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一文一武

作品:《穿越元末,我与重八争天下

    郭天叙虽然美人在卧了,也没有忘记征伐天下的霸业。


    派张天祐率领一万天雄军克蚌埠,庞钧和刘山武兵出盱眙克金湖县,并且把定远收回自己手中。


    三军用命,连战连捷。


    朱元璋也没闲着,派徐达、耿在诚克和州。


    一时间淮西地区加苏北一半基本都入了郭部实际掌控。


    当然前提是朱元璋还承认自己是郭部。


    地盘大了,幸好有李善长这个好管家到处奔波。


    老丈人吴诚恩也是治理过州县的,濠州就暂时交给他打理。


    李善长绝对是个好官僚,这个毫无疑问的,不仅治理地方井井有条,还有一个好处是郭天叙没想到的。


    他为人处事的情商很高,调和将领、官吏的矛盾很是拿手。


    在郭家军,军规很严私斗是绝对禁止的,但都是些年轻将领,难免有时候看对方不服气,热血上涌的就想比划比划。


    郭天叙抓了几次典型,甚至连爱将庞钧都被当着全军的面挨过板子。


    庞钧赶回来参加郭天叙的婚礼,喝的有点多,濠州的一个将领说话怠慢了些,就给了几下拳脚。


    郭天叙也没惯着,第二天直接拉到校场就挨了二十板子。


    庞钧被抬着回的盱眙。


    众将看少帅连庞钧都直接开打,自己能在少帅心里的份量更重?一时间郭家大营内再无斗殴之事。


    既然不能打,咱就开始嘴炮呗。


    两人一见面不服气是吧?


    “你瞅啥?”


    “瞅你咋滴?”


    “你再瞅一个试试!”


    “试试就试试!”


    “你还瞅!”


    “瞅你咋滴?”


    ……


    反正就是这样类似于鸡生蛋、蛋生鸡循环往复又充满哲学味道的辩论。


    李善长这时候就当起了调和剂,伸出两只手抓住两位唾沫横飞的青年哲学家。


    “好啦好啦,你们瞅来瞅去的眼都累了,且让善长做东和二位将军喝一杯!”


    作为军中实际意义上的二把手,李善长都这么说了,两位青年哲学家也不好不给面子。


    于是一顿酒下来,加上李善长的调和,两青年当场拜了把子。


    郭天叙感觉拿下李善长,真是自己最妙的一笔,一人顶几个能臣良将。


    他也不会畏惧朱元璋手下的所谓二十四将,他自己将会是元末这个时代最闪亮的将星。


    一日李善长拉着一人手来到帅府拜见郭天叙。


    郭天叙开始也没在意,看那人年纪尚轻,也就端着架子高坐帅位。


    “少帅,在下给您寻了一良才,此人亦是定远县人!”


    李善长显然对此人还有些好感的。


    郭天叙则不太感冒,军中定远人多了去了。


    “哦,不知道阁下如何称呼?”


    那男子上前一步,行了一礼道:“在下胡惟庸,在定远县时常与李先生交往,闻李先生在濠州郭少帅处,特来投奔,愿用平生所学,略尽绵薄之力!”


    郭天叙一下子就愣住了,立马站起身来走到胡惟庸身边。


    不断的转圈打量着胡惟庸,直把胡惟庸看的心里有些发毛。


    “哦,你就是凭一己之力把宰相这个职业直接干退市的胡惟庸啊?”


    胡惟庸眨巴着眼睛,为什么郭少帅说的每个字都能懂,可自己还是不太懂的样子。


    再说自己不过一介布衣,咋能和宰相扯上关系?


    “少,少帅,在下不明白!”


    郭天叙也反应过来了,自己串台了。


    “咳咳,一时胡言乱语,先生莫怪,先生既然愿意投奔我郭部,本少帅自然欣喜非常,且先委屈先生做个参谋,就多帮帮李先生分担些公务吧!”


    胡惟庸闻言欣喜,论声望资历,自己都没有。


    没想到郭天叙居然一来就让自己当李善长的下手,那等于进了公司的高层圈子了。


    能和决策层一起共事,对于自己的前途来说,那可谓一片光明。


    郭天叙对这个胡惟庸还是比较了解的,毕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宰相。


    怎么死的,稍微了解点明史都知道,反正各种宣扬他跋扈专横,不把老朱放眼里了。


    老朱找了个什么怠慢占城国使节的罪名,把他和汪广洋下狱了。


    最后就是涂节控告胡惟庸谋反,勾结倭寇、北元,一时间南京城数万人头落地。


    郭天叙对于这件事有自己的看法,还是那句话,历史的真相对于后人始终是迷。


    胡惟庸肯定是有问题的,但问题多大,到底有没有谋反,就不好说了。


    他已经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会天真的认为就凭几个倭寇和残元的势力推翻明廷?


    他要么脑子进水,要么完全不懂局势。


    那也不可能啊,他可是宰相,天下之事,皇帝知道的他基本都知道,皇帝不知道的他可能也知道。


    残元被蓝玉他们打的屁股尿流,找这种外援,不相当于皇马找我们国家队队员当外援么?


    倭寇,呵呵,就那几个人,也就在沿海得瑟下,明初时候的军事实力,想拿捏随时的事。


    好吧,你就算加上愚勇的陆仲亨和费聚,当时朱标可还活着,那些淮西勋贵也都在,他们跳的起来?


    徐达、汤和尚在,手握重兵,傻子才造反。


    所以郭天叙认为最大的可能,还是皇权和相权之争。kuAiδugg


    朱元璋的权力欲极大,朝廷只能有一个人的声音,哪怕宰相的声音小,对他来说都是杂音。


    还有就是胡惟庸确实跋扈了,但事情做的很干净。


    只能用一件平时微不足道的事拿下他,然后开始找人布局呗。


    当然这些都是郭天叙的猜测。


    但能做到宰相位置的人,至少说明是有能力的,而且历史也说胡惟庸初期都是谨小慎微有才略。


    那郭天叙就能拿来用,以后他敢跋扈,还治不了一个文臣么?


    这一下子明初两位宰相都入了郭天叙的口袋。


    内政方面,真是无忧了,自己在外征战的底气也更足了。


    朱元璋在文这方面落后自己太多。


    郭天叙感觉自己拿不下天下,反而太丢人了,朱元璋现在比自己强的可能就是良将多。


    那没事,自己一个顶他们几个,然后再灭几个,看看谁强。


    在郭天叙得一能臣的时候,朱元璋正前往和州的路上。


    徐达他们已经拿下了和州,作为老大自然去看看自己的地盘,安抚安抚百姓,做做征兵筹粮的工作。


    行至半路,只见一个大汉引着几号人挡在了军队前面。


    朱元璋眉头一皱:“你是何人?”


    那大汉道:“我乃怀远县人名唤常遇春,听闻朱将军部队纪律严明,手下更是兵精将猛,特来投奔!”


    登登登登,常十万登场。


    朱元璋开始可没有人生若只如初见般美好的感觉,只觉得这个常遇春匪里匪气的。


    当下冷笑一声道:“你既知我军纪律严明,可容不得草寇之气,何来投奔于咱,莫非是寨中无粮,想在军中混吃食!”


    没想到常遇春也不恼:“非也,我等在寨中也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金银亦不缺,只是我那大当家的没远见,亦无争雄之志,非人主耶,闻将军能征善战,凭二十四将得兵数万,攻城略地无有不克,故此来投!”


    朱元璋这倒是一愣,这汉子说话还挺中听,倒也不像个粗鲁莽夫,不禁想试探下。


    “哦,那你有何本事,咱可不收无能之辈!”


    常遇春傲然一笑:“不说别的,就我的武艺,怕你军中也无人可比,将来若给我十万之兵,我必能带之纵横天下!”


    朱元璋更吃惊了,不知道是不是真本事,还是吹牛。


    “费聚、花云,你们两试试他武艺!”


    这两个可是朱元璋手下的两个好手。


    两人应声而出,对着常遇春道:“既然你自己那么厉害,咱就来比划比划!”


    常遇春露出些不屑的样子:“那你们就一起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