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知行合一

作品:《三国:我马谡,开局秒杀张郃

    马铃薯?


    番薯?


    “此二者为何名字如此怪异,似乎为西域之产物。”


    诸葛亮捻起一个圆圆的土豆,接着又拿起一个长条状的红薯,端详一会,忍不住发问,“就这两者,我看也是稀松平常的地里之物,何谓可以解决我大汉的粮食问题?”


    “丞相,你想不到吧!这个马铃薯,可亩产四到七千斤!而这个番薯,也能亩产五千斤!”


    马谡淡淡的说。


    什么!!


    诸葛亮顿时跳了起来,喉结动了一下,似乎在狠狠吞了一口口水。元宝小说


    如果这个两个东西,真如马谡所说那样,有这么高的产量,何止粮草问题能解决,还能养更多的士兵,实现他的扩军计划。


    上回马谡给汉中魏延解决军粮问题所制作出来的方便面,也在军中得到极大推广。


    只不过,对小麦的需求也是颇大。


    “真有这么高的产量吗?”诸葛亮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但他的弟子马谡如此信誓旦旦说出来的话,那一定有这么多产量。


    “丞相请放心,我那侄儿马秉在封地全心培育,秋尽冬来,就是那两亩地收成之时,到时候丞相可以安排一个官员,现场看秤。”


    马谡知道理论上是这么多产量,可是实际上能产出多少,他心里没个底。


    所有必须自己种出来,并称重,才能知道确切产量。


    鬼知道这些种子放在系统的空间里,会不会发生基因突变?


    “刚打下长安,你给我推荐了原魏国武功县令钟仪为典农校尉,这几个月来,他疏通河淤,平整土地,兴修水利,农事躬亲,深受百姓爱戴!”


    诸葛亮颔首而笑,“此人,之前当一个县令,真是屈才了!”


    “你在东乡一个人捣鼓,势单力薄,要不,我让钟仪也来你那,好好了解这马铃薯和红薯的种植!”


    “尽快在关中平原推广开来!”


    关中沃野千里,土地何止几十万亩,拿出几万亩来种植这个,岂不是几千万斤的粮食收成?


    那将能养活多少百姓和士兵。


    怪不得马谡说,这是他献给诸葛亮的大礼!


    “如此甚好,这位钟校尉爱民如子,醉心农事,一心想让百姓吃饱饭,我早就有向丞相调他去华阴了!”


    之前马谡四渡渭水,将当时魏军占据的关中搞得鸡飞狗跳。


    唯独对钟县令所在武功县没有骚扰,反而进城与他一番推心置腹交谈。


    还承诺有朝一日,让他治理一郡之地。


    这事没有办成,但马谡推荐他入幕诸葛亮相府,主司农事,也算是对但是承诺的交代。


    “幼常,这马铃薯和番薯,你有多少种子?如何种植?又如何食用?”


    诸葛亮一下子问了许多问题。


    马谡含笑一一回答,将自己在东乡封地,安排马秉培育了两亩地的事情,一一说出。


    “如此说来,这布袋之中的种子,何其珍贵!”


    “你现在手中也仅有2亩地,要想关中平原实现量产,起码也得种植好几年啊!”


    想到这,诸葛亮刚才的狂喜变得有些平淡了。


    “如果按照以往的种植条件,的确需要好几年。不过,糜子仲的人去了西平之后,就不一样了!”


    马谡早已看到诸葛亮的神态,完全在预料之中,于是抛出另外一个利器。


    “糜子仲开采的那个盐湖,除了有巨量的盐矿外,里面还有一种能促进农作物生长的矿物质。”


    “有了它,马铃薯和番薯的产量,不仅产量能保证,而且还缩短生长周期。”


    “随着西平第一批精盐送到长安,这个矿物质我也让糜竺给我送了一大批到封地。”


    “不知此物又是何啊?”诸葛亮心中早已惊叹不已。


    马谡的神仙之法,竟然如此包罗万象。


    再这样下去,诸葛亮这个当师傅的人,估计也自叹不如了。


    “丞相,这个东西,姑且叫它化肥啊!”


    “化肥?”


    诸葛亮咀嚼着这个名字,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


    接着,马谡让服侍诸葛亮起居的随从去后院灶台生火。


    “幼常,你这是要干嘛?”


    “刚才丞相不是问我这俩如何食用,我今个就为丞相做一两道粗劣的美食!”


    马谡看了布袋中马铃薯和番薯有十来个。


    个头虽然很小,但拿来烤熟着吃,然后马铃薯切丝还能炒一个菜。


    “幼常,君子远庖厨!”


    “丞相,这点我就不认同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知行合一才行!”


    马谡咧嘴一笑,“光说不练,等于白说!”


    说着,就拿着这些个马铃薯和红薯,直奔后厨。


    “知行合一!!”诸葛亮顿时被震撼到了。


    他这个弟子军事上常胜不败,做商业搞新产品花样百出,财源滚滚,诗才无双,无所不知。


    现在,随口一句话,就如此富含深刻隽永的哲学道理。


    这假以时日,只要他愿意,一定也能像诸葛亮这样,著书立学,成为一代思想大家啊!


    对比起来,那些来自成都的谣言四起,竟然如此可笑至极。


    一个忠心耿耿为大汉开疆拓土的大将,一个无私将精盐马镫马铃薯番薯这等利国利民的利器都献了出来的大汉臣民。


    甚至前军没有军饷,他拿出自己的家当来双倍抚恤阵亡将士。


    提议为阵亡的将士修建陵园和纪念碑,


    这些,却被朝中某些人的人说成是马谡沽名钓誉,另有所图。


    有人造谣马谡贪财好色,有人说马谡野心不小,有人更是挖出了两三个月前马谡在潼关要当曹魏皇帝的那番话!


    有眼红,有嫉妒,有怨恨!


    就在马谡于潼关跟曹魏大军浴血奋战后,成都坊间酒肆朝堂乡野之间,不约而同多了诋毁马谡的流言蜚语。


    诸葛亮早已察觉。


    他不容许有人如此侮辱自己的弟子,这也间接往诸葛亮身上拱火。


    随着蜀汉地盘越来越大,有的人,看不得诸葛亮师徒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但也不排除,是曹魏那边的人,在煽风点火。


    看到马谡兴致勃勃在厨房忙里忙外,削皮切土豆丝,将那些红薯烧开水来蒸煮,诸葛亮一阵恍惚。


    那些谣言终究是谣言,这个弟子对他绝对是别无二心,更别谈是否终于汉室。


    这些事情,还是让他来替这个弟子遮风挡雨吧!


    究竟何人如此别有用心,还是被曹魏利用,他已经派杨仪赶往成都,彻查此事。


    此刻,他只想与马谡分享这份难得的师徒情份。


    要是月英在这里就好了,以她的性格,似乎与马谡一般,不为世俗束缚,敢想敢为。


    就在诸葛亮心神在在的时候,费祎来了。


    “嗯?什么味道,这么香啊!”


    费祎一进来,就猛的到处吸溜鼻子。


    “文仲,你来得正好,有口福了,幼常亲自下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