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夜渡黄河

作品:《三国:我马谡,开局秒杀张郃

    郭淮和陈泰两人的部下轮番攻城。


    每一次都是四五千人冲到城下,虚张声势,喊杀声震天,那架势宛如真的一般。


    可一旦冲到城根下,朝上胡乱射一通。


    魏军带队冲锋的校尉马上让手下士兵停下脚步,只以弓箭射击。


    城下向城头是仰角射箭,魏军士兵费力不讨好。


    不过,在火把微弱灯火照耀下,他们发现城头士兵林立,一个个严阵以待。


    他们根本不为所动,像标枪一样站得笔直,看起来似乎精神抖擞。


    魏军高声呐喊一阵,见讨不到便宜,就撤出战场,接着换上一批人继续佯攻。


    就这样连续冲锋了好几轮,两人发现了端倪。


    连忙找来邓艾商议。


    “邓将军,我们攻城骚扰了好几轮,那潼关城头的蜀军一个个就像铁打一样,精神百倍。”


    “而我们麾下两万人,反倒越见疲惫。”


    “如此下去,我们不仅没让蜀军疲劳,自个倒累得两脚朝天。”


    郭淮和陈泰两人官阶比邓艾高,资历也比他老。


    两人封为将军,作为一方镇守大员的时候,邓艾只不过是一个小小典农校尉。


    这趟出征,邓艾受到曹爽格外看中,所以越职担任了攻城指挥。


    职位不过是一个平西将军而已。


    晚上的骚扰战,又是邓艾提出来的,因而两人都对邓艾嗤之以鼻。


    碍于邓艾用曹爽大将军的名头压人,两人不得不从。


    看着自己麾下士兵一个个疲惫不堪,他们当然心怀抵触情绪。


    “两位大人,再坚持几轮,蜀军也就两万人,这就像公鸡拉屎,头节硬,后面就是拉稀。”


    “他们也是和我们在对耗,就看谁先撑不住。”


    “所以拜托两位大人督促部下继续骚扰,一旦蜀疲惫,明日清晨攻城要任,就由我前军来担当。”


    邓艾哪里不知道这两个人的心思。


    他一开始在许都担任典农校尉的时候,到处宣扬自己才能。


    手中绘制了陇右和汉中的山川地形,时常私下与好友酒后说,若是自己担任伐蜀主将,将如何出兵,什么路线云云。


    而当时是司马懿任太尉。


    邓艾想投入司马懿门下,能够领军打仗,成为一军之首。


    然而,第一次抢夺潼关,他被夏侯玄征调,这让他打上了曹家宗室之人的烙印。


    不过这次随曹爽前来,他如愿以偿。


    曹爽对行军打仗之事不擅长,让邓艾有了充分发挥空间。


    谁都知道,郭淮与陈泰两人和司马懿私交甚密。


    “邓将军,你这比喻似乎也太贴切了点,不愧是典农校尉出身啊!”陈泰明嘲暗讽。


    一个搞农事的,三句不离鸡鸭鱼鹅,还真是应景啊!


    邓艾也不生气,笑着看向两人:“辛苦二位将军了。”


    “唉,伯济,我就说了嘛,邓将军军权在手,自有谋略,我们二人听命就是了!”


    陈泰装作一脸无奈,拉上郭淮,发了一句牢骚,头也不回的走了。


    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邓艾心中毫无波澜。


    此时有求于他们,且让他们得意。


    等我拿下潼关,活捉马谡,曹爽大将军一定会提拔他的,到时候再狠狠打你们的脸!


    魏军的骚扰还在继续。


    而潼关城头上,王平采用了关樾的提议之后,在城头摆上穿着盔甲的稻草人,留下值守的士兵。


    其余士兵呼呼大睡。


    这些值守的士兵,也只需时不时移动一下稻草人,让城下的魏军看起来更加逼真。


    马谡跟王平交代几句之后,就离开了潼关,单枪匹马,带着黄龙黄虎两人为向导,来到了黄河渡口。


    此时,关索的战船已经在渡口等候多时。


    “幼常,这一次,是不是又准备来个四渡黄河啊?”


    关索半开玩笑说道。


    上一回两人密切配合,四渡渭水,将关中魏军的布防搅动得一塌糊涂,数以万计的长安军被牵着鼻子跑。


    关索因此也官升一级,跟他二哥关兴很快就要平起平坐了。


    “这次就算了,我要来个黑虎掏心!让那个曹爽大吃一惊。也让丞相意外惊喜。”


    马谡笑笑。


    有了随时召唤出来的陷阵营,投石车和玄甲军。


    有攻城利器,有冲锋陷阵,也有防守巨盾。


    进可攻退可守!


    在魏军毫不防备情况下,摧枯拉朽,无所不及。


    “好勒,你坐稳了,马上开船。”


    滔滔黄河,滚滚东流。


    此处正是渭河汾河汇入黄河之段,几字形的位置,水流充沛。


    二十米长的艨艟斗船,顺着水流,消失在夜色之中。


    河东郡,秦置郡县,下属20多个县治,郡治所在安邑。


    太守是并州赫赫有名的太原王氏一脉的王凌。


    这个太原王氏,源自战国四大名将王翦之后。


    王翦的后代里,有一支跑到了太原定居,因此就出现了太原王氏。


    或许是当初从秦始皇那儿要来的赏赐有点儿多,所以直接导致太原王氏枝繁叶茂,没多久人口就爆棚了。


    人口多了,分歧自然也就多了。


    为此太原王氏内部,也分成了两个分支,一个叫晋阳王氏,还有一个叫祁县王氏。


    其中东汉的王柔、王泽兄弟俩,就成了晋阳王氏的祖先。


    王柔是护匈奴中郎将,王泽任代郡太守。


    一武一文,都是东汉响当当的人才。元宝小说


    魏晋时期,晋阳王氏出的人才,那就更多了。


    曹魏时期的宰相王昶,就是东汉代郡太守王泽的儿子。


    在司马懿掌权以后,这哥们平定淮南叛乱立下大功,因此加封为司空,位列三公。


    王昶的3个儿子也全都是牛人,大儿子王浑参与西晋灭吴之战,位列西晋司徒。


    二儿子王深担任冀州刺史,三儿子王湛担任汝南太守,全都是出将入相的人物。


    王湛的孙子王述,在东晋时期担任尚书令,曾反对大司马桓温迁都洛阳,也算是个耿直的忠臣。


    王述的儿子王坦之更是个东晋著名的风云人物,担任过徐兖二州刺史。


    王坦之的儿子王愉,因为反对刘裕专权,所以导致家族被灭,自此这一支在南方基本失势。


    好在王愉的孙子王慧龙跑到了北魏做官,这才延续了晋阳王氏的繁盛。


    从王氏这些子孙来看,这个太原王氏显赫无比,是盘踞在并州的庞然大物。


    凭借着人才辈出,成为三国魏晋时代的豪门家族。


    而这个王凌也是不简单。


    跟吕布合作,刺杀董卓的王允,就是他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