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朱棣:我还有其他用意!

作品:《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四哥,好重!”


    “我这个篓子里,也有两条鱼!”


    “四哥,你这个捕鱼篓太好使了!”


    “可不,要是往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有这样的捕鱼篓,大家的日子,肯定会好过些!”


    ……


    几个年轻人激动大喊大叫着,带着捕鱼篓上来。


    朱棣正在打磨一個石头片。


    一会儿用来刮鱼鳞,开肠破肚。


    说起来,也怪可怜的。


    全村上下,竟然没有一把富裕的菜刀,能让他们带着出门。


    就是锅,还是沾了大哥的光。


    大哥给他安置这个小家时。


    给买了两口锅!


    要不然,这回大家出来,连个煮水的锅都没有。


    “四哥,看!”


    朱棣看着十五个鱼篓里的鲜鱼,也不由惊讶。


    粗粗扫了眼,至少三十条!


    这个时期的秦淮河内,鱼这么多?


    朱棣也高兴极了,守着这条河,饿不着,身体累不垮!


    随即,笑着分配任务:“一个人去河边,把顺路拔的野菜洗一洗,剩下的,跟我处理这些鱼。”


    “得嘞!”


    “跟着四哥走准没错,吃香的喝辣的!”


    听着几人的话,朱棣笑着摇了摇头。


    ……


    一大锅野菜炖鱼,不需要特别的作料,野菜就是最好的作料。


    野蒜。


    醋菜,一种酷似菠菜的野菜。


    但味道特别酸,像极了醋。


    村里婶子把这种野菜,称之为醋菜。


    农村舍不得买醋,经常把醋菜当做醋来调味。


    现在用来炖鱼,太合适了!


    ……


    所有野菜一一加入后,最后再撒点盐巴,一锅炖鱼就齐活了!


    只需要加柴火,控制好火候,温火慢炖就成。


    渐渐,一阵阵香味随着热气,弥漫开来。


    “太香了!”


    “四哥,还得多久才能吃?”


    ……


    几个年轻人,蹲在旁边,眼巴巴盯着锅,吞咽口水。


    也不知是手艺好,还是饿了,闻着味儿,朱棣都觉得口水变多了。


    咽了咽口水,笑道:“还得等会儿,小火慢炖,汤水中的野菜味,才能充分融入鱼肉中,这样吃起来,才能让人满嘴回香,恨不得吞掉舌头……”


    “四哥别说了,别说了!”


    “对,你再说下去,我恨不得立马开吃!”


    ……


    随着香味儿越来越浓,天色也渐渐暗黑下来。


    各个工段的乡民,陆陆续续赶回来。


    闻着味儿,纷纷惊讶看向朱棣他们。


    “肉味儿?土桥村这么阔绰?”


    “是鱼肉味儿,肯定是从秦淮河捞的。”


    “他们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


    有人一边暗暗吞着口水,一边羡慕议论,有人好奇朱棣等人,为何回来的这么早。


    做一顿饭的时间,可不短!


    有些刺头儿,眼神鬼祟盯着,大有一副,巧取豪夺的意思。


    也就在这时。


    杨八叔等人回来了。


    叔伯们闻着香味,满脸惊喜冲过来,看到满满一锅炖鱼,顿时激动的喜笑颜开。


    “真捕捉到了?”


    “还不少!满满一锅!”


    “守着秦淮河,这回不怕挨饿了!”


    “以往年年徭役,可就今年,不用担心又累又饿了!”


    “咱们老少爷们儿,沾了四郎的光!”


    ……


    一些不安分的刺儿头,瞧着土桥村一群人团结的样子,纷纷偃旗息鼓。


    大家拿出干粮,放在一起,蹲在周围,盯着‘咕嘟咕嘟’作响的大铁锅。


    锅底的篝火,染红了一张张笑脸。


    氛围……


    绝好!


    某刻。


    朱棣起身,笑着催促:“开饭!”


    话中,垫着芦苇把锅端到了一旁,由三块石头,成品字形垒成的‘架子’上。


    一群人,端着碗,围在锅边,像是吃火锅,大口大口美美的吃了起来。


    “香!”


    “四郎肯定放了醋菜,酸酸的,开胃!”


    “嘶,好烫!”


    “你娃慢点,别把舌头吞下去!”


    哈哈……


    ……


    土桥村这边,粗犷的笑声不时响起,引得周围乡民,羡慕观看。


    一锅热气腾腾的野菜炖鱼,慰藉了饥肠辘辘的肚子,也似乎驱散了一天繁重体力活的疲劳。


    总之,无论是朱棣,还是乡亲们。


    都特别满足!


    饭后。


    众人接过收拾洗涮的活,让朱棣去休息。


    朱棣带着毛巾、皂角,沿着河堤,找了个僻静干净的湾流,美美的洗了一澡。


    等他回去时,发现白天向他请教分工合作,说过话的乡民,在他们的棚子等着。


    气氛似乎有些尴尬。


    见朱棣回来,这些乡民纷纷起身,局促打招呼:“四郎。”


    朱棣笑着点头,一一打招呼。


    杨八叔凑近,低声私语道:“他们都是各村派来的代表,打听你捉鱼的法子,咱们村很多人,都不想把这个法子传给外人。”


    “担心知道的人多了,往后咱们吃不饱。”


    朱棣点点头。


    也暗暗感慨。


    这不是乡亲们小气吝啬。


    饿!


    是这个字,太沉重,沉淀在每个人的骨子里。


    大家怕!


    太怕,知道的人多了,自己吃不饱!


    十分朴素的人之常情。


    略微琢磨一下,朱棣笑道:“教大家捕鱼的法子,这没问题。”


    几个同村年轻人有些急了,想说话,却被八叔用眼神制止。


    “四郎,谢谢!”


    “俺代表俺们村,谢谢土桥村,往后你们土桥村想娶俺们村的女娃,彩礼差点,俺们村也先答应土桥村!”


    “对!俺们村儿也能保证!”


    ……


    几个村的村民代表,先感谢朱棣,然后对土桥村众人表态,乡亲们听到表态内容,脸上也不由露出笑容。


    朱棣送走村民代表,返回棚子门口时。


    就听八叔在里面训斥几个青年,“目光短浅!往后四郎没做决定前,你们几个谁都不许瞎嚷嚷!”


    “一个捕鱼法子,就让咱们村儿男娃往后娶婆娘,比别人容易,值不值得!”


    “值得!”几个年轻人讪笑回答。


    朱棣笑着摇摇头:“咱们也不会挨饿,这条秦淮河大着呢,而且我答应,还有其他用意!”


    闻言,众人纷纷看来。


    “四郎,还有啥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