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摆夷

作品:《甄嬛传之碧根果重生

    汉家自古流传的习俗,新妇出嫁三日后须携夫婿一道归宁。


    前世玉隐从永寿宫出嫁,回门亦是回永寿宫去。允礼是外男,更存了与甄嬛彼此相见伤感的意思,因而玉隐是独身一人回去的。见了甄嬛,她口里说着祝福的话,可也到底尴尬。


    这次允礼不用她操心,早早地命管家将归宁所需的礼品备下。玉婧出门的时候,见笼子里关着一只猪,登时满脸飞红。


    夫郎家备一只猪的习俗,她是年幼时见了隔壁家女儿回门才知道的,不想允礼竟如此花心思,将汉家习俗也弄明白了。


    马车悠悠地前行,到甄府门口时,甄远道已与一众族亲在候着了。她是甄家第一个归宁的女儿,允礼是亲王之身,她又是嫡福晋,因而整个甄氏一族都严阵以待。


    “给王爷福晋请安,愿王爷福晋长乐无极,福寿绵长。”


    允礼和玉婧才下马车,甄家人已乌泱泱跪了一地。玉婧看到甄远道站在人群最前头,颤颤巍巍地跪下,鼻子一酸,忙伸手将他扶起来。


    从前见父亲跪甄嬛她便不忍,如今他身子不如从前,却又来跪自己,她心里更是百感交集。


    到了正厅,云氏等一干女眷在此等候,玉婧与允礼恭恭敬敬地给父母二人行了礼。


    “去给你娘上柱香吧!”甄远道想起那个柔情似水的女子,若是她今日还在,定然与自己一样喜不自胜。


    玉婧领命去了,便是甄远道不说,她也是要与允礼一起拜祭自己娘亲的。


    甄家很快就将金猪宰了,分予亲戚朋友、街坊邻居享用,又开了宴席款待族亲邻里。自抄家至今日,总算是扬眉吐气、焕然一新。


    回门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夜,因而玉婧在甄家待了几个时辰便要回府。


    临别之际,甄远道泪眼婆娑地拉着她不舍撒手,玉婧也红了眼眶,强劝道:“王府离家里并不远,爹爹若是想女儿,只管打发人来接我。”


    甄远道应下,这才有了一丝慰藉。


    回来的路上,玉婧久久地望着后头的甄家不回头。方才的话是劝甄远道的,他们不日就要离京赴滇南,也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允礼道:“你若是不舍,我们便不走了。”


    玉婧摇摇头:“既答应了额娘又岂能食言?何况我也想去看一看摆夷的山水。”


    允礼是离了大功,一时在朝中炙手可热,一度比肩允祥,这对皇帝来说自然不是好事。


    允礼与皇帝多年兄弟,早体会到了君心,既然皇帝不放心他,他索性上奏带妻子出游,远离朝中是非,也正好回母亲的故乡看看。


    允礼的奏折皇帝当即允了,玉婧也松了一口气。


    皇帝多疑,能抽身是最好。至于皇帝究竟会派多少暗探尾随也并不重要,允礼无心权势,那些人也探不出什么。


    自甄家回来,二人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他们的摆夷之行。


    滇南山高路远,允礼、玉婧、阿晋、初晴四人七月中出发,一路上走走停停,直至八月底才到达。


    从前的摆夷等部族归顺之后都并入了滇南数州,统归大清管辖。舒太妃和何绵绵的故里相去不远,都在一座城里,倒也省了不少功夫。


    一进到城里,满城都是着摆夷服饰的人,他们几个显得格格不入。


    “看来我们得换身衣服了。”


    允礼寻了一家裁缝铺,为每人买了几件换洗衣裳。玉婧换上摆夷衣裳后显得十分兴奋:“幼时常听娘说起摆夷的一切,如今身历其境,果然倍感亲切。”


    允礼笑着为她拢好头发:“进城之前我已修书命人将外祖的旧宅搭理好,咱们过去吧。”


    “外祖旧宅?”


    “是额娘家的旧宅。当年额娘思念故里,皇阿玛不能解其思乡之苦,便命滇南指挥使将我外祖的旧宅子买了下来,将我外祖父送回这里安度晚年。”


    原来是这样,玉婧还想问,允礼温言细语地告诉她:“你外祖的旧宅我也差人去寻访了,离这里倒也不远。等我们安置下来,我带你去瞧瞧。”


    玉婧重重点头:“允礼,你真好。”


    允礼捏捏她的脸,笑道:“你我夫妻一体,何必言谢。”


    这话是正经话,可玉婧却从允礼的眼里看出一丝不寻常的意味。夫妻一体……她不禁脸红起来。


    他们从京城出发时原是坐马车,可她觉得这样太慢了,让允礼教她骑马。


    一开始,允礼与她共乘一骑,贴在耳后为她讲解要领,她也很快就学会了。骑马出行自然快很多,可没几天,她又坐回马车里了。


    素闻允礼的骑射功夫由先帝亲手传授,乃是众皇子中的佼佼者,玉婧此行才真正领略到了。她骑马奔波一天下来已是疲惫不堪,可允礼竟还有力气来闹她。


    虽然他已尽力克制只要一回了,但她还是经受不住。


    允礼在外头是谦谦君子,关起门来却又是另一副面孔,说起情话总是叫她羞得面红耳赤。最过分的一次,他伏在她身上,喘着粗气唤她:“青青,你我是一体的。”


    玉婧不接他的话,贝齿在他肩胛上留下一排整齐的印记,允礼吃了痛,攻势愈发猛烈,玉婧只觉自己的身子被他拆了又补、补了又拆,再无一丝力气。


    第二日,玉婧便弃了马儿,要允礼重新买了一辆马车好窝在里头休眠。若不是初晴伴在侧,她甚至觉得允礼不会让她在马车里好过。


    每每她又气又恼嗔怪,他却是一副正人君子地模样反问她:“你不喜欢吗?”让玉婧无话可说。


    男女□□,不止允礼食髓知味,她也乐在其中。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他们又是正经拜过堂的夫妻,也不用拘于这些。


    只是,成亲已有两月,玉婧的肚子却没有动静,这让她不免担忧起来,她一直想与允礼有个孩子。


    允礼玉婧安顿好后,径直去了何家。


    小时候,何绵绵一遍又一遍地给玉婧讲摆夷家乡的一草一木,如今她一看到眼前的竹楼,那些记忆立马涌了上来。


    当年何应温在摆夷也算有威望,哪怕是他后来被定为“谋逆罪臣”,摆夷的旧友仍旧没占他的宅子。玉婧看着眼前的旧宅,想起何绵绵说起她幼时在何处嬉戏玩耍、何处跳舞读书,泪水喷涌而出。


    恍惚中,她仿佛看见了一个满脸笑意的摆夷小姑娘,正在屋前自在地跳着孔雀舞。


    “娘……”


    玉婧伸出手去想要抓住她的手,可她却微笑着越走越远。


    “娘!”


    玉婧飞速地跑下竹楼,朝何绵绵的方向跑去,步伐快到险些跌落下去。允


    礼连忙拉住她,将她搂进怀里柔声唤她:“青青。”


    他温热的气息撒在她耳后,玉婧回身紧紧抱住他结实的身躯,放声恸哭。


    允礼就这么拥着她,一下一下地轻抚她,直到玉婧情绪稍稍平复了,方轻声道:“带些旧物回去吧,若是岳母见到了,定会开心的。”


    “好。”


    玉婧点头答应,松开允礼上楼去收拾。等她收好一些物件下来的时候,见允礼不知从哪里寻来了一块布,小心地将它铺在地上,捧起一抷土放了上去。玉婧走到允礼身边,与他一起收拾。


    从何家出来,允礼命阿晋和初晴先将东西带回去,自己则和玉婧去城里的集市。


    阿晋一脸谄笑:“王爷,阿晋也想去集市上逛逛。”


    允礼故意反问:“你又不会摆夷话,去那里做什么?”


    阿晋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阿晋难得出远门,也想见见世面。”


    玉婧见他这样,不由得乐了,朝允礼道:“瞧他这模样,自然是想买些新奇玩意儿带回去送给心上人。王爷,你可不能不让啊。”


    阿晋一本正经道:“福晋此言差矣,王爷才不会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呢。”


    玉婧撑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允礼站在她身后,对阿晋流露出赞许的目光。


    摆夷人能歌善舞又擅装扮,因而集市上各色首饰衣物琳琅满目。这些东西与京城的样式截然不同,玉婧被勾起了兴致,拉着允礼穿梭于各个小摊间。


    “姑娘长得漂亮,戴上这些首饰就更漂亮了。”摊主笑眯眯地说着漂亮话,玉婧转头问允礼:“好看吗?”


    “好看。”


    允礼由衷地夸赞。玉婧是摆夷人与汉人生下的孩子,有摆夷的外貌优势、更有汉人的秀美,如今着摆夷装扮,比一般的摆夷女子美多了。这样的女子在宫里或许不算是拔尖的美人,可不论走到哪里都可算得上是美人。


    逛了一下午集市,允礼为自己和玉婧购置了一大堆东西,险些都要提不过来了。


    不但他们,阿晋也乐呵呵的,初晴抿着嘴笑:“阿晋哥给流朱姑娘也买了好些东西呢。”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