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开府仪同三司

作品:《三国:我马谡,开局秒杀张郃

    三国时期的长安城,在现在西安市西北郊外。


    西汉时期,就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丝绸之路东端。


    城内面积36平方公里,共有十二门,三十六门道。


    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多个宫殿。


    里面宫殿贵族宅邸官署宗庙占了三分之二的面积。


    居民区集中在城北,由纵横交错的街道划分为160个闾里,还有长安九市,东三市,西六市。


    东市商贾云集,西市密布各种手工作坊。


    西汉末年,长安城毁于战火。


    历经东汉,曹魏统治,先后进行了修葺重建,已经不见当年光景。


    只剩下未央宫部分,其余在夏侯懋镇守期间,长安城守军将领及家族置办府邸,越扩越大。


    沿着长安城南门到北门的朱雀大街,府邸鳞次栉比。


    诸葛亮的行辕官署就在长安城中央朱雀大街尽头。


    马谡骑马赶到时,官署门口旌旗招展,里里外外打扫得一干二净。


    站岗守护的军士一个个鲜衣明甲,人数比以往多了一倍。


    到了门口下马,有士兵过来给他牵马,有点代客泊车的意思。


    好些个文臣武将陆续赶来,脸上喜气洋洋。


    马谡抓住刚好下马的姜维问道:“伯约,今日何事?难道又要打仗了?”


    姜维看到马谡一脸敬重,他已经把马谡当成他奋斗的对象和目标:


    “幼常,你不知道吗?成都天使来了,今日丞相召集吾等前来听封!”


    “哦!这么快,我还以为要再等十天半月呢?”马谡扁扁嘴。


    一场大胜仗,表面上看是该升的升,该赏的赏,其实里面大有文章。


    诸葛亮根据各军功官的呈报,拟表去成都。


    朝堂上又有一番讨论。


    并不是因为你功劳大就一定能封赏高。


    还有势力的划分。


    谁的人上,谁的人下,朝堂上又有好一阵博弈。


    诸葛亮本身也要考虑各派系平衡,不能厚此薄彼。


    “听说,幼常你将迁前将军,真是可喜可贺啊!”


    姜维也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消息,看向马谡那是一脸羡慕。


    前将军可是军中第二梯队的高层军官了,可以独镇一方。


    当年关羽镇守荆州,封的就是前将军这个官职。


    第二次北伐开始前,蜀汉的四方将军也只是为了战时需要临时任命,都是虚职。


    比如前军将军赵云,本职才是镇东将军,永昌亭侯;右军将军魏延,镇北将军,汉中太守,都亭侯。


    只有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四人才是真正的四方将军。


    在细柳塬,诸葛亮也提到过,要提迁马谡为前将军的。


    马谡在街亭大战后,封为了征北将军,要是真封了前将军,可谓是升了一级。


    “伯约,这没影的事儿,别瞎说!”马谡摆摆手。


    这时,赵云,廖化,张翼等留在长安的将领都纷纷而来。


    魏延,吴懿等人在驻军在外,暂时不来。


    大家在官署门口一阵寒暄,谦让一番,先后进入官署大厅。


    只见大厅里,一个宦官模样的人,带着几个金甲侍卫,正和诸葛亮说话。


    一张大桌子上,全是金印紫绶。


    他一脸清秀,看样子十分年轻。


    看到众将进来,监军官点卯完,向诸葛亮报告人已到齐。


    诸葛亮微微一笑,对着宦官说道:“留在长安的文武皆已到齐,黄公公请吧!”


    那个宦官一脸恭敬:“丞相,您先请。”


    黄公公?


    马谡一听,向旁边的廖化打听这人是谁。


    “皇上身边的黄门小侍郎,听说叫黄皓来着。”廖化摸着胡子道。


    我去!


    这个死太监。


    蜀汉后期,刘禅宠信黄皓,听信其谗言,让姜维吃尽苦头。


    马谡看了那个黄皓两眼,又看了看姜维,意味深长的笑了。


    “关中一战,诸位劳苦功高!”


    “我拟表上奏朝廷,对各位有提拔任用,陛下遣内使前来长安,宣读封赏,犒劳三军!”


    “谢陛下洪恩!”众人齐声喝道。


    黄皓清了清嗓子,在诸葛亮的示意下,走上前来,摊开一张金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


    “大汉天威,挥师北进,下关中诸郡,败曹魏数十万军,斩敌无数,将帅用命,军士敢死”


    洋洋洒洒一大堆。


    “镇北将军魏延,迁前将军,封武功侯,领凉州刺史!”


    “镇西将军吴懿,迁征西将军,封安定侯,领并州刺史!”


    “平北将军马岱,迁镇北将军!”


    “”


    “奋威中郎将姜维,迁安西将军!”


    “追封邓芝为阳武亭侯,车骑将军。”


    “赵统,张休,李盛,黄袭,傅俭升将军。”


    听了半天,马谡一脸诧异,差不多这次参加第二次北伐的将领,都有升迁嘉奖。


    连投降的文钦也封了个安东将军。


    文鸳尚未及弱冠,也给了一个果毅中郎将。


    而他和赵云,却没有任何提及。


    他之前那个征北将军,中护军也没见给他复位。


    赵云却一脸淡定,当他听到他的部将,战死的邓芝追封为车骑将军时,微微动容,感慨不已。


    “钦此,建兴六年七月!”


    直到黄皓读完,也不见马谡的名字。


    所有人看了看黄皓,又看了看诸葛亮,一脸迷惑。


    按理说,这次北伐,马谡功劳无疑是最大的,怎么没听见马谡的名字呢?


    就在众人的一脸不解的目光中,黄皓拿出了另外一道圣旨。


    “镇东将军赵云,自惭指挥不利,致前军损失巨大,几乎殆尽,上表请辞!”


    “念其戎马半生,劳苦功高,年事已高,准其辞!”


    “爵位保留,不在担任前军都督!”


    赵云听完,风轻云淡上前接过圣旨:“谢陛下洪恩。”


    众人一片哗然。


    赵云主动请辞,这就意味着他从此不再领军了。


    他可有救主之功,跟诸葛亮关系也是很好,只要不犯重大原则错误,在军中可谓屹立不倒。


    赵云要辞职,刘禅和诸葛亮一定是不同意的。


    想必他也是多次上表,态度坚决,才让诸葛亮答应下来。


    马谡也大吃一惊,他怎么也没想到赵云会这么干。


    大概是他一生未尝败仗,惭愧自责部属身死,这样做,问心无愧罢了。


    正当马谡准备拉过赵云说上几句悄悄话的时候,黄皓尖锐的声音响起:


    “雍州从事,盐铁转运使马谡!”


    抬头一看,黄皓又拿出一道圣旨。


    “迁镇东将军,实领东乡侯,并责成重组前军都督府,开府仪同三司!”


    什么!!!


    所有人都惊呆了。


    刚才还在奇怪马谡没有封赏,结果一出来就是两个重磅炸弹!


    实领东乡侯!!!


    开府仪同三司!!!


    这待遇,比那魏延的前将军,都要甩去好几条街了。


    看到一众羡慕嫉妒恨的表情,马谡却面不改色。


    作为一个历史系穿越者,这些名词所代表着什么,他还是知道的。


    心里却对诸葛亮无比感慨。


    诸葛亮为了培养他,真是煞费苦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