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菜市口,当众斩首
作品:《缔造盛世皇朝:从假皇帝开始》 短短的十天时间,仿佛变成了地狱的再现。
苏鹏飞的军队严格执行皇帝的旨意,对那些为富不仁的富豪展开了残酷的清剿。
不论是城市、乡村,还是偏远的山谷,都难逃苏鹏飞的追击。
一座座华丽的府邸被冲入,铁蹄踏过的地方,鲜血如流水般流淌。
富豪们以为金钱可以为他们买到生命,但面对苏鹏飞的军队,他们那高高在上的气焰顷刻间瓦解。
一些富豪试图用重金贿赂将军,但是无济于事,因为在苏鹏飞的眼里,忠诚于皇帝和百姓的命令远远超过了黄金的价值。
那些豪绅们的脸色苍白,被冰冷的铁链锁住双手,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惊惧,心中却更多的是不敢相信。
他们曾经是这些城镇的主宰,现在却沦为待宰的羔羊。
城市的街道上,军队的行进声震天动地。
人们从窗户中探出头来,看着那些曾经横行霸道的地主被押赴刑场,有的人因恐惧而收回头颅,有的人则是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一幕。
刑场上,那些富豪们被逐一带到斩首台前,有的人跪倒在地,哭诉着自己的无辜;有的人则是疯狂地挣扎着,希望能逃出这死亡之地。
但无论他们如何挣扎、呼号,都无法改变他们命运的结局。
大刀挥下,血花飞溅,人头滚落。富豪们的尖叫声仿佛穿越了时间和空间,成为了那个黑暗时代的注解。
每一个人头的滚落,都象征着一个罪恶的终结,也预示着新时代的来临。
刑场周围的百姓紧紧抓住彼此的手,有的人因震撼而掩面哭泣,有的人则是平静地看着。
他们知道,这是一个痛苦但必要的过程,他们的苦难和屈辱正在被洗净。
街巷间的小贩不再畏惧那些豪绅的欺凌,农民们开始希望他们的土地能得到保护,商人们开始梦想着公平的交易环境。
而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则是在痛苦中期待着公正的审判。
整个并州进入了一种新的氛围,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正在逐渐建立。
人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未来。
恶梦渐渐远去,新的晨曦即将到来。
街道上,曾经高高在上的豪绅们被捆绑起来,像市场上的牲口一样被游行示众。
他们的脸上满是绝望和惊恐,那曾经傲慢至极的面孔如今变得扭曲而丑陋。
不少人在被捆绑的过程中哀嚎着,呼救于他们的祖神,但这一切都是徒劳。
沿途的百姓纷纷出来围观,有的人为那些死去的亲人哭泣,有的人则是为这场清剿而喝彩。很多人都带着家中积攒的烂茄子、烂鸡蛋投向这些贪婪的豪绅,以此发泄长久以来的怨气。
而在每个县城的广场上,都设立了大型的刑台。
每当太阳高挂,就有数十名、数百名富豪被带到这里。
他们的头颅,很快就被一把锋利的大刀斩下,血花四溅,惨叫声此起彼伏。
广场上的鲜血几乎已经汇成了小溪,腥臭的味道弥漫整个城市。
十天的时间,成千上万的贪婪之徒因自己的罪恶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整个并州,仿佛从一个梦境中醒来,那是一个黑暗、血腥的梦境。但随着这场清剿的结束,人们开始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张凌与姜秋荷坐在暖色灯光下,两人之间放着一张精美的红木桌,上面摆放着并州的地图和各种书册。
张凌眉头紧锁,对姜秋荷说。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稳定了并州的局势,但我不希望它仅仅是一个繁荣的地区。我希望它能够成为大玄帝国的一颗明珠。”
姜秋荷轻轻地摸了摸张凌的手。
“我知道你的野心,你希望并州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富裕,更希望它文化繁荣,科技发达。”
张凌点点头:“没错,我想在并州建立学院,吸引天下才子前来,同时也希望能够吸引一些技术人才,让他们来并州发展。”
姜秋荷思索了一会,说:“你知道,在我出生的地方,那里有一种叫做‘水车’的东西,可以用来灌溉农田,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如果我们能够引入这种技术,我相信并州的农业生产会更上一层楼。”
张凌眼中闪过一丝兴趣:“这是个好主意,我会派人去你的故乡学习这种技术。除此之外,我还想在并州建立一所医学院,引进一些新的医疗技术和知识,提高百姓的健康水平。”
姜秋荷微微一笑:“你总是这么有远见,这也是我为什么会爱上你的原因。但你也要注意身体,不能总是这么忙碌。”
张凌轻轻地握住姜秋荷的手:“放心,有你在我身边,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只是现在并州需要我们,我不能放松。”
随着并州地区的那些不法之徒被彻底清除,张凌开始实施他心中早已规划的改革政策。
第一个大的改革,便是减少赋税。在以前,百姓们被沉重的税收压得喘不过气来,尤其是那些农民和小商贩。
但现在,张凌下令,各类税费大幅度降低,尤其是对于低收入家庭,更是给予了免税的优惠。
这不仅减轻了百姓的经济负担,更让他们看到了朝廷的善意。
接着,张凌开始大力扶持农业,鼓励农民们种植,同时还提供了低利贷款,让那些想要改良农田的农民有了经济上的支持。
不仅如此,他还派出大批的农业专家,到各个乡村去指导农民们耕种,教他们新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商业方面,他鼓励商人们扩大贸易,与外地进行商品交流。
同时,对于外来的商人,也给予了税收上的优惠,吸引他们来并州做生意。
除此之外,张凌还在并州大力推行教育政策,建立了大量的学校,让并州的孩子们都有机会接受教育。
他认为,教育是国家未来的基石,只有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民,才能使国家更加繁荣。
百姓们对于这些新政策都欢欣鼓舞。
原本因为税收而被逼得生活艰难的百姓们,现在终于可以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