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检阅!劈枪式!

作品:《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这回,我带你们去见见太子……”


    汤和忽然转头说的话,让丘福、朱能全都愣怔了。


    他们并不想和太子产生过多联系。


    汤和见两人脸上,下意识,一闪而逝的抵触,微微皱眉,笑问:“怎么,你们身为大明武将,竟然不想亲近未来储君?”


    他还是低估了,两人和老四的关系。


    丘福、朱能对视。


    丘福抱拳道:“总兵,其实……其实我们想将来去追随燕王!”


    刚才已经暴露了太多。


    但结义之事绝不能说。


    养寇计,更要一辈子埋藏在心底。


    哪怕,老四做这件事,对朝廷而言,本身出发点是好的。


    但老四的行为,实则已经越俎代庖,越权了。


    陛下或许不会多想。


    可太子呢?


    哎!


    汤和默默叹了口气,看着二人。


    这两年轻小将他十分看好。


    他、徐达这些人,算是大明武将中的第一代,跟随朱皇帝,开创、奠定了大明军。


    蓝玉、沐英这些中青代,算是第二梯队。


    他们这些第一代的老家伙,终究是要退位让贤的。


    而且,未来的战争,也未必是他们这些老家伙能玩转的。


    一年前回朝,和朱皇帝商讨在辽东方面,驱逐纳哈出时,参观正在组建的新军,他就敏锐察觉到,战争模式变了。


    他们这些老家伙,将来知趣点,应该主动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如果继续眷恋权位,不但是占着位置不拉屎。


    将来,还很有可能,在战场上,狠狠栽跟头。


    他可不想着,前半生打下的一世英名,因为贪恋权位,将来狠狠栽跟头,成为天下笑话。


    他们这些老家伙,无论愿不愿意,将来都要退出权力舞台。


    他估摸着,也就十几年的时间了。


    他们退了,蓝玉、沐英这些中青代,第二梯队势必就要完全走上军中最前台。


    可第三代呢?


    老四麾下,一些年轻人已经展露头角了。


    比如谭渊、张武、周浪……


    跟随老四从草原回来那五百多人,可是一批优秀的年轻种子。


    据悉,现在都被编入陆军第一镇、第一混成协,担任中高级将领。


    就朱家老四调教将领的手段,这些将领,未来可期!


    明日的检阅、对抗演练,或许就能看出更多端倪了。


    所以他对明日十分期待,尤其是对抗演练。


    可朝廷这边呢?


    或许是他们这些老家伙,和蓝玉、沐英这些中青代光芒太耀眼,也很少有年轻将领表现的机会。


    这些年。


    崭露头角,表现出色的年轻将领少之又少。


    也就丘福、朱能,外加还有一个名声开始凸显的瞿能。


    相比大明百万雄狮。


    年轻一代就这么三个表现亮眼的将领,是不是太少了?


    看看他们这一代。


    名将勇将有多少?


    至于他们这些功勋之家的二代子弟?


    老三家的辉祖,虽然没有展露军事方面的才华,可这些年跟着老四,应该学到东西了。


    他家?


    算了,不说也罢。


    都是些中人之姿。


    安安分分,老老实实,守着他挣下的这份家业,凭资历和苦劳,不被淘汰出大明权力层就行。


    ……


    作为大明军的缔造者之一。


    他也想在退位让贤前,为这支军队做点什么。


    现在,丘福、朱能竟告诉他,想追随老四出海?


    这怎么能行!


    “陛下对你们恩厚如山,你们就是这么报答陛下!”汤和有些激动,“老四他缺你们两个?”


    丘福、朱能都想跟着老四出海。


    让他看到了一种十分不好的苗头。


    丘福、朱能或许是因和老四关系亲厚。


    可,是否,大明境内,一些真正拔尖的人才,更喜欢老四那边日新月异的变化?


    这是极有可能的!


    长此以往下去,对大明来说,这可不是好事。


    丘福、朱能没想到,汤和情绪这么激动。


    相互对视,苦笑不敢再说话。


    汤和看了眼二人,没说话,径直带着二人来到东宫。


    ……


    朱标书房。


    “太子,中山侯带丘福、朱能回朝求见。”


    朱标等人正在书房议事,外面值守的人匆匆进来汇报。


    朱标微微愣怔,随即,快步往殿外走去,看到汤和时,笑道:“二叔,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汤和看着意气风发的朱标,不由笑了。


    他能清晰感觉到。


    太子这些年变化很大。


    笑道:“刚回来,来给太子请安,听说太子正带着新军将领……”


    “二哥,你可是赶上了。”蓝玉笑着打趣。


    两方人进入书房后。


    汤和给朱标介绍了丘福、朱能。


    “拜见太子。”


    朱标笑着扶住二人,“孤早听说你们了,说起来,你们才是咱们大明军中,率先开始革新的人,来,孤给你们介绍一下新军将领……”


    话中,朱标拉着二人来到蓝玉、沐英等人面前。


    “东宫卫率统制,永昌侯蓝玉……”


    “标统常茂。”


    ……


    “京营新军统制王佐,协统李景隆,标统瞿能……”


    朱标十分热情的给丘福、瞿能介绍着朝中新军将领。


    双方一一见面后。


    朱标转入正题,让蓝玉、沐英重新介绍检阅和对抗演练流程。


    ……


    陆军第一镇大营。


    朱棣已经听取谭渊等人对检阅流程的安排,笑道:“就按照你们说的布置,让孩子们走第一方阵……”


    话中,朱棣看向东旭、雄英几个大孩子,笑着打趣:“可别紧张。”


    杨东旭、朱雄英站在朱棣身边,自信笑笑。


    朱棣笑着回头,继续道:“接下来说说对抗演练,朝廷是怎么安排对抗演练的?”


    昨天回来后,一直都在忙。


    他还真不知,对抗演练的内容。


    只是陪老头子出宫,秘密参观海军战船时,老头子提及,已经派人把对抗演练的内容,送到陆军第一镇大营了。


    谭渊忙拿出一张应天府地图。


    朱棣看着上面标注,微微惊讶。


    谭渊介绍道:“朝廷这次的对抗演练,搞得好大,检阅结束后,由我部、太子卫率以及京营新军抽调组建的一支新军,总共三支新军,从金陵出发,三支军队,率先要长途行军,抢占溧水县……”


    “哪支新军先抢占溧水县,就是防守方,剩下的两支新军就是进攻方……”


    ……


    “没有抢占溧水的两支新军,在野战对抗环节,要轮番,与抢占一方完成最终的对抗演练。”


    ……


    朱棣暗暗惊讶。


    怪不得谭渊都惊讶:搞得好大。


    这次对抗演练,不是他设想的,两支军队,摆开阵仗打一打。


    其中还涉及了长途奔袭。


    从金陵前往溧水。


    一条最适合行军的官道不准使用,其他道路,可不好走。


    而且设计的十分巧妙。


    如果陆军第一镇抢占溧水成功。


    是可以先拿到对抗演练,第一阶段甲等成绩。


    可接下来的野战,就要承受,太子卫率和京营新军的轮番进攻了。


    本次对抗演练,涉及了行军、进攻……


    他可以十分肯定。


    恐怕,有史以来,都没搞过这种对抗演练。


    看得出来,父皇是想看真东西。


    朱棣目光环视众人,笑问:“你们呢?有什么想法,很明显,如果我们陆军第一镇抢占溧水,接下来的野战中,就要承受太子卫率、京营新军的轮番进攻,我们要不要争取抢占溧水?敢不敢抢占溧水?”


    哗啦!


    谭渊为首的将士们,整齐划一起身立正,“敢!”


    朱棣笑了,“既然你们都想试一试,抢一抢溧水,那好,就按照这个目标准备,拿出训练中所有的看家本领!”


    “遵命!”


    ……


    朱棣又与谭渊等人商量了一会儿,然后才从军营出来。


    刚出大营。


    就见一个少年郎,站在营外张头探脑。


    “民丰!”


    刘民丰循声看去,见到朱棣时,顿时高兴笑了,快步跑过去,“师傅!”


    朱棣看着面前的大小伙子,笑道:“来了大营,怎么不进去?”


    刘民丰挠了挠头,“师傅,我这不是没脸嘛,师傅回来,我都没第一时间去迎接。”


    朱棣笑着瞪了眼。


    春晓已经和他说了。


    民丰跟着王老先生出诊,没赶得及。


    “你现在是郎中,救死扶伤是你的第一要务,你做的很好。”朱棣勉励一句。


    民丰顿时笑了。


    朱棣笑骂:“东旭他们都在里面,快点进去,师傅给你留了一套军服,等检阅、演练结束后,师傅回村看你们成婚,北征后,你就跟着大军北上,在军中历练……”


    民丰听着朱棣安排,眼睛顿时微红。


    这么多年。


    他都不在师傅师娘身边。


    可师傅还想着他。


    其实,刚才他不敢进军营。


    就是怕。


    忐忑。


    怕师傅疏远自己。


    怕自己再也融入不了,曾今师傅、师娘带着他们一群孩子的群体中。


    他害怕、恐惧失去过去那份懵懂,却让人十分回味的青葱美好。


    “师傅……”


    “民丰!”


    “民丰哥!”


    ……


    民丰刚哽咽开口,大营内就传来激动喊声。


    杨东旭一群孩子看到刘民丰,激动高兴跑出来。


    没变!


    刘民丰看着跑来的同村伙伴,眼鼻更加酸涩了。


    朱棣笑笑,催促:“傻愣着干什么!”


    刘民丰笑了笑,跑了过去。


    朱棣看着一群孩子凑在一起,叽叽喳喳说着,不由笑笑。


    民丰为何站在军营外,不敢进去,其实他一清二楚。


    民丰和春晓性格不同。


    春晓善于表达。


    民丰比较内敛。


    而且,民丰还是个男孩子,男孩子本来就喜欢把事情装在心里,一个人承担。


    内敛的男孩子更是如此。


    ……


    “太子爷,耍花架子,我们或许比不上陆军第一镇,但只要到了对抗演练,我们肯定能力压陆军第一镇!”


    书房。


    讨论接近尾声,常茂第一个抢先站起来表态。


    这回,他要让朱四郎的陆军第一镇,狠狠栽个跟头!


    好好找回面子。


    朱四郎的陆军第一镇,有几个是金陵本地人?


    而太子卫率的将士们,却是!


    这对于抢占溧水十分有利。


    “太子放心,朝廷的新军,绝不比陆军第一镇差!”


    “请太子放心!”


    ……


    常茂带头,瞬间,几个标统、协统纷纷站起来表态。


    丘福、朱能旁观着,不动声色对视。


    朱标起身,笑笑,叮嘱道:“这次的对抗演练,你们都要把最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但不准为了赢,搞下三滥的手段。”


    话中,朱标看了眼常茂几人。


    ……


    就当陆军第一镇和朝廷新军,都在为明天坐着准备时。


    一队从宫内出来,由太监宫女和禁军组成的队伍,出现在朱紫巷。


    为首的太监,在朱紫巷没有门匾的昔日燕王府外停下,转身指使着身后两个禁军,“去把门匾挂上去,其他人,跟我去魏国公府传达圣旨,协助王爷乔迁,动作快点!”


    他可没忘,皇爷交代了。


    这件事,要在王爷从陆军第一镇大营内回来前,生米做成熟饭!


    绝不给王爷婉拒、拖沓的机会!


    太监含笑,带着一群人前往魏国公府。


    留下的人,则开始挂门匾。


    朱紫巷各府家眷被惊动,纷纷出来。


    “这是干什么?”


    “是啊,昔日的燕王府,终于要住新主人了?是谁?怎么一点儿消息也没听到?”


    “……”


    吱呀!


    各府家眷议论着。


    府门突然打开。


    娜仁托娅看着门外挂门匾的禁军将士,不由错愕,“你们做什么?”


    禁军将士认识娜仁托娅。


    其中一名将士笑道:“奉陛下命令,来为燕王殿下挂门匾。”


    朱粗鲁!?


    娜仁托娅瞬间愣怔。


    “什么,朱四郎要住到昔日燕王府?”


    “陛下此举是什么意思?”


    ……


    各府家眷听闻后,纷纷惊讶议论。


    娜仁托娅回神,转身,撒丫子就往府内跑去。


    ……


    府宅最后面,马厩内。


    乌云琪格正在为一匹老马清洗。


    边洗边抱怨:“朱粗鲁,不当人!我的嫁妆一万多匹整个草原,最优良的战马,最后连一匹都没给我!”


    这匹老马,还是她和娜仁托娅攒钱买的。


    她喜欢骑马。


    可惜,在这金陵城。


    也只能悄悄躲在府中,骑一骑。


    她的嫁妆,那么多好马,全都给朱粗鲁送人了。


    她连一匹都没捞到!


    听说朱粗鲁后来组建私兵,还缺战马,活该啊!天道好轮回,报应啊!


    “小姐!小姐!小姐……”


    乌云琪格的思绪被‘惊恐’急促的声音打断。


    循声转头……


    娜仁托娅狂奔而来。


    抵近后,双手托着膝盖,弯腰喘息,抬头,急促道:“小姐,外面……外面……朱粗鲁要搬到咱们府里来了!”


    乌云琪格愣怔。


    娜仁托娅说的含糊不清。


    但有一点她听清了。


    朱粗鲁要搬到这栋高门大府内了。


    怎么这么突然?


    发生了什么事?


    娜仁托娅缓过气来,观察着乌云琪格,双手环臂,含笑揶揄:“小姐,你现在是不是内心忐忑、慌张,莫名间还有点小小喜悦?”


    乌云琪格思绪被打断,听到后面的话,唰一下,三道黑线从额头掉落。


    湿漉漉的手,没好气在娜仁托娅额头弹了个响栗。


    她是有点忐忑。


    毕竟,发生的太突然了。


    她这些年,已经适应了,和娜仁托娅安静住在这个空荡荡的大宅子,远离朱粗鲁了。


    根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好嘛。


    期间,她为了让朱粗鲁讨厌自己。


    还故意在人家妙云小姐在朱粗鲁身边时,去朱粗鲁面前,装小可怜,恶心朱粗鲁。


    当然,也把自己给恶心坏了。


    做了那么多。


    朱粗鲁怎么还阴魂不散啊!


    ……


    很快,这个消息,就在金陵上层传开。


    胡惟庸和吕本,正在筹划倒燕联盟改组的细节问题。


    听闻消息后,微微愣怔。


    胡惟庸琢磨着,唇角渐渐浮现一抹阴冷狞笑。


    吕本一看,就知胡惟庸又在冒坏水。


    不过他喜欢!


    肯定是针对朱四郎的!


    吕本好奇询问:“胡相,想到了什么?”


    胡惟庸笑着端起茶杯,小抿一口,含笑道:“吕大人,我想到了一个帮太子北征的计谋!”


    “此计,可以让朱四郎在北征期间,遇到巨大阻力,成为北元重点打击报复的对象,朱四郎吸引蒙古人的兵力,太子是不是就更轻松,可以获得更大战果?”


    “胡相,快说说你的具体计划!”吕本迫不及待催促。


    胡惟庸手指在茶杯沾沾,一边在桌上比划,一边解释:“那个北元王妃,倾心朱四郎在咱们朱紫巷早不是什么秘密了……”


    乌云琪格的美色,不知多少人垂涎。


    可就因为传出,乌云琪格倾心朱四郎,并且还被皇帝安排在昔日燕王府。


    让许多人,有贼心没贼胆。


    若非这些原因。


    一个俘虏。


    还是个女人。


    这些年,恐怕早有人铤而走险做点什么了。


    “现在的北元可汗,可是这个女人的未婚夫,若是往草原传一条消息,昔日北元王妃,成了燕王朱棣的侧妃,北元可汗脱古思帖木儿会如何?”


    哈哈……


    “胡相高明啊!”吕本爽朗大笑。


    自己的王妃,自己还没睡,出嫁途中,就被朱四郎给俘虏。


    还成了朱四郎‘侧妃’。


    把这条消息,传到草原。


    脱古思帖木儿必然颜面尽失。


    等明年北征开始后。


    只要让朱四郎和太子分兵,脱古思帖木儿必然要报夺妻之恨,集结重兵,打击朱四郎。


    何况,当初朱四郎可是让整个草原灰头土脸。


    新仇旧恨。


    朱四郎统帅的一路偏师,将会受到蒙古人的重兵打击。


    太子一路自然轻松。


    或许,可以直接打到捕鱼儿海。


    成就不世之功!


    反观朱四郎统帅的一路大军,完全有可能,全军覆没!


    至于让朱四郎独领一军,独掌一条进攻路线,并不难促成。


    朱四郎盛名在外嘛!


    独领一军,不是理所应当嘛!


    高兴过后,吕本渐渐冷静,“胡相,这种情况,朱四郎有没有可能,依旧打赢?”


    胡惟庸眼底闪过一抹鄙夷之色,“吕大人,如果这样,朱四郎北征都能打赢,我们不这般设计,朱四郎只会赢得更加容易……”


    这吕本分明就是被朱四郎吓破胆了。


    算计朱四郎。


    竟然还瞻前顾后。


    如果,这样朱四郎都能战而胜之,那是朱四郎的本事够硬。


    他们技不如人。


    只能另寻他法。


    吕本也意识到失态,笑着掩饰后,随即保证道:“此事交给我吧,等检阅演练结束后,我就会回北平,到时候,我来把这个消息,散播到草原上。”


    ……


    皇宫。


    去给朱棣搬家的宫女太监已经回宫。


    太监站在御案前,笑着汇报:“皇爷,婢子已经按照皇爷交代的,帮王爷搬到了朱府,生米已经做成熟饭了。”


    朱元璋笑了。


    其实,他很想直接下道圣旨,册封乌云琪格做老四的妾室。


    左右琢磨,再加秀英告诫。


    又没‘敢’这样做。


    老四是个混球。


    他们父子关系刚刚有了好转。


    他可不想明明做‘好事’,还被老四恼怒。


    哎!


    当爹当成他这样,可真是卑微。


    “嗯,咱知道了,这件事,你们办的不错,下去领赏吧。”


    ……


    临近中午。


    朱棣从大营返回朱紫巷。


    “老四!”


    “四哥!”


    ……


    刚进巷子不久,经过昔日燕王府时,就见朱老二一群人站在府门外,笑着和他打招呼。


    朱棣微微皱眉。


    他注意到,雍鸣和祈婳也站在台阶上。


    抬头看了眼。


    看到门匾朱府两个字时,顿时明白了。


    脸微黑。


    老头子真是不当人父!


    昨晚,他也没答应!


    翻身下马,把马缰扔给身后亲兵后,快步往府内走去,经过朱樉等人身边时,说道:“二哥,你们先去府里坐着,我一会儿就去找你们。”


    ……


    府内正宅。


    宫女帮忙收拾出来的正殿内。


    太子妃常氏、秦王妃带着一群妯娌,正在和徐妙云笑着说话。


    “四嫂,你说四哥知道了,会不会第一时间来向你解释?”


    “不会吧,我知道四哥捧着四嫂,不过不会这么紧张四嫂吧?”


    “要不,我们打赌如何?”


    ……


    朱棣一路询问,来到正殿外,就听到里面一群女人叽叽喳喳,嘻嘻哈哈的谈论声。


    唇角狠狠抽抽。


    这群人,是来恭贺他乔迁喜呢?


    还是来看热闹?


    咳咳……


    咳嗽几声,屋内声音瞬间消失,朱棣才‘一本正经’走了进去。


    常氏、观音奴为首的女人们,坐在床榻两边,忍笑看着朱棣。


    余光则有些羡慕看着徐妙云。


    身为女人,谁不想像四嫂这样,被自家男人捧在手心。


    徐妙云嗔目瞪了眼。


    父皇虽然突袭。


    可昨晚四郎回来后,就和她说了此事。


    其实,对于乌云琪格,她这一年回来也私下了解过。


    很不错的一个女孩子。


    配得上四郎。


    他们一家出海发展。


    将来,后退半步都是粉身碎骨。


    四郎子嗣单薄,并非好事。


    “大嫂、二嫂、三嫂……”


    朱棣和众人打着招呼。


    常氏等人,忍笑点头。


    朱棣来到徐妙云面前,询问:“给咱们搬家那群混账,没折腾你和高煦吧?”


    妙云坐着月子,老头子来这么一出。


    他真的很不爽。


    要是妙云落下什么病根怎么办?


    徐妙云心中暖暖,忍笑摇头。


    她很清楚。


    高煦就是四郎关心她的掩护。


    催促道:“我们没事,你快去陪二哥他们吧。”


    朱棣仔细观察徐妙云神色、情绪,确定没事后,点点头。


    这会儿,这么多嫂子、弟妹在场,也不适合他们夫妻说悄悄话。


    估摸着,这肯定也是老头子安排的!


    突袭给他们搬家,然后又把消息传开,让大嫂、二哥他们来恭贺乔迁,彻底把这件事坐实。


    老头子好心是好心。


    可就这种霸道安排的方式,让人很无奈。


    朱棣和常氏等人说了几句话,从正殿出来。


    朱樉等人已经在院子外面等着了。


    朱棣靠近,朱樉就一把搂住朱棣脖子,笑道:“老四,咱们兄弟中,咱家老头子,对你是最特别的一个,老头子只是给你搬家,让你住的舒服点、办事方便点,这事放在我们身上,咱们家老头子会这样?”


    “我可以十分肯定,老头子会直接下一道圣旨,直接赐婚!”


    老头子也怵老四!


    不!


    准确说,老头子十分在乎老四。


    当然,兄弟们也不嫉妒。


    这都是老四该得的。


    ……


    一群兄弟、妯娌在府内热热闹闹一通后散去。


    当天夜里。


    夜深后。


    府内安静下来。


    府宅最后面,小巧偏院内。


    乌云琪格站在窗前,看着院子外面的天空。


    娜仁托娅悄悄靠近,小声道:“小姐,朱粗鲁真的住下了!”


    乌云琪格回神,好笑道:“陛下把事情办成这样,他不住下如何?”


    若朱粗鲁从宅子里搬出去。


    那就是无形狠狠打了皇帝耳光。


    这不是一个儿子应该做的事情。


    何况,朱皇帝此举,无论朱粗鲁喜不喜欢,都不能否认,是对朱粗鲁的浓浓父爱。


    她呢?


    她此生,还能不能回草原?


    能不能在蓝天下,绿茵地上,骑着马,无拘无束奔跑?


    这些年,她一直盼着,有朝一日,两族和平相处,再回草原。


    还有,未来如何与朱粗鲁、徐家小姐相处。


    昔日燕王府很大。


    可再大,住在这一个宅子里,总要见面。


    ……


    一夜安静后。


    五更天。


    朱棣站在榻边,半弯腰让徐妙云帮自己扣着扣子,哭笑不得道:“我是自己不会扣扣子吗?非要这么折腾,你身体正虚弱,我这么站着还不舒服。”


    徐妙云含笑瞪了眼朱棣。


    她知道四郎就是不想她操劳。


    不过,今天对四郎来说,很重要。


    她就是想亲自帮四郎整理军服。


    徐妙云认真给朱棣整理好衣领后,两只手突然托住朱棣脸颊,取笑道:“人家乌云琪格分明就不想做你侧妃,所以你不要见了人家,黑着个脸,除了我傻乎乎的,没人喜欢你!”


    “这样最好!”朱棣没好气瞪了眼,“老头子就是瞎操心,我子嗣单薄,让雍鸣、金豆子长大了,多娶几个,可劲儿生就是了!”


    话中,站直身子,带上军帽。


    徐妙云含笑瞪了眼。


    朱棣走到婴儿床边。


    看着已经被他起床动静吵醒,却睁着黑豆豆大眼睛,含着手指的金豆子,含笑警告:“你娘亲身体正虚弱,别给你娘亲添乱,不然现在不能揍你,全都给你记账,等你长大了,再揍!”


    这小东西,不像雍鸣、祈婳省心。


    他心情好时,不哭不闹。


    只要他心情不爽时。


    好嘛。


    整宿整宿的闹!


    昨晚,他就抱着哄了很久,站着都开始打瞌睡。


    这小东西才终于肯睡。


    “走了。”朱棣笑着和徐妙云说了句,转身大踏步离开。


    徐妙云瞧着朱棣离开的高大背影,唇角浮现会心笑意。


    ……


    东宫。


    常氏早早来到朱雄英的寝殿。


    仔细帮朱雄英整理着军服。


    看着朱雄英肩头,红底,一颗星,一道杠的肩章。


    唇角浮现笑容。


    “我家雄英,穿上这身军服,特别帅气、英武。”


    朱雄英脸不由微红,“娘,你想夸我,不要说得这么明显,不好。”


    常氏顿时被逗笑。


    嗔目瞪了眼。


    朱雄英笑着说道:“娘,行了,我得赶时间,昨天我就应该像东旭他们,直接住在陆军大营的,都是我这个身份闹得。”


    “我的行军背包、火铳还在陆军大营。”


    常氏停下手,笑道:“去吧。”


    母子二人从殿内走出。


    早已有太监,牵马在外面等着了。


    朱雄英翻身上马,笑道:“娘,你今天看孩儿表现吧。”


    话罢,笑着扬鞭策马离开。


    常氏目视朱雄英穿着新式军服,策马离开的背影,唇角笑意更加明媚。


    她的雄英,在老四和妙云教导下,长成翩翩少年郎了!


    蓝玉、沐英等人正陪着朱标,出东宫前往太子卫率。


    远远看到朱雄英策马离开的模糊身影。


    蓝玉笑道:“太子爷,雄英长大了啊!”


    ……


    天色渐亮。


    整个金陵城苏醒。


    洪武大道,早已人山人海。


    更多百姓,没有在洪武大道抢占位置,全都涌到城内中央大街。


    三支新军,将从三个城门入城。


    然后经中央大道,前往洪武大道。


    在洪武大道汇合后,一一驶向洪武门外,皇城广场阔地。


    “俺昨天一夜都没睡踏实。”


    “哈哈,俺也一样!”


    “快看,陛下和朝中文武大员登上洪武门城楼了!”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


    山呼声瞬间响起。


    朱元璋、朱标、文武百官,皇宫嫔妃,皇子皇女们在山呼声中登上洪武门城头。


    朱元璋听着百姓欢呼。


    眼中自信一闪而逝。


    大明立国十六个年头。


    终于不一样了!


    从百姓的欢呼声中。


    他都能听出,如今,百姓山呼万岁,并非只是源于他是皇帝!


    源于对皇权的畏惧!


    多了一丝丝心悦诚服的拥戴!


    百姓之所以发生这般转变。


    是因为老四!


    整个直隶。


    完成乡土村社的县府,也只有十几个。


    还需要加把劲努力。


    可百姓已经看到、感受到大明积极向好的变化。


    金陵很多人,已经从中受益。


    比如,土桥村米铺开到金陵城搅局。


    一下子,迫使金陵的米价,较往年下跌了两成!


    切切实实的实惠,再加不断向好的积极变化,才有百姓对他,发自内心的拥戴。


    这么坚持下去。


    似乎,国强民富,一个盛世不远了!


    金陵百姓如此。


    福建百姓,若是知道,他会下旨,永久保留老四建立的福建模式,会如何?


    这一刻,他突然迫不及待,想去福建看看。


    朱元璋默默深吸一口气,转头,看向朱标,“太子卫率、京营新军都准备好了吧?”


    被老四的陆军第一镇比下去也没关系。


    但朝廷拉出来检阅的两支新军,一定要展现,他们最好的一面。


    朱标笑着点头,“准备好了!”


    “那就发信号,让他们入城吧。”


    很快,红黄蓝三只孔明灯从城头飞起。


    丘福、朱能站在城头人群边缘,看着三只越升越高的孔明灯,收回视线。


    朱能低声道:“谭渊这几个家伙,现在统兵都比我们多,今天得好好看看,他们跟着老四,有多大进步。”


    丘福笑笑,视线已经迫不及待往前面望去……


    ……


    武定门外。


    朱棣骑马而立。


    谭渊、张武、周浪、徐辉祖等人陪在身边。


    身后,以营为单位,一个个方阵列阵而立。


    杨东旭率领的孩子方阵,站在最左侧。


    和其他将士们一样。


    穿着新式分体式军服,背着捆成方块的行军背,肩头挎着,适合他们身高的火铳。


    其实,就是骑兵火铳。


    本来想装配骑兵的。


    做了一批出来后,经过试验,发现基本如同鸡肋。


    还不如给骑兵装配连弩威力更大。


    最后,做出来这批长度缩减很多的长管身火铳,就拿出一部分,发放给这群孩子们。


    “王爷,信号!”


    某刻,谭渊突然指着城内上空提醒。


    朱棣抬头……


    吩咐道:“不用着急,让太子卫率和京营新军先入城吧。”


    他们是要展现所有实力。


    可这里到底是金陵。


    作为客军。


    走在朝廷两支新军前面,多少有点喧宾夺主。


    其他两门。


    蓝玉看到孔明灯信号后。


    锵!


    拔刀,意气风发喝令道:“以营为单位,入城!”


    ……


    京营新军这边。


    统制王佐跃跃欲试看向徐达。


    “魏国公,城内信号。”


    徐达没有立即同意,“我们等等,让太子卫率走前面。”


    王佐瞬间意会。


    半柱香后。


    徐达下令,“下令吧。”


    “入城!”


    ……


    武定门。


    一炷香过后。


    朱棣缓缓抬手,猛地握拳。


    “立正!”


    “立正!”


    “立正!”


    ……


    各营管带,看到朱棣的手势,立刻下令。


    嗒嗒嗒……


    立正的步点声响起。


    朱棣手臂猛地挥舞落下。


    杨东旭大声命令:“齐步走!”


    嗒嗒嗒……


    孩子们组成的小小方阵,率先入城。


    朱棣为首的军中将领,骑马跟在孩子们身后。


    后面,一个个步兵营、炮兵营、骑兵营陆陆续续跟随入内。


    城头值守的将士,纷纷凑在一起,居高临下关注着陆军第一镇将士入城。


    “把总,咱们京营新军能比得上燕王陆军第一镇吗?”


    “啧啧,看看这一门门火炮!”


    “虽然咱们是京营的,可俺觉,陆军第一镇,比京营那些率先得到整编机会的新军更有气势!”


    “谁厉害,还得看接下来的对抗演练吧?”


    ……


    大军穿过瓮城,进入城内。


    百姓都涌去前面中央大街、洪武大道、皇城广场边缘了。


    周围十分空旷。


    就连店铺都关门了。


    一个个方阵,以五纵队前进,安静的只能听到走路的步点声。


    “燕王来了!”


    “燕王来了!”


    ……


    某刻,就当第一镇接近中央大街岔路口时,站在岔路口等待的百姓,看到后,突然爆出高呼喊声。


    锵!


    杨东旭猛地拔出指挥剑,铿锵大喊一声:“正步走!”


    嗒嗒嗒……


    一群孩子,由齐步走,瞬间进入踢正步。


    “正步走!”


    “正步走!”


    ……


    后面,一个个营管带,紧随开始下令。


    嗒嗒嗒……


    一万三千人,踢正步的步点声,经过短暂杂乱后,营与营之间,就汇聚成一道声音。


    声音盖过了百姓议论声。


    站在岔路口街道两侧的百姓,渐渐惊的没有声音。


    随着一个个方阵进入中央大街后。


    后面的百姓渐渐回神。


    “只有一个声音!”


    “俺只听到一个脚步声!”


    “比刚才朝廷新军都要整齐哩!”


    ……


    最后的炮兵阵列,战马牵引炮车经过后,百姓蜂拥跟在后面,激动议论。


    当陆军第一镇,靠近洪武大道时。


    身后的街道,百姓黑压压如潮水跟随在后面。


    前方,太子卫率、京营新军方阵也踩着整齐步点,踢着正步前进。


    “陛下万岁!”


    “大明万岁!”


    ……


    山呼声不绝于耳传来。


    “四哥!四哥来了!”


    城楼上,有人大喊一声。


    众人视线瞬间从正在靠近的朝廷新军阵列向前延伸……


    杨东旭抿了抿唇,隐约间,感觉无数道视线,或远或近投射而来。


    接下来这个动作。


    是昨天师傅临时决定的。


    也不知,后面的将士们能不能完成。


    应该能吧?


    毕竟,昨天临时加练,做的很好。


    他们不行。


    他们不服气,试着练了。


    最终失败了。


    这个动作太难了,不过,昨天加练,将士们做出来后,太威武了!


    可惜,这个动作,师傅临时提出来,时间太短,他们平日练习不够,比不得将士们令行禁止如一,做不到这个高难度威武动作,只能遗憾放弃。


    进入洪武大道瞬间,杨东旭收敛思绪,剑贴着鼻尖,笔直举高,喝令:“举旗!”


    朱雄英和其他三个孩子,迅速打开大明龙旗,各举着一角,踩着正步继续前进。


    “劈枪式!”


    紧随朱棣几人后面是孙元楚的第一营。


    孙元楚如同杨东旭,剑贴鼻尖,笔直举高同时,猛地大声喝令!


    杨东旭、朱雄英……


    前面的孩子们,小脸瞬间绷紧,想回头看后面阵列,能不能做好这个临时加练的劈枪式动作。


    又怀着担心,全都忍着……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明天一章写完整个检阅、对抗演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