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第 111 章 “看你也到了该结婚的……

作品:《满级干饭人在年代文躺平

    马婆婆的这番话, 再加上这么多人赶着上前记下名字,让本来有些迟疑的人瞬间动了心。


    当然了。


    也不仅仅是所有人都动了心。


    还是有一些人不乐意,别说是一顿肉, 就是一毛钱一分钱都不愿意给别人花。


    比如季婷家里又比如崔二柱家中。


    看着挤上去的一行人,他们面上没怎么显露出来,但心里不以为然。


    搞这个鬼东西能有什么前途?


    就他们烧出来的玩意, 他们才不会花钱买,到时候能挣到钱才有鬼。


    就算挣到了,平分到每一户上又能有多少钱?


    如果挣了大钱, 大不了他们就闹一闹,不信大队长不把钱分给他们。


    然而这个念头刚刚升起, 罗建林就拿着喇叭大喊着:“都记住了, 填了名字或者不填名字的人都没有资格再反悔, 挣钱或者不挣钱都是自己拿得主意,不管以后结局怎么样,都不可能再做更改。”


    他一再的强调这些,不过就是想让人慎重对待这次的选择。


    不管成功或者失败, 他作为大队长都不会允许他们有第二次反对的机会,因为这是对每个人的公平。


    不单单是填好名字,罗建林等人提前准备了一些东西。


    一沓很厚的纸,上面是他先前口头说得那些。


    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说明,还有亲笔画押。


    说得难听一点, 这番做法是对社员们的不信任。


    可连罗建林都没法保证红山大队每一个社员都很有良心。


    所以签字画押才是最大的保障。


    有人闹着不愿意签,可有哪里是红山大队大头的对手, 一直弄到半夜袁会计这边就收上了一沓厚厚的纸张。


    等这边忙活完后,容晓晓也没等最后的结果,早早的带着二姑回去歇着了。


    这一天可真的累得够呛。


    大清早就去山里找人, 找完人又配合着公安调查,紧跟着就是全大队开会的事。


    明明没干什么活,就感觉眼皮在打架,实在是困的话。


    回去后和二姑二姐们打个招呼,等到就回屋歇着了。


    吴平慧瞧她的模样,还想说几句鼓舞的话刺激刺激她,不过好在被一旁的容婆子拉住,她道:“我给你准备了一些东西,你跟着我过来一趟。”


    吴平慧赶紧着搀扶她,“二姑,不用太麻烦了。”


    “不麻烦不麻烦,早先就给你准备好了。”容婆子进了屋,就从柜子里翻出了一样东西,她摊开在床上让吴平慧看着,“这是我拜托陈婶子缝制的百家被,现在准备着是早了一点,但那个时候我也不一定能过去,就早早给你准备好你带回去备着先。”


    之所以会准备百家被。


    也是知道简舟的家庭情况后才有的想法。


    毕竟这些东西一般都是婆家人准备的,可简家的情况特殊,想来不会准备这些物件,所以就请陈妹子带着她一家一家去求。


    求来的百家被子再让陈妹子帮忙缝制一下。


    也就有了现在铺在床的百家被。


    “里面的棉花都是今年新收的。”容婆子伸手拍了拍,被子软绒绒的里面装着的棉花又好又新,“是你小妹知道我有这个打算后,便寻来了一些新的棉花塞进去,要用的时候你就拿出来晒一晒,晒过之后就能用了。”


    “……”吴平慧此时有些热泪盈眶。


    二姑说的简单,但想想就能知道她一家一家去求肯定不容易。


    还有小妹,真的是……让她鼻头很酸涩。


    容婆子微微侧了侧头,轻声问道:“怎么样还喜欢吗?”


    “喜欢!特别喜欢!!”吴平慧重重点着头。


    虽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孩子,但这绝对是她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突然间,吴平慧不太想回自己的房间了,“二姑,我今天同你睡!”


    要不是小妹已经睡着,她恨不得把小妹也拉过来人睡在一起。


    至于简舟。


    就让他一个人独享一间屋吧。


    还在房间中等着媳妇的简舟:“????”


    ……


    第二天早上,容家的大门被敲醒,容晓晓睡眼朦胧的去开门,等看到外面的人,她第一个反应就是:“你家二嘎又丢了?”


    朱婆子真的是忍了又忍,才将白眼给忍下去。


    她没等容晓晓开口,就侧过身子挤进院子中,一边走着一边道:“那小子现在老实的很,以后肯定丢不着。”


    说着,就和院子里坐着的容婆子打着招呼。


    容晓晓扯了个哈欠,看着她放在桌面的篮子,她问道:“这是什么?”


    朱婆子从里面拿出了几颗鸡蛋,“这是谢礼,要不是多亏了你们,我家那臭小子怕是会遭大罪。”


    即使聪明的找到一个木屋躲着。


    可要是待在那边的时间长了谁知道会怎么样?


    好险得被找到并安全的送回了家。


    为了让他知道教训,家里是来了一场混合打。


    此时的二嘎还趴在床上哽咽着,屁股肿的不能挨着床,一晚上都是趴着睡,瞧着老可怜了。


    可再可怜也不能惯着。


    瞧瞧大对其他人家的孩子,就比如说那个罗国强,要不是家里一直顺着惯着,又怎么可能养成这般没良心的人。


    就该在小的时候好好教。


    要真的教不好那也别管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总不能还得供着他七老八十?


    朱婆子一共掏出了十枚鸡蛋,“我就不在你们这闲聊了,先前帮着去找二嘎的人不少,我还得一一去感谢感谢呢。”


    容晓晓看着她手里的篮子,轻声说着:“那可是一笔不小的花销啊。”


    这满满一篮子的鸡蛋,还是头一回看到朱婆子这么大方。


    朱婆子一听,嘴角肉痛的直抽搐。


    她这一次可是准备了百来个鸡蛋,那真的是大手笔,几乎将家里存的鸡蛋以及这段时间女婿给她孝敬的一些全给拿出来了。


    这也是她犹豫一晚上后的决定。


    就算她什么谢礼都不给,也没人会直接找她要。


    可是转头想想,昨天那一晚上她心里那叫一个着急呀。


    要不是大队的人帮着一块去找,她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百来个鸡蛋换回一个孙子。


    她还是觉得很值得。


    哪怕再肉痛她也觉得值得。


    如果真有那么一个万一,万一以后她家又出了什么事,或许这些人也会再一次伸出援手。


    当然也不是说没有这些鸡蛋对方就不会帮忙。


    只不过心里多少安心一些。


    朱婆子没在久留,在离开之前还嘀咕了一句:“给就给吧,反正我那个有出息的女婿下个月就会发正式工的工资,比原先翻了个倍,他肯定会带些东西来孝敬我。”


    所以说,她这个女婿就是她的底气!


    就这样,大队的人大部分都收到了来自于朱婆子的心里。


    对于他们来说还真是一件稀罕事。


    不过更多的关注还是放在了窑洞上面。


    好些人闲来无事,就跑去知青屋打听打听情况。


    听着这些知青们侃侃而谈。


    就觉得这些人到底是文化人,肚子里还是有些墨水。


    听着听着,关注的话题就有些偏了。


    马婆婆看着一直在巴拉巴拉的陈树名,问着旁边的人:“我记得先前季家就是打上他的主意吧?还真别说马春花是有点眼力见,比他她闺女强多了。”


    季婷看上的是个什么东西?


    那简直比粪坑的石头还要来的臭,偏偏她和甄兰就看上了他,还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争着一个男人,真的是……没眼看。


    不过现在看看陈树名这几个知青还真不错。


    对比盛左元来说那是好的太多太多了,而且瞧着年龄也特别合适,正好是适婚的年龄阶段。


    这一下周边人的眼神就有些变。


    “我们暂时的打算是先挖个窑洞,这几个窑洞要比原先大上不上,需要的材料和人工就会比……”陈树名说着说着,不知道怎么突然就打了个冷颤。


    朝着旁边望去,那些婶婶婆婆们看着他的眼神让人不由慎的慌。


    忍不住吞咽口水,他讪讪地问:“婶婶们,我哪里说错了吗?”


    前方的一个婶子笑眯着眼:“没错没错,陈知青啊,我记得你今年已经满了二十二岁吧?”


    陈树名不明所以,只好点了点头算作回应。


    哪知他这么一说,前方几个婆子笑得更厉害了。


    二十二岁好啊!


    那可是能结婚领证的年龄了。


    而且这个年龄也该找媳妇,总不能一直单着吧?


    “陈知青,看你也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了,就没想过找个媳妇生个娃娃一起热炕头?”


    “我跟你说,这找了媳妇可就跟原先的单身生活不同了,保准你会喜欢的。”


    “对呀对呀,说不准你还会后悔没早点找媳妇呢!”


    有的时候,这群婆婆婶婶们那是能把年轻人说到害羞的脸红为止,好些人受不住都跺着脚旁开。


    这不,陈树名就想跑了。


    这好好的说着窑洞的事,怎么又扯到他身上来了?


    想回头寻求好友的帮助,结果转头一看都没看到高辽的人,不过想想也大概能猜到他去了哪里。


    此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知青屋这边。


    并没有人往牛棚那边跑。


    高辽便趁着这个机会,给老师一家送去东西。


    下放到红山大队已经一个多月的时间,牛棚被他们一家口收拾的干干净净,还趁着夜色的时候在周边的一个洞口处挖了一个深坑,专门置放没法见人的物件。


    高辽拎来的都是一些粮食以及日常所需的物件。


    全都是能久放的东西。


    贺梅瞧着就觉得太多,想要伸手拦着,“太多了,这些东西你自个留着吃,可不能饿着自己救济我。”


    “老师您就放心吧,我在大队认识一些婶子挺好的,只要有钱就能换来一些粮食。”


    高辽并不仅仅是宽慰,说的都是些实话。


    下乡之前他已经预想到当知青会很辛苦,周边的一些街坊邻居家有下乡的人,每次寄信回家都是在抱怨和哭诉,听得多见得多他对陌生的生产大队也挺慌的。


    可来了之后就发现,这个地方比他想象中要好的太多太多了。


    只要打进本地人的圈子中,向他们寻求一些帮助还是很容易的事。


    比如说陈婶子会帮着他们弄来一些棉花。


    方大姐的娘家有一批土豆,也是第一时间问他们要不要。


    刘大爷家每回都会给他们均一些菜种。


    虽然干农活很累,但只要他们好好干活就能维持日常所需。


    甚至挣得工分要是和贺大哥一样多。


    不但自己能吃饱吃好,甚至还能攒下一些给家里寄过去。


    现在的日子是真的比预想中好多了。


    尤其是在老师和师公的帮助下,他们能顺利的将窑洞建起来,今后或许他们就能成为生产大队的一名工人,这可是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高辽也在强调着并没有委屈自己,说完之后又从兜里掏出了一封信:“先前我给同学寄了一封信,拜托他们将信交给师公家人,这是他寄来的回信。”


    虽然写的是同学的姓名和地址。


    但里面的信却是师公的家人给师公寄来的。


    因为担心会在记得过程中被人看到。


    所以都转了好几道手。


    甚至里面还做了一些掩护,生怕被人发觉。


    程行颤抖的手接过来。


    能接到家里的来信是让他想都不敢想的事。


    本以为一朝下放,这辈子都怕是再难联系到,没成想这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收到爸妈的来信了。


    “还愣着干什么,担心打开看看!”贺梅催促着,还忍不住伸手推了推他,显然也是尤为的激动。


    “好好好,我这就打开看看。”程行连连点头,颤抖的手缓缓将信封拆开。


    也就两页的纸。


    上面是父母以及其他亲人对他们的牵挂和问候。


    同时上面还说了另外一些事。


    程行抹了把脸,趁机擦掉流出来的眼泪,他抬着头道:“有件事想拜托你一下,家里打算给我们寄点钱过来,到时候还得麻烦你帮着收一下顺便再给我们置办点物件。”


    贺梅也跟着说:“有钱了就好,你得把先前给我们的棉衣布料以及粮食的钱都扣一扣,我们可不能太占你便宜了。”


    不得不接受他的帮助。


    但这心里多少还是有些过意不去。


    毕竟谁的日子都不太好过,靠着高辽一个人拉着他们一家口,肯定会很吃力。


    这一次高辽并没有拒绝,“行,那等收到钱了再另算。”


    “好,按你说的办。”贺梅笑着应道。


    而这时程行将信封中最后一张纸递过去,“这是老爷子让我教给你的,他知道你们在烧陶器,上面记录了一些上色的方法,这些方法全是老爷子自个琢磨出来的,要比寻常的省力又省钱一些。”


    原先记的信中就有提过媳妇学生做的一些事情。


    他也没说一定要让老爷子提供一些办法,没想到老爷子倒是主动将这些办法告诉他们。


    一来肯定是为了感谢这些年轻人对他们的帮助。


    再来面对一些心有理想的年轻人,多少也是想支持一些吧。


    高辽有些惊讶,拿着这张信纸呆愣了一下。


    他并没有欣喜若狂,而是稍稍皱起了眉头,不是很确定的道:“师公,我想把您的事和大队长说一说。”


    不是不知道说出去有风险。


    但他觉得红山大队的大队长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


    他想要大队的人知道,真正为红山大队付出最多的人其实是住在牛棚中的程行两夫妻,是因为他们,烧窑的事才能进行下去,不然就算他们再有理想再有毅力,一切都是空话。


    可惜的是师公和老师的身份不能摆在明面上。


    但最少让大队长心里有个数吧。


    这样一来,有大队长的特别关照,师公他们在大队的日子也会更好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