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工作安排

作品:《谍海无名

    冰城医科大学位置在南岗区大直街精神病院。


    10年冰城闹鼠疫死了很多人,一位医学博士带领专家奔赴冰城组织防疫工作,后深感北国边疆医师人才奇缺,于是创办了东北第一所西医学院,滨江医学专门学校。


    乃是冰城医科大学前身,后几经迁址波折不断,去年8月迁至南岗区大直街。


    加之校董会改组,学校决策权、管理权逐步被日伪当局掌控,并开始增聘日本教授,加强日语教学,临床病例改用日文书写。


    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不仅是医科大学,冰城大大小小学校皆是如此,只怕日后有过之而无不及。


    荼毒少年思想、灌输错误认知!


    大肆宣扬王道乐土、侵蚀精神黑白难辨!


    许多文化界人士冒死发声,虽微弱萤火却与黑暗相争,一息尚存足以燎原。


    池砚舟本身便在大直街,很快来到医科大学。


    他不记得当年郑可安有想要学医的打算。


    班里同学交流时她说想要从事建筑方面的专业,做建筑设计师。


    还扬言一定要在春城设计一个无与伦比的建筑。


    年少的理想总会发生改变,主动或被动。


    在等待两个小时之后,郑可安闯入池砚舟的视线。


    她倒是胖了些。


    脸上满是婴儿肥圆鼓鼓的很招人疼,脸颊冻得泛红更添喜庆,与身边同学在校门口买了些东西,就返回宿舍中。


    第一天的监视调查毫无发现。


    池砚舟心中深知再监视多少天都是如此。


    毕竟他逃走躲避之后,从未与昔日相识之人有过任何联系。


    郑可安更不必提!


    夜晚从冰城医科大学回家,途中池砚舟在思考,李衔清如果什么都调查不到,自己还有机会加入警察厅吗?


    他不会天真的认为加入警察厅,真的如同李衔清说的那般简单。


    充满心事走过警校胡同,他就看到一熟悉身影。


    跟随来到地德里,进入昨日房间之中。


    “我还以为你要等几天才会联系我。”池砚舟对面前的宁素商说道。


    “你的情况特殊耽误不得。”


    “组织怎么说?”


    “对你多年保守组织秘密,想尽办法联系组织的坚持做出表扬。”


    “是我应该做的,对我的工作安排呢?”


    宁素商停顿片刻说道:“由你接近李衔清,利用他加入警察厅。”


    “多谢。”池砚舟心知宁素商的建议起到了关键作用。


    “潜伏工作凶险万分,你主动接近李衔清也要小心,此人心思缜密阴沉不好对付。”


    “不用我主动接近他。”


    “什么意思?”


    “他已经主动找上门了。”


    “他主动?”


    池砚舟将今日与李衔清见面一事如实汇报。


    宁素商听完之后心中感叹,池砚舟果然是不二人选。


    至于说先斩后奏她不仅没有批评,反而加以表扬。


    情报工作纪律严谨不假。


    可深处敌营很多情况提前难以预料。


    若太过刻板,反倒不好。


    听得宁素商表扬,池砚舟略感诧异道:“还认为你会对我,进行一番长篇大论的教导。”


    “在情况并不危机时,我希望在你做重要决策之前,可以先与我商议。”


    “这是自然,但听意思日后我归你负责?”


    “我是你唯一联系人。”


    “请多指教。”


    “鉴于你工作经验不足,我也作为你的上线领导你的工作。”


    对此池砚舟没有异议。


    宁素商看起来从事地下工作富有经验,理应作为上线。


    “联系方式如何安排?”


    “霁虹街、开明街、安心街三叉路口是你回家的必经之道,我在临街租了一间二楼的房子,窗帘为白色点缀黄色碎花。如有消息通知则会将左侧窗帘拉住二分之一,右侧窗帘不动,届时你便来此处将门前信箱内的情报拿走。


    如遇危险需要暂停联系时,左侧窗帘不动,右侧窗帘拉住二分之一,你便开始保持静默,等待我后续通知,平常窗帘全都拉住,或全都拉开你则不用管。”


    将信息牢记心间池砚舟再问:“若我当天有事并未途径三拆路口呢?”


    “有消息通知期间我会在房间内确认你路过,在你路过之前不会改变窗帘的形态,若遇非常紧急情况,会直接与你联系。”


    “那我有情报该如何汇报?”


    “你将需要汇报的情报投入门前信箱。”


    “不用做出提醒吗?”


    “不用。”


    地德里信箱看来有人负责,池砚舟无需做多余提醒。


    同时宁素商告诉池砚舟情报需用化学试剂密写,加热后方可看到,隐藏在正常书信往来内容之下。


    将很多细节敲定后,宁素商确保没有遗漏才停下。


    因池砚舟刚接触情报工作,她必须详细叮嘱。


    “记住了吗?”


    “记住了。”


    “那组织给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打入警察厅,目前初步看来非常顺利,李衔清主动上门省却不少麻烦。”


    与宁素商感觉不同,池砚舟非常不乐观。


    “李衔清奉盛怀安之命调查农乐童,说是只看过程不看结果,那没有任何收获的过程怕是也不好看,或许不会影响李衔清在警察厅的工作,可肯定没办法让我加入特务股。”池砚舟看的很透彻。


    不能让盛怀安有意外之喜。


    怎么可能轻易安排,被警察署辞退的警员加入警察厅。


    “盛怀安既然想要惊喜,我们便给他惊喜。”


    “给他惊喜?”


    “让李衔清调查找到农乐童。”


    “安排一个假的?”


    “没错。”


    “可是现在调查线索有限,安排一个假的恰好就被李衔清调查到,会不会很可疑?”池砚舟认为这种陈年旧案最难调查,尤其是在没有线索的情况下。


    这样设计太过急功近利,容易适得其反。


    见他这个时候居然能考虑到这一点,宁素商暗自点头,却没有选择出言夸奖,保持敬畏才能保持谨慎。


    “也并非毫无线索。”


    “有线索?”


    “郑可安当年在烧毁合照,曝光底片之前,其实已经利用底片洗了一张新的合照,组织后续在找寻你的过程中,得到过这张合照,但现在看来并非好消息。”


    宁素商见过那张照片。


    和池砚舟现在天差地别。


    现在想想或许没有照片,组织找到池砚舟的可能性还要大一点。


    “通过调查郑可安将合照掌握?”


    “这就是线索。”


    “此举会证明郑可安当年欺瞒,会不会给她带来麻烦?”


    “她爷爷在新京是治安维持会主要成员,父亲成了伪满学校的校长,学医的老师是日本医学界的泰斗人物,当年藏匿一张小小的照片,不会对她造成任何影响。”宁素商的话让池砚舟大感吃惊。


    今日李衔清说郑家在新京很有名望,他还认为是书香门第系出名家,现在看来另有所指。