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年龄,货币,物价,四合院格局(必看)

作品:《四合院:人不狠,站不稳

    原剧中可以确定的人物年龄。


    何雨柱:


    1935年3月10日,原剧中有户口本镜头。65年开局30岁。(已过30岁生日)


    秦淮茹:


    1933年8月12日,原剧中有户口本镜头。65年开局32岁。(没过33岁生日)


    于海棠:


    原剧中65年说自己24岁。65年开局24岁。


    秦京茹:


    66年的怀孕单上写19岁,那么65年开局18岁。


    棒梗:


    原剧有提示,秦淮茹18岁嫁过来,第二年生了棒梗。


    那就是51年嫁过来的,52年生的棒梗。所以65年开局13岁。


    槐花:


    原剧有提到槐花三岁。所以65年开局3岁。


    按照原句已知人物的年纪推算。


    贾东旭:


    按男大女小计算,应该比秦淮茹大1到3岁,本书设定大两岁。1931年出生。1962年死亡。


    根据,槐花是遗腹子,65年开局槐花3岁。


    许大茂:


    原剧中没提年龄多少,但比傻柱小,又和傻柱自小就是冤家对头。


    最多比傻柱小四岁。应该在1939年左右出生。本书设定小三岁。1938年出生。65年开局27岁。


    娄小娥:


    原剧中没提到岁数,但是有提示,娄小娥说没见过贾东旭。


    那么嫁入大院的时间应该是贾东旭死后。1962年底,最晚不超过1963年初。


    因为原剧65年丢鸡事件中,傻柱挤兑许大茂娶媳妇不会下蛋。


    大院的人跟着笑,说明认可这件事。


    那么娄小娥嫁入许家,最少也有两年没有动静。


    1950年3月,婚姻法,第四条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始得结婚。


    娄家的成分百分百不敢触碰法律,那么1962年娄小娥最少满18岁以上。再加上许大茂的岁数对比。


    本书设定娄小娥1941出生,62年21岁嫁给许大茂。65年开局24岁。


    何大清:


    65年开局傻柱年龄最少加上16岁。也就是说65年,何大清最少46岁。本书设定65年开局47岁。


    易中海:


    原剧中没提供年龄,但有提示,一大妈说嫁给易中海二十多年,没给易中海留后,对不起他。


    那么按65年开局,易中海已经结婚最少二十多年,解放前结婚早,易中海最晚不会超过18岁结婚。


    18岁加上20多,那么65年开局,易中海最少四十出头。但不会比何大清大。


    本书设定65年易中海46岁。


    刘海中:


    岁数和易中海相当,可能略小一岁。


    原因,66年刘海中想让二儿子刘光天娶于海棠。根据于海棠的年纪,说明66年刘光天最少24岁左右。


    算两年一个孩子,66年大儿子刘光齐最少26岁左右。同样18岁之前结婚。两者相加44岁左右。


    本书设定65年开局45岁。


    阎埠贵:


    岁数比刘海中略小,应该不低于44岁。


    原因阎解成结婚晚于许大茂。但是开局前已经结婚。


    阎解成年龄肯定比于莉大,或者同岁。65年于海棠24岁,那么阎解成最少25岁以上。


    设定阎埠贵最晚18岁结婚,25加18等于43。再加上怀孕一年65年阎埠贵43岁左右。


    所以本书设定阎埠贵65年44岁。


    何雨水:


    原剧没有提岁数。但有提示。


    于海棠66年说是24岁,何雨水和她一个高中的,(记住,原剧中没有说是同学)。


    那么年龄应该差不太多。那时候高中是两年制。


    按照差距最大的算法。平均七岁上学。


    于海棠晚一年8岁上学,高中二年级时,见到早一年6岁上学的雨水,读高中一年级。


    (说法有根据,何大清跑了,雨水秒变拖油瓶,让她早上学一年,禽兽们就少照顾她一年。)


    那么雨水在开局时应该是21岁或者更小20岁。


    (原剧开局雨水已经有了对象,20岁这个年纪比较合适。)


    本书设定,65年开局雨水20岁。


    本书开始时间1960年6月,所以上述人物岁数全部减少5年。


    何雨柱:25岁。


    秦淮茹:28岁。


    许大茂:22岁。


    娄小娥:20岁。


    于海棠:19岁。


    秦京茹:13岁。


    棒梗:8岁。


    小当:3岁。


    贾东旭:(距离领盒饭1年8个月。)


    何大清:42岁。


    易中海:41岁。


    刘海中:40岁。


    阎埠贵:39岁。


    雨水:15岁。


    贾张氏:不可考证,但应该比何大清大,按43岁左右算。


    聋老太:不可考证,考虑大易中海一辈,按60岁左右算。


    后续出现人物岁数都将参考以上人物设定。


    55年底,已经开始使用新的第二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共发行了11种面值,共15种版别。很复杂。


    本书为老爷们阅读方便。简化了一下。但绝对真实。


    1分、2分、5分,


    1角、2角、5角。


    1元、2元、3元、5元、10元。(你没看错,确实有3元的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发行期间,国家经历众多波折,很多人经历工资只有几元的年代。


    甚至1角钱可以吃饱饭,吃好饭的时代。这在后世不可想象。


    儿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后世的人听到好像很搞笑。


    但是写歌人那个时代,一分钱他真是钱,最少能卖半颗大白菜。六七块光腚糖。


    后世,因为有的第二套人民币存世很少,特别是10元,俗称大黑拾。


    品相好的价值在20多万元,3元人民币,价格也高达5万元左右。


    物资价格:


    55年到65年已查到的资料。


    各类票据,作者菌没有查到具体开始时间。


    好像各种物资票据开始的时间不一样。基本都是五几年开始的。


    本书设定60年6月,自然灾害第二年。已经全面进入票据时代。


    官方价格:


    猪肉:070元/斤(加肉票)


    鸡蛋:4分一只


    老母鸡:050元/斤(公鸡:04元/斤)


    食用油:06元/斤(粮本供应)


    大米:013元/斤(粮本供应)(粮本供应)


    白面:008元/斤(富强粉010元/斤。)(粮本供应)


    玉米面:006元/斤(玉米粒加工,不拉嗓子。)(粮本供应)


    棒子面:004元/斤(玉米棒直接加工,拉嗓子。)(粮本供应)


    盐015元/斤


    白砂糖070元/斤(凭票供应,战略物资。)


    豆浆:002元/碗


    阳春面:015元/碗(能吃饱。)


    油条:004元/根(一般人2根能吃饱。)


    土豆:003元/斤(冬储菜002元/斤)


    大白菜:003元/斤(冬储菜002元/斤)


    因物资极度缺乏,以上物品鸽子市价格上涨5倍(常常有价无市。)


    黑市价格上涨10倍,(官方打击力度非常大。)


    四合院住房位置设定:


    原剧设定紊乱,好几处自相矛盾,如第一集傻柱和许大茂竟然是对门?


    作者菌考虑再三从新设定。


    第一进院子(不设垂花门。)


    大门,东南角


    倒座房四间,现西侧三间倒座房住户梁拉娣家。(原剧靠西的两间倒座房阎解成于莉结婚使用。)


    紧靠大门一间倒座房,配角李奶奶使用。


    东厢房两间加偏房,配角王大锤家使用。


    西厢房两间加偏房,三大爷阎埠贵使用。


    共有住户四家。由东到西王大锤家,阎埠贵家,梁拉娣家,李奶奶家。


    第二进院子(院子之间是围墙间隔。)


    东厢房三间易中海家两间,靠近正房一间雨水使用。


    正房三间,傻柱靠东两间正房,和围墙形成一条去后院菜窖的过道。西面一间正房住着主角家。


    西厢房三间,靠正房一间主角家,剩下两间贾家。


    院中有水龙头,洗衣池。(正常四合院水龙头洗衣池,绝不会在中院。多在后院。这里是配合原剧情。)


    共有住户四家。由东到西,分别是,易中海家,何家,主角家,贾东旭家。


    第三进院子。


    东侧靠傻柱家房后公用菜窖。


    东厢房二间,二大爷刘海中家。


    正房三间耳房一间。


    东侧一间正房一间耳房,配角赵老蔫家。和围墙形成过道,通往防空洞。


    西侧两间正房聋老太家,和围墙形成过道。通往后门和后罩房。


    西厢房二间许大茂家使用。


    正房后面是后罩房三间,堆积杂物,待分配。


    后罩房西侧是大院后门,已被封死。后罩房东侧防空洞入口。


    共有住户四家,由东到西,刘海中家,赵老蔫家,聋老太家,许大茂家。


    全院共有住户12家。


    1960年6月,自然灾害第二年,大批逃荒者涌入四九城。


    故事从主角李文斌接收房产开始


    最后:开新书了,本书作者菌下了大功夫,请老爷们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