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大捷!蒋瓛抵达和林!

作品:《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师傅知道自己的情况,没大碍,打完仗,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就能好。”


    朱棣含笑揉了揉民丰脑袋。


    一个满编陆军镇,损失四千人。


    说实话,并不算太多。


    看看他们一路打的几场战斗。


    克张北,是攻城战。


    下三峡是奔袭巧战,还好点。


    九日之内,奔袭千里,抢夺和林外城。


    然后遭遇了惨烈的包围战。


    还把北元军牢牢挡住,且极大杀伤北元军,打击其士气。


    他现在也就是没有一支预备兵力。


    但凡有两三万机动性强的骑兵,今夜他就敢去袭营!


    并且可以肯定,一定能建功!


    这一战的艰苦与凶险,他预料到了。


    可必须打。


    除了为大哥、为大明、为中原千千万万百姓。


    其实,他也在为自己。


    为东番的未来而战。


    首先,偏师一路本就承担吸引北元主力的作用。


    如今,北元主力竟然在他们眼皮底下,抽调前往捕鱼儿海。


    虽说,从张北之战开始,他们就上当了。


    上当的不止是他。


    还有大哥。


    以及整个太子系。


    当初,他主动承担吸引元军兵力这个任务时,大哥太子系很多人是很高兴的。


    首先,在太子系眼中,他不能和大哥分润攻克捕鱼儿海北元王庭的功劳。


    其次,偏师一路兵力少,很危险,很容易打败仗。


    这也是太子系很多人想看到的。


    再次,所有人都不认为,他能仅凭十三万兵马,打下和林。


    不可能得到这份功劳!


    其实,从张北领偏师一路,往和林打时,他也没想过要攻克和林。


    反正帮忙牵制住北元一部分主力。


    等大哥打下捕鱼儿海北元王庭后,集中优势兵力再打和林就行了。


    他回朝助战的主要目的,就是辅佐大哥,把这一战打好。


    以此维系和大哥的兄弟感情。


    同时,赚一群俘虏。


    风头、功劳什么,根本不是他带兵回来助战的目的。


    可奈何,时局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


    他若是不能尽快打下和林,赶往捕鱼儿海,确保主力一路不出问题。


    确保大哥风风光光赢得此战大捷。


    一定会有人,把纳哈出一路精锐,秘密调往捕鱼儿海的责任,强加在他身上。


    若是大哥因此而受伤。


    这种欲加之罪会更加严重!


    若是大哥战败,出了意外。


    情况会更加糟糕。


    各种对他、对陆军第一镇、对东番不利的阴谋论都会冒出来。


    彼时,大明朝堂动荡。


    反对他的浪潮,甚至可能牵连他提出来的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


    这是十分有可能的。


    最终,大明的乡土村社彻底熄火。


    他即便能全身而退,带着兄弟们离开大明。


    也很难和大明保持现在的和睦关系。


    东番还如何借助大明的海贸收益,实现对外扩张之目的!


    他期盼中,乡土村社发展到更高级。


    股份在家族中传承,有家族不愿股份分散,进而扶持家族子弟出走海外的浪潮就不可能实现!


    ……


    这一战,因大哥是统帅。


    且要为大哥塑造声望。


    军事行动中,带着太浓厚的政治色彩了。


    虽说,军事是政治的延续。


    可如今,这场军事行动。


    本质上,已经直接成为一场政治!


    一场,他不能喧宾夺主,有太多忌讳、顾虑的政治行动。


    所以,这一战打到现在,才这么让人难受。


    在战争之初,他就感受到了难受。


    所以才意识到,应该快点和大明进行切割,尽快彻底离开大明了。


    说到底,他现在不光是父皇的儿子。


    还兼任着大明的官职。


    这就造成,父皇以及朝廷要他回来时,他不得不回来。


    ……


    陆军第一镇的兄弟,是他数年如一日,亲自带出来的。


    不是陌生人!


    每一次战后统计,听到伤亡数字,都让人心疼滴血。


    若是一场没有勾心斗角,单纯的、纯粹的军事行动,很多将士就不会牺牲!


    这种不受他控制的战争。


    只此一次!


    此番结束后。


    他会尽快和大明进行切割。


    往后,父皇在世,他对大明,也只是尽孝而不必尽忠了。


    父皇,肯定也明白这一点。


    往后,也不会要求他带兵回来了。


    朱棣收敛思绪,转头,靠着城墙,看着三个大小伙子,笑道:“民丰,等跟着师傅到了东番后,师傅给你和春晓开一家大药堂,你要好好学习军中的外科医术,将来,咱们这间大药堂,要有传统的中医术、以及被遗失的外科术,同时,既要有大夫坐诊号脉,一人一方的治疗方式,也要有成品药销售……”


    “将来,依托你们大药堂,以及和军医合作,开办医学馆,招收想学医的,以及从一个个乡土村社,选拔一批聪明伶俐的孩子……”


    “学而优者,给他们颁发咱们治下,任意之地,自由行医,开馆的证书,一些实在平庸的,就让他们回到乡土村社,依靠学到的医学常识,售卖伱们大药堂的成品药,帮助百姓,解决日常病痛……”


    大明的医学系统太落后了。


    完全无法满足,广大百姓日常看病的需求。


    而且,医学这一行业,如果扶持发展好了。


    不但可以提高百姓寿命,增加人口。


    还能解决很多人的吃饭就业问题。


    让财富在民间更为高效运转。


    如果民间只有几个少数行业,那么财富运转的速度一定很弱。


    如果三百六十五行,行行都极为活跃繁荣。


    财富流动速度一定十分活跃。


    农工商是财富转运的主力。


    但其他行业的补充作用也不能小觑。


    以往朝代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


    单纯依靠一个行业,历史一次次证明,太危险,不可取。


    ……


    “随着成品药的普及,药材需求一定更大,咱们还要研究,药材的人工种植……”


    三个小伙子都认真听着。


    他们都大了。


    都能从师傅谈论医学行业,明白师傅的内心转变。


    师傅其实是隐晦在说,要将全部精力,用于发展、推动海外治下的百业。


    此战后,要与大明尽快切割。


    耿瑄笑着插嘴,“师傅,那我家春晓,以后是不是可能比我都出名?”


    朱棣瞥了眼耿瑄,笑而点头,“这很有可能,就凭春晓一手精湛接生医术,将来我都会给春晓著书立说,怎么说,都得封春晓一个医学大学士头衔!”


    “那感情好!”耿瑄高兴的唇角都快咧到耳根了。


    朱棣微微愣怔,随即含笑抬脚,不轻不重踢了脚:“有春晓这样一个榜样,你也好好努力!”


    “我凭春晓夫君这个身份出名就很满足了!”


    哈哈……


    朱棣三人顿时被耿瑄的无赖劲儿给逗笑了。


    ……


    呼!


    远处,悄悄观望的谭渊等人,顿时暗暗松了口气。


    ……


    “报!”


    二十里外。


    斥候疾驰折返,“只剩一个北元登城点还在坚持!”


    呼!


    丘福、朱橚等人纷纷松了口气,露出笑容。


    尤其是丘福。


    天知道,他做出不去救援的决定多么艰难。


    也就是他们了解老四。


    若是换个人,恐怕就会因为这道命令,而记恨他!


    若是换成太子。


    恐怕,哪怕等会儿发起突袭,一举击溃了城外北元军。


    事后,太子系的人都会对他发起责难!


    若现在率兵守城墙的是太子,他绝不敢下这样的命令。


    遗祸无穷!


    嗒嗒嗒……


    就当几人相互对视,嘴唇同时动动,准备说话时,急促马蹄声从远处传来。


    又一波斥候抵近。


    “报!最后一个登城点的北元军也被王爷率兵赶下城头,北元已经收兵!”


    朱橚挥了挥手,遣走斥候后,便迫不及待追问:“丘指挥使,我们什么时候发起突袭?”


    在等待消息时。


    后续骑兵也赶到了。


    如今,他们手头上有四万精骑。


    和林之战,也该结束了!


    丘福略微琢磨,说道:“等天再黑些,全军牵马再往城外北元大营挺进十里,等子时,或者明日五更天时,发起突袭进攻……”


    朱橚微微点头。


    再向北元大营挺进十里。


    发起突袭时,可以速度更快冲到北元大营。


    北元军准备的时间更短。


    五更天战斗一天的北元军,即便是值守兵马,也十分疲累了。


    ……


    就在丘福等人商议突袭战术时。


    海童带着几名万夫长,也来到了城外大营。


    进入大营。


    看着所遇将士,全都垂头丧气。


    海童等人心情格外压抑。


    今天的车轮进攻失败,不光损兵折将。


    对士气的打击,更是触目惊心!


    明四皇子不可战胜的印象,更加深入人心了!


    这无疑是最为可怕的。


    海童带着几名万夫长,一路心情沉重来到帅帐。


    “拜见王爷!”


    参拜时,看了眼精神萎靡,坐在左侧首位,吊着一条胳膊,脸色苍白,静静坐着,额头都冒冷汗的马哈木。


    显然,马哈木伤的不轻。


    “起来吧。”


    纳哈出消沉声响起,抬手点了点右侧空着的位置。


    等海童几人落座后,强打精神,环视众人,鼓舞道:“咱们今天进攻虽然失败了,咱们损失惨重,但明四皇子肯定也不好过,他陆军第一镇,拢共也就那点兵力,类似今天的战斗,再打一两天,他陆军第一镇就没人了!”


    ……


    诸将渐渐恢复一些精神。


    马哈木提醒,“王爷不能忽视被我们丢在后面,徐达统帅的偏师主力,既然要耗死明四皇子,那就要派出有力一步,去牵制徐达,拖慢徐达的速度,为我们争取更多时间……”


    诸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纳哈出也从善如流接受马哈木的建议。


    下令麾下,被陆军第一镇打残的精骑万夫长,率领本部精骑,集结五万牧民骑兵。


    明日出发,去牵制徐达统帅的偏师主力。


    军议又进行了片刻。


    纳哈出瞧着众人情绪虽然好了很多,可还是很低落,微微皱眉,随即说道:“按时间算,明太子朱标,也快抵达捕鱼儿海了,我们未必一定要击败明四皇子朱棣,只要把他拖住,让他无法救援即可……”


    从和林去捕鱼儿海。


    即便是骑兵行动,都得七八天。


    何况朱棣偏师一路,还有大量步军。


    再拖上几天。


    即便他们放朱棣去捕鱼儿海,恐怕也来不及了。


    “咱们这一路胜负无所谓,只要捕鱼儿海可汗赢了,此战,咱们就赢了,彼时,大明精锐主力被歼灭,明四皇子深陷草原,想从草原撤出去,就难喽!”


    诸将这才露出笑意。


    对啊!


    其实,这一战,他们和明四皇子都一样。


    都是配角。


    他们不一定要打赢明四皇子。


    只要拖住明四皇子,为可汗主力方向争取足够的时间,胜利就属于草原!


    反观明四皇子。


    若是不能打赢他们,从西蒙古抽身。


    大明必败!


    可汗身边有三十万精锐,再加从他们这边抽调的精锐。


    单单精锐就四十万。


    还有数量不菲的牧民骑兵。


    明太子朱标抵达捕鱼儿海就会发现。


    精锐对精锐是二比一。


    总兵力对比。


    至少是三比一!


    ……


    夜渐深。


    所有的喧嚣,都渐渐消失。


    城内城外,陷入一片死寂。


    只能听到将士们,极为疲惫,沉沉睡去的打鼾声。


    朱棣默默行走在城头上。


    睡不着。


    他在想明天该如何守城。


    火炮弹丸只剩数十颗。


    火药也有些抓襟见肘了。


    像今天这样高烈度的战争,最多小半天,火药就会告罄。


    索性,今天的杀伤,明日北元方面士气消沉,应该无法发起类似今天这般凶猛进攻了。


    如今,他只能寄希望泰山了。


    ……


    朱棣站在城头,一夜未睡。


    五更天。


    嗡嗡嗡……


    远处黑暗中,忽然传来的微弱声,第一时间引起朱棣警觉。


    眯眼,努力想看清……


    可天色太黑了。


    随即,爬在城墙上,耳朵紧贴城墙地面。


    轰隆隆……


    万马奔腾的声音,从若隐若现,很快清晰传入耳中。


    唇角笑意一闪而逝。


    援兵!


    大概率是泰山派来的援兵!


    下一秒,一跃起身,快步来到谭渊、张武等人身边,“谭渊,张武,赶快起来!”


    几人裹着军被,迷迷糊糊睁开眼睛。


    看到朱棣时。


    忙起身立正。


    朱棣指着远处黑暗中,“我听到了马蹄声,极有可能是魏国公派来的援兵,让炮营准备,一旦是,就分出几门火炮鸣炮,剩下的火炮,全都给我集中往内城打,让兄弟们做好攻城准备……”


    向城外打火炮。


    北元大营在五里外,发挥不了杀伤性。


    这样做,是为了造出响动。


    北元大营被袭,北元军定然十分混乱,这时候,响动越热闹,北元军越混乱。


    “同时,让兄弟们发起进攻时,高呼援军来了!”


    即便不是泰山派来的援军。


    而是北元骑兵。


    他也准备借势造成混乱,乘势攻打内城。


    虽说,不可能是北元方面的援军。


    可万一呢?


    当然,真是北元方面的援兵。


    他就更要趁机借势攻打内城。


    否则,守外城只会越来越艰难!


    谭渊等人听闻后,忙爬在地上倾听。


    下一秒,纷纷激动起身,压着声音领命后,就去传达朱棣的命令。


    “醒醒。”


    “兄弟们,咱们的援军来了,王爷命令,所有将士,悄悄装填好弹药,匍匐向通往内城的通道集合……”


    “王爷说了,一旦发起进攻,就高呼,咱们的援兵来了!”


    ……


    命令传达到棚正一级后,每个棚正,都压着声音,悄悄叫醒麾下将士。


    将士们睡眼惺忪。


    听到命令后,就跟着棚正,悄悄装填弹药。


    一个个棚,弹药装填完毕后。


    在棚正率领下,从城墙匍匐向一个个通往内城的通道集合。


    对面百步外,内城值守的北元军,并未注意到,墙垛后面,一队队陆军第一镇将士正在匍匐前进。


    “杀!”


    通道口的兵力,刚刚集结完成一半时。


    海啸般喊杀声,突然从远处黑暗中传出。


    轰隆隆……


    很快,轰鸣的马蹄声,城外城内,全都清晰可闻。


    朱棣站在一条通道,重新垒好的防御工事后面。


    轰隆马蹄声伴随着喊杀声响起,对面内城,值守的北元军纷纷紧张议论时。


    朱棣大喊一声,“撞!”


    十几名将士,抱着一根清理城楼留下的圆木,狠狠撞在麻袋垒砌的工事。


    麻袋坍塌。


    朱棣和将士们,第一时间紧贴地面趴下。


    后方。


    杨东旭和几名炮兵将士,亲自守着一门火炮。


    工事坍塌瞬间,杨东旭举着的火把落下,点燃引线。


    “敌袭!敌袭!”


    通道另一端,内城值守的北元军惊恐大喊。


    嗵!


    炮击声响起。


    嗵嗵嗵……


    连续的炮击声轰鸣响起。


    反应并不慢,慌乱涌入狭窄通道的北元军,迎面遭到,强大动能弹丸横扫。


    断臂残肢飞溅、凄厉惨叫声率先在城头响起。


    “杀!”


    朱棣大喊一声,一跃而起,点燃火铳。


    砰砰砰……


    跟随在朱棣身后的将士,也第一时间排射。


    炮击、排射,短短瞬间,第一波负责值守,涌上来的北元军,损失惨重,都被打蒙了。


    一次排射后,朱棣一马当先,率领将士们往对面内城冲杀。


    “排枪!排枪射击两侧,阻止北元军增援通道!”孙元楚指挥着营中将士,站在通道两侧,大声喝令。


    砰砰砰……


    硝烟弥漫。


    密集的弹丸,冲刷着内城通道两侧城头奔冲而来的元军。


    后方,杨东旭率领炮营兄弟,也拼命快速装填弹丸,将仅剩的弹丸,完全不管不顾,避开通道,打向斜对面的内城。


    这样一幕幕,发生在南城城头每一条通道。


    “传令!不顾一切伤亡,挡住!”


    海童从内城城楼冲出,站在城头大声呼喊下令。


    同时,视线忧虑看着城外。


    收回视线,一把拉过身边亲信千夫长,大声呼喊:“带着你的人,马上回城内,把能找到的马车,全都损毁!”


    和林能否守住,已经无法预料了。


    但他还要力所能及做点准备。


    明四皇子给步军装上车轮子的闪击战术,太厉害了。


    决不能让明四皇子偏师一路数万步军,全都装上车轮子!


    只要他把城内的马车损毁,至少还能拖延时间,为捕鱼儿海可汗主力争取时间,去歼灭明军主力!


    ……


    哈哈……


    丘福、朱能、朱橚率领四万大军,已经抵达城外北元军大营五百步左右了。


    都能清晰看到,大营内,恐慌景象。


    听着城头率先响彻天地的喊杀声,以及‘援军来了’的呼喊声。


    三人均都爽朗大笑。


    朱橚一边抽打战马,拼命加速,一边大声惊讶道:“四哥怎么这么会抓时机,他是怎么判断,是咱们?”


    丘福、朱能在策马奔冲中,全都笑了。


    不得不说,就如朱橚惊叹的。


    鬼老四太会捕捉战机了。


    这种动静。


    即便是北元军的增援。


    恐怕也会让鬼老四借了势!


    轰轰轰!


    前方爆炸声传来,冲在最前面的骑兵兄弟,已经用炸药包,在大营各处炸开几道缺口。


    “冲!”


    丘福大喊一声,随即一马当先,从缺口冲入大营。


    人匍匐在马背上,一手紧紧攥着马缰,抱着马脖子,另一只手,反手握刀,刀刃向前。


    所有将士冲入大营后,全都如同丘福。


    根本不看前方是否有北元敌军。


    脑海只有一个声音。


    冲!


    往前冲!


    用最快的速度,分多路,凿穿北元大营。


    绝不给北元军整顿集结的时间!


    纳哈出光着脚,衣衫不整站在帅帐前。


    绝望看着混乱的大营。


    他已经下了无数道命令,可营中慌乱惊恐的士卒,始终无法向他这边集结。


    目视所及。


    整个大营火光冲天。


    没有训练的牧民骑兵,如同无头苍蝇,到处乱窜。


    好不容易有人抢到一匹战马,也无心杀敌,拼命催马向大营四周奔冲。


    “王爷,王爷……”


    一名千夫长冲到纳哈出身边,哭着大喊:“组织不起来了,组织不起来了,王爷,咱们撤吧!撤吧!”


    纳哈出呆滞看着,摇了摇头,缓缓闭眼,艰涩道:“你们逃吧,本王逃够了。”


    他从大都撤退到辽东。


    从辽东撤回草原。


    现在都在蒙古人,存在百年的政治、经济中心了。


    还能撤退到哪里?


    他已经彻底没了精气神,继续战斗了。


    留下来,任凭明四皇子是杀是刮吧。


    年轻时,恰逢朝廷开始动荡飘摇。


    他一腔热血,想要为蒙古人的统治做点什么,同时,实现个人成就。


    败退辽东后。


    他想割据辽东,做个听调不听宣的土皇帝,野心勃勃。


    撤回草原。


    他也老了。


    只想为草原再做点什么。


    他这头老狼,已经为草原做了所有该做的。


    是时候,离开族群。


    让外面的野兽,撕咬吞食了。


    年轻时热血,壮年时野心勃勃,暮年时虽已无热血,却又有了点,不为私利的奉献。


    到如今。


    面对失败时。


    原来也并不难接受。


    格外坦然。


    甚至还少了煎熬,有种无法言语的轻松。


    “王爷……”


    听着呼喊声还在耳边催促。


    纳哈出扭头,看着这个忠心千夫长,笑笑,“你若想离开,还想有所作为,就去找马哈木吧,跟着马哈木……”


    他肯定,马哈木一定会逃!


    马哈木还年轻,有热血,有野心。


    绝不会留下来,做明四皇子的俘虏。


    也不会为了草原人的荣誉,白白战死在这里。


    千夫长摇头:“王爷不走,卑职也不走了!”


    ……


    内城。


    几条通道纷纷建功。


    在朱棣、谭渊、张武、徐辉祖等人亲自率领下,将士们涌入内城城头。


    海童拼命抽调兵力阻挡,为城内破坏马车的行动,争取时间。


    战斗从五更天,一直打到天亮尚未结束。


    海童从内城南门,被迫撤退到西城。


    陆军第一镇就这么点兵力。


    他坚信,只要他带着将士们坚持住,不崩溃,明四皇子绝不敢贸然带兵往城内冲!


    ……


    城外北元军大营。


    战斗渐渐平息。


    大量牧民骑兵,仓皇间逃窜。


    丘福、朱能、朱橚三人,看着穿戴整齐,站在他们面前的纳哈出。


    丘福盯着城头。


    战斗结束,他就派遣一步精骑往和林城方向冲去。


    可城头战斗还在焦灼。


    收回视线,落在纳哈出身上,“辽阳王,西蒙古之战已经没有必要了,再打下去,也是徒增我们双方伤亡,并不能改变战局走向了……”


    “我知道。”纳哈出点点头,深深看了眼丘福。


    这个明军将领,在辽东时声名鹊起。


    跟随中山侯汤和,把他赶出辽东。


    如今又遇到了。


    据说,大辽河卫就是按照明四皇子第一版兵书练得。


    “我可以配合你们,不过,你们要承诺,不在和林城内搞屠杀!”


    丘福三人相视一眼。


    朱橚笑道:“我是大明周王,朱棣是我嫡亲四哥,我在这里许诺,占领和林,至少你们不反抗,我们绝不搞屠杀!”


    这些都是四哥的俘虏。


    杀了多可惜!


    四哥治军向来严明。


    陆军第一镇每个将士,行军中都唱简易军歌。


    歌词里面,有一句,是这样唱的:报仇,只在战争进行时,战后杀俘,是对牺牲袍泽的羞辱。


    或许换成朝廷一些将领,一些军队。


    会战后杀俘。


    但四哥,以及陆军第一镇绝不容许这种事情。


    纳哈出狐疑看着朱橚,“周王能保证?此战,燕王的陆军第一镇,昨天被我们车轮战术进攻,损失不小!”


    陆军第一镇可是明四皇子朱棣的私兵。


    心头肉!


    他不信,明四皇子不会报复。


    他甚至已经做好,投降后被杀的准备。


    “我的要求不高,是我下令进攻陆军第一镇,陆军第一镇可以报复我,杀我,我希望周王能保证,燕王不杀害无辜草原百姓。”


    朱橚略微犹豫,点点头:“我可以保证,四哥绝不杀无辜百姓!”


    纳哈出这才同意。


    随着纳哈出出现在内城。


    海童为首,抵抗的元军,纷纷放下武器。


    和林城……


    终于被攻克!


    城内。


    元朝王庭。


    一栋栋经典的蒙古白色圆顶建筑。


    纳哈出陪着朱棣,一路来到一座金色穹顶的巨大建筑外。


    纳哈出介绍道:“这就是我们元朝最鼎盛时,议事的地方……”


    朱棣提步,走了进去。


    光洁的大理石地面。


    一根根金色圆木支撑穹顶。


    宽阔的空间内,摆放着一张张桌子。


    殿门正对面,是一把黄金打造的椅子。


    不出意外。


    蒙哥等人,当时就坐在那个位置。


    朱棣收回视线,好奇询问:“你们元朝的忽里台大会,就是在这里召开吗?”


    纳哈出盯着前面的黄金座椅,怔怔出神,“是,据说,那个时期的忽里台大会,整个大殿坐满了各色各样的人种、宗教使节,有中原代表,有牧守草原的一方之主,有极西之地的……”


    不过,那样的盛会,他也没见过。


    世祖忽必烈夺取权力,建立元朝后。


    蒙古人建立的其他汗国,就纷纷自立。


    拔都的金帐汗国虽然和托雷系关系不错,可中间也隔着几个对世祖忽必烈,不满意的汗国。


    ……


    朱棣认真听着纳哈出讲述蒙古内部的斗争。


    他始终都想,在大明,再现类似蒙古人忽里台大会这般盛会。


    留给中原的时间不多了。


    也就几百年。


    如果不能在这最后几百年,尽可能的吞下更多疆域、资源,往后就没机会了。


    朱棣转头,询问:“你了解蒙古,也了解中原,你说,我们大明有没有机会,再现你们蒙古人忽里台大会这般盛景?”


    纳哈出及身后海童等人,闻言纷纷愣怔。


    都被朱棣的野心惊呆了。


    他们蒙古人,也是出了成吉思汗这样的雄主。


    又有太多机缘巧合,才一路打下那么庞大的疆域!


    纳哈出率先回神,略微犹豫,反问:“燕王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朱棣笑笑,“当然是真话!”


    纳哈出看了眼跟随在朱棣身边的将领,“我们蒙古人,最开始,恐怕也未想过,能打下那么幅员辽阔的疆域,我们没有做好,统治这么大疆域的准备,其实就是最好的证明。”


    ……


    他们蒙古人根本不懂治理。


    也没做好这方面准备。


    ……


    “中原与我们蒙古相比,优势就是你们善于治理,可你们的劣势也很突出,你们的进攻性、进取心不强,太温和,好处是你们坚韧,你们总能凭借这份坚韧,保持族群以及文明的传承,最终还不断同化其他族群,草原这片土地,匈奴、突厥、契丹、女真、蒙古人先后起起落落,甚至压着你们中原打,可最终,我们一茬一茬的失败、消失……”


    他们则是太专注于弱肉强食。


    进攻性太强。


    坚韧不足。


    内在文明传承太单薄。


    匈奴人、突厥人其实并没有彻底灭绝。


    只是文明太弱。


    随着族群势弱。


    文明也被其他新的草原游牧文明吞并。


    变成新的族群罢了。


    “若是强行让你们温和的百姓,变得张牙舞爪,变得弱肉强食,向外进取、进攻、掠夺,后果我无法预料,未必就是好事,可能为你们的文明,带来巨大灾难……”


    朱棣认真倾听。


    不时点头。


    “辽阳王,你是担心我们中原吞并草原,所以才这样说吧?”朱橚突然反驳。


    纳哈出闭口不言。


    朱棣扭头瞪了眼朱橚。


    转头,笑着宽慰,“辽阳王,我相信你这番话,并不是担心我们中原吞并草原,所以故意危言耸听,任何一个,弱肉强食,失去道义,掠夺的民族,都不可能长久,因为人性会在掠夺中彻底沦丧……”


    一个民族人性的集体沦丧。


    一定是这个民族悲剧的开始。


    纳哈出诧异看着朱棣。


    没想到,朱棣竟然相信他。


    朱棣提步,一边在殿内领略这座宏伟宫殿,一边继续说:“可如果,我们换种方式呢?”


    “你们草原上,贵族高高在上,普通牧民,其实也就比你们的奴隶好一点点,说白了,与你们的牛羊也差不多了太多。”


    “我们中原的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你们肯定听说过……”


    纳哈出等人默默听着,不时点头。


    “如果,我们以推行理想,以理想之名,对外扩张呢?你们蒙古人以长生天这种宗教之名,大杀四方,并未给你们统治下的百姓带来什么,无数血性的杀戮,恐怕你们麾下的将士,也对长生天有些质疑吧,难道长生天就是让他们不停杀戮、掠夺?”


    ……


    “如果我们把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带到草原上,进行改造,使之适应草原,惠及无数百姓,再加上我中原文明先进厚重底蕴,以及我们善于统治的优势,对你们草原之民,我们不是单纯的掠夺者,我们是造福者。”


    “对我们的百姓,我们所行之事,是为了高尚的理想,是为了造福所有苦难生存的异域百姓。我们进取,但我们不会在战争以及杀戮中丧失人性,我们没有掠夺,草原或者其他异域已经创造的财富,我们只是把财富这块肥肉,创造的更大,我们从中拿走了一部分,我们和草原百姓共同分享。”


    ……


    当他站在如今这个位置上。


    越发明白,道义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


    看似不重要。


    实则,会对战略意图,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纳哈出脸色变了又变。


    某刻,笑道:“燕王,这样的雄心伟略,你父皇有,还是你兄长,明太子朱标有?”


    这才是明四皇子畅想中。


    最不可逾越的一环!


    明皇朱元璋老了。


    恐怕没有这样的心气了!


    明太子朱标……


    他不认为,那位素有贤名,中原文人教导出来的大明储君,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而且,想要筹划如此伟大的壮举。


    也需要一个伟大,且有惊世才华的人物!


    明四皇子是有这样的才华。


    可他只是大明的四皇子罢了。


    朱棣笑笑。


    父皇、大哥不做。


    雄英肯定会做!


    雄英是他亲自教导培养,成长起来的。


    朱棣转身看着纳哈出,“我不会杀俘,你辽阳王我也不会杀,战争不是私仇,我以及我麾下将士,都有一条身为军人,最起码的底线。”


    “辽阳王,你了解中原、更了解你们蒙古,我希望,接下来,你能带着我们俘虏的贵族,客观公正整理你们蒙古人史料,成吉思汗如何以长生天之名,横扫四方,你们蒙古人又是为何,迅速衰落……”


    大明也有这些史料。


    可那是中原读书人,站在中原角度,观察编写的。


    不准确。


    他需要,一群元朝遗老遗少,对蒙古人失败,痛定思痛的反思。


    纳哈出、海童等人错愕看着朱棣。


    没想到,朱棣竟然不杀他们。


    还给他们这样一个机会!


    同时,也明白,朱棣并未放弃,以理想之名,横扫四方的畅想。


    留着他们,让他们客观公正整理蒙古人兴亡史,其实就是想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毕竟,当今世界,除了蒙古人,再无任何一个族群,统治过这么庞大的疆域。


    朱棣笑笑,“你们猜得不错,不知,愿不愿意跟着我出海,用你们的余生,来做这件事?”


    这些人,留在大明,不被重视,价值根本无法挖掘出来。


    还不如,他直接带着出海。


    后世,那个横跨欧亚的庞然巨物。


    为何能鲸吞如此庞大的疆域,而未分崩离析?


    这个庞然大物,一直不被西方接受,认为他们是白皮黄心的蒙古种。


    其实这种说法也没错。


    这个庞然大物,被蒙古人统治数百年。


    吸取了蒙古人的经验教训和优点。


    不管大明要不要以理想之名,横扫四方。


    他都要在海外做这件事。


    他也特别需要借鉴这些经验教训。


    不能完全闭门造车。


    要知道,现在制定的一些同化政策,都是他们这群人,模拟推演出来的。


    “诸位,愿不愿意,给我一句准话,将来,只要我认为时机合适,你们还有带兵机会,也还有做事的机会。”


    闻言,纳哈出等人相互对视。


    下一秒,纳哈出郑重一拜。


    他同意了。


    他倒要看看,这位明四皇子,将来会走到哪一步!


    海童以及其他被俘的蒙古贵族,纷纷郑重一拜。


    嗒嗒嗒……


    朱棣唇角笑意一闪而逝时,急促脚步声传来。


    徐辉祖脸色难堪,快步走来,狠狠瞪了眼海童,咬牙道:“姐夫,参谋团刚刚去调查统计才发现,城内大部分马车,都在破城前,被海童下令损毁了!”


    纳哈出错愕看向海童,担忧一闪而逝,随即看向朱棣,“燕王……”


    朱棣看着海童,抬手制止纳哈出,“战争进行中的行为,我不会在战后迁怒。”


    话罢,转向徐辉祖,“尽可能搜集完好的马车,同时,命令随军工匠,修复被损毁的,他们仓皇损毁,肯定不可能毁坏的很彻底,应该能修复。”


    海童抬头,看着朱棣,“王爷为何要驰援明太子?若是大明二十万主力精锐出事,明太子出事,你父皇也年迈了,需要为大明选一个能稳定江山,且带领大明,闯过风雨飘摇时期的储君……”


    在他看来。


    若是朱标真出事。


    大明皇帝真的很有可能,放弃太子一脉,以及秦王、晋王。


    而选明四皇子。


    如此,明四皇子以理想之名,横扫天下的雄心壮举,就有实现的可能了。


    刹那间,整个殿内,安静的落针可闻……


    ……


    于此同时。


    一路循着朱棣踪迹,追查的蒋瓛,总算找到了徐达,正在跟随徐达统帅的步军,拼命赶往和林……


    蒋瓛十分犹豫。


    他希望朱棣战败。


    乃至战死。


    可朱棣死,他的脑袋也保不住。


    尤其,他已经从徐达口中知晓,太子如今的处境,还要朱棣去救援。


    可朱棣打下和林,这份捷报传回金陵……


    他不敢想象……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