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沈仁送给朱棣的创业大礼!

作品:《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福州。


    云集福州的士绅都走了。


    不是回家。


    纷纷跑去闽县领县福清。


    福清也临海,又紧邻闽县。


    士绅们都去看热闹。


    福州安静下来了。


    城内客栈酒肆,叹息好日子过去了。


    布政使衙门,却热闹起来。


    闽县消息,接连不断传回福州。


    叶茂官房。


    心腹站在叶茂书案前,汇报着,“大人,闽县最新消息,朱四郎无兵可用,直接把海防线守兵撤到了闽县县城……”


    叶茂惊愕抬头,等心腹汇报结束后,笑问:“他这么干,就不怕闽县城外百姓骂他?”


    朱四郎的确有权调动闽县海防兵力,按陛下圣旨,闽县是朱四郎攻打东番桥头堡,闽县海防归朱四郎和都司府双重管辖,将来,朱四郎出海的水军基地,也要在闽县修建。


    “嘿嘿……,大人,他朱四郎现在能守住闽县就不错了,还能顾得上骂声?”


    叶茂笑笑。


    闽县善打善杀的丘八,搜搜捡捡,最多能凑齐一千五百人。


    加上朱四郎五百亲兵。


    总计也就两千人。


    虽然闽县是小城,千余人足够守城。


    但据他所知,这回陈祖义至少也要动用五千人。


    具体多少,他没询问。


    这些都是地方豪强和陈祖义暗中联络。


    他身为大明的官,是绝不会和一群背离故土的海盗有任何直接联系。


    可五千人也不少了。


    耗也能耗死朱四郎的千余兵力。


    彼时,闽县没守住。


    朱四郎撤走海防守兵的行为,又惹怒闽县县城外所有百姓。


    战后,就让闽县豪强撺掇百姓驱逐朱四郎,然后再在整个福建形成一股驱逐朱四郎的声浪。


    赶走朱四郎指日可待!


    朱四郎下了一步臭棋。


    分明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慌了!


    ‘驱逐朱四郎……’


    叶茂默默盘算,走出这一步,太子爷系统内很多人,应该会十分欣赏他。


    蓝玉招惹朱四郎,差点枉送性命。


    太子岳父吕本,差点老命不保。


    宋国公冯胜直接丢了老命。


    而他就要成功了!


    叶茂抬头,询问心腹师爷,“师爷,此番驱逐朱四郎后,我该向谁表功,才能靠近太子系,为将来接近太子爷做准备?”


    像他这种封疆大吏,朝中虽然有些关系。


    可关系并不深。


    马上就要做出偌大事情,却找不到表功之处。


    胡惟庸不行,何况都已经请辞了。


    李善长也算不上正宗太子系。


    ……


    心腹师爷略微沉吟,智珠在握笑道:“大人,可以联络太子岳父吕本吕大人,此人定然痛恨朱四郎,现在大人为其报仇,解心头之恨,吕大人一定十分高兴……”


    叶茂认真听着,唇角笑意更浓。


    吕本的确是进入太子系,很好的跳板。


    “好,我这就给吕大人修书一封,先让吕大人高兴高兴!”


    其实应该等结果出来。


    可他现在有些迫不及待了。


    ……


    于此同时。


    建安。


    都司衙门。


    “什么?”沈仁也收到了闽县消息,惊讶起身,快步来到地图前,根据消息,盯着地图思索片刻后。


    情不自禁点头,感慨:“不愧是能从草原,转进万里杀回来的人!”


    “将军,燕王的安排很高明?”身后下属满脸不解。


    “何止高明!”沈仁神色凝重,“海防上那些兄弟,这些年靠着海防,吃了多少,你不清楚?”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现在福建豪强要联合海盗,给燕王当头棒喝。


    肯定提前叮嘱海防这些人。


    ……


    “燕王洞穿了这一切,所以直接让徐家小公爷,把这些人撤到闽县,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别说这群家伙不敢乱来,换做我,我也不敢!”


    皇子身份倒也罢了。


    纵横草原,转进万里才最令他忌惮。


    只有军人,才能明白,这等辉煌战绩,意味着什么。


    “将军,燕王这么干,就不怕百姓骂吗?”


    沈仁摇头,“慈不掌兵,若是连胜利都不能保证,百姓损失更大,些许骂名……”


    话音戛然而止。


    他一直认为,这位成不了大事。


    有能力,却无雄心壮志。


    所以,不想接近。


    太靠近燕王,不利于他军旅生涯,也没发展前途。


    可这等手笔,若无大气象、大魄力,敢这么干?


    有大气象,大魄力的人,成不了大事?


    沈仁面露一丝犹豫,他对这位皇子的判断出错了?


    其人虽不争储,但出海,也能不靠继承,像陛下,自己创立一番事业?


    “将军,燕王把骑兵调出城,把海防调入城内,能守住闽县吗?”


    下属好奇询问,打断沈仁思绪。


    沈仁回神,当即转身:“我要去镇东卫,我走后,你负责建安,尤其要确保,燕王妃和太孙一行人安全!”


    下属惊讶张嘴。


    镇东卫在福清,距闽县最近的一个卫。


    快速行军。


    一天时间就能赶往闽县,正常速度,两天也到了!


    “将军……”他已经猜到将军改主意,要增援燕王,可为什么?


    之前不是说,要和燕王保持距离吗?


    沈仁一眼就看透下属想问什么。


    此一时彼一时。


    首先,燕王调海防兵力回闽县县城,又把跟随他纵横草原的骑兵调往城外。


    他基本可以判断,燕王至少能守住闽县。


    等到他从建安带兵去增援,既然早去晚去,人家都能守住县城,何不早点去。


    其次,也是最主要的。


    之前不想上赶着,是担心被太子系误以为他支持燕王。


    而燕王被陛下打发出海,蜷缩东番,无法伸张。


    他不想将来没有退路。


    可现在不同。


    看燕王的样子,似乎拥有类似皇帝陛下,自行创立一番事业的能力。


    如此,即便他在大明被太子系排斥,将来也可以去投奔燕王。


    镇东卫在福清。


    等闽县的战斗打响后。


    他出兵也是职责所在。


    只是,镇东卫相较建安,有两个优点,距离闽县很近,大军行进,两日即可抵达。


    且靠海,在闽县西南边。


    他可以迅速率领镇东卫将士,突然出现在闽江入海口处,在闽江设置水上障碍。


    把进入闽江的战船,全都截留!


    就当送给燕王的创业礼!


    如此一来,他也不用备受良知煎熬和谴责。


    以前不敢这么做。


    是不了解燕王。


    认为这位虽然优秀,可没雄心壮志,在大明,永远只能受人驱使。


    即便出海,最多只能统治一个东番罢了。


    可现在不同。


    燕王展现出的能力,证明此王有创立一番事业的能力。


    这样,别人才敢靠近他。


    才有勇气靠近他!


    ……


    沈仁回神,严肃道:“你不要多问,总之,伱只要按照我吩咐的,把这些事情办好,还有,不要对燕王妃之外任何人,透露我离开建安,前往镇东卫的消息!”


    他突然改变主意。


    若是被叶茂以及福建其他豪强得知。


    恐怕这次就打不起来了。


    身为大明将领。


    既然燕王的表现,足以让他放下一切顾虑出手。


    那就要把敢于突入闽江,登上大明疆域的倭寇,全都收拾了!


    今天之前的燕王,他了解的不够深,从金陵传来的各种消息,真真假假,让他有太多顾虑。


    ……


    当天。


    沈仁只带了几个亲兵,乔装打扮,低调出城,快马加鞭离开建安,直奔福清镇东卫。


    沈仁下属虽然不知沈仁突然转变的原因。


    但也意识到,自家将军准备靠近燕王,至少,也不会再刻意和燕王保持距离。


    于是,一边确保徐妙云等人安全。


    一边,低调来到县衙。


    把沈仁去镇东卫的消息告诉徐妙云。


    书房。


    送走沈仁心腹下属后。


    毛老六、明月、明霞三人全都不解看向徐妙云。


    都很诧异,沈仁突然令人错愕的转变。


    毛老六忍不住询问:“少夫人,咱们刚来时,这沈仁一副要和咱们保持距离的样子,这是怎么了?中邪了?”


    徐妙云笑笑。


    她隐约猜到了原因。


    不了解四郎的人,尤其这些朝中高官,生怕接触四郎,为自己将来埋下祸患。


    可如果,他们发现,四郎也能成为他们的一条退路时。


    有些人,就会放下顾虑。


    沈仁倒不是说,要投靠四郎。


    只是沈仁看到四郎展现出的能力,将来能庇护他,能给他一个前途,所以才会放下种种顾虑,去尽为将者职责!


    为官、为将者,能如沈仁,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绝对不要奢望,人会无私!


    就连刘伯温,也是看透了,洪武十一年的朝廷格局,父皇能庇护他,所以当四郎去请他,才会欣然答应。


    众人听了徐妙云解释,瞬间恍然大悟。


    哼!


    毛老六笑哼一声:“这个沈仁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选择!”


    大明待不下去,跟着少爷,少爷还能亏待他?


    他沈仁在大明,不算最拔尖的。


    注定机会也就少。


    可出海后,少爷麾下人才少,他沈仁可以得到很多机会!


    在大明,沈仁大概率,只能熬资历。


    可只要肯跟少爷出海,就能凭战功!


    熬资历的,永远比不上凭战功的。


    蓝玉、沐英这些人,名声大吧?


    人家就是凭实打实的战功!


    沈仁只要多接触少爷,肯定能被少爷折服!


    ……


    徐妙云笑笑,暗暗松了口气,连日来,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不少。


    ……


    又一日过去。


    闽江两岸村庄,要么撤离,要么疏散进入县城。


    整个闽县,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紧张等着战争到来。


    福清。


    靠海边的小练山山头。


    一群士绅豪强远远眺望海面,低声议论。


    “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


    “咱们还等着看,陈祖义这个四海之王,这回要弄出多大规模,给朱四郎当头棒喝,他可千万别让咱们失望……”


    “快看!”


    某刻,有人突然惊呼一声,议论声戛然而止。


    所有人齐齐顺着喊话之人手指方向看去。


    瞬间呆滞。


    远处海面出现一个个黑色小点。


    然后迅速放大。


    嘶!


    倒吸凉气声响起。


    “这有多少战船?”


    “看样子,至少七八百艘!”


    “不止!至少一千艘!”


    “活跃在四海之上的海盗,竟有这么大实力?”


    “这还只是一部分,每家海盗都不可能倾巢而出,这些海盗精着呢,至少会在老巢存一两艘、四五艘战船,留下东山再起的本钱,陈祖义肯定也不是倾巢出动,而且,还有一些只活跃在高丽的海盗,根本不会听从陈祖义号令……”


    “就眼前这些海盗战船,也能压着朝廷的水师打了吧?”


    ……


    士绅豪强们震惊议论。


    旗舰上。


    陈祖义也壮志满怀,站在舰首,看着身后浩浩荡荡战船,冲被请到旗舰的梁道明等众首领,爽朗笑道:“我等此番,集结如此规模,出现在大明海岸,消息传回金陵城,恐怕朱皇帝也睡不安稳吧!”


    哈哈……


    众首领爽朗大笑。


    梁道明笑过后,乘机开口:“陈大哥,福清镇东卫,若是增援朱四郎,两日即可抵达闽县,不能不防,我愿率领兄弟们留在福清海岸附近,做出随时进攻福清假象,帮陈大哥牵制镇东卫,确保镇东卫不敢增援朱四郎!”


    “我也愿意!”吕珍忙跟随请命。


    “我也愿意!”


    “俺也愿意!”


    ……


    陈祖义脸上笑容渐渐凝滞。


    梁道明这个人,在他指挥下,也总时时刻刻,想保持存在感。


    与他争夺号召力!


    他要答应了。


    不等于告诉众人,此战他是总指挥。


    梁道明就是副指挥?


    将来大胜,梁道明这个副指挥,也会分润属于他的声望。


    他可以十分肯定。


    梁道明一定会派人在四海宣传,此战是他们共同指挥的结果。


    想的美!


    “梁兄弟多虑了!”陈祖义笑着说道:“我们有十分详细的信报,福建都司沈仁根本不愿和朱四郎走的太近,沈仁下令聚集兵马,竟然从五个卫所抽调,先去建安集结……”


    如果沈仁真想帮朱四郎打一场大胜仗。


    就应该直接去镇东卫!


    让其他卫所,向镇东卫集结兵马。


    梁道明暗暗诧异。


    这个消息,他就不知道。


    陈祖义,到底是四海之王,在大明内的人脉网络,不是他能比的。


    这也是他想和吕珍等人交好的原因。


    “报!斥候回来了!”


    就在此时,有海盗跑来,打断众人尔虞我诈。


    很快,一艘小船快速靠近旗舰。


    然后探子登上甲板。


    “禀首领,朱四郎把闽县海防兵力全都撤回县城……”


    陈祖义等人初闻错愕。


    哈哈……


    等探子汇报完后,所有人,顿时仰头大笑。


    “朱四郎以为海防千把人,全都集结到闽县县城,他就能守住城池?”


    “他是不知道,咱们动用八千人吧?”


    “现在好了,大家可以沿着闽江,长驱直入了!”


    “他朱四郎想在闽县和咱们摆开阵仗打一仗,那就打!八千对一千,优势在我们!”


    ……


    轻松议论中,陈祖义抬手,声音渐渐息落。


    陈祖义看向梁道明,“梁兄弟,镇东卫就在附近,朱四郎都借不到兵,得抓襟见肘撤回海防兵力,你现在还担心,镇东卫增援吗?”


    “陈大哥英明!”梁道明笑着恭维一句。


    他本来也不是担心镇东卫。


    主要是不想此战中,彻底沦为陈祖义附庸。


    让陈祖义得到所有好处。


    既然没办法分一杯羹,那就专心致志看戏呗。


    哼!


    陈祖义暗暗微哼,转身,意气风发大喝:“传令各船,满帆!今晚我们要抵达闽江入海口!”


    ……


    临近傍晚。


    陈祖义战船出现在闽江入海口处。


    陈祖义的巨舰,无法驶入闽江。


    经商议决定。


    以陈祖义长子陈寿为主将,倭寇中,实力最强的神田孝信为副将,统帅八千兵马。


    大小战船两百艘,沿闽江,朔流而上,攻打闽县。


    临别出发前。


    陈祖义单独将长子找来。


    审视着已经二十五岁的长子。


    他这长子,在马六甲就经常带兵,陆战攻打马六甲王国的城寨、村寨,抢占土地。


    海战、陆战都是一把好手!


    他对长子寄予厚望。


    “此番,跟随你的,是这些年,咱们积累起最善陆战的将士,为父对你也培养多年,你是为父最优秀的儿子,据传,朱四郎也是朱皇帝最优秀的儿子,切不可大意,好好打,打败朱四郎!


    此战赢,咱们父子,在这四海之上的威名就彻底建立起来了,将来父亲称孤道寡,给你留一座江山!”


    陈寿肤色微黑,魁梧雄壮,脸上有一条长长刀疤。


    这是在马六甲作战留下的。


    闻声,拍胸脯道:“父亲放心!孩儿一定击败明四皇子朱四郎,尽可能将其俘虏,然后咱们再将其礼送回明朝,即彰显咱们的实力,又交好明朝!”


    “好!”


    陈祖义顿时笑了。


    单凭这几句话,就证明,他这个儿子,不是有勇无谋的莽夫。


    “去吧!”


    ……


    嘟嘟嘟……


    沉闷号角声中,两百多艘战船,在数万双眼睛注视下,沿闽江逆流而上,消失在视线中。


    梁道明看了眼吕珍,“吕前辈,这一战能赢吗?”


    他们这边,拿出来的也都是精锐。


    尤其是陈祖义的两千兵马。


    那可是连马六甲王朝都忌惮的存在。


    人人披挂铁甲!


    陈祖义长子也很优秀。


    可朱四郎名头更大。


    朱四郎的劣势,在兵力太少。


    他希望赢。


    可想到陈祖义赢了,威望徒增,就心里痒痒,想亲自参与。


    吕珍一眼看穿梁道明心思,笑着反问:“梁首领,也想出兵?”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