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静养

作品:《甄嬛传之碧根果重生

    盛夏以来,日头愈发热烈,晒得人睁不开眼。这样的时节,清凉台才是最好的去处。


    山中幽静,凉风暂至,清新宜人。临窗眺去,入目皆是青翠,树梢间偶尔落下清脆婉转的欢快鸟鸣,听得人心身愉悦。


    早在两月之前,允礼便将玉婧接来这里避暑纳凉。


    “青青,你就在这住着,我下了朝便来看你。”允礼抚着玉婧的肚子,柔声细语。


    玉婧已经很显怀了,圆滚滚的肚子给行动添上了些不便。因此她也不动,只笑道:“凌云峰距城中这么远,你日日来,也不嫌辛苦?”


    “福晋为我孕育子嗣才是辛苦,我骑马过来,可算不上累。”


    “贫嘴。”嘴上虽这么说,玉婧心里却甜丝丝的。虽然知道允礼在府里也不会再生事端,可他能日日来见自己,她心里自然是欣喜的。


    孟家自被皇帝训斥后不敢再放肆,连着孟静娴也安分起来。


    那日之后,孟静娴的大嫂、沛国公世子夫人携女来王府探视了孟静娴一次,不知与她说了什么,连着一个月,凝香阁那边再无动静。便是偶然遇上,孟静娴也是规规矩矩地行了礼便避过了。


    没了孟静娴的烦恼,玉婧如今只消安心养胎,将腹中的孩儿生下来。


    院中葡萄荫荫如盖,罩得整个院子都清凉了下来。藤蔓上垂下无数葡萄,颗颗饱满如珠,玉婧看了心里欢喜,唤人道:“扶我去外头走走。”


    初霁过来扶着玉婧,笑道:“等到葡萄成熟,咱们便有口福了。”


    “什么口福不口福?”允礼笑盈盈地快步进来,从初晴手中揽过玉婧,笑问,“今日可有闹你?”


    玉婧笑道:“早起闹腾了一会儿,现下倒安生了。”


    “这是知道要心疼额娘呢。”


    二人行至院中,一齐坐到葡萄架下,允礼道,“你还有心思想着要吃葡萄,家里可是闹起来了。”


    “怎么了?”


    “允禧和小姨呗。”允礼好笑道,“小姨见了你和贵妃之事,有意疏远了允禧。允禧见不到小姨,便对岳父大人百般示好,岳父大人初时以为允禧是敬慕他为人,待他也算礼遇。”


    “那如今呢?父亲可是知道实情了?”


    “听允禧说,那日他正与岳父大人品鉴字画,恰巧小姨来给岳父送参汤。他一见小姨脸就红了,岳父一瞧,自然就看出了他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当即将他送了出来。”


    允礼说着勾唇一笑:“说是送,可岳父脸青得像什么似的。”


    玉婧撑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有了我和长姐在前,慎贝勒要想过爹爹这关,只怕是难。”


    “若只是如此倒也罢了。”允礼想起允禧苦着一张脸向他道:“十七哥,娆儿说她宁愿嫁给匹夫草草一生,也断不入宫门王府半步。这可如何是好?”


    玉婧好笑道:“既然如此,那便要看他的造化了。”


    皇帝与甄嬛之间是百转千回方有了如今,允礼与玉婧亦不是一路平顺,皆是历经磨难才能修成正果,允禧既心仪玉娆,自然也要拿出能打动玉娆的诚意来。


    “不说他们了,阿晋那边怎么样?”


    允礼见问,浅笑道:“最迟不过中秋,他便要向熹贵妃提亲了。”


    玉婧听了心喜,又问:“宅子什么的,可都置办妥当了?”


    “都妥当了。”允礼笑道,“他知道你们姐妹俩都与流朱情谊深厚,自然不敢委屈流朱,定要到一切都妥当了,方肯去提亲。”


    玉婧哼道:“若非如此,便是长姐同意,我也是不肯的。流朱是个好姑娘,若日后他敢对流朱不好,我可不依。”


    前世玉婧以为阿晋不过是允礼的小厮,便是得允礼看中随身侍奉,也不过是身在奴籍。直到允礼告诉她,如今阿晋已经是正六品的蓝翎侍卫了,玉婧这才知道他并非王府家仆。


    阿晋之母曾服侍了舒太妃几年,后来她出宫嫁人,丈夫不幸却早逝。他死后,阿晋之母亦抑郁成疾,弥留之际将阿晋托付给舒太妃,舒太妃便以给允礼伴读之名接了阿晋进宫,这才有了后来的事儿。


    孟静娴给允礼送汤那一日,便是允礼求了皇帝为阿晋谋差事之时。


    “待流朱出阁,我要为她备一份丰厚的嫁妆,让她风风光光的嫁出去。”玉婧想象着流朱穿上大红嫁衣的模样,开始期盼起来。


    “都依你。阿晋我自幼便当他是弟弟,流朱与你也是姐妹一般,他们好事将近,我们自然要好生恭贺一番。”允礼眸中蕴上温暖的笑意。


    玉婧回忆前世不禁叹道:“流朱这个傻姑娘,上世为了护着长姐连命也不要了,如今总算有人来护着她了。”


    “这样不是很好吗?”


    “是啊,岁月静好亦不过如此。”玉婧的笑容欣慰而舒展,忽而又低了下去,“只是流朱出了宫,长姐便是一个人在宫里了。”


    虽然有个槿汐在,可槿汐毕竟是半路相随的,总比不得流朱这样的情分。


    允礼喃喃:“熹贵妃她……”


    转眼望去,只见玉婧目光灼灼:“允礼,你是否后悔过?你重生回来,若细细谋划一番,与长姐再续前缘并非难事。”


    心头剧烈一震,允礼脱口道:“你又说胡话了。我与她……”


    他说着自己停了下来,自己与甄嬛,算是什么呢?


    允礼已经很少想起与甄嬛的那些事了。堪堪算下来,他与甄嬛不过是好了不到一年,那些岁月太过遥远,遥远到他已看不清记忆中她的脸。他闭上眼睛,想要想起她的模样,可脑中只有另一张几分相似的脸。


    “我与她各自安好,岂非最大的幸事?”允礼双眸明亮如赤焰,“她有她的岁月静好,我也有我的天地人间。”


    说完,他轻轻将玉婧拥入怀中。


    往事舍得,他绝不后悔。


    为了玉婧能过得舒坦,允礼日复一日地在清凉台与王府之间奔波着,乐此不疲。


    七夕这日,宫中循例都要开宴庆祝的,玉婧料想允礼必定是不会来了,于是带了初霁抱上长相思,往安栖观来。


    舒太妃与积云正预备饭,见玉婧来了,皆是满面含笑,积云更是笑道:“太妃早猜到福晋会来,特意要我多炒了两个福晋爱吃的菜呢。”


    “额娘有心了。”玉婧说着坐了下来,笑吟吟道:“积云姑姑的做的摆夷菜是一绝,我可想着呢。”


    舒太妃亦道:“不单你,积云的手艺我也是爱得不行,只是今日这样好的菜色,允礼这小子却无福消受了。”


    玉婧听她说得有趣,不觉也抿嘴笑:“他在宫里自有珍馐佳肴,额娘还怕他饿着不成?”


    舒太妃笑道:“这话极是。不管他了,我们只管吃咱们的。”


    积云大笑:“太妃如今有了儿媳和孙子,王爷倒要靠后了。”


    一席话舒太妃笑着啐她,玉婧亦笑个不止。


    用完了饭,积云摆上一盘新鲜葡萄,玉婧一见道:“哪里还能吃下这个,额娘教我练琴吧。”


    舒太妃道:“既要练琴,你先弹一支给我听。”


    初霁早将长相思摆好了,玉婧坐于琴前,低眉信手之间,泠泠琴音自指尖流露。还是那首《凤凰于飞》,如今她已弹的十分熟稔。


    舒太妃点着头道:“这一支你已不必再练了,额娘再教你一支新曲子,就《长相思》吧。”


    玉婧下意识想要拒绝,可看到舒太妃的眼底一缕如青瓦薄霜似的忧戚,到了嘴边的话却说不出口了。


    她想让自己弹一支长相思,大概是想起了与先帝的那些时光吧。《长相思》里的情思悠悠,可不是容易教人想起过往?玉婧不愿意弹,也是因为记忆里《长相思》的过往,是允礼和甄嬛的合奏。


    “这曲子要这样……再……”舒太妃细致地教着,玉婧一丝也不敢懈怠,直到舒太妃讲完最后一个字笑着回头看她,“你来试试。”


    玉婧便坐了下去,调了调弦试音,方缓缓拨弄起来。舒太妃坐在旁边,微笑着为她鼓舞。


    初弹曲子,玉婧不免有些吃力,渐渐地弱了下来,险些弹不下去之际,一缕笛音幽幽而起,清旷如幽泉一缕,脉脉沁入人的心房。


    这样熟悉的笛声,玉婧与舒太妃不约而同望向门口。果然见允礼立在庭中,执长相守在唇边悠悠然吹奏,衣袂随风轻扬。


    “允礼!”


    “王爷!”


    玉婧心里高兴非常,立马弃了琴起身向允礼奔去。


    允礼哪容得她奔跑,早飞奔了过来,笑道:“你只坐好就是。”说完向舒太妃行礼。


    舒太妃乐呵呵问:“怎么回来了?皇上竟肯放你?”


    允礼嘻嘻笑道:“我本欲席间装醉,好趁机赶过来,哪知熹贵妃体谅,求了皇兄放我回来了。”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