对付谁了?”


    沈清云摆摆手。


    “不是对付谁,但确实是有件事要请姐姐帮忙。”


    一听到“姐姐”,白玉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打住!有话直说,别用这种语气!”


    沈清云嘻嘻一笑,扯住了她的袖子问:“你的袖剑呢?”


    白玉只觉得莫名其妙,但还是从衣袖里抽出了软剑。


    这把软剑,用的材料很特殊,剑身极薄,韧性极佳,就算卷成卷尺那样,也不会折断。


    话虽如此,但这软剑也是有剑鞘的。


    剑鞘的末端,和软剑的剑柄处,都有一颗夜明珠。


    沈清云一把抓住了剑柄的夜明珠,笑得那叫一个殷勤。


    “先借你这两颗夜明珠一用,等回去后,十倍奉还,好不好?”


    白玉对夜明珠倒是没什么兴趣,但对沈清云借夜明珠的用途,很是好奇。


    “你要夜明珠做什么?当初不是你自己说,这东西只是掺了荧光粉的石头,不值钱吗?”


    沈清云神秘一笑。


    “我自是有用,附耳过来。”


    白玉微微偏过头,垂下了脑袋。


    沈清云在她耳边嘀嘀咕咕说了好一会儿。


    白玉的表情,从一开始的疑惑,到诧异,再到震惊,直到最后,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


    良久后,她才深吸口气,朝沈清云竖起了个大拇指。


    “真有你的!这事儿就交给我吧!”


    白玉兴奋地原地蹦了两下。


    两人相携返回前院,白玉和慧悟大师先行离去以做准备,而沈清云和李瑭他们则在庵堂内待到了傍晚。


    直到实在无处可查了,朱毕才叫官差们打道回府,只留了一个贴身小厮。


    李瑭的小厮,自然还是名砚。


    一行人不紧不慢地赶去了云和禅院。


    慧悟带着不嗔在门口迎接,之后,带着他们吃了简单的晚饭,又打了水,准备煮茶。


    朱毕喝了慧悟自制的清茶,只觉得味道说不出的奇特。他喝惯了点茶,一开始还有些不习惯,但喝了几口后,就喜欢上了这种味道。


    两杯茶下肚,朱毕精神抖擞,一点睡意都没。


    李瑭在一旁作陪,听着朱毕和慧悟论佛法。


    时间悄然流逝,天色已尽黑。


    夜幕如盖。


    今日的夜空,连一颗星子也无,天与地之间,只有茶室那一盏豆灯,散发着昏黄的光芒。


    守在外头的两个小厮忍不住打起了哈欠。


    忽然,名砚大叫起来。


    “那是什么?”


    茶室内的三人,同时向窗外望去。


    就见如墨般漆黑的空中,突然出现了几颗微弱的萤光。


    荧光朝着山下飘去。


    起初并不显眼,但很快,聚集的荧光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直至最后,拉成了一条长长的荧光带。


    李瑭眼神一闪,若有所思地看着山下方向,嘴角不由勾了起来。


    他神采奕奕地朝朱毕说道。


    “朱兄,如此凉夜,竟能见到如此景色,实在难得。萤火飘荡,如同银河坠入山涧,倒是激起了我的诗性。”


    朱毕一听他要赋诗,心里不肯服输,也想要作诗一首。


    只是刚想了两句,就接不下去了。


    看了一眼窗外,那荧光只剩个尾了,他急忙起身往外走。


    “快,阿牛,跟上去看看,那萤火飞往何处了?”


    于是,一群人兴致勃勃地离开了云和禅院,跟着那群萤火虫,朝山下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