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老夫名叫韩仁俭

作品:《家无小事

    “您一直站在我背后?”


    “对呀。”


    “我和她说的话您都听见了?”


    “瞧不起人是不?别看老夫头发都白了,但是耳不聋眼不花,你们两个刚才说的那些话,老夫一字一句听得是清清楚楚。你若不信,老夫这就给你学说一遍。”


    说着话,老者换了一副尖细的嗓音说道:“关哥,不好意思,跟你说了这么多,你别嫌我烦,人家先走了。”


    老关觉得头发汗毛唰地就竖了起来,胳膊上起了一片鸡皮疙瘩。这声音让他一下就想起了影视剧里那些拎着轰苍蝇的软毛儿笤帚,跟在皇帝身边捏着嗓子说话的怪物。


    “建国都六十多年了,您能活到现在还真是不容易。请问您以前跟的是哪位主子,又是在哪个宫里当差呀?”


    “哎呦喂,这说起来可就话长喽。等会儿,关家小子,你这拐弯抹角骂人的本事不错呀,跟谁学的?你看老夫这身板儿这做派,这头发这胡子。呃,胡子昨天刚刮的,但是胡子茬儿还在,不信你看。我这样的要是搁在过去,最次也是个王爷呀,你小子竟敢说我是太监,你什么眼神儿呀你。”


    “我这不是跟您逗着玩儿呢嘛,我一看见您就觉得面善,心里就感觉亲近。总感觉您和我师傅很像。以前我跟我师傅学艺的时候,没事就跟我师傅逗着玩儿,这不都养成习惯了嘛,见着岁数大的就想跟人逗两句。您别在意啊,没恶意。嘿嘿。”


    “你要这么说的话,老夫就理解了,不生你气了。关小子,你说老夫刚才学得像不像?”


    “这个声音呀还有这做派呀,这个啥啊,是不是?您那样不行您得这样,对吧?所以呢,嗳对喽,就得是这样对吧?嗳,您明白了吗?”


    “我明白什么了,你小子年纪不大虚头巴脑那一套学得挺溜哇。你就说我学的像还是不像。”


    “不像。”


    “哪里不像?”


    “哪儿都不像。”


    “你懂得什么叫尊老不?”


    “您记性挺好,那句话除了后面的称呼错了,其他都对。小杜说的是我走了,不是人家走了。”


    “外行了吧。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在尊重生活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拔高一下嘛。用人家这个自称不仅让人物显得活泼生动,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嘛。”


    “您是作家?”


    “过奖过奖,我倒是经常在家坐着。”


    哈哈哈哈,老关和老者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


    通过刚才这番对答,老关认为这位老者应该是个比较洒脱大度的人,而且还是个幽默风趣的人。更重要的是,他反应挺快,这在他那个年龄段里是不多见的。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位老者年轻时从事的应该是脑力劳动,而且肯定是一种比较高强度的脑力劳动。


    脑力劳动可分为:创造知识的脑力劳动、传授知识的脑力劳动、管理知识的脑力劳动和实现知识的脑力劳动。根据老头刚才的表现,老关觉得他最次也是个传授知识的脑力劳动者,身份应该和老关的师傅差不多。


    “您是当老师的吧?看着就像。”


    “嗯,这回猜得差不离。关小子,你刚才说到了你师傅,你的厨艺就是他教你的吗?”


    “对呀,我就拜了他这么一个师傅,他就教我怎么做饭。等会儿,您怎么知道我师傅教我的是厨艺,您认识我?”


    老者掏出手机递到老关面前,老关低头一看,只见手机上显示的正是老关和韩美娟的那张合影。


    “这是不是你,旁边这丫头是不是你媳妇儿?”


    “这个肯定是我,旁边的可不是我媳妇儿。她是我同事,也是个厨师。这张合影是山庄拍的宣传海报,是客人误会了。”


    “哦。这样啊,可惜了。”


    “这有什么可惜的,您是谁呀,是我们山庄的客人?可是昨天我怎么没看见您呢,难道您是昨晚入住的?”


    “我是刚来的。刚到,预定了还没入住呢。看这里的景色好,我就顺着山道溜达,可巧就遇见你和那个丫头在这腻腻歪歪。”


    “您看您这词儿用的,什么叫腻腻歪歪呀,这叫扯不断理不清。您也都听见了,这是他不能赖我呀。”


    老者伸手揽住关山河的肩膀一边走一边跟他说:“关小子,我看见你呀就像看到自己年轻时的样子。那时候,老夫堪称是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走到哪都会招来爱慕的眼神儿。你再做这种想吐的表情,小心老夫抽你,就用这根手杖。告诉你,老夫这根手杖可硬了,抽人可疼了,你要不要试一下?”


    “我看您这根手杖应该是紫光檀的吧?做手杖可惜了,不如截成小段车成珠子做手串儿吧。”


    老者的双眼在自己手里的紫光檀手杖和老关之间来回逡巡,似乎是在比较用紫光檀揍老关一顿和把手杖做成手串儿的代价孰高孰低,最后老者叹了口气,把紫光檀手杖藏到了背后。


    “您不打算揍我了?”


    “不啦。”


    “为啥呀?”


    “主要是舍不得我这根手杖,其次是打了你之后,这手杖估计就得改姓关了。老夫可没那么傻,是赔是赚还算的清。”


    “要不怎么说人老滑马老奸呢,我这点小伎俩在您面前那都是小儿科,不值一提。”


    “呵呵呵,你小子别的本事没看出来,这打一棍子给个枣儿的手段学得挺溜。”


    “逗您玩儿呢,不带急眼的啊。对了,您看咱们爷俩都聊了这么半天了,我还不知道您的尊姓大名呢。我是晚辈先自报家门,我是云海中餐厅厨师长关山河,请问您老是?”


    “别那么客气,老夫就是个没用的老头儿。老夫姓韩,名叫仁俭,韩仁俭。”


    韩仁俭这三个字一出口,老关就觉得脑子里轰的一声。这名字在八九十年代可以说是响彻北都,不仅屡屡见诸报端,就连电台电视台也经常有访谈。和这名字连在一起的都是类似优秀、杰出、卓越等字眼儿。在这些耀眼的字眼儿背后,韩仁俭这三个字代表的则是传奇、成功、财富和地位。这个名字堪称是影响了北都的几代年轻人,也成了当时的有志青年们争相效仿的楷模,老关当年也是这些有志青年中的一个。如今,这曾经楷模就站在眼前,虽说已经是老年版的了,但依然让老关心中激动不已。


    他伸出双手对韩仁俭说:“没想到竟然是您,当年您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标杆。可惜我没您那本事,只能做个厨子。当


    “是厨师不是厨子。别人说厨子你可以不管,但是你自己不能看轻自己的这份手艺,更不能看轻这份事业。想当年呀,我差点也学做厨师了,可惜我没那个天赋,所以在厨艺方面我最拿手的就是不管什么菜都能给整到锅里一起炖。别人做乱炖是乱而美味,突出的是美味。而我跟别人不一样,突出的就一个字,乱!自从跟着我一起创业的那哥个被我的乱炖整得上吐下泻之后,我就很自觉地放弃了成为一个大厨的梦想。事实证明,当厨师是所有职业中最难的,当一个顶级大厨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老夫认为,能当顶级厨师的人是很了不起的。关小子,你是个很了不起的人才呀!”


    “您真是过奖了,说得我都觉得拜师学厨艺是我这辈子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了。”


    “那肯定的呀,你看连我都想当大厨,可惜没那天分。你这么有天分,怎么能不好好干,怎么能在原单位埋没那么久呢。都这个岁数了,机会不多啦,要珍惜呀。”


    “是,您说得对,我一定好好珍惜。”


    “哦。关小子,老夫跟你很是投缘。来,加个微信,有事儿没事儿都可以单联,我可是二十四小时开机的。”


    “那成,您只要别嫌我打扰您就成。”


    “你没到我这岁数呢,等你到了我这岁数你就知道了,这个岁数的男人最不怕的就是被打扰。”


    “为啥呀?”


    “因为离死不远了,成废物了,没人爱搭理了,所以也没人打扰。”


    “您这话说的,您这么优秀,您的儿女一定也很优秀,家里外面肯定都不用您操心,您就踏踏实实颐养天年就行了。像您这样的日子,多少老人想都不敢想呢。”


    “别跟我提儿女,一个个能耐大了翅膀硬了,都不贴心了,还不如你呢。你看你听我说这么多话一点都没烦。”


    “您过奖,我师傅在的时候话比您多,规矩也大,一个碗洗不干净他能说我一上午。打,真下手打我呀。”


    “那你不恨他?”


    “不恨。他把他所有的能耐都传给我了,我能恨他吗?咱打个比方,我小时候淘气没少挨父母的打,那我成年了之后还能为这事儿记恨父母?”


    “关小子,你是个好人,不管从哪方面看都是好人。咱们爷俩相见恨晚,我先回去换身衣服睡个觉,这又是飞机又是高铁的,累了。中午我去中餐厅吃,你可得给我做顿好的。”


    “没问题呀,分内之事。您想吃啥?”


    “我呀,最近总想吃小时候吃过的东西。嗳,你们那有地皮没,给我来一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