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北地祸福(二)
作品:《红尘念仙》 脑海中传来一阵轰鸣,就像那声音把自己所保留是所有记忆,都塞进了他脑子里一样。
事实也正是如此,实在那点真灵已经没有多少力量了。
它们包括除掉行魔道人的方法,成浮老贼的情报,祭奠之人的相关信息。
还有他所创的助道功法“无极无相神功”。
还有一部“真玄决”这是一部为了掩饰“无极无相神功”所创的功法。
毕竟要是张和修炼他的功法被他生前的仇人所发现。
那张和几乎离死也不远了,要知道连他这样的人,都因此功法遭了秧。
他实在想不出要是他们看到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
出现在一个连软柿子都算不上的人身上会有什么好结果。
无极无限神功是他生前集毕生所学及天赋所创。
在其身死之后又用近千年的时间来打磨和完善,在其初显神威之时就已经具备神功之资。
如今又经过打磨完善,其强大程度已经远超当初。
称为神功也是比较低调的叫法,毕竟完整的神功,还没有谁真正的修炼过。
除了这些信息外还有一道誓言印记,从张和接收这些信息开始。
他便已经被种下誓言印记,如果张和被动或者主动引动印记。
都讲导致这块记忆消失,与其一起消散的还有他的灵魂。
至于引动印记的方法,无非就是违背自己答应的事、被人搜魂。
又或者有意不杀行魔道人放其离开,在墓碑前做欺师灭祖的事情等,不应该发生的事。
对于现在的张和而言,他答应的三件事,远没有资格去完成,也只能先收好处,也算是许下承诺。
一部助道功法换三件事到底值不值,还是要先练了才知道。
记忆片段中提示要想从溶洞里出去,必须要先修炼无极无相神功。
否则像他进来一样,不是被撕碎,就是昏厥之后躺着荒漠里被妖兽叼走。
欲练无极无相神功,必先散去以前所修练的一切真气。
因为无极无相神功修炼的并不是真气,也不是玄气。
而是清灵之气和浊灵之气。此功需要同时修炼两种灵气。
先浊后清,浊气开道锻身,清气后补炼气。两气同汇与丹田,清者上浮化云,浊者下沉为海。
……
无极无相神功如何修炼,记忆片段中已经详尽。
张和也不纠结,立刻就地盘坐调动周身之力,准备摧散丹田内昔日辛苦修炼凝聚的真气。
真气逆流犹如在血管之内拉出,一根具有倒刺的藤条。
其对经脉是伤害,和鞭打神经的疼痛,一般人如何能够承受,幸好张和有承受风暴分尸之力的经验。
才勉强能够扛住不会被疼昏厥过去。
修炼不容易,散功也没那么简单,但始终摧毁比建立更容易。
空旷的溶洞里,时不时的回响起一道凄惨的声音。
大约近一炷香的散工之旅终于完成,此时的张和如谢了气的鱼鳔,垂头盘坐着。
但是如果凑近了看,便能发现他的嘴唇抖动着,似乎在念动着什么。
因为张和是已经修炼过一次助道功法的修士,而无极无相神功虽然与诸法相异,但也有相通之处。
再加上有那段记忆对其详尽的了解,虽说是无上神功,但修行起来也并没有什么阻塞。
随着咏念无极无相神功心法,神识穿梭描绘着记忆中的经道脉落。
其身体外逐渐出现了薄薄的一层幽光。
幽光朝身体飘忽而近,随后靠近并消失在了皮肤之上。
经脉之内神识牵动着靠近身体的幽光,游过记忆之中的经脉。
由于幽光太少太稀薄,并未走太远,便逐渐失落在了途径的经脉当中。
坠落的幽光犹如一块块石头砸落在经脉内部。
但是由于张和刚刚经历过散功之痛,这样的痛苦实在不算什么。
但这些都才只是开始,随着不断的对无极无相神功心法的熟练。
神识的不停游走,越来越多的幽光汇聚而来,越来越多的被神识牵引进经脉之内。
涓涓细流汇聚成山洪,幽光滚过经脉,犹如在经脉之中引发了泥石流。
山洪摧毁经脉的痛苦完全盖过了,散功带来的麻痹。
神经的跳动随着神识牵动的山洪迅速传递着经脉之中悲惨情况。
不能昏厥,必须保持清醒,否则自主的神识就会被中断,幽光也必然溃散。
张和咬紧牙关,加快催动着神识牵引的速度,如果不快他怕自己撑不到完成第一缕浊气的修炼。
时间在流逝,不过几十息的时间犹如过了几十年
“啊~”
伴随着一声怒吼,张和丹田之中也出现了一缕夹杂着神识的幽色浊气。此浊灵之气完全受他掌控。
但是因为数量太少,暂时没什么用,但是其出现的意义却是代表了非凡。
它的出现意味着张和迈出了修炼无极无相神功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按照第一步的样子走出第二步。
唯一的变化就是将浊气心法换成清气心法。
修炼一口浊气必须修炼一口清气,如此才能相辅相成维持修炼平衡。
照猫画虎,张和牵引着白光游过先前幽光通过的经脉。
与幽光如山洪冲过不同,白光经过有如寒冬里的一缕阳光。
白光落入经脉,几近裂开的经脉缝隙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弥合。
弥合的地方比撕裂前更坚韧,更灵动。浴火重生之后的经脉才是具有了超凡的特质。
白光融合神识化成白烟悬浮与丹田之上,显得缥缈轻盈,犹如一缕薄云。
清气出现浊气越显承重直往下沉,清浊两气犹如天平两端,遥遥相望。
清气归府张和只感觉神清气爽,先前的痛苦阴影都像过眼云烟,一晃而散。
气为所用便是力,经过吸收融合神识的灵气即为灵力。
灵力的品质、精纯程度往往决定了你的神识调用它达到的目的是否能够满意。
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你的心便是你的神识,而你的力便是你的灵力。
灵力不够好必然不能够随心所欲。就是这个道理。
张和心念一动两缕灵力同时交融着出现在时指之上,明显能感受到它们相融相抗。
不过它们内部的相抗情况并不影响它们外部相融的状态。
而他的神识作为两者的主导者,能够很好的维持平衡。
虽然只修炼出一缕清浊之力,但是他感觉肉体比散功之前更加凝实坚韧了。
修为倒是并没有恢复多少,但是肯定比同样两道真力和玄力要强就是了。
至于它们合起来是否能比,张和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记忆片段到了说了有过之而无不及,想来也不会假,否则老前辈也不会变成这样。
张和收回清浊之力,“按记忆中所说,每次修炼完无极无相神功,都必须修炼《真玄决》,用来改变每一次新产生的灵力外貌。”
老头专门研究用来打掩护的东西,他可不能马虎,老老实实修炼起来。
数息之后再次召唤出清浊之力,不仅其颜色变成了青黄之色。
连气质也从坚定顽强变成了缥缈不定。
简直就是改了头换了面一样。
不过其威力并没变,其他人看不出来,张和却能通过神识感应得到。
灵力完成了新的改变,张和也从一个没财没势的穷小子。
变成一个身怀绝学,肩负三件大事的有志青年。
他张和年仅十八,相貌平平,年幼丧父,从小孤儿寡母。
母亲艰难将其拉扯大了,却没享几年闲福,就因为积病成疾,草草的离他而去。
张和在母坟前守孝三年,期间被一位云游的道长所见,观其有一片赤诚孝心。
遂叫他若守孝之后无处可去,可到千里之外的武道观去求仙问道,并传他一件入观信物。
三年之后他才来到武道观修行,如今入观已经两年有余。
虽然有些修行资质,但修行缓慢,如今也才勉强达到突破真武境。
修行界以真,玄之道为修行之主,所以境界的划分也是按照。
真和玄为开头,总的来说还是以更多数的真修为主。
真武境为修行之始,真武境分七层,以张和当初的助道功法为例。
每修炼五百缕真气为一层,根据修炼助道功法的不同,每层真气的数量有所差异。
有的功法需要几百甚至上千缕灵气为一层,其差距没法比较。
如果你能快速的提升境界也能够勉强弥补这样的差距。
真武境圆满以后,需要以神识和灵力搅动丹田之内的汇聚的灵气,形成灵力漩涡。
如果自身的灵力太弱就无法独自完成这样的壮举。
此时就需要借助外力,比如吞服丹药,就像需要火云丹突破的张和。
有的丹药可以临时壮大神识,轻而易举的帮助破境。
其价值也难以想象,有的能够壮大灵力,其作用稍逊于前者。
还有的就是引动丹田内的灵气浮动,减轻神识灵力的牵引负担,辅助其搅动灵气形成灵力漩涡。
当然还有请高人相助等等,方法不一而足。
如果能够顺利形成灵力漩涡,便算是踏入了真明境。
灵力漩涡盘旋涌动,自行吸收补充灵气,当然主动运功会更快。
灵力漩涡的品质作用也和助道功法息息相关。
卷入灵力漩涡的灵气会被压缩提炼,最后形成一滴纯粹的带有自身神识的灵液,可以为本身停供巨大的灵力储备。
真武境分七层,真明境却只分三个时期,即初期、中期和后期,每个时期的突破都有明显的实力提升。
而后期圆满便可突破到下一个境界,此后之境界亦只分三个时期。
如今他的人生侥幸发生蜕变,张和也会继续勉励自己还需砥砺前行。
因为变强的同时也意味着更重的责任。
简单收拾收拾心情。张和从地上翻爬起来,眼神复杂地看着远处的那具白骨,虽然继承了他的依托。
也答应以弟子之名去完成第三件事,但是终究没有真正拜入其座下。
“您传我如此神功,该行拜师之礼的。”
修炼之后张和才算真实的感受到了无极无相神功的珍惜可贵。
他面朝白骨跪倒在地,朗朗之声响起:“师傅在上,请受弟子一拜。”
世人都说入土为安,三叩九拜之后,张和在旁边的洞壁中选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溶洞。
将尸骨放入其中,又捡一些石块将洞口封住。
随后在洞口地面写上,“吾师之墓”
实在是到现在张和都不知道师傅之名,他的师傅也从头到尾没有问起他的名字。
连他自己都忘记了介绍,说到底还是阅历不够,遇事紧张忘事。
不过对于师傅之名以后应该会有机会了解到的。
毕竟他的仇人应该不会忘记这样的对手。
收拾完白骨,张和就又回到池潭边去修炼起来。
因为记忆中说“修成无极无相神功之后便可等待法阵出口开启,自行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